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告诉我们,朋友有好坏之分。
《论语·季氏篇》记载,他说:“好的朋友有三种:为人正直的、诚实守信的、见多识广的。坏的朋友也有三种:装腔作势的、曲意逢迎的、花言巧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朋友必须善于分辨。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帮助,共同走上人生正道。《论语·颜渊篇》中,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辅仁”,就是相互帮助修养德行,这是朋友交往的首要目的。否则,如《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所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整天聚在一起,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耍耍小聪明,想要走上人生正道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要想交到好的朋友,自己必须先努力用好朋友的标准要求自己。《论语·子张篇》中,孔子的学生子张说:“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自己优秀才能容下更多的朋友,才不会被优秀的人拒绝。否则,也就很难交到真正好的朋友了。
朋友除了“辅仁”,还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说:“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自己的车马衣服都可以拿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觉得遗憾。直到现在,我们还说“朋友有通财之谊”。《论语·乡党篇》记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不幸死了无人料理后事,孔子说:“那就交给我吧!”当然,朋友之间的帮助必须合乎道义。《论语·学而篇》记载,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合乎道义的承诺,才可以去兑现,否则就会沦为不分是非,“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
在孔子看来,朋友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真诚。《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把怨气藏在心里,假装与人友好。这是令人不齿的做法。而待人真诚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朋友有了过失的时候,能够直言劝谏。《论语·宪问篇》记载,孔子说:“忠焉,能勿诲乎?”这样的朋友叫作诤友。有诤友的砥砺,才能够不断建立好的德行和声名,所谓“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当然,劝善不是苛责。《孔子家语·致思篇》记载,有一次,天阴得很厉害,孔子准备出门,但他的车上没有雨盖。有人告诉他,子夏(孔子的学生)的车上有,不妨借—下。孔子说:“子夏为人比较吝啬,还是不要让他为难的好。”孔子宁肯淋雨也不去触碰别人个性上的弱点,其仁恕之心令人感动。
这也启发我们,朋友交往应该有一定的尺度,就像行车一样,要有安全距离,这样才能既可结伴同行,又不相互碰撞。《论语·里仁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说:“朋友数,斯疏矣。”交往过于密切,必然导致疏远。《论语·颜渊篇》记载,学生子贡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待朋友,要真诚劝告善加引导,没有效果就先放弃,否则就可能伤害感情,甚至招致羞辱。这有点类似于现代人所说的“豪猪哲学”。豪猪到了冬天就要抱团取暖,但他们的身上却都长着长长的刺,远了无法取暖,近了又会互相扎伤。所以它们必须不断摸索,寻找一个适当的距离,做到既不互相伤害,又能保持群体的温暖。朋友交往的妙处,不也正在于此吗?
(责编 李圣红)
《论语·季氏篇》记载,他说:“好的朋友有三种:为人正直的、诚实守信的、见多识广的。坏的朋友也有三种:装腔作势的、曲意逢迎的、花言巧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朋友必须善于分辨。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帮助,共同走上人生正道。《论语·颜渊篇》中,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辅仁”,就是相互帮助修养德行,这是朋友交往的首要目的。否则,如《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所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整天聚在一起,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耍耍小聪明,想要走上人生正道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要想交到好的朋友,自己必须先努力用好朋友的标准要求自己。《论语·子张篇》中,孔子的学生子张说:“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自己优秀才能容下更多的朋友,才不会被优秀的人拒绝。否则,也就很难交到真正好的朋友了。
朋友除了“辅仁”,还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说:“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自己的车马衣服都可以拿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觉得遗憾。直到现在,我们还说“朋友有通财之谊”。《论语·乡党篇》记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不幸死了无人料理后事,孔子说:“那就交给我吧!”当然,朋友之间的帮助必须合乎道义。《论语·学而篇》记载,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合乎道义的承诺,才可以去兑现,否则就会沦为不分是非,“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
在孔子看来,朋友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真诚。《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把怨气藏在心里,假装与人友好。这是令人不齿的做法。而待人真诚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朋友有了过失的时候,能够直言劝谏。《论语·宪问篇》记载,孔子说:“忠焉,能勿诲乎?”这样的朋友叫作诤友。有诤友的砥砺,才能够不断建立好的德行和声名,所谓“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当然,劝善不是苛责。《孔子家语·致思篇》记载,有一次,天阴得很厉害,孔子准备出门,但他的车上没有雨盖。有人告诉他,子夏(孔子的学生)的车上有,不妨借—下。孔子说:“子夏为人比较吝啬,还是不要让他为难的好。”孔子宁肯淋雨也不去触碰别人个性上的弱点,其仁恕之心令人感动。
这也启发我们,朋友交往应该有一定的尺度,就像行车一样,要有安全距离,这样才能既可结伴同行,又不相互碰撞。《论语·里仁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说:“朋友数,斯疏矣。”交往过于密切,必然导致疏远。《论语·颜渊篇》记载,学生子贡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待朋友,要真诚劝告善加引导,没有效果就先放弃,否则就可能伤害感情,甚至招致羞辱。这有点类似于现代人所说的“豪猪哲学”。豪猪到了冬天就要抱团取暖,但他们的身上却都长着长长的刺,远了无法取暖,近了又会互相扎伤。所以它们必须不断摸索,寻找一个适当的距离,做到既不互相伤害,又能保持群体的温暖。朋友交往的妙处,不也正在于此吗?
(责编 李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