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骨干教师的再成长危机说起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成长”这个话题常常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说的人诚恳,听的人却并不放在心上,因此,学术型教师培养之举通常被认为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本文尝试从本校一些现象出发,对学术型教师培养中的教师自主成长的价值取向提出一些看法。
  一、透视“高原现象”:“骨干教师”的再成长危机
  “高原期”原是技能学习心理学的术语,现也用来表示人才成长过程中一段相对平寂、止步不前的时期。教师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成熟过程,经过若干年的自我努力和各方栽培后,他們逐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的专业成长停滞现象,心理学称这一现象为教师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教师成长迟滞的外显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缺乏内驱力。首先是成就动机减弱,再成长的方向迷糊。随着自己在教育领域被肯定,一部分骨干教师逐渐滋生种种消极心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初设定的目标终于如愿以偿,不必再拼命努力;时光流逝,人生逐渐进入不惑之年,身体显出疲态,不必再有强力的进取心。持有这样的想法后,不愿意再劳神费力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只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一味地吃老本,他们在工作中就易摆“老资格”,有的干脆向学校提出不再承担教学工作的要求。其次是价值取向偏移,教育理想丧失。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教师因为荣誉、鲜花和掌声而陶醉,人生的价值取向开始偏移,他们常常醉心于待遇或权利,将主要精力放在编写和出版教辅材料、搞有偿家教和行政事务上。
  二、发现别样风景:再燃一次教育的激情
  关心或了解江苏吴江高级中学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教师发展很有特色——短短14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土生土长的特级教师已经有了四名(其中一名外调)。制度保障、规划发展、活动推助、名师引领、课题推进,教师的发展领跑全区,骨干教师再发展危机逐渐化解。抓住这样的契机,学校以“学术型教师培养”为抓手,突破教师发展的瓶颈,骨干教师的教育生命之火重新点燃。“不做只把教材弄懂且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书匠;要做既能教书又有科研能力的学术型教师。”“以阅读为常态,以研究为习惯,以反思为方式。”每次论坛,总能听到老师们那充满教育理想和激情的声音。在这样的外部氛围里,教师们逐渐养成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的成果取得消除了教师对继续成长的无助感。因“规划成长”,消除了教师成长的盲目性;因“活动推进”,释放了教师的表达欲;因“名师引领”,加快了教师追赶的步伐。一句话,教师发展的动力重新回归。走在学术型教师的路上,骨干教师们再次充满激情地追求梦想,打湿的翅膀重新飞翔。
  三、沉思一个问题:没有“逼迫”,能否自主成长为学术型教师
  听过学校几位特级教师多次谈到“人是被逼出来的”,他们的成长经验中也谈到了这一点。然而,作为他们身旁的一员,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把常年累月的坚持摘录写作、课堂实践、管理改革等看作“逼迫”,那么,坚持教育理想、维护职业尊严、执着于创新求实可能就是这些教师的内隐态度。
  (一)内隐态度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内隐态度?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内隐态度是个体对事物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情感或反应,由不自觉的以往经验或不能归因于以往某一确定经验所引起。内隐态度具有无意图、无意识等特点,不受外在压力和策略加工的影响,具有跨时间和情境上的稳定性。内隐态度是隐藏在人的潜意识里的。
  (二)内隐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态度分为外显和内隐两种,当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有冲突时,很多行为都是内隐态度引起的。因此,学术型教师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其自觉发展的态度,有时候外显态度未必是真态度,价值取向主要影响内隐态度。拜读过吴燕、田学红的《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的内隐态度》一文,领悟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对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态度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态度(尤其是内隐态度)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个体行为。
  四、自主成长:学术型教师价值取向的重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评上特级教师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新的起点。同样在一所学校里锻炼的教师,十年以后会大相径庭,关键是内驱动力,也就是内心的深度觉醒。价值取向启动深度觉醒。为什么要成为学术型教师?是因为名气大、津贴多,抑或是话语自由度高、走上行政岗位机率大?如果说因为这样的价值取向,那么哪怕现在已经是特级教师,最终也不能成为学术型教师。不可否认,学术型教师成长需要借助于适当的利益来保障,但“利益”不能仅仅是“名气”“津贴”,一句话,不能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来思考,而是要站在学生和教育发展的角度思考。
  (一)具有执著的教育理想
  学术型教师的价值取向不仅要有益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要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长远发展。王栋生的教育理想是朴实的,他要让学生喜欢他的语文课,并能有终生学习祖国语文的兴趣,一辈子有语文意识。而正是这样的理想折射了他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责任感。李镇西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理想主义”,他步履艰难,但探索之路从未中断,教育信念一直相伴在他前行的路上,使他的教育探索之路越走越远。
  (二)坚持投入科研性实践
  学术型教师通过什么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学术型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学术成果。程红兵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实践者,但他在实践的探索中始终反思。1991年春,从“教育批判”转入“教育建设”,他将青春期心理辅导放进教育内容,系统地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他的第一本专著《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就是该探索的结晶。他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亲临教育一线,更在于时常从教育实践中抽身出来,对教育实践作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从而为我们提炼了关于教育规律的思考。恰恰是这些思考,让后辈们得到启迪,向更远的教育迈进。
  (三)形成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
