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户外教学,激发幼儿主体性发展
案例一: 参观自然馆。
在主题活动《动物总动员》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幼儿带孩子参观了自然馆。孩子们看到恐龙的超大骨架后,无不惊叹不已!随之问题也接踵而来。世界还有这么大的动物?身体真长呀;老师,它是怎么死的呀?我在动画片里见过恐龙,可厉害了……自从带孩子参观完自然馆以后,孩子们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解决幼儿的困惑,教师及时激励幼儿尝试自己收集学习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使幼儿收集的资料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发挥作用。孩子们都带来了许多的恐龙玩具和恐龙资料,来园后就兴致勃勃的自发地交流起来。秋歌是恐龙通,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愈加强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许多恐龙知识如:恐龙的种类、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教师适时地为幼儿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们开辟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孩子们在此区角连续围绕恐龙展开,从最初的无意识地把玩到有意识的模仿再到自己的实践修正,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兴趣的集中点。而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仅需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即可。而在个别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发觉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简单的言语提示去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开拓孩子的思路。
此次探究学习使幼儿从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幼儿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充分挖掘与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
案例一:挖野菜
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次户外教学活动“挖野菜”,非常适合时令,正好是婆婆丁、荠菜等野菜的生长旺期,在本次的挖野菜活动中,事先孩子们都认识了几种野菜,所以都信心满满的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富予我们的绿色礼物——野菜,让孩子们从实地,真实的找野菜,观察野菜的不同特点,活动氛围宽松而愉快,孩子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发现了更多的問题,学习的更主动。
在本次的活动中将认识野菜,寻找——观察——挖掘——烹饪等系列过程中,这样避免了过去教学中认识的枯燥,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教师能够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问题意识:野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称他们是野菜?野菜长在哪里?当我提出了问题后,孩子们都自己去寻找答案,在幼儿自由探索后进行交流,孩子们因为有了直接、真实的感受后,发言很积极,孩子们对野菜的外型、颜色以及生长地点都能够细致的介绍,观察也很细致。
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辨认、挖掘。虽说是“挖”野菜,但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挖断野菜的根。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一些孩子把野草当成了野菜。我们挖的大部分都是水荠菜,其中也有一点点婆婆丁和车轮菜。孩子们的口袋、小筐里都满满的野菜,感受到了亲手得到的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道道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具有延展性的问题:“老师挖野菜的时候不能把野菜的根挖起,要不然明年就会没有水荠菜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孩子们的意见很多,谁也不服输,各抒己见,于是我建议大家:分成两组进行挖掘,一组将水荠菜连根挖起,另一组则是掐水荠菜的叶,并在地上插上小竹竿做好标记,来年我们再来观察结果是什么样的,提高幼儿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孩子们的问题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警慎,郑重其事的来对待,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发现心,好奇心,更乐意将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同伴分享,从而让大家发现更多的问题。
下午,我把野菜都洗好泡好了,又给孩子们讲了几种野菜食品:如荠菜馄饨、野菜沾酱等。孩子们听后想快点尝尝野菜的美味,我们就一起来做野菜汤。孩子们发现菜叶下到水里更绿了,汤也是绿色的,喝起来很香。小付说:“野菜汤真好喝,回家也和妈妈一起挖,让妈妈也能吃到野菜的味道。”因为大家自己劳动的收获,所以倍感香甜,一大锅水荠菜全解决了!面对小朋友的天真可爱,我想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便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求知。
在这次的挖野菜中,教师和孩子们同样的兴奋,大自然是最美的,和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共同学习是愉悦的,让教育走进自然,那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探究活动中的体现
1.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介入。
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需求把握介入时机,利用各种艺术教学方法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引导,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向纵深发展。
