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子佳人缔结秦晋之好,坚强妻子伴他走过峥嵘岁月
茅于轼出身名门世家,父亲茅以新是铁道专家,大名鼎鼎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其伯父。1950年,茅于轼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市铁路局工作。当时,他的初恋女友不愿从江南水乡追随他到遥远的东北生活,两人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最终还是分了手。
失恋后,茅于轼因病回北京治疗,母亲为还在单身的儿子着急,就发动亲友给他介绍对象。这时,茅于轼舅妈的儿子偷偷塞给他一张照片,问他这个女孩咋样。茅于轼一看照片上的女孩眼含情、眉带笑,素雅俏丽,立马就喜欢上了,让母亲给他介绍照片上这个叫赵燕玲的姑娘。
茅于轼的母亲一打听,赵燕玲不但出身富商之家,还是茅家的远房亲戚,她是茅于轼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茅于轼戏称为“舅妈女儿的三次方”),两人同辈且年龄相差5岁。茅母觉得女孩不错,便积极地托人为儿子牵线。
在茅母的积极运作下,茅于轼和赵燕玲很快见了面。初次见面,茅于轼觉得赵燕玲本人比照片更漂亮,她仪容大方,性格温婉,让茅于轼更加心动。而据赵燕玲后来说,她当时对茅于轼并没什么感觉,“当年他没有现在帅,人又瘦,眼睛又小,家人对他印象也一般,只是觉得他出身书香门第,还算门当户对。”
赵燕玲当时在江苏助产学校读书,身边不乏追求者。茅于轼回到齐齐哈尔后,每周都给她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赵燕玲的父亲看了茅于轼的信,觉得文采很好,字也写得大气,就说这孩子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赵燕玲相信父亲的眼光,对茅于轼的沉稳、淡定也特别欣赏,就接受了他。
1955年,茅于轼在苏州老家迎娶赵燕玲,一对才子佳人共结秦晋之好。1958年10月,儿子茅为星出生,刚刚升格为父亲,茅于轼就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第二年,他摘掉了“右派”帽子,却又被下放到外地劳改。一年后,调回北京,他被安排参加设计燃气轮机车。1965年,女儿茅燕星来到了人世。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北京各单位陷入混乱之中。8月23日,茅于轼一家老小正准备吃饭,红卫兵破门而入,强迫茅于轼和父亲剃了光头,赵燕玲和婆婆被剃了阴阳头。红卫兵走后,望着情绪低落的家人,赵燕玲捡拾起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平静地说:“日子该过还得过,天气马上就凉了,这些东西收好以后会派上用场!”
看到妻子凌乱的头发下俏丽的面庞平静如水,茅于轼心里敞亮了许多,外表柔弱的妻子尚且如此坚强,自己作为家里的支柱,又有什么理由恐惧呢?!
8月30日,茅于轼被“发配”到了大同。赵燕玲知道大同的天气马上会凉下来,就连夜给丈夫赶制御寒衣物。第二天一早,茅于轼接过赵燕玲给他打好的包裹,望着眼圈发黑的妻子,心疼地说:“我走了,家里辛苦你了!”
茅于轼走后,他的兄妹也去了五七干校,孩子都委托给了赵燕玲,家里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加上公婆、老保姆,11口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她操持。赵燕玲没白没黑地劳作,竟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1978年,茅于轼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流放生活,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上班,他开始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去,并提出“择优经济学原理”,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市场经济思想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1986年,57岁的茅于轼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随后,他出版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著作。20世纪90年代初,公婆相继去世,一双儿女先后定居国外,昔日拥挤喧闹的家里顿时寂静下来。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即便两个人的饭食,她也从不敷衍。很多次,茅于轼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香气,他感慨地对妻子说:“我们开启了属于咱们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相互牵挂不如一起出差,在外面她是丈夫的“守护神”
1990年,退休后的茅于轼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他与几位经济学家创办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为民间智库的开拓者。为了扶持贫困家庭,他还在山西临县设立小额贷款——中国唯一一个由私人兴办且吸收存款的组织。2001年底,已逾古稀之年的茅于轼又创办了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引人注目。
赵燕玲“抱怨”丈夫:“这一辈子陪你走得心惊胆战,到老了也不想让我安宁几天!”茅于轼笑着对夫人说:“我不想过个平庸的晚年,你这个贤妻良母还得好好辅佐我啊!”
