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下午,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闭幕。与对过去几年深陷危机之原因的总结相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则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中国经济的未来与环渤海的发展是这次达沃斯的主题,对世界经济新生力量的关注、不可避免的世界经济接轨,以及环境保护的协同等议题,都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在未来,这些共识还需要世界各国在发展的向路上,来对承诺加以践行。
“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接近美国。”这是一条颇具吸引力的新闻,因为这个预测比跨国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预测还提前了五年。在普华永道看来,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至少还有等待10年。
这一新闻来源于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的报告,论坛主席施瓦布解释说,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劳动力市场效率、技术储备、商品市场效率、整体经济环境等指标上保持领先,在金融市场、高等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处于劣势。
这或许是达沃斯对中国青睐的主要原因。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论坛,达沃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远远高于福布斯与财富论坛,从它落户中国的2007年起,就开始见证着中国发展走向未来的光辉之路。
历程与意义
达沃斯一词,无疑是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关键词。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作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非官方组织,论坛的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又因论坛年会都在达沃斯召开,故也称达沃斯论坛。随着欧盟经济力量的异军突起和达沃斯本身的迅速发展,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至达沃斯永久落户中国,则是它诞生以后的30多年以后了。2007年9月4日—9日,以“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为主题的第一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中国大连举办,是标志着这个论坛永久落户中国的开始。这届论坛的内容涉及全球商业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全球化以及能源等重要话题。
第二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举行,会议主题是“下一轮增长的浪潮”,其议程包括走向全球、驾驭风险、未来成长的动力、科技与创新:下一轮浪潮、中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等等,不难发现,议题向亚洲与中国转移的客观事实。
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复回大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重振增长”。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年会着重强调企业家精神、创新与技术将会如何长期推动经济转型性复苏。会议议程基于五大支柱:“去杠杆化”世界中的新型商业模式,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重新思考亚洲发展模式,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以创新满足社会需求。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已经是第四届。在上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三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了声音:在当前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呼吁务必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终将散去,让我们共同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如果说瑞士的达沃斯论坛是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间的对话合作与未来经济形势的探讨的话,那么中国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则是针对世界501强到1000强的企业,也就是世界500强企业同最有发展潜力的增长型企业的对话、同各国和地区政府间的对话。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行驶了200多年的欧洲时代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亚洲时代。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安德烈?施耐德曾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成长型企业的出现,是促使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年会落户中国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从达沃斯的举办地就可窥一斑。在4年的时间里,夏季达沃斯始终在大连与天津两个环渤海的重要城市举办,这一方面是中国决策层对于环渤海大力开发的侧重,同时也是达沃斯方面对中国增长的认可。纵观达沃斯走进中国的三年,也不难发现其举办地多为我国经济的特区和重点扶植区域。
一定程度上,夏季达沃斯落户中国,也是东西方在各自声音上的遥相呼应,这不仅有利于平衡了达沃斯的单方格局,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声音。
审视今年夏季达沃斯的主题,既有关乎全球未来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度过变革时代等世界经济的热点话题,也有亚洲的未来这样的区域话题。同时,与举办国中国相关的跨国、跨文化管理,以及新型消费者的话题也是达沃斯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伊始至今,夏季达沃斯的发展历程紧紧围绕着可持续发展与国际间的对话进行。而在这几年中,也是金融危机从爆发到式微的一个历程,因此,夏季达沃斯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定。
环渤海见证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致辞时表示,达沃斯论坛是一次智慧的聚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下一届大连达沃斯将于明年9月12日至14日举行,大连将努力创造有利于启迪思想、加强交流、舒适宽松、绿色低碳的会议条件。
显然,达沃斯在天津的成功,无形中给了海滨城市大连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既有天津近几年发展的速度神话,也有大连本身面临转型的一种客观现实。
达沃斯的窗口意义,还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盛放。在中国人眼里,达沃斯落户中国,具有中国经济地位的重要与世界对中国承认的双重意义。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期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的一篇《为什么感谢施瓦布先生》中,这样表达中国人、中国媒体的复杂感情:夏季达沃斯来到中国,不仅是新领军者的需要,也是老领军者的需要;不但是中国的需要,同时也是西方和世界的需要。
显然,在世界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刻,西方与东方的辛劳领袖之间的互通交流,已经成为改善未来世界状况和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平台。
而将夏季达沃斯设在环渤海,显然决策者匠心独运。当珠三角与长三角已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环渤海成为经济增长潜力的又一极的力量已经日益获得承认。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5月的《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则开启了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的浪潮。事实上,从近几年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数据也能充分说明这种设置的深层用意
