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式住区是与封闭式住区相对的概念。所谓开放,是指住区与商业区等公共区域交错存在,这一设计模式是都市不断发展的产物。本文旨在针对国内开放式小区进行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的开放式小区居住规划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特点;设计要素;规划设计方法
1开放式住区的特点与规划设计要素
1.1开放式住区的特点
开放式住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功能方面和宜居方面。
功能方面上看,开放式住区不再是独立的建筑群,而是多种建筑类型的融合;在规划上,景观和建筑功能不同,但仍然按严格的几何组织关系界定城市街道,确保其城市街道的横截面愈加规范化,使街面看上去十分整齐。同时,混合的功能布局使得一个统一的街区规划可以共同存在多种功能形式的建筑,类型变得十分多样,可以更好地营造人类交往的可能性与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是,开放式住区没有影响民众的生活,又使城市用地得到了节省。
宜居方面,开放式住区的多样化建筑融合、交流体现了都市发展的成果,将开放、和谐的文化内涵集中进行了表达。不同于现代城市住区的规划封闭模式,其都更加倡导住区内部、住区与街区之间的多元化统一,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增强了居民之间发生交往的可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形成一种良性的资源互补循环。
1.2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素
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素包括交通、商业、娱乐和个人空间这四个方面。
交通属于公共设施之一,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便利、公共化和私人化兼容,要求与城市总体交通保持一致。
商业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足够的消费场所;二是消费场所本身要具备足够的客源,这要求合理确定商业建筑位置以及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的比例等。
娱乐包括电影院、游乐场、健身机构等建筑功能,一方面要求其与民众需求匹配,另一方面这些建筑也应该能够满足民众实际需求。
个人空间主要指居民个人生活、工作环境、家庭居住环境等,要求在开放式住区中,上述活动不会受到过多影响。
上述四个因素的规划设计要在各自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实现融合,完成开放式住区的有机统一。
2开放式住区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
2.1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交通,应具备以下几个元素:空间范围、三维立体构架、二维平面形式以及良好的可维护性、协调性、过渡性。在这一要求下,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空间范围的选取,要求根据市政建设的基本水平建设开放式住区的交通设施,使二者实现有效连接,对于存在阻碍的地点,可以设计下层穿透模式,以交通顺畅为基本原则。三维立体架构是指交通的立体性,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层次性,即交通设施应该是完整的,在不同空间平面上能够实现交通能力的提升,比如都市立交桥、地下通道等上下结构;地铁、公交车、私家车等平行结构,要求设计人员在开放式住区规划时做好准备,设计停车场以及立交桥等。二维平面形式是指在规划的过程中,应给出平面设计图,避免线路的平行交叉。可维护性、协调性、过渡性是指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应该利于保养,与环境相协调,且在不同地段有过渡效果,保证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2.2商业设施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商业设施,应具备以下几个元素,生活性、消费能力、时间和频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生活性是指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等可以提供商品的场所,在开放式住区中,各类场所的数目首先要合理规划,按现有研究结果,假定居民楼共可以提供2000套住房,入住的人口应该在6000-8000人左右,那么大型商场应至少有1-2个,超市2-3家,便利店3-5家(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2016),并在分布上做好规划。消费能力是指开放式住区中居民的消费水平,不可盲目建设,应在开放式住区建设前通过调查给予明确,让市场决定该区域的商业业态和规模。使用时间和频率指商业场所应该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提供消费服务,兼顾步行可达性,最大程度满足民众的需求。另外,规模较大的住区可采用预留用地的方法容纳可能增加的业态和功能,使开放式住区的商业设施规划设计更具弹性和包容性。
2.3娱乐元素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娱乐元素可以相对较多,这是由于娱乐场所不只面向本住区区域内的消费群众,同时服务于城市周围其他人群。因此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丰富性、全面性、延续性、时间性等,进行娱乐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各要素。丰富性是指娱乐场所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如体育馆应包括篮球、乒乓球;区域内还应存在包括KTV、网吧在内的休闲娱乐场所。全面性是指娱乐场所应该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针对幼儿的沙场、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中心、针对中老年人的活动室等等均应合理进行规划和建设。延续性是指各类娱乐场所空间上的关联,如幼儿往往与成年人在一起,因此沙场和活动中心的距离可以较近,设计上应具有连续性和延续性。