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wat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移动教学是教师通过师生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即时性、碎片性、分层性、强互动性、强解惑性及高参与度等特征,能够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思政课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科学定位移动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任务,杜绝娱乐化现象发生,引导学生建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思政课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教学;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2-0001-06
  一、新时代思政课移动教学理念的提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主动承担起助推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任务,就需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學模式,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思维、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思政课移动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利用师生移动设备进行的教学,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延展和深化。教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幸福感”,也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要求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2]的有效抓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及培养有担当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思政”教学便开启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深度变革之旅,“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成为学校思政课移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3年来,以Moso为抓手的思政课移动教学模式从“基础”课部分教师试点开始,逐渐推广到现在的全部思政课教学之中,并被其他课程教师借鉴应用于其教学实践。
  二、新时代思政课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移动教学是移动互联条件下教师借助师生移动教学助手APP(如Moso)开展的“即刻反馈、即刻点评”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的时空里不再只有教师、黑板和ppt,学生学习目的也不再只是掌握知识,而是以发展个人能力为目标的深度学习,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方式引导下逐渐成为学习的发起者而不再是传统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以蓝墨云班课(Moso teach)为例,教师以云端创建的“班课”为载体,能够随时随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发布通知通告、开展教学活动或即时解答学生疑惑,同步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全方位的即时多向互动交流,突破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很好地帮助思政课教师完成“以价值观培育为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使命。移动教学是基于云技术所开展的即时互动教学活动,具有即时性、碎片性、分层性、强互动性、强解惑性、高参与度及个性化等特征,能够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为破解“思政课教学‘配方不新颖’‘工艺不精湛’及‘包装不时尚’”[3]问题提供了良好路径。
  (一)即时性特征
  以蓝墨云班课(以下写成Moso)为例,移动教学的即时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教学资源推送即时性。教师课前利用移动教学APP随时随地上传教学资源、发布通知公告、开展讨论及布置作业,学生可零距离接收信息开展学习。第二,活动开展即时性。教师可利用移动教学APP开展“即刻反馈,即刻点评”互动性教学讨论活动。第三,掌握学习情况即时性。移动教学能够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全过程,并在第一时间开展学情分析和诊断,精准评估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考核的动态化。第四,答疑解惑的即时性。高校思政课教学承担着较强的答疑解惑任务,正如习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4],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第一时间零距离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而传统线下思政课堂却无法完全实现。教师利用移动终端教学助手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无需等到上课或者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去为学生解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解疑释惑即时性。
  (二)碎片化特征
  思政课教师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碎片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学目标。正如王竹立教授认为那样,在真实情境下开展自主、协作和探究性学习打破了原有以书本为载体的线性知识结构,导致学习过程呈现出某种碎片化特征[5]。“95后”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居民,“网络就像他们一个离不开的器官”[6],更易成为网络学习资源的受益者,他们利用移动设备实现了“一片一片、一点一滴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以及学习思考积累,达到了解情况、增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7]。教师通过移动设备将思政课学习资料碎片化,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关注度和掌握度,进而提高思政课学习质量。
  思政课移动教学碎片化主要表现为教与学的碎片化,即教师教学资源上传的碎片化与教学活动组织设计的碎片化、学生资源学习碎片化与学习时间碎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教学资源云端上传。二是学习资源上传的碎片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非连续性及学习地点的移动性等特征决定了云端学习资源篇幅不易太长。三是教学组织活动设计的碎片化,在当前思政课时不足而教学信息量大的情况下,答疑讨论、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知识点测试等活动时间都不宜太长。四是答疑解惑的碎片化,在急剧转变的社会现实中,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更多更复杂,既有学业生活的困惑,也有社会实践和影视作品中遇到的困惑,亦或是在对社会热点热议中遇到的困惑[8]57,而每个学生面对这些困惑需要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解惑时实现“私人定制”,这种“私人订制”具有较强的碎片性特征。   (三)分层性特征
  高校生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然性。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仅就生源类型来看,主要由四类构成: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生源)及退伍军人或社会人士。学生来源多样化使得其在思想政治理论接受和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学“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的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思政课堂上“人到心没到”现象[9]。实现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路径,这就为思政课分层教学提供了现实土壤。传统思政课堂,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多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需求,无法满足思想政治理论“个性化定制”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需求。教师将海量教学资源推送到班课,学生便可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现有的0H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多样化高校生源的思想行为需求, 增强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
  (四)强互动性特征
  思政课移动教学强互动性表现在全员、高频及多元三个方面。全员即互动教学“全体总动员”,教师在云端发布互动讨论活动,全体学生均可利用自己设备在同一时间表达自己观点,也可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阅读和点评,教师也能够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学生观点评述。仅以2017级“基础”课为例,笔者在Moso里设置线下实践线上分享的“我形我塑”和培养主动索取新闻意识、提高新闻分析能力的“新闻有态度”24小时互动讨论模块,学生在“我形我塑”里分享自己形象塑造典型事迹,其他同学对其分享事迹进行阅览、点赞亦或评述,教师择优进行点评,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学生在“新闻有态度”模块里分享个人浏览新闻,在实现新闻共享共评的同时可透视出学生日常浏览网站及网上关注度的取向等问题。就参与两个互动模块的学生数来看(如图1),2017级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是100%的参与,护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参与度也在93%以上,基本实现互动“全体总动员”。
  强互动性的第二个表现是“高频”互动。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听课状态进行预定或随机互动教学,可就某个知识点互动,亦可就某个案例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互动。如笔者在讲授“基础”课“法制观念、法制思维”专题时,设计层层推进的互动活动:让学生课前观看央视“新闻1+1”《斑马线前让行,是礼,更是法》教学视频,课堂上利用Moso“头脑风暴”式进行三分钟“记忆力签到”,以此导入本专题理论教学。在学生基本掌握专题理论知识后进行“斑马线前如何展示我们的文明行为和法律行为”深度互动,培养学生出行的法律知识。最后组织学生就“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内容谈谈视频中各类人的行为产生根源”这一话题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学生对“树立法治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有了理性认知,践行法律规范的自觉性得到增强。
