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促进数学教学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如何真正使提问变成教学的技巧?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问什么、怎样问、学生答错了怎么办和致力于长期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 提问技巧
提问是促进数学教学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十分重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对方法深思熟虑,把它当作教学艺术来探索,作为教学技巧来运用。每一堂课要提什么问题,思路必须明确,备课时要规划好,切不能在课堂是随心所欲地问。如何真正使提问变成教学的技巧?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问什么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选择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1.1 把握教材重点,问关键和要害。因为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消化教材,掌握知识,所以要把提问放在教材的关键和重点上,通过提问,将重点吃透,难点弄清。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3页),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此定理,而且通过拼接或度量的方法验证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推导的证明,证明的关键是作辅助线,作辅助线的目的是使图形出现具有共同顶点,拼起来成一平角的三个角分别等于三角形的三内角。围绕这些要害来组织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过好证明的关卡。
1.2 针对学生思维过程,问拐弯的地方。如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x+4y=165x-6y=3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0页例题3)。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的两个方程相加减,实现消元。但这个例题3需要把两个方程中的x的系数变成相同或y的系数变成相反,实现消元,这是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转弯,针对这个地方把提问弄好,教学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灵活生动。
1.3 结合学生的双基实际,问新内容的旧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4-36页),教材在学生已懂得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求一般表达式ax2+bx+c=0(a≠0)的解。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新知识,但每一步骤的内容都是旧知识,旧知识在研究新问题中起了决定作用。教学时,要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配方法的步骤,分式的运算,开方运算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根公式,避免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
1.4 按照教材提出的问题问。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1页,例5)工程问题的一个应用题,教材先提示把总工作量看作1,然后通过4个填空得出:人均效率,x人先做4小时的工作量,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这项工程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教材本身对应用题需要弄清的问题提得比较细致,按照教材顺序提问,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对工程问题也基本掌握了。
1.5 紧扣课本中摆出的事实,问学生可以概括的法则和可以发现的规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18页),教材通过足球比赛的净胜球数并运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归纳法则。教学时,教师可引导观察各例所得的运算式子,提问总结加法法则,其中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和的符号怎样确定?绝对值怎么计算?法则可归纳为哪几条?
1.6 讲完新内容后,还要考虑是否应问加深理解重点知识的问题。例如: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导出后,应对公式的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几何解释,(a+b)2与a2+b2的异同进行提问。综上所述,问题应从这些方面提出,但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问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要灵活掌握,不要把提问变成没有重点的滥问。
2.怎样问
同一个内容,它本身蕴含着各种不同表达问题的形式,提法不同,提问的时机和对象不同,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也就不同。对于应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的提法,掌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应注重下面几点:
2.1 要有启发性。问题要符合逻辑顺序,从浅到深,层层深化;要提得精练、中肯、明白,学生听了不易误解,并能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2.2 要有针对性。按照班级实际使问题难易适中,成绩较好的班级,问题的难度可大一些,要求高一些;成绩较差的班级,难度大的问题应把它分细,不要把学生吓倒。
2.3 要注意多样性。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问题难易和份量,选择回答的对象和方法。回答的方式有集体答、个别答;上等生答、中等生答或学困生答等。有的先议论后指名答,有的则是让学生议论或思考后由老师答。这样,使提问有的放矢,学生动口动脑,教学就能生动活泼。
3.学生答错了怎么办
这是在提问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指责还是鼓励,是一句否定还是循循善诱,不单是技巧问题,而且是教学态度问题。提问是一种“放”的过程,学生回答就是“收”的过程。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甚至把课堂弄成僵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到,准备各种处理方案,以免忙乱应付或束手无策。二是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应启发他补充,假如学生答错,教师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引导,尽量促使他回答得完整些。总之,不管哪种情况,学生答后,教师都应表扬或鼓励,不能使学生难过,切忌任何打击情绪或贬低人格的做法,保持良好的的教学气氛。
