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目前形势来说,似乎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就可能抢不到“筹码”了,但是场外因素却也困扰着股民。
3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让广大股民感到高兴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的消息说,在2006年1季度对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时候发现,居民投资股票的信心明显回升,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到8%,较上季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选择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为“股票”的居民人数达到了4.1%,较上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04年以来该比例持续下降的状况。这个消息之所以让广大股民感到高兴,是因为对股市信心增强的居民越多,股市就可能人气越旺,相应的带来的入市资金也就可能越多。有消息称,目前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占A股流通市值的89%左右。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储蓄资金,只要居民对股市有信心,全国高达14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储蓄就可能为股市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中国股市有两大特点,一个就是政策推动型,一个就是资金推动型,进入股市的资金越多,股价涨得就越快,股民赚钱就越多。股民在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调查报告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3月份以来的股市也比较令股民感到头痛。
令股民感到头痛的是,当前市场令人捉摸不定。你说行情向好,它往上走一走,却又不断地往回跌一跌;你说行情不好,好像跌也跌不大动,大盘似乎有到了铁底的意思,下行空间越来越小。就目前形势来说,似乎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就可能抢不到“筹码”了,但是场外因素却也困扰着股民。场外因素中,第一,不知道重开IPO会在什么时候;第二,不知道重开IPO会有多大数量;第三,不知道重开IPO后,究竟会对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虽然有人说,管理层在重开IPO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市场的承受问题和股民的心理承受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把IPO的口子开得太大,所以股民应该放心。但很长时间,从中央领导到管理机构,不断在各种场合发布给股市股民打气鼓劲的讲话,春风浩荡,可股市却不能坚定地站上1300点,这说明股民还是不放心。管理层现在急需的是,应该尽早解决股民对股市预期的问题,在该说清楚的问题上一定要说清楚,一些事情要有标准,能够让投资者有所预期。比如新老划断的问题,分析家一直在说,新老划断是个机会,投资者也相信这确实会是个机会,但究竟什么时候进行新老划断,至今没有个标准。原来市场传说,官方默认的新老划断时间标准是股改市值过半,现在股改市值早就过半了,新老划断没有按时进行,又提出新标准,就是要股改公司过半,现在这个标准也快达到了,新的说法又出来,说是要考虑市场的稳定,但市场究竟怎么样才算稳定呢,谁也说不清楚。听以,看起来好像有标准的新老划断始终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投资者也就无法预期,无法预期也就意味着风险无法控制。
在股改等问题上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比如,每周一次公布的股改公司名单,原来都是名单公布的时候相应公司的股改方案也会在当天随之公布,或在随后几天内公布。现在有的公司股改名单公布了几个月,股改方案还不见出台。有的股改公司自名单公布,一停牌就是半个月一个月,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公司没有消息,市场方面也没有消息,投资者只能盲人摸象,在那儿瞎猜。从股改以来.股改概念就成为了股民热捧的概念,赚钱效应明显,现在很多股民不敢再追股改概念股了,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些公司最后会出来一个什么股改方案,弄不好股票就砸在手里了。所以,从2005年以来市场最热的一个概念就这样慢慢冷却下去了,市场本来热点就少,这一来更是热点难寻。
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舆论虽给予了较为热烈的回应,但市场并未作出正面反应。直到“两会”结束,股民期待已久的“两会行情”都未如期到来,表明市场信心仍旧不足。总体上说,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要强过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一些外国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纷纷看好中国A股市场的机会,但是受相关政策的约束,外国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在国内A股市场,目前尚难有大的作为。