开放住区娱乐场所与住宅距离较近,因此时间性主要指其既能在适宜的时间提供居民适宜的功能,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2.4个人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对个人空间的尊重是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受中国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国内很多人认为住区封闭就是很安全的,其实住区最基本的保护不是整个住区在深墙大院中就安全了,而在于住区自身的防卫体系和消极空间的大小。传统封闭社区设置围墙的设计手法,与其说是保证社区的安全性与私密性,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心里对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渴望。因此在进行个人空间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使用低矮的围墙或者去除围墙引导民众从心理的封闭中走出来。具体来说,可行的方式包括两个,一是严格进行规划,使住宅区能够相对集中,这种设置模式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全民“街道眼”;二是合理保持娱乐场所与住宅区的距离,营造人为的安静环境。相对集中的住宅区有利于利用密集住宅、人群形成“安全感”心理效应,使不存在的“围墙”代替实体围墙;控制娱乐场所与住宅区的距离则能够使民众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个人空间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也是现代都市和开放式住区发展的趋势之一。
3实例分析
某项目紧邻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轨道交通5号线在桐城路与东流路交口、宿松路与休宁路交口各规划设置一个站口,将来交通十分便捷。该片区以街区为单元,进行了开放式的小区规划,兼顾了小区与片区共同成长的必要性,如图1所示。小区规划整体呈现开放式,向片区四周扩散。
用绿轴线有机串联道路两边的街区、广场、住宅等,并向住宅组团内部延伸。商业街区面向城市道路开放,分为商业内街与外街,以街区活动广场为核心,沿着街道向四周辐射,设置大量商业体外摆、住宅小节点、景观小品、凉亭等公共空间,这些都成为邻里聚会交流的场所,营造了强烈的社区氛围,有着较为合理的开放式布局。环线干道围绕整个小区,通过多个小区出入口与外部市政道路相连,连接商业街区以及各个住宅组团。环线干道以人车分行的思路来进行建设,道路中间设置为双向单车道,道路两侧分别设置步行道。整体道路体系的设置以街区为单元,干道与支路相连,通过干道与众多支路发生有机联系,通过增加路网密度,降低道路等级,提高了每户的通达性,又降低了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4结语
通过分析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了解其相关基本内容,得出开放街区式住区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与封闭式住区相对的概念。规划设计时应充分根据实际环境情况,保证交通便利、商业活动有序进行、娱乐元素丰富、其他设施发挥作用,且个人空间得到尊重,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落实完善,以期能为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晨雪.城市开放性住区规划设计初探[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王浩锋,樊安莉,饶小军.住区形态与社区活力[J].住区,2016,(01):138-147.
[3]商宇航.城市街區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特点;设计要素;规划设计方法
1开放式住区的特点与规划设计要素
1.1开放式住区的特点
开放式住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功能方面和宜居方面。
功能方面上看,开放式住区不再是独立的建筑群,而是多种建筑类型的融合;在规划上,景观和建筑功能不同,但仍然按严格的几何组织关系界定城市街道,确保其城市街道的横截面愈加规范化,使街面看上去十分整齐。同时,混合的功能布局使得一个统一的街区规划可以共同存在多种功能形式的建筑,类型变得十分多样,可以更好地营造人类交往的可能性与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是,开放式住区没有影响民众的生活,又使城市用地得到了节省。
宜居方面,开放式住区的多样化建筑融合、交流体现了都市发展的成果,将开放、和谐的文化内涵集中进行了表达。不同于现代城市住区的规划封闭模式,其都更加倡导住区内部、住区与街区之间的多元化统一,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增强了居民之间发生交往的可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形成一种良性的资源互补循环。
1.2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素
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素包括交通、商业、娱乐和个人空间这四个方面。
交通属于公共设施之一,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便利、公共化和私人化兼容,要求与城市总体交通保持一致。
商业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足够的消费场所;二是消费场所本身要具备足够的客源,这要求合理确定商业建筑位置以及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的比例等。
娱乐包括电影院、游乐场、健身机构等建筑功能,一方面要求其与民众需求匹配,另一方面这些建筑也应该能够满足民众实际需求。
个人空间主要指居民个人生活、工作环境、家庭居住环境等,要求在开放式住区中,上述活动不会受到过多影响。
上述四个因素的规划设计要在各自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实现融合,完成开放式住区的有机统一。
2开放式住区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