另外,为以把提问搞好,教师应致力于长期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有的教师往往埋怨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其实常常是我们教师问不得法或平时不注意培养的结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提问技巧
提问是促进数学教学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十分重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对方法深思熟虑,把它当作教学艺术来探索,作为教学技巧来运用。每一堂课要提什么问题,思路必须明确,备课时要规划好,切不能在课堂是随心所欲地问。如何真正使提问变成教学的技巧?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问什么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选择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1.1 把握教材重点,问关键和要害。因为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消化教材,掌握知识,所以要把提问放在教材的关键和重点上,通过提问,将重点吃透,难点弄清。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3页),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此定理,而且通过拼接或度量的方法验证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推导的证明,证明的关键是作辅助线,作辅助线的目的是使图形出现具有共同顶点,拼起来成一平角的三个角分别等于三角形的三内角。围绕这些要害来组织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过好证明的关卡。
1.2 针对学生思维过程,问拐弯的地方。如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x+4y=165x-6y=3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0页例题3)。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的两个方程相加减,实现消元。但这个例题3需要把两个方程中的x的系数变成相同或y的系数变成相反,实现消元,这是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转弯,针对这个地方把提问弄好,教学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灵活生动。
1.3 结合学生的双基实际,问新内容的旧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4-36页),教材在学生已懂得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求一般表达式ax2+bx+c=0(a≠0)的解。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新知识,但每一步骤的内容都是旧知识,旧知识在研究新问题中起了决定作用。教学时,要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配方法的步骤,分式的运算,开方运算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根公式,避免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
1.4 按照教材提出的问题问。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1页,例5)工程问题的一个应用题,教材先提示把总工作量看作1,然后通过4个填空得出:人均效率,x人先做4小时的工作量,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这项工程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教材本身对应用题需要弄清的问题提得比较细致,按照教材顺序提问,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对工程问题也基本掌握了。
1.5 紧扣课本中摆出的事实,问学生可以概括的法则和可以发现的规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18页),教材通过足球比赛的净胜球数并运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归纳法则。教学时,教师可引导观察各例所得的运算式子,提问总结加法法则,其中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和的符号怎样确定?绝对值怎么计算?法则可归纳为哪几条?
1.6 讲完新内容后,还要考虑是否应问加深理解重点知识的问题。例如: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导出后,应对公式的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几何解释,(a+b)2与a2+b2的异同进行提问。综上所述,问题应从这些方面提出,但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问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要灵活掌握,不要把提问变成没有重点的滥问。
2.怎样问
同一个内容,它本身蕴含着各种不同表达问题的形式,提法不同,提问的时机和对象不同,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也就不同。对于应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的提法,掌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应注重下面几点:
2.1 要有启发性。问题要符合逻辑顺序,从浅到深,层层深化;要提得精练、中肯、明白,学生听了不易误解,并能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2.2 要有针对性。按照班级实际使问题难易适中,成绩较好的班级,问题的难度可大一些,要求高一些;成绩较差的班级,难度大的问题应把它分细,不要把学生吓倒。
2.3 要注意多样性。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问题难易和份量,选择回答的对象和方法。回答的方式有集体答、个别答;上等生答、中等生答或学困生答等。有的先议论后指名答,有的则是让学生议论或思考后由老师答。这样,使提问有的放矢,学生动口动脑,教学就能生动活泼。
3.学生答错了怎么办
这是在提问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指责还是鼓励,是一句否定还是循循善诱,不单是技巧问题,而且是教学态度问题。提问是一种“放”的过程,学生回答就是“收”的过程。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甚至把课堂弄成僵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到,准备各种处理方案,以免忙乱应付或束手无策。二是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应启发他补充,假如学生答错,教师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引导,尽量促使他回答得完整些。总之,不管哪种情况,学生答后,教师都应表扬或鼓励,不能使学生难过,切忌任何打击情绪或贬低人格的做法,保持良好的的教学气氛。
另外,为以把提问搞好,教师应致力于长期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有的教师往往埋怨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其实常常是我们教师问不得法或平时不注意培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