胡杨品格,四〇一精神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蒸日上的核物理所,你是我魂牵梦萦的恋人。
  愿你,如春一般生机勃勃,如夏一般骄阳似火,如秋一般硕果累累,如冬一般美丽深邃,
  愿你,像那西域胡杨,坚韧挺拔,永远绽放璀璨的光芒。
  你是绿色屏障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保卫着青山绿水和城市村庄
  保卫着芸芸众生的幸福安康
  你把美丽的桂冠
  让给花草的芬芳
  却把这催肝裂胆的风沙
  阻拦在自己的身旁
  你为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
  死后你仰天长啸直指穹苍
  用悲壮的傲骨
  保佑大地绿色苍茫
  与黄沙对抗
  在戈壁驻防
  你无私、无畏、团结、包容、坚强
  高擎着生命旗帜
  挺起绿色脊梁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下一千年不朽
  你—就是胡杨
  四〇一人就像这西域胡杨
  當年为了新中国
  一代精英来自四面八方
  忍辱负重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两弹一艇关键技术的研制
  是民族智慧璀璨的光芒
  四〇一的夜晚
  灯火辉煌
  一代四〇一人
  满门忠烈
  灿烂星光
  “我愿以身许国”
  这崇高的境界
  是我们永恒的思想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
  这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就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那震惊全世界
  的爆响
  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如歌岁月、如水时光
  我们
  肩负着前辈的嘱托
  秉承着报国的思想
  团结一心
  把新局面开创
  我们永远牢记自己的使命
  捍卫国家最高利益
  建设好祖国的能源和国防
  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到“中华技
  能大奖”
  四〇一人才辈出
  闪闪发光
  今天
  我们建设四大工程
  智慧在这里闪光
  汗水在这里流淌
  新一代四〇一人无比自豪
  无尚荣光
  把四〇一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核科研基地
  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伟大的理想
  一代又一代不求显达的科技精英
  一代又一代无私奉献的社会中坚
  一代又一代甘于寂寞的莘莘学子
  如同那西域胡杨
  高擎着生命旗帜
  做中国核工业中流砥柱的脊梁
  用生命谱写壮丽的篇章
其他文献
何友能从一名战士威为院士,靠的是顽强的毅力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今时代,战场信息融合是军事制胜的关键。何友为信息融合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出的突出贡献,极大地支撑了我国信息融合领域的发展,为强军强国注入了强劲动力。  何友,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
期刊
为了海空战机翱翔蓝天,工厂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海鹰人一直在路上……  坐落在上海市静安区场中路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4工厂,又名上海海鹰机械厂,组建于1958年,原名海军801厂,1958年纳入全军企业化工厂编制序列,是适应海军航空装备特点的“多机种、小批量、修改制研服”相结合的综合维修保障性企业。刚刚度过60周岁生日的4724工厂,如其厂名一般,正以海鹰般的气魄,雄姿英发、振翅腾飞。
期刊
肩负“姓军为兵”的责任,公司一直为包括人民海军在内的部队官兵提供良好服务。  在巍巍太行东麓,昔日淮阴侯韩信背水设阵的古战场旁,坐落着一家军需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零二工厂(现名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他们是“辽宁号”航母系列工作服、海军环球出访服、南海大阅兵服装的生产者;圆满完成过建国50、60周年国庆阅兵服,2015年9月3日阅兵服,朱日和阅兵服。建厂91年来,三代“零二人”凝聚传
期刊
从初生牛犊到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旁人看他是“无愧”,他自己觉得是“无悔”。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是我国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火力兼容、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多武器兼容发射的论证、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创建了舰炮武器系统性能参数优化和配置优化模型与算法,主持完成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和新型驱护舰火力兼容控制系统研制工程,突破了小口径反导舰炮超高速技术和舰载通用垂直发射技术,为我国新一代舰
期刊
东南临水,祟阿西北,中原一马平川。  烟雨长桥,风云际野,苍茫万里河山。  千古冀平欢。  树生果繁累,遥惹贪婪。  烧抢圆明,曾经八只手连环。  由来恶浪常掀。  耻蒙·甲午,南域機颠。  屈辱不张,家国何恨,嘻嘻强盗扬帆。  恩建海防先。  多少英才俊,身献科研。  崛起开新时代,舰队破涛还。
期刊
踏浪弄波涛,潜水无形影。展翅蓝空掠鹘鹰,舰队飞驰骋。  回首七十年,铸梦雄风猛。可曉东南海底礁,个个藏诗证。
期刊
导弹院人上下求索,戮力前行,用创新与坚持、可靠与协同、高效与成功打造新时代的“铸箭之道”。  何谓先进?先进,意味着以我之锋,克彼之盾。面对载机平台的更新,新技术的跨越,航空武器如何做到一击必杀,捍卫祖国万里空域?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铸箭之问。在它的背后,铭刻着使命,蕴藏着梦想,充满着挑战,印证着坚强。  先进,意味着千钧重担。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不仅是导弹院发展的“生命工程”,是建设祖
期刊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1915.10.6-2007.2.28  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  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学术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淡泊名利、奖掖后进,是中国科技界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他曾在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玻恩、著名科学家埃尔温·薛定谔、量子化学的创始人之一W·海特勒身边学习和工作过,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1947年回国后,他
期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  1955年,党中央作出的中国要加快发展原子能工业的伟大决策,打响了我国核数据研究的发令枪,我国的核数据工作者们随即开展了急需核数据的研究。但由于那时我们还没有开展实验的设施,其研究工作仅限于理论研究。1958年“一堆一器”(重水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我国的核数据研究工作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1960年秋,当我国的核科学家们正在忙于突破原子
期刊
60多年的耕耘,85岁的高龄,如今,他仍在继续奋斗着。  他师从名师教诲,勤奋严谨。他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物理研究,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强记博闻、记忆精准;他为人谦逊,乐于关心、帮助同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历经艰辛,但矢志不渝,永不放弃!  纵观他的一生,只为使中国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报国,打造国之重器。  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