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缺水现象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平衡经济发展与何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承载和支撑作用。本文对平泉县在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节水工作;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部,属浅山丘陵区,历史上就形成十年九旱,一年两旱,年年春旱的气候特点。县境瀑河、青龙河、老牛河、老哈河、大凌河5条主河都属源流,县内流径短,无客水流入,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故而流量小,水资源补给主要靠自然降水。据实测全县年平均降水551毫米,总降水量18.23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3.560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53.3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3,属缺水地区。随之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用水缺口很大。因此,平衡经济发展与何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承载和支撑作用,必须在节水工作上下功夫。
一、 节水工作取得的成效
平泉县开展节水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供需调控、防污减污、人水和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节水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节水措施。
1、组织机构建设
县里成立了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主管局长为副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务局。确立了“因水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节水”的建设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
2、 科学编制全县水资源利用和节水规划
做好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前提,是编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摸清水资源家底。在科学调查评价水资源状况的前提下,预测水资源的可能供给与需求。目前,《平泉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平泉县城北水源供水工程规划报告》、《瀑河平泉县黑山口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平泉县城区河道防洪综合整治规划》4个规划项目已成功通过省专家评审。作为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水资源短缺县,超前谋划城镇水利,在全市率先编制县城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为深入谋划本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布局和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定了节水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平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平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细则》,并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纳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
3、为提高用水安全保障程度,狠抓了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
06年开始,开工建设了平泉县城段生态防洪工程。该工程是我县近三年来实施的建设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社会效益最明显的水利工程。设计总投资1.2亿元,已建成的四道橡胶坝蓄水能力达48万m3,增加水面面积37.5万m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万m2,休闲面积增加4.2万m2,充分展示了“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楼在水中映、人在水中行”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4、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狠抓了节水工程体系建设。
07年1月成立污水处理厂,09年3月建成使用。总投资1.2亿元,处理规模3万吨/日(中期5万吨/日、远期8万吨/日),污水净化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污水净化后可用于绿化、灌溉发电冷却、景观用水。该工程为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09年11月开工建立了中水回用工程,总投资为3876万元。该工程主要是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和下游河水调往上游,以满足于沿程和上游企业(主要是30家铁选企业)用水需要;同时在丰水年,可将大庆水库水量引向下游,供水能力为840m3/小时。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00万m3,该工程大大缓解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问题
1、节水意识淡薄
全民对水资源缺乏危机感,因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现象较严重,如农业。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较低,长期以来,国家对灌溉用水实施不收费或象征性极低价收费的用水政策,致使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还普遍存在。工业生产中,企业节水设施不配套。服务行业中的洗浴、洗车等,年用水量150多万m3,大部分未采取节水措施。
2 、节水措施不到位,水重复利用率低。平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工程虽已建成,但目前将中水用于生产的仅有16家铁选企业,大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同时城区内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安装节水设施,其生产工艺落后、节水措施不到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新建项目节水审批缺乏协调和落实,造成节水考核监督滞后,使用的节水技术也比较落后。
3 、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较弱
公共事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尚未征收水资源费,已征收的工业用水水资源费并未足额到位,再加上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较低,水费的经济杠杆作用微弱,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既然赋予了各级政府管理節水工作的职责,因而就要把节水管理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把节水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在组织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探索水务统一管理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县水务局节水办要充实力量,切实把组织、协调、监督的管理工作抓起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确保节水工作顺利开展。
2、实施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建立合理的节水、用水机制和运行体系。水价的确定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不仅要包含制水,供水成本还应包括污水处理费用。工业用水方面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建造节水工业,依据国家用水定额标准,严格确定企业用水量及水价,强化企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企业使用自备水源的要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并依法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农业用水,在推行喷、微灌、农艺措施的不同节水模式上,应积极研究探索农村水价改革的路子,建立新的水价机制,做到既节约用水,又让群众易于接受;对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确定人均最低用水量,据此确定用水标准定额,居民用水在定额之内的维持现行水价,超出定额部分则要分段提高水价。
3、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促节水工作健康发展
在生活节水方面,逐步封闭自备水源井工程,大力推广集中供水,改善供水装置,避免“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发生,实行定时定额供水。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鼓励开发商配套建设运营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出水达到环保要求的,可以免除其污水处理费及污水配套费。同时,鼓励开发商采用中水即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资源。在工业节水方面,一是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逐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二是节水管理人员要常年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等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工业节水”。三是与县建设局联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小区的节水器具安装是否到位进行审批,真正落实新上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管理制度。
4、合理规划,加强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面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形势和水资源变化情况,为使经济顺利发展,必须搞好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供求计划,根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水源工程布局,供求计划,并就经济发展布局提出建议,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水源保护范围和水功能区。针对水污染日益严重情况,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污染源,增建污水处理设施,抓好污染治理,保证水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
