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小学教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等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小学数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借助于实际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对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经验积累,提出自己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以“整数指数幂”的教学为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教师可以設计习题,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具体情景,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在屏幕中展示问题“小动物们热爱学习,他们经常会买各种学习用品,接下来,我带大家到动物文具店看一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同时在屏幕上展示教材上的情景图,学生在思考以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用平板电脑传递传递给教师。接下来,接下来教师设计情境表演,小熊开了一个文具店,小兔子和小鸭都在文具店,这时候来了一只小猫咪,说自己要买8个本子,小熊把所有的本子都拿出来了,一共有16个,小兔子说,16个本子,卖出去8个,还有多少个本子。
学生来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有的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小棒摆一摆,最后列出算式16-8。教师提问“大家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有学生回答一本一本的减,减8次。有学生回答把16分成10和6,然后列出算式10-8+6,得出8个。在经过思考与交流之后计算出问题的答案,采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初中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数学素养之后,最终应用到实际数学问题的处理中。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构建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比如:以“计算”的学习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购物等场景,构建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变量的理解。创设出一个导入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对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导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以“数一数与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利用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围绕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制作出一个反思课件,给学生做出一个示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意识,同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以“1~5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个气球图。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体会把2个紫气球与3个红气球放到一起的过程。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接下来,教师可以用2代表紫气球,3代表红气球,那么合起来就是“+”,根据这个情境,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借助于创设情景法,深化了小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加法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3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生活化教学
事实上,在数学课上老师是主导教学的。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方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做到意识先行,对此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生活中保持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和教师仍以成绩衡量学生,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知与意识,多数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并不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缺乏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新,确保教育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基于此,数学教师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调整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当选择的教育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场景,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此,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这部分题目往往是以真实的情境设定的,教师可以举例在超市购物参与促销活动。虽然小学生对促销等并不具备认知能力,但是这是比较常见的生活场景,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购物小票,然后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结合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处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物质价值+找零”与实收之间不相符的问题,然后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小组互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与能力。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指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饶勇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91.
[2]高彩霞.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77+255.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借助于实际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对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经验积累,提出自己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以“整数指数幂”的教学为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教师可以設计习题,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具体情景,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在屏幕中展示问题“小动物们热爱学习,他们经常会买各种学习用品,接下来,我带大家到动物文具店看一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同时在屏幕上展示教材上的情景图,学生在思考以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用平板电脑传递传递给教师。接下来,接下来教师设计情境表演,小熊开了一个文具店,小兔子和小鸭都在文具店,这时候来了一只小猫咪,说自己要买8个本子,小熊把所有的本子都拿出来了,一共有16个,小兔子说,16个本子,卖出去8个,还有多少个本子。
学生来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有的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小棒摆一摆,最后列出算式16-8。教师提问“大家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有学生回答一本一本的减,减8次。有学生回答把16分成10和6,然后列出算式10-8+6,得出8个。在经过思考与交流之后计算出问题的答案,采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初中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数学素养之后,最终应用到实际数学问题的处理中。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构建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比如:以“计算”的学习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购物等场景,构建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变量的理解。创设出一个导入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对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导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以“数一数与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利用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围绕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制作出一个反思课件,给学生做出一个示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意识,同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以“1~5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个气球图。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体会把2个紫气球与3个红气球放到一起的过程。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接下来,教师可以用2代表紫气球,3代表红气球,那么合起来就是“+”,根据这个情境,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借助于创设情景法,深化了小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加法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3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生活化教学
事实上,在数学课上老师是主导教学的。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方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做到意识先行,对此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生活中保持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和教师仍以成绩衡量学生,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知与意识,多数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并不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缺乏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新,确保教育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基于此,数学教师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调整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当选择的教育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场景,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此,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这部分题目往往是以真实的情境设定的,教师可以举例在超市购物参与促销活动。虽然小学生对促销等并不具备认知能力,但是这是比较常见的生活场景,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购物小票,然后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结合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处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物质价值+找零”与实收之间不相符的问题,然后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小组互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与能力。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指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饶勇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91.
[2]高彩霞.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7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