案例一:在主题活动《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中,我们组织了有关“各种各样的车”的谈话,孩子们争先恐后讲起路上见过的汽车、爸爸的摩托车,小朋友自己的各种玩具车、自行车等。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孩子们开始对汽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汽车加了油才会走路等等?于是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时候,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点,我们结合家长资源共同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包括收集有关于汽车的图片、资料、视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汽车、认识汽车。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各方面的经验,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逐步帮助他们将这些零散的经验整合成为内化的知识、技能以及逐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而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将是受益终生的,我们发现,幼儿从中获取了很多关于汽车的相关经验并将知识经验内化并表现和运用的过程。而丰富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多元的观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探究活动的兴趣减弱时教师的及时引导。
案例二:在《风筝》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到文化广场放风筝,孩子们对各式各样的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主动收集各种风筝资料,制作风筝,开风筝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在制作风筝时,孩子们提议,想制作一个特大风筝,于是老师协助孩子们准备好材料,孩子们共同动手装饰风筝。但风筝太大,根本无法飞起来,大家研究,把风筝变小,加上骨架,新的尝试就开始了。师生经过共同测量,重新裁剪,一只稍小的风筝制作完成,经过反复试飞,风筝的头总是往下扎,实验宣布失败。孩子们有些泄气了,这时教师提出:我们研究一下飞不我们一起回家查阅资料,看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重新修改,一定要让风筝飞起来!孩子们的兴致又高涨起来。
第二天孩子们讨论,提出三个失败的原因:风筝布料太沉,应该换再轻一些的材料制作;骨架的位置不对,所以风筝头往下沉;风力太小,风筝飞不起来。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先把骨架的位置进行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后,风筝终于能低飞了,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3.让幼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风筝》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了“风筝博览会”,将孩子们制作的风筝进行展览义卖。孩子们向所有家长大胆地介绍并推销自己的风筝,所卖风筝善款,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在捐款仪式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扬了孩子们的善举,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爱的笑容。
在主题户外教学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使幼儿在户外广阔的天地里自主探究、尽兴表达、自由想象,释放着玩的天性,激发探究的欲望。在丰富的人际互动中体验着运用旧经验、获取新经验、生成新能力的乐趣,并尝试用整合的经验去探索、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问题,让我们怀着爱心、童心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大自然环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创造。
案例一: 参观自然馆。
在主题活动《动物总动员》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幼儿带孩子参观了自然馆。孩子们看到恐龙的超大骨架后,无不惊叹不已!随之问题也接踵而来。世界还有这么大的动物?身体真长呀;老师,它是怎么死的呀?我在动画片里见过恐龙,可厉害了……自从带孩子参观完自然馆以后,孩子们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解决幼儿的困惑,教师及时激励幼儿尝试自己收集学习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使幼儿收集的资料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发挥作用。孩子们都带来了许多的恐龙玩具和恐龙资料,来园后就兴致勃勃的自发地交流起来。秋歌是恐龙通,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愈加强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许多恐龙知识如:恐龙的种类、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教师适时地为幼儿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们开辟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孩子们在此区角连续围绕恐龙展开,从最初的无意识地把玩到有意识的模仿再到自己的实践修正,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兴趣的集中点。而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仅需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即可。而在个别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发觉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简单的言语提示去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开拓孩子的思路。
此次探究学习使幼儿从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幼儿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充分挖掘与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
案例一:挖野菜
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次户外教学活动“挖野菜”,非常适合时令,正好是婆婆丁、荠菜等野菜的生长旺期,在本次的挖野菜活动中,事先孩子们都认识了几种野菜,所以都信心满满的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富予我们的绿色礼物——野菜,让孩子们从实地,真实的找野菜,观察野菜的不同特点,活动氛围宽松而愉快,孩子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发现了更多的問题,学习的更主动。
在本次的活动中将认识野菜,寻找——观察——挖掘——烹饪等系列过程中,这样避免了过去教学中认识的枯燥,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教师能够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问题意识:野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称他们是野菜?野菜长在哪里?当我提出了问题后,孩子们都自己去寻找答案,在幼儿自由探索后进行交流,孩子们因为有了直接、真实的感受后,发言很积极,孩子们对野菜的外型、颜色以及生长地点都能够细致的介绍,观察也很细致。