2.1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交通,应具备以下几个元素:空间范围、三维立体构架、二维平面形式以及良好的可维护性、协调性、过渡性。在这一要求下,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空间范围的选取,要求根据市政建设的基本水平建设开放式住区的交通设施,使二者实现有效连接,对于存在阻碍的地点,可以设计下层穿透模式,以交通顺畅为基本原则。三维立体架构是指交通的立体性,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层次性,即交通设施应该是完整的,在不同空间平面上能够实现交通能力的提升,比如都市立交桥、地下通道等上下结构;地铁、公交车、私家车等平行结构,要求设计人员在开放式住区规划时做好准备,设计停车场以及立交桥等。二维平面形式是指在规划的过程中,应给出平面设计图,避免线路的平行交叉。可维护性、协调性、过渡性是指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应该利于保养,与环境相协调,且在不同地段有过渡效果,保证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2.2商业设施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商业设施,应具备以下几个元素,生活性、消费能力、时间和频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生活性是指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等可以提供商品的场所,在开放式住区中,各类场所的数目首先要合理规划,按现有研究结果,假定居民楼共可以提供2000套住房,入住的人口应该在6000-8000人左右,那么大型商场应至少有1-2个,超市2-3家,便利店3-5家(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2016),并在分布上做好规划。消费能力是指开放式住区中居民的消费水平,不可盲目建设,应在开放式住区建设前通过调查给予明确,让市场决定该区域的商业业态和规模。使用时间和频率指商业场所应该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提供消费服务,兼顾步行可达性,最大程度满足民众的需求。另外,规模较大的住区可采用预留用地的方法容纳可能增加的业态和功能,使开放式住区的商业设施规划设计更具弹性和包容性。
2.3娱乐元素规划设计方法
开放式住区的娱乐元素可以相对较多,这是由于娱乐场所不只面向本住区区域内的消费群众,同时服务于城市周围其他人群。因此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丰富性、全面性、延续性、时间性等,进行娱乐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各要素。丰富性是指娱乐场所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如体育馆应包括篮球、乒乓球;区域内还应存在包括KTV、网吧在内的休闲娱乐场所。全面性是指娱乐场所应该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针对幼儿的沙场、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中心、针对中老年人的活动室等等均应合理进行规划和建设。延续性是指各类娱乐场所空间上的关联,如幼儿往往与成年人在一起,因此沙场和活动中心的距离可以较近,设计上应具有连续性和延续性。开放住区娱乐场所与住宅距离较近,因此时间性主要指其既能在适宜的时间提供居民适宜的功能,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2.4个人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对个人空间的尊重是开放式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受中国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国内很多人认为住区封闭就是很安全的,其实住区最基本的保护不是整个住区在深墙大院中就安全了,而在于住区自身的防卫体系和消极空间的大小。传统封闭社区设置围墙的设计手法,与其说是保证社区的安全性与私密性,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心里对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渴望。因此在进行个人空间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使用低矮的围墙或者去除围墙引导民众从心理的封闭中走出来。具体来说,可行的方式包括两个,一是严格进行规划,使住宅区能够相对集中,这种设置模式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全民“街道眼”;二是合理保持娱乐场所与住宅区的距离,营造人为的安静环境。相对集中的住宅区有利于利用密集住宅、人群形成“安全感”心理效应,使不存在的“围墙”代替实体围墙;控制娱乐场所与住宅区的距离则能够使民众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个人空间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也是现代都市和开放式住区发展的趋势之一。
3实例分析
某项目紧邻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轨道交通5号线在桐城路与东流路交口、宿松路与休宁路交口各规划设置一个站口,将来交通十分便捷。该片区以街区为单元,进行了开放式的小区规划,兼顾了小区与片区共同成长的必要性,如图1所示。小区规划整体呈现开放式,向片区四周扩散。
用绿轴线有机串联道路两边的街区、广场、住宅等,并向住宅组团内部延伸。商业街区面向城市道路开放,分为商业内街与外街,以街区活动广场为核心,沿着街道向四周辐射,设置大量商业体外摆、住宅小节点、景观小品、凉亭等公共空间,这些都成为邻里聚会交流的场所,营造了强烈的社区氛围,有着较为合理的开放式布局。环线干道围绕整个小区,通过多个小区出入口与外部市政道路相连,连接商业街区以及各个住宅组团。环线干道以人车分行的思路来进行建设,道路中间设置为双向单车道,道路两侧分别设置步行道。整体道路体系的设置以街区为单元,干道与支路相连,通过干道与众多支路发生有机联系,通过增加路网密度,降低道路等级,提高了每户的通达性,又降低了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4结语
通过分析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了解其相关基本内容,得出开放街区式住区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与封闭式住区相对的概念。规划设计时应充分根据实际环境情况,保证交通便利、商业活动有序进行、娱乐元素丰富、其他设施发挥作用,且个人空间得到尊重,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落实完善,以期能为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晨雪.城市开放性住区规划设计初探[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王浩锋,樊安莉,饶小军.住区形态与社区活力[J].住区,2016,(01):138-147.
[3]商宇航.城市街區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