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底,随着最后一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某中心医院6级主任医师俞天生办完落户手续,新疆2005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报到工作顺利结束。这是新疆军区采取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集中报到方法以来,连续三年提前完成报到工作,报到率上升到99.8%,为历年来最高。
新疆军区每年选择留疆安置的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近千名,三分之二以上同志转业后赴内地休假或就业。考虑到路途遥远的实际,为避免干部往返劳顿,军区经反复论证,向地方提出了结合培训提前办理离队报到手续的设想,即在培训期间由有关部门安排到培训中心进行一站式服务,集中进行体检、退役金核算、预备役登记、关系接转,一次性办结所有手续,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于2001年付诸实践。
提前报到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部队缺少经验,不少单位对提前结算工资和转业费犹豫不决,地方少数工作人员也认为此举增添了负担,态度不是很积极。为统一思想,军区专门下发通知,给部队讲清提前离队的意义,明确经费结算办法,业务部门加强与地方沟通联系,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培训报到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信心。由于协调到位,在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后,这项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收到较好效果,转业干部以种种理由要求不参加培训或由人代办手续的现象明显减少。此外,由于培训、报到结合进行,少数有思想问题或对政策有疑虑的干部,经宜传教育后也愉快地办理了报到手续,报到率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96.7%上升到今年的99.8%。
黑龙江 在全国率先建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网
董建忠 孙世君
近日,从黑龙江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传来喜讯:黑龙江省为加强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依托龙江人才网站建成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网。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家比较完善的专门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服务的网页。
登录该网页(http://www.rc.cn/junzhuan),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军转安置政策、法规,可以了解军转英才的创业经历,可以获取专门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把自己的求职意向进行网上发布,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名字和密码方便安全地查询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最为关心的退役金核定与发放等情况,还提供了电子邮箱,为军转干部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向军转管理部门反馈意见、建议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沟通平台。该网站从今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现役军官特别是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欢迎,据统计,目前到访人数已达3000人次。
该网站的建立,标志着黑龙江省把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纳入整体人才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利用,已进入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阶段,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东 省军区转业办连续15年评选优秀联络员
刘 峰 钟道伟
山东是军转安置大省,转业干部、团职干部和随调家属总数每年都高居全国首位,全军各大单位派驻山东的联络员达12人。为了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山东省军区转业办积极协调省军区接兵站对他们的食宿提供特别优惠,并由办公室给予补助,每年补贴经费达3万余元。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每年都建立联络员临时党支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及时处理安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联络员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帮助办公室整理档案、汇总情况,特别在协调解决本单位转业干部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主动做工作,为提高转业干部安置质量,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贡献。
为此,办公室已连续15年开展评选优秀联络员活动,并发给荣誉证书和纪念品。鼓励他们更好地做好移交安置工作。
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关键——适应形势 有的放矢
张 嵩
近年来,随着地方军转安置形势不断变化,转业干部离队报到情况日趋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转业干部数量增多,移交安置任务加重。通过对一些转业干部离队报到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我们感到,转业干部之所以走得“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对组织安排转业思想准备不足,不想走。转业干部服役多年,他们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些同志确实对组织安排转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一些撤、并、降、改单位的干部转业大都是组织安排的。他们当中有的已列入后备干部,因得不到提升反而安排转业一时难以接受:有的还比较年轻,任职时间尚短,地方安置不能落实相应的领导职务,又不符合自主择业条件,想在部队多干几年:有的家属刚刚随军,工作还没落实,没有住房,或不符合驻地安置条件,转业后需携妻带子返乡,确有实际困难,还有的同志相互攀比,对组织安排转业不能正确对待,因此,不配合组织移交地方,拒不离队报到。
二,地方安置形势严峻,不愿走。这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军转安置新政策。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建设的重视,体现了对广大转业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但随着地方各项改革的发展,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关机构精简,编制员额减少,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空间。尽管地方各级组织和业务部门在转业干部的安置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为主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计划分配方式安排转业干部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对减轻计划分配安置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一些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转业干部就业难,优惠政策得不到体现,地方财政补贴不兑现,医疗保险不落实,特别是在一些转业干部数量相对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军地收入反差继续拉大。因此,近两年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的人数开始减少,计划分配的安置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对自身优势信心不足,不敢走。首先是因为年龄偏大。转业干部中大都是35岁左右的营职和40岁左右的团职干部。这个年龄转业到地方,不要说降一、两职安排,即便按科、处级平职安排,也都不算年轻了。这几年在地方组织的转业干部双向选择会上,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提出的年龄条件多在35岁以下,一般是部队严格控制转业的条件。对此,许多转业干部都会产生被人“拒之门外”的失落感。其次从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看也毫无优势可言。总的来说,军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虽然转业干部具有能在军营建功立业的良好素质,但在适应地方市场经济建设方面,还远不及那些在改革大潮中已拼搏了多年的同龄“水手”。