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效应、便利的交通与政策上的扶植,在天津与大连的发展商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根据统计,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2009年,天津的GDP增速保持了16.5%的傲人增速。远远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城市,其中上海去年数字为8.2%,苏州、广州为11%、深圳为10.5%。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深圳,三年内肯定超越广州,排名全国第三。2009年大连的GDP,居东北地区城市的第一名,较2008年增长15%;其人均GDP超北京。
崛起的历程
在世界重要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增速稳居首位。今年二季度的GDP,也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瞩目的话题已经无需多说。有人曾戏谑,看到中国在世界上发展最快,就像看到班级里最胖的男生跑了百米第一一样。这种看法,事实上也是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
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作为改革开放近卅载有余的相对新生经济体,在数十年中都能取得平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奇迹的诞生,弥补不了人均上与世界的差距,差距的本身又要求中国不得不继续实施改革开放,弥补经济发展的缺陷与不足。于是,在世界级的会议上,中国有了自己的声音并为世界关注。从G20峰会到国际气候变化论坛,从世界经济论坛到达沃斯的中国之行,正是中国利用自己在世界崛起之机,发出自己的声音、尽自己之责的表现。
很少有人深度思考中国的发展与夏季达沃斯的举办有什么样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经济没有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并取得为世界瞩目的影响力,达沃斯不会看到中国。反之,中国也不会关注达沃斯。二者之间,似乎是在各自的升平时代互投赞誉的目光而已。所以,才有了最初温家宝总理与施瓦布先生的一拍即合,终使环渤海的天津、大连与达沃斯之间连结起来。
进入21世纪以后,以西方为绝对中心的经济论断已经鲜有人提及,甚至如默克尔一样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的论断也不再有人怀疑。
事实上,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与韩国)与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巴西和印度)早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作为重要国家中经济增速全球首位、金砖四国之一,和拥有亚洲四小龙其二的中国,被西方乃至世界看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仅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行销世界的中国商品也是世界看中中国的重要原因。包括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反恐等需要世界协同的方面,中国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在9月13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致词时,重申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以及世界的意义。他说:“我们将继续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外商投资兴业的环境,我们真诚地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希望各类企业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在中国依法经营,共享中国繁荣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这种来自官方的声音,是外来投资者的定心丸。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连续18年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吸引投资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开放程度与国外对中国市场重视的佐证。
“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接近美国。”这是一条颇具吸引力的新闻,因为这个预测比跨国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预测还提前了五年。在普华永道看来,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至少还有等待10年。
这一新闻来源于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的报告,论坛主席施瓦布解释说,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劳动力市场效率、技术储备、商品市场效率、整体经济环境等指标上保持领先,在金融市场、高等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处于劣势。
这或许是达沃斯对中国青睐的主要原因。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论坛,达沃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远远高于福布斯与财富论坛,从它落户中国的2007年起,就开始见证着中国发展走向未来的光辉之路。
历程与意义
达沃斯一词,无疑是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关键词。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作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非官方组织,论坛的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又因论坛年会都在达沃斯召开,故也称达沃斯论坛。随着欧盟经济力量的异军突起和达沃斯本身的迅速发展,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至达沃斯永久落户中国,则是它诞生以后的30多年以后了。2007年9月4日—9日,以“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为主题的第一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中国大连举办,是标志着这个论坛永久落户中国的开始。这届论坛的内容涉及全球商业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全球化以及能源等重要话题。
第二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举行,会议主题是“下一轮增长的浪潮”,其议程包括走向全球、驾驭风险、未来成长的动力、科技与创新:下一轮浪潮、中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等等,不难发现,议题向亚洲与中国转移的客观事实。
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复回大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重振增长”。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年会着重强调企业家精神、创新与技术将会如何长期推动经济转型性复苏。会议议程基于五大支柱:“去杠杆化”世界中的新型商业模式,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重新思考亚洲发展模式,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以创新满足社会需求。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已经是第四届。在上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三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了声音:在当前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呼吁务必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终将散去,让我们共同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如果说瑞士的达沃斯论坛是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间的对话合作与未来经济形势的探讨的话,那么中国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则是针对世界501强到1000强的企业,也就是世界500强企业同最有发展潜力的增长型企业的对话、同各国和地区政府间的对话。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行驶了200多年的欧洲时代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亚洲时代。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安德烈?施耐德曾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成长型企业的出现,是促使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年会落户中国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从达沃斯的举办地就可窥一斑。在4年的时间里,夏季达沃斯始终在大连与天津两个环渤海的重要城市举办,这一方面是中国决策层对于环渤海大力开发的侧重,同时也是达沃斯方面对中国增长的认可。纵观达沃斯走进中国的三年,也不难发现其举办地多为我国经济的特区和重点扶植区域。
