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桥梁施工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现代交通事业当中,属于一种常见且必不可少的工程建设项目,它关系到我国交通网络的构建,以及局部地区交通压力和区域功能的设计与排布。但是由于该类工程的工艺和工序组成复杂,持续时间长,人员参与以及材料消耗较大,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就桥梁施工的危险种类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危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预判技巧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桥梁施工;危险预判;危险防范
1.桥梁施工危险的种类
1.1技术危险
由于作业场地的特殊性,所以桥梁施工对于技术工艺的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技术的缺陷,将会直接带来危险。例如:钢结构的组合、衔接技术出现问题,导致结构松散,主体承载能力下降,引发设施坍塌和倾斜;焊接技术不过关,致使结构连接不牢固;塔吊等大型、重型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形成施工危险;线路铺设与连接技术不足,形成漏电、火灾等隐患;重型货物装卸技术不足,造成货物倾倒、滚落,阻碍施工通道和应急通道;维护技术不足,导致机械、工具等的检修不到位,埋下安全隐患。
1.2设备危险
设备危险主要是指由于设备自身的某些问题而产生的危险,例如:货车、罐车等运输设备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机体发热,控制性零件在反复使用后出现损坏而导致失灵,刹车(急刹车)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产生危险;架桥机、提梁机、(张拉设备)等设备调试不到位,致使设备工作异常,在承载施工任务时出现误差,形成危险作业;防护栏、防护网等设备(安全设施)安装不当,无法对高空作业的相关危险进行有效防范;电线、钻头、螺丝等辅助性的小零件质量不过关或是安装不当,容易产生突发性的故障;信息设备出现缺陷,现场无限指挥和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施工指令传达出现偏差,各施工部门之间无法正常配合,最终发生危险。
2.产生施工危险的缘由
2.1意识薄弱
主要是施工方的管理层或决策层的安全意识薄弱。在现代桥梁建设工程当中,施工单位可能会为了工期、成本等问题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因所在。管理阶层更多地是注重效益,因而可以投入到安全管理中的精力和物力较少,受到人力与物力的制约,安全漏洞必然越来越多从而形成更多的危险源。并且,这种源自于管理层的意识形态最终还会对基层工作者产生影响,形成一种不良的工作风气。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为了追求利益,勉强地选用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和元件,无疑加大了故障产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埋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2管理不当
从管理机制上看,危险的产生受到管理不当的影响最大。①管理大纲。没有指定全面、细致的管理办法,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划分尚不明确,从而形成一些管理盲区。例如:一些多部门公用的设施和设备因为没有被直接涵盖于某一部门的工作范畴当中,从而成为“三不管”的事物。②监督制度。应当包含了指导、监管、处理三大部分,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缺陷或是运行机制的不合理,造成监管不力,许多危险应当被及时发现并处理的却未能被预见。
2.3客观局限
某些危险受人力因素的影响很小,只能是被动地观察和防范。例如:自然灾害(大风、暴雨、洪水、滑坡等);工具和设施的本身缺陷(零件自然老化、设备因多次使用或持续受力而产生的松动、破裂、解体等)。这些受到客观因素左右而产生的危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3.施工危险的预判
3.1经验预判
即根据判定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危险进行识别和预判。①判定内容,包括危险的种类、产生因素、危险等级、发生时间、发生过程等,对危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及时整理出相应的应对办法。②判定依据,可以经过直接分析和对比分析来完成,不同的分析办法有不同的参考依据。直接分析主要是以判定者自身的经验,结合相关的法律和施工规定、技术标准、物品说明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则是通过一些已发生的事故或者是及时防止的事故实例进行比对,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及时找出危险缘由。
3.2特性预判
即根据对象的某些特性进行预判。①工种特性,根据危险潜在工种的固有特点,推断出较为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例如:焊接工种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基坑作业可能引发坍塌;高空作业可能发生坠物;运输作业可能发生碰撞。②材质特性,根据所用的材料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易燃物品、易爆物品、毒性物品等。某些物品在单独存放或使用时产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在混合使用时可能产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从而改变物品特性,诱发危险。
3.3环境预判
依据施工所在地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判定。①气候因素,包含降水、霜冻、温度、适度等,评估是否因为环境问题而使工地中某些物品发生反应,或者是导致设施、设备故障,进而引发危险。例如高温环境可能导致密闭装置发生内部膨胀,最终造成物质泄漏甚至是爆炸。②地理特点,主要是土石方面的特点,可帮助对泥石流、塌方等地质危险进行判定。
4.施工危险的防范
4.1树立安全意识