  教育教学特色是名师的标志。钱梦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钱先生将它命名为“语文导读法”。这是他长期实践形成的语文学科教学特色。关注教育,不难看到,学术型教师不只在学科教学独具魅力,更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程红兵以为,教师理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走上学术型教师之路,必须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要放大做强自己的“出彩”之处,有意识地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教学教育中去,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再关照理念,将自己的“特色”提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逐渐形成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可以推行的经验模式。
  总之,影响学术型教师自主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外在环境的作用,而是自己的自满、欲望、懈怠等。因此,学校要重建学术型教师的价值取向,通过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其形成积极的内隐态度,从而克服骨干教师的高原现象,从容走在学术型教师的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本栏目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在生物学教学中,事件策略就是让学生在“生物科学事件”中学习、成长的策略。具体地说,就是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和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提炼和转化“生物科学事件”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事件,本意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这里专指“生物科学事件”,根据来源可简要区分为:“已经发生的事件”,如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啥坏人从来不害臊?”“可能是每个人对善恶的标准不同,根本就不觉得自己错了。”这一臆测直到上月才被颠覆: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玛丽亚姆·科查吉娅研究表明,“失德失忆症”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适应机制。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干了坏事后,并非不知道自己错了,而是会选择性失忆。  至于原因,是因为记忆本就是被建构出来“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假如某条记忆起不到这个作用,我们就不愿提取,甚至不惜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我们在时光之水中裹挟前行,茫然却又必然,终究到达这栖居之地。至此,才突然明白,自己茫然中一直的追寻。当回首凝望,那一个个看来稀松平常极其偶然的场景突然被定格、被聚焦、被赋予无尽的意义。  场景一:闻其名  在小学工作6年后,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读研究生,不管在他人的眼里,还是在自己心里,都认定是不会再当小学老师了。2007年某天的逸夫图书馆阅览室,在苦读理论书籍之余,我随
张恨水《金粉世家》里说:“北京人从来是讲究老三点的,所谓吃一点,喝一点,乐一点。”岂止北京人,世上之人不都为这三点吗?小老百姓,有这三点一生就都够了,还求什么。  这三点,“乐一点”最要紧,你若知足“吃一点”“喝一点”,自然就“乐一点”。反过来说,你不能“乐一点”,什么“吃一点”“喝一点”都没用,吃下去喝下去都不长肉,都不受用。  如今生活好了,“吃一点”“喝一点”都不成问题了,偏是个个不容易“乐
【摘 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技能,课改后估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估算教学存在不足。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增强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估算教学;误区;策略  一、缘起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8的一道题,“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冰棍?”女儿在课本上写下了610根(如上图),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估算过程:392≈390,219
把情怀做旧  旧是一种情怀。  有位画家朋友,善于把藏在心底的怀旧情绪倾注出来,付诸于画面,画作连获大奖。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倾向怀旧和古典的审美意趣?他回答说:把情怀做旧,才耐人寻味。  木匠老丁做家具,喜欢呈现木纹甚至疤痕,不少人捧场。他解释缘由:记忆是一坛酒,而木纹甚至疤痕能够代表那些逝去的记忆。  因老屋改建,一时之间拆下的旧门环变成了抢手货,这些物件承载着某些人独有的怀旧情怀,让人可以感
大地震后的第5天,你回到家,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爸,我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全捐了。”  “好!”我说道。  “你捐了多少?”你突然问道。  我从卷子堆里抬起头,看见你的眼里闪烁着悲悯的光芒。  “我捐了100元。”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怎么才捐100元,你真是太抠了!”你大声地感叹着。  “你妈也捐了100元。”我说。  “我妈也太抠了,你俩怎么不多捐点?”你质问道。
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因为故事以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发展为蓝本,多少会涉及教育这个话题,刨去故事里的其他精彩情节不讲,仔细品味电影里授课的场景,另类解读之余,对于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应该会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坐下而幽默——点亮课堂  镜头一:  
【教材分析】  (一)编排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笔算除法的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从二下“有余数除法”(一层竖式)开始,到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两层、三层的分层竖式),最后到四下“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两层、三层的分层竖式)。从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看出,在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中,学生将经历从一层竖式跨越到两层、三层分层竖式的过程,这是学习整数笔算除法的一个转折
世界上存在众多的教育制度,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教育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儿童中心的西式教育倡导孩子个性的自由及对好奇心的保护,教师中心的中式教育更多的是以知识的获取为重点,对分数的看重也就成为必然。为此,对教育的理解就大致存在两种,一是创新导向为主的西式教育,一是储存知识为主的中式教育。在中国,学校教育似乎将知识的获取及知识的理解看成了教育的全部,英语有个说法——知识的迁移比知道知识更重要。在教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