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故事化渗透是课堂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和引入来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同,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适时地渗透历史故事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组织讨论,用故事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故事化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它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理解、牢记历史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故事化 渗透
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和讲解外,还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习惯的束缚,变通授课内容的顺序,将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作为授课的指导和线索,按照故事化教学的要求重新安排授课体系,将灌输式授课方式改为启发式授课方式。
一、用故事情节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现在对历史事件的讲授比较死板,只是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缺少宏观的视角,关联性弱,因此学生往往会不知从何记起,听完课之后容易忘记。此时强调必要的故事情节,并且进行故事的推演,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其记忆,由点到面,对整个历史事件脉络的掌握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授唐朝与吐蕃进行和亲的时候,要通过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两次和亲背后的目的——增进友好关系、“合为一家”进行必要的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需要针对这两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发生的变化进行推演,通过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制定来分析,这个是唐朝进行和亲的必然性,加大联系背后的故事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更为具体、全面。
二、根据历史故事的情节巧设疑问
学生学习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如果能激发其兴趣将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授课时特别应该注意使用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效应”。作为教师要避免不顾学生感受、一味不停地讲,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致使学生听过也记不住,或者根本就不想听,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成为故事化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与老师适时进行互动,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才是故事化教学的目标所在。
例如在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讲授,教师就可以事先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合纵连横么?”“合纵指的是哪几个国家?连横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六合会失败呢?”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听课的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获取有利于回答这些问题的信息。这种听课的方式较之平常有效果、更明显。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自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自觉做笔记,而且还能把知识点联系到教材上去寻找相关的论述,相互印证。因为个人兴趣、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从故事中获取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内容来分析,加以补充,或者可以引用史料,采取“论从史出”的原则,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对问题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会使他们受到启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以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故事化渗透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梳理,从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中汲取有效的知识点丰富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或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既可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地去掌握课本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故事化教学并非一味地追求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之所以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故事化渗透,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因此,授课中,故事的使用要有选择性。
四、注重故事的真实性
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还要注重故事的真实性。在历史资料的取舍上,要尽量使用第一手史料,既然是故事,就难免会带有一定成分的情节性和叙事性,这些情节性或叙事性的内容往往被不同的人加工、改造。面对各种各样的故事版本,教师作何选择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必须对故事的真实性就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最为可靠的作为授课内容,而不能随便选择。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向学生呈现真实可靠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搜寻故事素材时要尽量从第一手资料中筛选。
此外,要善于使用地方史料和口述史料。地方史在历史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如果能将地方史志和课本上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讲授,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因此,在故事化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地方史志中的素材,把地方的历史故事和书本上的历史故事相互印证和解读,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历史古迹进行现场式教学,这样就大大增强历史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口述史料也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积极地去寻访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生活者和经历者,他们都有过真实的经历和在那种特定背景和环境下的独特视角。通过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来讲解和分析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更具体。
总之,历史与历史故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学科教学的故事化渗透是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性。历史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是历史故事,历史本身也是通过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的。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历史与历史故事之间的特殊联系,历史故事在教师授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全脱离历史故事而开展历史教学,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所有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都是在故事的承载下流传至今。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思维水平,也决定了在这个学习阶段采用故事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吴亚强 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的联系[J].新教育,2011,(05)。
[2]刘春华 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6)。
[3]王坤《名家讲坛》.把干瘪的历史讲得生动[J].记者摇篮,2010,(05)。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故事化 渗透
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和讲解外,还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习惯的束缚,变通授课内容的顺序,将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作为授课的指导和线索,按照故事化教学的要求重新安排授课体系,将灌输式授课方式改为启发式授课方式。
一、用故事情节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现在对历史事件的讲授比较死板,只是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缺少宏观的视角,关联性弱,因此学生往往会不知从何记起,听完课之后容易忘记。此时强调必要的故事情节,并且进行故事的推演,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其记忆,由点到面,对整个历史事件脉络的掌握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授唐朝与吐蕃进行和亲的时候,要通过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两次和亲背后的目的——增进友好关系、“合为一家”进行必要的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需要针对这两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发生的变化进行推演,通过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制定来分析,这个是唐朝进行和亲的必然性,加大联系背后的故事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更为具体、全面。
二、根据历史故事的情节巧设疑问
学生学习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如果能激发其兴趣将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授课时特别应该注意使用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效应”。作为教师要避免不顾学生感受、一味不停地讲,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致使学生听过也记不住,或者根本就不想听,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成为故事化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与老师适时进行互动,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才是故事化教学的目标所在。
例如在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讲授,教师就可以事先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合纵连横么?”“合纵指的是哪几个国家?连横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六合会失败呢?”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听课的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获取有利于回答这些问题的信息。这种听课的方式较之平常有效果、更明显。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自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自觉做笔记,而且还能把知识点联系到教材上去寻找相关的论述,相互印证。因为个人兴趣、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从故事中获取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内容来分析,加以补充,或者可以引用史料,采取“论从史出”的原则,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对问题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会使他们受到启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以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故事化渗透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梳理,从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中汲取有效的知识点丰富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或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既可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地去掌握课本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故事化教学并非一味地追求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之所以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故事化渗透,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因此,授课中,故事的使用要有选择性。
四、注重故事的真实性
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还要注重故事的真实性。在历史资料的取舍上,要尽量使用第一手史料,既然是故事,就难免会带有一定成分的情节性和叙事性,这些情节性或叙事性的内容往往被不同的人加工、改造。面对各种各样的故事版本,教师作何选择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必须对故事的真实性就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最为可靠的作为授课内容,而不能随便选择。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向学生呈现真实可靠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搜寻故事素材时要尽量从第一手资料中筛选。
此外,要善于使用地方史料和口述史料。地方史在历史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如果能将地方史志和课本上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讲授,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因此,在故事化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地方史志中的素材,把地方的历史故事和书本上的历史故事相互印证和解读,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历史古迹进行现场式教学,这样就大大增强历史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口述史料也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积极地去寻访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生活者和经历者,他们都有过真实的经历和在那种特定背景和环境下的独特视角。通过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来讲解和分析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更具体。
总之,历史与历史故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学科教学的故事化渗透是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性。历史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是历史故事,历史本身也是通过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的。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历史与历史故事之间的特殊联系,历史故事在教师授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全脱离历史故事而开展历史教学,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所有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都是在故事的承载下流传至今。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思维水平,也决定了在这个学习阶段采用故事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吴亚强 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的联系[J].新教育,2011,(05)。
[2]刘春华 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6)。
[3]王坤《名家讲坛》.把干瘪的历史讲得生动[J].记者摇篮,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