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辨认、挖掘。虽说是“挖”野菜,但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挖断野菜的根。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一些孩子把野草当成了野菜。我们挖的大部分都是水荠菜,其中也有一点点婆婆丁和车轮菜。孩子们的口袋、小筐里都满满的野菜,感受到了亲手得到的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道道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具有延展性的问题:“老师挖野菜的时候不能把野菜的根挖起,要不然明年就会没有水荠菜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孩子们的意见很多,谁也不服输,各抒己见,于是我建议大家:分成两组进行挖掘,一组将水荠菜连根挖起,另一组则是掐水荠菜的叶,并在地上插上小竹竿做好标记,来年我们再来观察结果是什么样的,提高幼儿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孩子们的问题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警慎,郑重其事的来对待,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发现心,好奇心,更乐意将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同伴分享,从而让大家发现更多的问题。
下午,我把野菜都洗好泡好了,又给孩子们讲了几种野菜食品:如荠菜馄饨、野菜沾酱等。孩子们听后想快点尝尝野菜的美味,我们就一起来做野菜汤。孩子们发现菜叶下到水里更绿了,汤也是绿色的,喝起来很香。小付说:“野菜汤真好喝,回家也和妈妈一起挖,让妈妈也能吃到野菜的味道。”因为大家自己劳动的收获,所以倍感香甜,一大锅水荠菜全解决了!面对小朋友的天真可爱,我想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便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求知。
在这次的挖野菜中,教师和孩子们同样的兴奋,大自然是最美的,和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共同学习是愉悦的,让教育走进自然,那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探究活动中的体现
1.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介入。
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需求把握介入时机,利用各种艺术教学方法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引导,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向纵深发展。
案例一:在主题活动《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中,我们组织了有关“各种各样的车”的谈话,孩子们争先恐后讲起路上见过的汽车、爸爸的摩托车,小朋友自己的各种玩具车、自行车等。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孩子们开始对汽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汽车加了油才会走路等等?于是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时候,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点,我们结合家长资源共同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包括收集有关于汽车的图片、资料、视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汽车、认识汽车。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各方面的经验,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逐步帮助他们将这些零散的经验整合成为内化的知识、技能以及逐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而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将是受益终生的,我们发现,幼儿从中获取了很多关于汽车的相关经验并将知识经验内化并表现和运用的过程。而丰富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多元的观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探究活动的兴趣减弱时教师的及时引导。
案例二:在《风筝》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到文化广场放风筝,孩子们对各式各样的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主动收集各种风筝资料,制作风筝,开风筝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在制作风筝时,孩子们提议,想制作一个特大风筝,于是老师协助孩子们准备好材料,孩子们共同动手装饰风筝。但风筝太大,根本无法飞起来,大家研究,把风筝变小,加上骨架,新的尝试就开始了。师生经过共同测量,重新裁剪,一只稍小的风筝制作完成,经过反复试飞,风筝的头总是往下扎,实验宣布失败。孩子们有些泄气了,这时教师提出:我们研究一下飞不我们一起回家查阅资料,看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重新修改,一定要让风筝飞起来!孩子们的兴致又高涨起来。
第二天孩子们讨论,提出三个失败的原因:风筝布料太沉,应该换再轻一些的材料制作;骨架的位置不对,所以风筝头往下沉;风力太小,风筝飞不起来。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先把骨架的位置进行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后,风筝终于能低飞了,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3.让幼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风筝》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了“风筝博览会”,将孩子们制作的风筝进行展览义卖。孩子们向所有家长大胆地介绍并推销自己的风筝,所卖风筝善款,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在捐款仪式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扬了孩子们的善举,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爱的笑容。
在主题户外教学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使幼儿在户外广阔的天地里自主探究、尽兴表达、自由想象,释放着玩的天性,激发探究的欲望。在丰富的人际互动中体验着运用旧经验、获取新经验、生成新能力的乐趣,并尝试用整合的经验去探索、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问题,让我们怀着爱心、童心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大自然环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