四,对地方情况不熟,不知道怎么走。工作中我们发现,转业干部之所以存在困惑心理,一是对现行政策、规定不清,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二是对军转安置形势不明,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三是对安置过程中的基本程序和有关要求不懂,被 动应对,抓不住机会。
针对转业干部实际情况和现实思想反映,我们认为,除了扎实地做好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以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搞好择业指导。正确的择业指导是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关键。要本着对转业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地方安置形势和转业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帮助转业干部准确定位,合理选择,引导转业干部积极应对职业转折,凭能力素质立身,靠真才实学竞争,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转业干部择业,就是要帮助转业干部调整心态,正视现实,读懂自己。要及时将地方的接收安置计划、分配方式以及地方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双向选择的时间等重要信息通报给转业干部,尽可能让转业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把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要对有接收转业干部计划的地方单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包括单位性质、拟安置岗位、工资待遇等,确实为转业干部择业当好参谋:同转业干部一起认真回顾军旅生活,客观评价个人素质,总结自身优势,拟定切合实际的自荐目标和推荐计划,写好自荐和推荐材料。
搞好服务管理。有效的服务管理是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中心环节。关心转业干部,真心实意的为转业干部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抓好转业干部应征公务员考试的培训和辅导工作。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市)对营以下转业干部安排公务员采取考试录用制。客观地讲,这是一条比较公平、公正,也是多数转业干部能够接受的原则。二是充分发挥驻地部队组织的优势。结合开展“双拥”、军民共建等活动,以组织名义主动向地方用人单位推荐转业干部。特别是驻地部队主要领导要亲自做工作,积极向地方领导介绍转业干部情况,宣传转业干部。实践证明,无论是转业干部安置开始时的双向选择阶段还是到后期的统一分配阶段,以组织名义推荐转业干部的成功率都是比较高的。三是态度坚决地维护转业干部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跟踪安置情况,掌握用人信息,对个别地方安置不合理或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协调,依靠地方政府力争妥善解决。四是满腔热情地为转业干部办实事,解难题,把组织的关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转业干部的实际困难,只要在政策范围内都应合情合理予以解决,尽量为转业干部顺利离队报到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加强管理,防止失控,保证安全。
2006年是军队三年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收关之年,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转业干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的优良品质和修养。因此,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任务。
新疆军区每年选择留疆安置的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近千名,三分之二以上同志转业后赴内地休假或就业。考虑到路途遥远的实际,为避免干部往返劳顿,军区经反复论证,向地方提出了结合培训提前办理离队报到手续的设想,即在培训期间由有关部门安排到培训中心进行一站式服务,集中进行体检、退役金核算、预备役登记、关系接转,一次性办结所有手续,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于2001年付诸实践。
提前报到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部队缺少经验,不少单位对提前结算工资和转业费犹豫不决,地方少数工作人员也认为此举增添了负担,态度不是很积极。为统一思想,军区专门下发通知,给部队讲清提前离队的意义,明确经费结算办法,业务部门加强与地方沟通联系,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培训报到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信心。由于协调到位,在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后,这项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收到较好效果,转业干部以种种理由要求不参加培训或由人代办手续的现象明显减少。此外,由于培训、报到结合进行,少数有思想问题或对政策有疑虑的干部,经宜传教育后也愉快地办理了报到手续,报到率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96.7%上升到今年的99.8%。
黑龙江 在全国率先建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网
董建忠 孙世君
近日,从黑龙江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传来喜讯:黑龙江省为加强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依托龙江人才网站建成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网。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家比较完善的专门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服务的网页。
登录该网页(http://www.rc.cn/junzhuan),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军转安置政策、法规,可以了解军转英才的创业经历,可以获取专门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把自己的求职意向进行网上发布,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名字和密码方便安全地查询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最为关心的退役金核定与发放等情况,还提供了电子邮箱,为军转干部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向军转管理部门反馈意见、建议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沟通平台。该网站从今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现役军官特别是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欢迎,据统计,目前到访人数已达3000人次。
该网站的建立,标志着黑龙江省把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纳入整体人才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利用,已进入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阶段,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东 省军区转业办连续15年评选优秀联络员
刘 峰 钟道伟