加强施工安全学习,对相关法律、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等进行强化学习,在基层队伍中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及时地宣讲安全知识,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觉悟,也可以利用一些图文、音视频作品等丰富教育形式,营造安全施工的大氛围。对于管理者,要求必须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依靠牢固的风险意识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于一些不注重危险规避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
4.2加强施工管理
①健全以危险防范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有关危险管理与应对办法的内容独立出来,明确具体的责任落实到负责人。特别是施工现场的检查要以定期检查为主,不定期检查为辅,依靠快速的信息传输渠道实现“马上发现,马上解决”。②对一些高危源,要进行特别管理,例如:高压电、高空设备、大型机械等,必须进行随时检查,做到施工人员随时跟进,特别是高空施工所用的物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无法携带的应当按照标准放置于某处,尽量避免高空坠物。③对技术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技术上应当选择较为成熟的,安全保障性能高的技术,并由专业人员完成作业。在材料方面,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危险系数低,性质稳定,可变性较小的材料。④成立现场监管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主要查看违规操作、不当操作、作业过失、消极怠工等情况,确保整体施工的顺畅进行。同时建立专门的危险备案,登记一些高危事项,由监管小组随时跟进查看。
4.3做足准备工作
①做好事前危险评估,在施工前对工程各项目、各阶段的一些事物进行分析,推算可能出现的危险,并给出相应的预值,作为后续阶段建立管理方案的依据之一。②施工进场之前,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调研,将危险先行一步排除。③做好现场布控,可利用摄像监控技术,对现场的各个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一些高危项目可设立专门监控,例如塔吊。
5.总结
桥梁施工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树立起相应的危险防范意识,通过各种信息的掌控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尽可能地杜绝事故发生。除了施工单位应当特别注重该方面的问题之外,监管部门更应当将自身的职责履行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关于桥梁施工安全保障的相关技术还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做好安全施工的后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锦峰.桥梁施工中危险源的辨别及评价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8)
[2]张景柱.探讨桥梁施工管理中安全及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4(21)
[3]徐云辉.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性评价及应对管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0)
[4]金文生.桥梁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技术及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
关键词:桥梁施工;危险预判;危险防范
1.桥梁施工危险的种类
1.1技术危险
由于作业场地的特殊性,所以桥梁施工对于技术工艺的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技术的缺陷,将会直接带来危险。例如:钢结构的组合、衔接技术出现问题,导致结构松散,主体承载能力下降,引发设施坍塌和倾斜;焊接技术不过关,致使结构连接不牢固;塔吊等大型、重型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形成施工危险;线路铺设与连接技术不足,形成漏电、火灾等隐患;重型货物装卸技术不足,造成货物倾倒、滚落,阻碍施工通道和应急通道;维护技术不足,导致机械、工具等的检修不到位,埋下安全隐患。
1.2设备危险
设备危险主要是指由于设备自身的某些问题而产生的危险,例如:货车、罐车等运输设备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机体发热,控制性零件在反复使用后出现损坏而导致失灵,刹车(急刹车)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产生危险;架桥机、提梁机、(张拉设备)等设备调试不到位,致使设备工作异常,在承载施工任务时出现误差,形成危险作业;防护栏、防护网等设备(安全设施)安装不当,无法对高空作业的相关危险进行有效防范;电线、钻头、螺丝等辅助性的小零件质量不过关或是安装不当,容易产生突发性的故障;信息设备出现缺陷,现场无限指挥和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施工指令传达出现偏差,各施工部门之间无法正常配合,最终发生危险。
2.产生施工危险的缘由
2.1意识薄弱
主要是施工方的管理层或决策层的安全意识薄弱。在现代桥梁建设工程当中,施工单位可能会为了工期、成本等问题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因所在。管理阶层更多地是注重效益,因而可以投入到安全管理中的精力和物力较少,受到人力与物力的制约,安全漏洞必然越来越多从而形成更多的危险源。并且,这种源自于管理层的意识形态最终还会对基层工作者产生影响,形成一种不良的工作风气。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为了追求利益,勉强地选用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和元件,无疑加大了故障产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埋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2管理不当
从管理机制上看,危险的产生受到管理不当的影响最大。①管理大纲。没有指定全面、细致的管理办法,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划分尚不明确,从而形成一些管理盲区。例如:一些多部门公用的设施和设备因为没有被直接涵盖于某一部门的工作范畴当中,从而成为“三不管”的事物。②监督制度。应当包含了指导、监管、处理三大部分,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缺陷或是运行机制的不合理,造成监管不力,许多危险应当被及时发现并处理的却未能被预见。