近年来,茅于轼屡屡抛出重量级言论,他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议取消“经适房”,提出“廉租房无厕论”,这些言论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茅于轼家里的电话几乎没有消停过,很多电话指名道姓要与他“论战”,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便劈头盖脸一通乱骂。茅于轼很看得开,从来不放到心里去。赵燕玲心疼丈夫,再有电话,她就抢先拿起话筒,斥责那些出言不逊的来电者。
茅于轼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打开电脑,他将自己对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一些人的看法发表在网上,这让他赢得声誉的同时又招致诸多的攻击。茅于轼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回复各种各样的邮件,很多邮件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求助,比如问他怎样才能致富、家里遭到拆迁怎么办,一些人还会向他借钱。有时,茅于轼会瞒着夫人偷偷给陌生人寄钱,赵燕玲发现后就会数落他,她最担心茅于轼的善心被人利用,提醒他不要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原则。每逢这样的时刻,茅于轼都好脾气地笑笑,并不和夫人发生争吵。
虽然有争执,但凭着多年来形成的默契,赵燕玲已成为丈夫生活和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接电话、复印文件、发传真、寄信……她都做得非常用心。
儿女不在身边,赵燕玲和丈夫相依为命。茅于轼生活中总爱丢三落四,钱包、身份证、衣服、领带,甚至牙刷、牙膏、拖鞋之类的东西都有过丢失的记录。最让赵燕玲担心的是,茅于轼属于低血压,随着年纪的增大,脑部供血不足,走路也不那么稳了。赵燕玲包里便随时带着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茅于轼出身名门世家,父亲茅以新是铁道专家,大名鼎鼎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其伯父。1950年,茅于轼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市铁路局工作。当时,他的初恋女友不愿从江南水乡追随他到遥远的东北生活,两人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最终还是分了手。
失恋后,茅于轼因病回北京治疗,母亲为还在单身的儿子着急,就发动亲友给他介绍对象。这时,茅于轼舅妈的儿子偷偷塞给他一张照片,问他这个女孩咋样。茅于轼一看照片上的女孩眼含情、眉带笑,素雅俏丽,立马就喜欢上了,让母亲给他介绍照片上这个叫赵燕玲的姑娘。
茅于轼的母亲一打听,赵燕玲不但出身富商之家,还是茅家的远房亲戚,她是茅于轼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茅于轼戏称为“舅妈女儿的三次方”),两人同辈且年龄相差5岁。茅母觉得女孩不错,便积极地托人为儿子牵线。
在茅母的积极运作下,茅于轼和赵燕玲很快见了面。初次见面,茅于轼觉得赵燕玲本人比照片更漂亮,她仪容大方,性格温婉,让茅于轼更加心动。而据赵燕玲后来说,她当时对茅于轼并没什么感觉,“当年他没有现在帅,人又瘦,眼睛又小,家人对他印象也一般,只是觉得他出身书香门第,还算门当户对。”
赵燕玲当时在江苏助产学校读书,身边不乏追求者。茅于轼回到齐齐哈尔后,每周都给她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赵燕玲的父亲看了茅于轼的信,觉得文采很好,字也写得大气,就说这孩子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赵燕玲相信父亲的眼光,对茅于轼的沉稳、淡定也特别欣赏,就接受了他。
1955年,茅于轼在苏州老家迎娶赵燕玲,一对才子佳人共结秦晋之好。1958年10月,儿子茅为星出生,刚刚升格为父亲,茅于轼就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第二年,他摘掉了“右派”帽子,却又被下放到外地劳改。一年后,调回北京,他被安排参加设计燃气轮机车。1965年,女儿茅燕星来到了人世。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北京各单位陷入混乱之中。8月23日,茅于轼一家老小正准备吃饭,红卫兵破门而入,强迫茅于轼和父亲剃了光头,赵燕玲和婆婆被剃了阴阳头。红卫兵走后,望着情绪低落的家人,赵燕玲捡拾起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平静地说:“日子该过还得过,天气马上就凉了,这些东西收好以后会派上用场!”