山东是军转安置大省,转业干部、团职干部和随调家属总数每年都高居全国首位,全军各大单位派驻山东的联络员达12人。为了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山东省军区转业办积极协调省军区接兵站对他们的食宿提供特别优惠,并由办公室给予补助,每年补贴经费达3万余元。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每年都建立联络员临时党支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及时处理安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联络员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帮助办公室整理档案、汇总情况,特别在协调解决本单位转业干部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主动做工作,为提高转业干部安置质量,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贡献。
为此,办公室已连续15年开展评选优秀联络员活动,并发给荣誉证书和纪念品。鼓励他们更好地做好移交安置工作。
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关键——适应形势 有的放矢
张 嵩
近年来,随着地方军转安置形势不断变化,转业干部离队报到情况日趋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转业干部数量增多,移交安置任务加重。通过对一些转业干部离队报到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我们感到,转业干部之所以走得“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对组织安排转业思想准备不足,不想走。转业干部服役多年,他们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些同志确实对组织安排转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一些撤、并、降、改单位的干部转业大都是组织安排的。他们当中有的已列入后备干部,因得不到提升反而安排转业一时难以接受:有的还比较年轻,任职时间尚短,地方安置不能落实相应的领导职务,又不符合自主择业条件,想在部队多干几年:有的家属刚刚随军,工作还没落实,没有住房,或不符合驻地安置条件,转业后需携妻带子返乡,确有实际困难,还有的同志相互攀比,对组织安排转业不能正确对待,因此,不配合组织移交地方,拒不离队报到。
二,地方安置形势严峻,不愿走。这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军转安置新政策。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建设的重视,体现了对广大转业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但随着地方各项改革的发展,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关机构精简,编制员额减少,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空间。尽管地方各级组织和业务部门在转业干部的安置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为主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计划分配方式安排转业干部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对减轻计划分配安置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一些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转业干部就业难,优惠政策得不到体现,地方财政补贴不兑现,医疗保险不落实,特别是在一些转业干部数量相对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军地收入反差继续拉大。因此,近两年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的人数开始减少,计划分配的安置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对自身优势信心不足,不敢走。首先是因为年龄偏大。转业干部中大都是35岁左右的营职和40岁左右的团职干部。这个年龄转业到地方,不要说降一、两职安排,即便按科、处级平职安排,也都不算年轻了。这几年在地方组织的转业干部双向选择会上,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提出的年龄条件多在35岁以下,一般是部队严格控制转业的条件。对此,许多转业干部都会产生被人“拒之门外”的失落感。其次从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看也毫无优势可言。总的来说,军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虽然转业干部具有能在军营建功立业的良好素质,但在适应地方市场经济建设方面,还远不及那些在改革大潮中已拼搏了多年的同龄“水手”。
四,对地方情况不熟,不知道怎么走。工作中我们发现,转业干部之所以存在困惑心理,一是对现行政策、规定不清,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二是对军转安置形势不明,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三是对安置过程中的基本程序和有关要求不懂,被 动应对,抓不住机会。
针对转业干部实际情况和现实思想反映,我们认为,除了扎实地做好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以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搞好择业指导。正确的择业指导是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关键。要本着对转业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地方安置形势和转业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帮助转业干部准确定位,合理选择,引导转业干部积极应对职业转折,凭能力素质立身,靠真才实学竞争,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转业干部择业,就是要帮助转业干部调整心态,正视现实,读懂自己。要及时将地方的接收安置计划、分配方式以及地方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双向选择的时间等重要信息通报给转业干部,尽可能让转业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把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要对有接收转业干部计划的地方单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包括单位性质、拟安置岗位、工资待遇等,确实为转业干部择业当好参谋:同转业干部一起认真回顾军旅生活,客观评价个人素质,总结自身优势,拟定切合实际的自荐目标和推荐计划,写好自荐和推荐材料。
搞好服务管理。有效的服务管理是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中心环节。关心转业干部,真心实意的为转业干部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抓好转业干部应征公务员考试的培训和辅导工作。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市)对营以下转业干部安排公务员采取考试录用制。客观地讲,这是一条比较公平、公正,也是多数转业干部能够接受的原则。二是充分发挥驻地部队组织的优势。结合开展“双拥”、军民共建等活动,以组织名义主动向地方用人单位推荐转业干部。特别是驻地部队主要领导要亲自做工作,积极向地方领导介绍转业干部情况,宣传转业干部。实践证明,无论是转业干部安置开始时的双向选择阶段还是到后期的统一分配阶段,以组织名义推荐转业干部的成功率都是比较高的。三是态度坚决地维护转业干部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跟踪安置情况,掌握用人信息,对个别地方安置不合理或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协调,依靠地方政府力争妥善解决。四是满腔热情地为转业干部办实事,解难题,把组织的关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转业干部的实际困难,只要在政策范围内都应合情合理予以解决,尽量为转业干部顺利离队报到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加强管理,防止失控,保证安全。
2006年是军队三年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收关之年,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转业干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的优良品质和修养。因此,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