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对同时拥有A股与H股概念的股票加以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A股与H股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统计表明,目前至少有12只A+H股出现价格倒挂,加上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日趋紧密,H股涨跌影响A股涨跌,近一年来,A股与H股在股价上的这种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A股、H股在交易上的时间差(H股上午交易结束比A股晚一个小时,全天交易结束也比A股晚一个小时)为一些投资者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短期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一方面继续关注股改对价题材,一方面对年报题材加以关注。在股改对价题材中,要重点关注那些既具备高对价能力,又具备高比例分配能力的公司,如外运发展、上实联合、竹林众生、通程控股等。目前已进入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密集阶段,按惯例,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绩优”淘金的好时节,为了成功淘金,请做好前期分析工作。“两会”以后,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两会题材”,比如新农村建设受惠题材、自主创新题材、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题材等等,类似于当初的西部大开发题材和振兴东北题材,看上去很美,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上却不好把握,也很难见到成效。主要是题材太大,等于没有题材,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从长期关注的角度考虑。外资并购仍旧是今后一段时间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题材,尤其是如燕京啤酒等外资已悄悄潜入的个股,蕴藏着相当大的机会。
进入3月以来,市场上最抢眼的不是哪只个股,也不是哪个热闹板块,而是久已为人们所疏忽,似乎已经淡出投资者视野的基金重新焕发生机,而且来势凶猛。“两会”期间基金更是争相摸高,天华、裕元、科讯等24只基金都出现了连续走高的局面。原因在于,在“两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公开表示,将择机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并将推进封闭式基金“封转开”。吴主席“金口”一开,市场上基金即将“封转开”的消息顿时不胫而走,受到鼓舞的投资客和投机客都纷纷杀向场内。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他们从未听说过在有关部门的近期计划中有涉及封闭式基金“封转开”的举措,认为封闭式基金要想在近期实现“封转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封闭式基金是否“封转开”,若想有关部门有个明确的说法,可能至少也要等到半年以后。2006年11月14日基金兴业就将到期,届时对基金兴业如何处置,有关部门将不得不有所交待。业内普遍认为,看有关部门对基金兴业的处置,就可以推想出对其他类似基金可能采取的处置方法和基本思路。如果届时有关部门对基金兴业作出的裁决是清盘,而不是“封转开”,那么,现在听了“封转开”的传言,抱着“封转开”的希望入场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朋友,就有可能被套上。就眼下的情形来说,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就像是站在井沿儿上,既可能打上满桶水来解渴,也可能不小心掉到井儿里淹死。何去何从,真的是要费一番思量。
3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让广大股民感到高兴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的消息说,在2006年1季度对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时候发现,居民投资股票的信心明显回升,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到8%,较上季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选择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为“股票”的居民人数达到了4.1%,较上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04年以来该比例持续下降的状况。这个消息之所以让广大股民感到高兴,是因为对股市信心增强的居民越多,股市就可能人气越旺,相应的带来的入市资金也就可能越多。有消息称,目前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占A股流通市值的89%左右。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储蓄资金,只要居民对股市有信心,全国高达14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储蓄就可能为股市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中国股市有两大特点,一个就是政策推动型,一个就是资金推动型,进入股市的资金越多,股价涨得就越快,股民赚钱就越多。股民在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调查报告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3月份以来的股市也比较令股民感到头痛。
令股民感到头痛的是,当前市场令人捉摸不定。你说行情向好,它往上走一走,却又不断地往回跌一跌;你说行情不好,好像跌也跌不大动,大盘似乎有到了铁底的意思,下行空间越来越小。就目前形势来说,似乎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就可能抢不到“筹码”了,但是场外因素却也困扰着股民。场外因素中,第一,不知道重开IPO会在什么时候;第二,不知道重开IPO会有多大数量;第三,不知道重开IPO后,究竟会对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虽然有人说,管理层在重开IPO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市场的承受问题和股民的心理承受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把IPO的口子开得太大,所以股民应该放心。但很长时间,从中央领导到管理机构,不断在各种场合发布给股市股民打气鼓劲的讲话,春风浩荡,可股市却不能坚定地站上1300点,这说明股民还是不放心。管理层现在急需的是,应该尽早解决股民对股市预期的问题,在该说清楚的问题上一定要说清楚,一些事情要有标准,能够让投资者有所预期。比如新老划断的问题,分析家一直在说,新老划断是个机会,投资者也相信这确实会是个机会,但究竟什么时候进行新老划断,至今没有个标准。原来市场传说,官方默认的新老划断时间标准是股改市值过半,现在股改市值早就过半了,新老划断没有按时进行,又提出新标准,就是要股改公司过半,现在这个标准也快达到了,新的说法又出来,说是要考虑市场的稳定,但市场究竟怎么样才算稳定呢,谁也说不清楚。听以,看起来好像有标准的新老划断始终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投资者也就无法预期,无法预期也就意味着风险无法控制。