关键词:节水工作;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部,属浅山丘陵区,历史上就形成十年九旱,一年两旱,年年春旱的气候特点。县境瀑河、青龙河、老牛河、老哈河、大凌河5条主河都属源流,县内流径短,无客水流入,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故而流量小,水资源补给主要靠自然降水。据实测全县年平均降水551毫米,总降水量18.23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3.560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53.3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3,属缺水地区。随之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用水缺口很大。因此,平衡经济发展与何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承载和支撑作用,必须在节水工作上下功夫。
一、 节水工作取得的成效
平泉县开展节水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供需调控、防污减污、人水和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节水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节水措施。
1、组织机构建设
县里成立了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主管局长为副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务局。确立了“因水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节水”的建设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
2、 科学编制全县水资源利用和节水规划
做好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前提,是编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摸清水资源家底。在科学调查评价水资源状况的前提下,预测水资源的可能供给与需求。目前,《平泉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平泉县城北水源供水工程规划报告》、《瀑河平泉县黑山口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平泉县城区河道防洪综合整治规划》4个规划项目已成功通过省专家评审。作为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水资源短缺县,超前谋划城镇水利,在全市率先编制县城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为深入谋划本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布局和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定了节水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平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平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细则》,并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纳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
3、为提高用水安全保障程度,狠抓了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
06年开始,开工建设了平泉县城段生态防洪工程。该工程是我县近三年来实施的建设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社会效益最明显的水利工程。设计总投资1.2亿元,已建成的四道橡胶坝蓄水能力达48万m3,增加水面面积37.5万m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万m2,休闲面积增加4.2万m2,充分展示了“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楼在水中映、人在水中行”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4、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狠抓了节水工程体系建设。
07年1月成立污水处理厂,09年3月建成使用。总投资1.2亿元,处理规模3万吨/日(中期5万吨/日、远期8万吨/日),污水净化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污水净化后可用于绿化、灌溉发电冷却、景观用水。该工程为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09年11月开工建立了中水回用工程,总投资为3876万元。该工程主要是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和下游河水调往上游,以满足于沿程和上游企业(主要是30家铁选企业)用水需要;同时在丰水年,可将大庆水库水量引向下游,供水能力为840m3/小时。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00万m3,该工程大大缓解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问题
1、节水意识淡薄
全民对水资源缺乏危机感,因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现象较严重,如农业。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较低,长期以来,国家对灌溉用水实施不收费或象征性极低价收费的用水政策,致使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还普遍存在。工业生产中,企业节水设施不配套。服务行业中的洗浴、洗车等,年用水量150多万m3,大部分未采取节水措施。
2 、节水措施不到位,水重复利用率低。平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工程虽已建成,但目前将中水用于生产的仅有16家铁选企业,大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同时城区内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安装节水设施,其生产工艺落后、节水措施不到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新建项目节水审批缺乏协调和落实,造成节水考核监督滞后,使用的节水技术也比较落后。
3 、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较弱
公共事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尚未征收水资源费,已征收的工业用水水资源费并未足额到位,再加上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较低,水费的经济杠杆作用微弱,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既然赋予了各级政府管理節水工作的职责,因而就要把节水管理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把节水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在组织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探索水务统一管理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县水务局节水办要充实力量,切实把组织、协调、监督的管理工作抓起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确保节水工作顺利开展。
2、实施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建立合理的节水、用水机制和运行体系。水价的确定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不仅要包含制水,供水成本还应包括污水处理费用。工业用水方面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建造节水工业,依据国家用水定额标准,严格确定企业用水量及水价,强化企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企业使用自备水源的要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并依法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农业用水,在推行喷、微灌、农艺措施的不同节水模式上,应积极研究探索农村水价改革的路子,建立新的水价机制,做到既节约用水,又让群众易于接受;对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确定人均最低用水量,据此确定用水标准定额,居民用水在定额之内的维持现行水价,超出定额部分则要分段提高水价。
3、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促节水工作健康发展
在生活节水方面,逐步封闭自备水源井工程,大力推广集中供水,改善供水装置,避免“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发生,实行定时定额供水。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鼓励开发商配套建设运营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出水达到环保要求的,可以免除其污水处理费及污水配套费。同时,鼓励开发商采用中水即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资源。在工业节水方面,一是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逐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二是节水管理人员要常年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等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工业节水”。三是与县建设局联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小区的节水器具安装是否到位进行审批,真正落实新上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管理制度。
4、合理规划,加强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面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形势和水资源变化情况,为使经济顺利发展,必须搞好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供求计划,根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水源工程布局,供求计划,并就经济发展布局提出建议,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水源保护范围和水功能区。针对水污染日益严重情况,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污染源,增建污水处理设施,抓好污染治理,保证水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