看到妻子凌乱的头发下俏丽的面庞平静如水,茅于轼心里敞亮了许多,外表柔弱的妻子尚且如此坚强,自己作为家里的支柱,又有什么理由恐惧呢?!
8月30日,茅于轼被“发配”到了大同。赵燕玲知道大同的天气马上会凉下来,就连夜给丈夫赶制御寒衣物。第二天一早,茅于轼接过赵燕玲给他打好的包裹,望着眼圈发黑的妻子,心疼地说:“我走了,家里辛苦你了!”
茅于轼走后,他的兄妹也去了五七干校,孩子都委托给了赵燕玲,家里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加上公婆、老保姆,11口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她操持。赵燕玲没白没黑地劳作,竟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1978年,茅于轼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流放生活,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上班,他开始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去,并提出“择优经济学原理”,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市场经济思想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1986年,57岁的茅于轼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随后,他出版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著作。20世纪90年代初,公婆相继去世,一双儿女先后定居国外,昔日拥挤喧闹的家里顿时寂静下来。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即便两个人的饭食,她也从不敷衍。很多次,茅于轼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香气,他感慨地对妻子说:“我们开启了属于咱们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相互牵挂不如一起出差,在外面她是丈夫的“守护神”
1990年,退休后的茅于轼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他与几位经济学家创办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为民间智库的开拓者。为了扶持贫困家庭,他还在山西临县设立小额贷款——中国唯一一个由私人兴办且吸收存款的组织。2001年底,已逾古稀之年的茅于轼又创办了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引人注目。
赵燕玲“抱怨”丈夫:“这一辈子陪你走得心惊胆战,到老了也不想让我安宁几天!”茅于轼笑着对夫人说:“我不想过个平庸的晚年,你这个贤妻良母还得好好辅佐我啊!”
近年来,茅于轼屡屡抛出重量级言论,他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议取消“经适房”,提出“廉租房无厕论”,这些言论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茅于轼家里的电话几乎没有消停过,很多电话指名道姓要与他“论战”,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便劈头盖脸一通乱骂。茅于轼很看得开,从来不放到心里去。赵燕玲心疼丈夫,再有电话,她就抢先拿起话筒,斥责那些出言不逊的来电者。
茅于轼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打开电脑,他将自己对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一些人的看法发表在网上,这让他赢得声誉的同时又招致诸多的攻击。茅于轼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回复各种各样的邮件,很多邮件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求助,比如问他怎样才能致富、家里遭到拆迁怎么办,一些人还会向他借钱。有时,茅于轼会瞒着夫人偷偷给陌生人寄钱,赵燕玲发现后就会数落他,她最担心茅于轼的善心被人利用,提醒他不要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原则。每逢这样的时刻,茅于轼都好脾气地笑笑,并不和夫人发生争吵。
虽然有争执,但凭着多年来形成的默契,赵燕玲已成为丈夫生活和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接电话、复印文件、发传真、寄信……她都做得非常用心。
儿女不在身边,赵燕玲和丈夫相依为命。茅于轼生活中总爱丢三落四,钱包、身份证、衣服、领带,甚至牙刷、牙膏、拖鞋之类的东西都有过丢失的记录。最让赵燕玲担心的是,茅于轼属于低血压,随着年纪的增大,脑部供血不足,走路也不那么稳了。赵燕玲包里便随时带着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