在股改等问题上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比如,每周一次公布的股改公司名单,原来都是名单公布的时候相应公司的股改方案也会在当天随之公布,或在随后几天内公布。现在有的公司股改名单公布了几个月,股改方案还不见出台。有的股改公司自名单公布,一停牌就是半个月一个月,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公司没有消息,市场方面也没有消息,投资者只能盲人摸象,在那儿瞎猜。从股改以来.股改概念就成为了股民热捧的概念,赚钱效应明显,现在很多股民不敢再追股改概念股了,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些公司最后会出来一个什么股改方案,弄不好股票就砸在手里了。所以,从2005年以来市场最热的一个概念就这样慢慢冷却下去了,市场本来热点就少,这一来更是热点难寻。
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舆论虽给予了较为热烈的回应,但市场并未作出正面反应。直到“两会”结束,股民期待已久的“两会行情”都未如期到来,表明市场信心仍旧不足。总体上说,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要强过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一些外国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纷纷看好中国A股市场的机会,但是受相关政策的约束,外国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在国内A股市场,目前尚难有大的作为。
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对同时拥有A股与H股概念的股票加以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A股与H股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统计表明,目前至少有12只A+H股出现价格倒挂,加上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日趋紧密,H股涨跌影响A股涨跌,近一年来,A股与H股在股价上的这种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A股、H股在交易上的时间差(H股上午交易结束比A股晚一个小时,全天交易结束也比A股晚一个小时)为一些投资者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短期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一方面继续关注股改对价题材,一方面对年报题材加以关注。在股改对价题材中,要重点关注那些既具备高对价能力,又具备高比例分配能力的公司,如外运发展、上实联合、竹林众生、通程控股等。目前已进入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密集阶段,按惯例,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绩优”淘金的好时节,为了成功淘金,请做好前期分析工作。“两会”以后,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两会题材”,比如新农村建设受惠题材、自主创新题材、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题材等等,类似于当初的西部大开发题材和振兴东北题材,看上去很美,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上却不好把握,也很难见到成效。主要是题材太大,等于没有题材,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从长期关注的角度考虑。外资并购仍旧是今后一段时间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题材,尤其是如燕京啤酒等外资已悄悄潜入的个股,蕴藏着相当大的机会。
进入3月以来,市场上最抢眼的不是哪只个股,也不是哪个热闹板块,而是久已为人们所疏忽,似乎已经淡出投资者视野的基金重新焕发生机,而且来势凶猛。“两会”期间基金更是争相摸高,天华、裕元、科讯等24只基金都出现了连续走高的局面。原因在于,在“两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公开表示,将择机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并将推进封闭式基金“封转开”。吴主席“金口”一开,市场上基金即将“封转开”的消息顿时不胫而走,受到鼓舞的投资客和投机客都纷纷杀向场内。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他们从未听说过在有关部门的近期计划中有涉及封闭式基金“封转开”的举措,认为封闭式基金要想在近期实现“封转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封闭式基金是否“封转开”,若想有关部门有个明确的说法,可能至少也要等到半年以后。2006年11月14日基金兴业就将到期,届时对基金兴业如何处置,有关部门将不得不有所交待。业内普遍认为,看有关部门对基金兴业的处置,就可以推想出对其他类似基金可能采取的处置方法和基本思路。如果届时有关部门对基金兴业作出的裁决是清盘,而不是“封转开”,那么,现在听了“封转开”的传言,抱着“封转开”的希望入场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朋友,就有可能被套上。就眼下的情形来说,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就像是站在井沿儿上,既可能打上满桶水来解渴,也可能不小心掉到井儿里淹死。何去何从,真的是要费一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