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档案管理是新农合的基础工作,是新农合基金支付和参合农民费用报销补偿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做好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新农合的业务繁杂、数据量大,新农合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具有存贮、输出、传递、扩充、分享等固有的信息性质。为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理念,档案整理、组卷、装订、信息录入、保管等工作必须按要求进行,并且要在依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方而狠下功夫。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档案管理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础工作,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人员如何根据新农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共有2637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工作。其中,东部地区有556个,中部地区有1039个,西部地区有1042个。2004-2011年,全国新农合参合人数由0.80亿人增加到8.32亿人,参合率由75.20%增加到97.48%。2011年,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人数4705.66万,占当年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总人数的92.0590,比201。年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新农合当年筹资总额已达到2047.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金额为771.97亿元,地方财政补助金额为955.79亿元,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1.62亿元。2011年,参合农民个人缴费中,由民政部门代缴的资金为13.42亿元。
新农合档案,是指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上级要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应将新农合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档案综合管理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新农合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和安全,并积极提供利用,为新农合工作服务。
2.参保档案管理基本要求
(1)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不能仅仅采用姓名作为参合的依据,这样做存在同音错名等各类情况,给部分参合人员就诊和报销带来很大麻烦,需要现在建立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参合人员的信息,做到一人一账,实现了参合对象的参合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全面对接。
(2)为统筹做好这项工作,身份核对要做到一个不漏、信息登记要做到一个不错,要采取上门登记、短信登记和个别身份信息调阅等多种形式收集参合人员的基本信息。所有参合对象对自己的门诊报销、住院补偿等信息了如指掌。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现状来看,档案管理制度仍不够健全。一是档案收集制度不健全,使得档案无法做到齐全完整;二是因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档案损毁和档案遗失现象屡屡发生;三是档案利用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
(2)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应用
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己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档案载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转变为电子等多种载体共存的局面,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却未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手段上依然主要依靠手工,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的较少,档案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的措施
4.1建立机制,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农合档案管理人员
要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文化水平,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汇编,配合提供利用,从而达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目的,发挥新农合档案信息平台的作用。建设一支过得硬的新农合档案管理队伍。当前,函待解决档案管理人员僵乏的问题,要通过考录和短期培训的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实行持证上岗。要把具有活力,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及时掌握新科技手段,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充实到新农合档案队伍中。要树立新农合档案人员的新形象,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百姓的敬重,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新农合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4.2对新农合业务产生的电子文件的规范化整理
新农合电子文件规范化整理成效如何,后续影响}一分深远。它对于运用现代手段,从源头上生动记录和全面反映新农合工作的发展,维护新农合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日常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服务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未来研究提供具有原始凭证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在业务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要及时进行备份。为保证数据安全,备份载体的选择应多样化,可采用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套备份,并注意异地保存。对归档电子文件或电子数据的整理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进行双套制归档,实现电子档案的纸质化管理,并及时做好电子数据的脱机备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卜,做好异地备份。
4.3加强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档案收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持之以恒的工作。农合办和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协议书、登记表、医疗费用补助审批表、专用发票存根等,参合农民有直接关系的文件材料及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势必产生人量的新农合档案,日常收集归档整理这些第一于资料至关重要,对一些重要的新农合管理工作和重人活动,应及时收集和保存完整材料并整理相关记录,减少有价值新农合档案的流失。
4.4制定档案规范管理标准
(1)归档的合作医疗管理性和业务性的文件材料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要求整理:会计材料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整理:病历等医疗材料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要求整理:录音带、磁带、磁盘、光盘、照片等载体档案,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分类整理。
(2)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完整、齐全、准确,字迹工整,载体和书写材料要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和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起草和签批文件。
(3)合作医疗文件材料应当分类整理,不设独立全宗,合管办文件材料归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全宗的相关类别进行整理归档,乡(镇)合管办文件材料归入乡(镇)人民政府全宗的相关类别进行整理归档。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档案管理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础工作,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人员如何根据新农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共有2637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工作。其中,东部地区有556个,中部地区有1039个,西部地区有1042个。2004-2011年,全国新农合参合人数由0.80亿人增加到8.32亿人,参合率由75.20%增加到97.48%。2011年,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人数4705.66万,占当年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总人数的92.0590,比201。年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新农合当年筹资总额已达到2047.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金额为771.97亿元,地方财政补助金额为955.79亿元,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1.62亿元。2011年,参合农民个人缴费中,由民政部门代缴的资金为13.42亿元。
新农合档案,是指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上级要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应将新农合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档案综合管理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新农合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和安全,并积极提供利用,为新农合工作服务。
2.参保档案管理基本要求
(1)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不能仅仅采用姓名作为参合的依据,这样做存在同音错名等各类情况,给部分参合人员就诊和报销带来很大麻烦,需要现在建立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参合人员的信息,做到一人一账,实现了参合对象的参合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全面对接。
(2)为统筹做好这项工作,身份核对要做到一个不漏、信息登记要做到一个不错,要采取上门登记、短信登记和个别身份信息调阅等多种形式收集参合人员的基本信息。所有参合对象对自己的门诊报销、住院补偿等信息了如指掌。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现状来看,档案管理制度仍不够健全。一是档案收集制度不健全,使得档案无法做到齐全完整;二是因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档案损毁和档案遗失现象屡屡发生;三是档案利用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
(2)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应用
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己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档案载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转变为电子等多种载体共存的局面,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却未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手段上依然主要依靠手工,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的较少,档案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的措施
4.1建立机制,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农合档案管理人员
要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文化水平,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汇编,配合提供利用,从而达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目的,发挥新农合档案信息平台的作用。建设一支过得硬的新农合档案管理队伍。当前,函待解决档案管理人员僵乏的问题,要通过考录和短期培训的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实行持证上岗。要把具有活力,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及时掌握新科技手段,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充实到新农合档案队伍中。要树立新农合档案人员的新形象,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百姓的敬重,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新农合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4.2对新农合业务产生的电子文件的规范化整理
新农合电子文件规范化整理成效如何,后续影响}一分深远。它对于运用现代手段,从源头上生动记录和全面反映新农合工作的发展,维护新农合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日常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服务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未来研究提供具有原始凭证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在业务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要及时进行备份。为保证数据安全,备份载体的选择应多样化,可采用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套备份,并注意异地保存。对归档电子文件或电子数据的整理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进行双套制归档,实现电子档案的纸质化管理,并及时做好电子数据的脱机备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卜,做好异地备份。
4.3加强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档案收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持之以恒的工作。农合办和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协议书、登记表、医疗费用补助审批表、专用发票存根等,参合农民有直接关系的文件材料及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势必产生人量的新农合档案,日常收集归档整理这些第一于资料至关重要,对一些重要的新农合管理工作和重人活动,应及时收集和保存完整材料并整理相关记录,减少有价值新农合档案的流失。
4.4制定档案规范管理标准
(1)归档的合作医疗管理性和业务性的文件材料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要求整理:会计材料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整理:病历等医疗材料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要求整理:录音带、磁带、磁盘、光盘、照片等载体档案,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分类整理。
(2)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完整、齐全、准确,字迹工整,载体和书写材料要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和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起草和签批文件。
(3)合作医疗文件材料应当分类整理,不设独立全宗,合管办文件材料归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全宗的相关类别进行整理归档,乡(镇)合管办文件材料归入乡(镇)人民政府全宗的相关类别进行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