一定程度上,夏季达沃斯落户中国,也是东西方在各自声音上的遥相呼应,这不仅有利于平衡了达沃斯的单方格局,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声音。
审视今年夏季达沃斯的主题,既有关乎全球未来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度过变革时代等世界经济的热点话题,也有亚洲的未来这样的区域话题。同时,与举办国中国相关的跨国、跨文化管理,以及新型消费者的话题也是达沃斯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伊始至今,夏季达沃斯的发展历程紧紧围绕着可持续发展与国际间的对话进行。而在这几年中,也是金融危机从爆发到式微的一个历程,因此,夏季达沃斯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定。
环渤海见证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致辞时表示,达沃斯论坛是一次智慧的聚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下一届大连达沃斯将于明年9月12日至14日举行,大连将努力创造有利于启迪思想、加强交流、舒适宽松、绿色低碳的会议条件。
显然,达沃斯在天津的成功,无形中给了海滨城市大连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既有天津近几年发展的速度神话,也有大连本身面临转型的一种客观现实。
达沃斯的窗口意义,还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盛放。在中国人眼里,达沃斯落户中国,具有中国经济地位的重要与世界对中国承认的双重意义。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期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的一篇《为什么感谢施瓦布先生》中,这样表达中国人、中国媒体的复杂感情:夏季达沃斯来到中国,不仅是新领军者的需要,也是老领军者的需要;不但是中国的需要,同时也是西方和世界的需要。
显然,在世界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刻,西方与东方的辛劳领袖之间的互通交流,已经成为改善未来世界状况和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平台。
而将夏季达沃斯设在环渤海,显然决策者匠心独运。当珠三角与长三角已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环渤海成为经济增长潜力的又一极的力量已经日益获得承认。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5月的《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则开启了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的浪潮。事实上,从近几年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数据也能充分说明这种设置的深层用意
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效应、便利的交通与政策上的扶植,在天津与大连的发展商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根据统计,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2009年,天津的GDP增速保持了16.5%的傲人增速。远远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城市,其中上海去年数字为8.2%,苏州、广州为11%、深圳为10.5%。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深圳,三年内肯定超越广州,排名全国第三。2009年大连的GDP,居东北地区城市的第一名,较2008年增长15%;其人均GDP超北京。
崛起的历程
在世界重要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增速稳居首位。今年二季度的GDP,也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瞩目的话题已经无需多说。有人曾戏谑,看到中国在世界上发展最快,就像看到班级里最胖的男生跑了百米第一一样。这种看法,事实上也是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
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作为改革开放近卅载有余的相对新生经济体,在数十年中都能取得平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奇迹的诞生,弥补不了人均上与世界的差距,差距的本身又要求中国不得不继续实施改革开放,弥补经济发展的缺陷与不足。于是,在世界级的会议上,中国有了自己的声音并为世界关注。从G20峰会到国际气候变化论坛,从世界经济论坛到达沃斯的中国之行,正是中国利用自己在世界崛起之机,发出自己的声音、尽自己之责的表现。
很少有人深度思考中国的发展与夏季达沃斯的举办有什么样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经济没有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并取得为世界瞩目的影响力,达沃斯不会看到中国。反之,中国也不会关注达沃斯。二者之间,似乎是在各自的升平时代互投赞誉的目光而已。所以,才有了最初温家宝总理与施瓦布先生的一拍即合,终使环渤海的天津、大连与达沃斯之间连结起来。
进入21世纪以后,以西方为绝对中心的经济论断已经鲜有人提及,甚至如默克尔一样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的论断也不再有人怀疑。
事实上,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与韩国)与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巴西和印度)早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作为重要国家中经济增速全球首位、金砖四国之一,和拥有亚洲四小龙其二的中国,被西方乃至世界看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仅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行销世界的中国商品也是世界看中中国的重要原因。包括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反恐等需要世界协同的方面,中国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在9月13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致词时,重申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以及世界的意义。他说:“我们将继续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外商投资兴业的环境,我们真诚地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希望各类企业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在中国依法经营,共享中国繁荣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这种来自官方的声音,是外来投资者的定心丸。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连续18年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吸引投资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开放程度与国外对中国市场重视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