2.3客观局限
某些危险受人力因素的影响很小,只能是被动地观察和防范。例如:自然灾害(大风、暴雨、洪水、滑坡等);工具和设施的本身缺陷(零件自然老化、设备因多次使用或持续受力而产生的松动、破裂、解体等)。这些受到客观因素左右而产生的危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3.施工危险的预判
3.1经验预判
即根据判定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危险进行识别和预判。①判定内容,包括危险的种类、产生因素、危险等级、发生时间、发生过程等,对危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及时整理出相应的应对办法。②判定依据,可以经过直接分析和对比分析来完成,不同的分析办法有不同的参考依据。直接分析主要是以判定者自身的经验,结合相关的法律和施工规定、技术标准、物品说明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则是通过一些已发生的事故或者是及时防止的事故实例进行比对,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及时找出危险缘由。
3.2特性预判
即根据对象的某些特性进行预判。①工种特性,根据危险潜在工种的固有特点,推断出较为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例如:焊接工种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基坑作业可能引发坍塌;高空作业可能发生坠物;运输作业可能发生碰撞。②材质特性,根据所用的材料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易燃物品、易爆物品、毒性物品等。某些物品在单独存放或使用时产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在混合使用时可能产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从而改变物品特性,诱发危险。
3.3环境预判
依据施工所在地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判定。①气候因素,包含降水、霜冻、温度、适度等,评估是否因为环境问题而使工地中某些物品发生反应,或者是导致设施、设备故障,进而引发危险。例如高温环境可能导致密闭装置发生内部膨胀,最终造成物质泄漏甚至是爆炸。②地理特点,主要是土石方面的特点,可帮助对泥石流、塌方等地质危险进行判定。
4.施工危险的防范
4.1树立安全意识
加强施工安全学习,对相关法律、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等进行强化学习,在基层队伍中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及时地宣讲安全知识,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觉悟,也可以利用一些图文、音视频作品等丰富教育形式,营造安全施工的大氛围。对于管理者,要求必须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依靠牢固的风险意识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于一些不注重危险规避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
4.2加强施工管理
①健全以危险防范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有关危险管理与应对办法的内容独立出来,明确具体的责任落实到负责人。特别是施工现场的检查要以定期检查为主,不定期检查为辅,依靠快速的信息传输渠道实现“马上发现,马上解决”。②对一些高危源,要进行特别管理,例如:高压电、高空设备、大型机械等,必须进行随时检查,做到施工人员随时跟进,特别是高空施工所用的物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无法携带的应当按照标准放置于某处,尽量避免高空坠物。③对技术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技术上应当选择较为成熟的,安全保障性能高的技术,并由专业人员完成作业。在材料方面,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危险系数低,性质稳定,可变性较小的材料。④成立现场监管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主要查看违规操作、不当操作、作业过失、消极怠工等情况,确保整体施工的顺畅进行。同时建立专门的危险备案,登记一些高危事项,由监管小组随时跟进查看。
4.3做足准备工作
①做好事前危险评估,在施工前对工程各项目、各阶段的一些事物进行分析,推算可能出现的危险,并给出相应的预值,作为后续阶段建立管理方案的依据之一。②施工进场之前,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调研,将危险先行一步排除。③做好现场布控,可利用摄像监控技术,对现场的各个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一些高危项目可设立专门监控,例如塔吊。
5.总结
桥梁施工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树立起相应的危险防范意识,通过各种信息的掌控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尽可能地杜绝事故发生。除了施工单位应当特别注重该方面的问题之外,监管部门更应当将自身的职责履行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关于桥梁施工安全保障的相关技术还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做好安全施工的后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锦峰.桥梁施工中危险源的辨别及评价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8)
[2]张景柱.探讨桥梁施工管理中安全及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4(21)
[3]徐云辉.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性评价及应对管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0)
[4]金文生.桥梁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技术及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