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这样的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般患者住院时间都比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做好心理护理就更为重要了。初患糖尿病患者,常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消极、疑惧、悲观等情绪,并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的一举一动。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耐心宣教,帮助调节自身情绪,增加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健康的心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心态对于病情的治疗和稳定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患者心理护理是不能忽视的。
1 合理安排生活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 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人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改变膳食量等。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都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2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
3 做好心理护理
3.1 紧张心理该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3.2 消极心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一些患者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针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疾病的治疗前景,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自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帮助其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3.4 自责心理由于患者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对于该类患者要让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
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5 加强卫生宣教
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随访。
以上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特点以及其护理方法,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的心理情况,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及时帮助其疏导,让患者走出迷惘,避免患者自己越陷越深,而使得病情加重。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健康的心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心态对于病情的治疗和稳定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患者心理护理是不能忽视的。
1 合理安排生活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 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人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改变膳食量等。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都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2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
3 做好心理护理
3.1 紧张心理该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3.2 消极心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一些患者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针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疾病的治疗前景,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自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帮助其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3.4 自责心理由于患者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对于该类患者要让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
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5 加强卫生宣教
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随访。
以上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特点以及其护理方法,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的心理情况,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及时帮助其疏导,让患者走出迷惘,避免患者自己越陷越深,而使得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