  三是多样化互动。以Moso“签到”为例,可以是“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互动,也可“课前案例观点阐述”签到,亦或在发现学生听课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时“轻松一刻”式签到。教师若想知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掌握情况或者对某个社会热点的态度,可在Moso“课堂表现”模块摇一摇实现随机抽查,也可通过“举手或抢答”互动,或利用“头脑风暴、投票/问卷、小组任务”方式完成。
  (五)高参与性特征
  思政课移动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到移动智能时代的产物,在“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和以“网络原住民”为特征的大学生现实条件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实现“全体总动员”,但这却是传统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多样化的生源现状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总体上,普通高考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好,理论接受能力较强,而分类招生学生的思维灵活但理论基础相对较弱,理论接受能力也相对薄弱,加之大班授课实情,很难在传统课堂上满足所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需求。导致思政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8.10分,居倒数第四位)、教学感染力不强、抬头率不高(8.13分,居倒数第五位)” [10]现象出现。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靶向教育”原则,探索“全体总动员”教育路径。
  教师利用移动设备通过“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投票及问卷”等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状况,据此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全员参与”。以笔者所带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2个班学生(合班上课)为例,在2个多月的教学时间里,利用Moso平台为2个班学生设计23个课内外互动活动。2个班学生总人数为107人(图2),100%学生参与“我形我塑、新闻有态度、最美孝心少年、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等话题互动, 95.3%学生参与“斑马线前的文明、各行其道需要条件及从双十一销售业绩看马云集团的精神家园” 等话题互动,87.9%的学生参与“2017北大教授开学典礼上讲话启示”话题互动。可见,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实现思政课堂教学“全体总动员”。
  (六)强解惑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把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知识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是对受教育者成长成才进行引导的过程……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8]54。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堂,答疑解惑是教学的基本环节。“95后”大学生具有敏感、独立、怀疑等多方面的特征,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真实疑惑基础上及时回應,而要完成“答疑解惑”任务,就必须寻找有效载体。2017年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教师要在“网络原住民增多,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现实中思考“如何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11]问题。解决之道就是寻找能够“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12]的教学手段。思政课移动教学为“三用”提供了可能,教师通过“班课”将学习信息即时推送给学生,并随时随地开展教学互动,让学生借助讨论圈“弹幕”式表达个人观点,从学生表达的观点中窥视出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强解惑性主要表现在即时解惑、多维解惑和高频解惑上。即时解惑是指学生有疑惑可以随即随地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求解,即“有惑就问、有问就解”,无需等到上课或者约定好地点才答疑解惑。多维解惑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或者阅读中完成的解惑,即一个学生的困惑可以通过班课向老师求解,也可在班课里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获得解决,还可通过班课讨论时浏览阅读其他同学的观点获得豁然开朗式解决。教师利用移动教学助手与学生互动,同学获得解惑机会就多。以Moso平台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社会热点及所了解的学生思想实际设计相关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有些疑惑就可以得到自然消解。如通过“斑马线前礼让是礼更是法”“各行其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及“守法出行需要什么”等互动活动,学生在对目前我国道路生态现状有所了解基础上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进而对当前交通主管部门各种整顿措施认可、接受并进行主动宣传,也能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人们出行方面的表现获得更清晰的认知,对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时间有了心理忍耐期,进而更加愿意践行文明出行。某种意义上说,思政课移动教学能更好地从供给侧角度“传道”,从需求侧角度“解惑”,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教学目标,在及时“解惑”中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新时代思政课移动教学需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为此,思政课教师应将政治教育摆在教学之首,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站位、政治定力。在具体移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和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科学定位移动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任务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核心任务,移动教学模式下科学定位教师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教师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仅以互动活动为例,设计时需要解决“什么时候互动、什么情况下互动以及每个知识点的互动频率”等问题,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等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即在学生对理论熟读基础上互动,实现“精思理论、悟透学深”的目的,为理论外化为行动搭建平台。其次,坚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原则,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较强自主意识,更加关注理论的现实力量,这就需要教师设置课内外各种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用思想政治理论解析现实问题能力。第三,科学设计知识点互动频率和互动时间节点。教师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进行大量教学互动,而要实现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所遇现实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利用移动教学工具在课外补充开展助推理论深度学习和理论外化的互动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杜绝移动教学过程中娱乐化现象发生
  教学模式为教学内容服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知识传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重点是帮助学生明晰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13]等问题。当前,移动信息技术深度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过度依赖教学技术而忽视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师在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为迎合学生追求感官刺激而过度依赖图像、视频、表演、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现象发生,注意规避以娱乐化、技术化的形式来取代对教学内容的深刻阐述和知识点的深度解读,否则会削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三)注重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是以思政课教师为指导、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习践行团队,是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新型学习模式,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分享性活动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生动力。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构建可通过三条路径完成。一是通过移动教学APP课程圈实现。以移动教学Moso平台为例,教师适时在班课中设计“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或小组任务”等活动,师生在这种互动及碰撞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形成平等、互助、对话式的学习关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群体动力作用,进而实现课堂上学生由客体向主体身份转化目标,学习共同体在这样不断碰撞中逐渐形成。二是通过教师为学生组建的“朋友圈”实现。随着教师信息化技术和能力提高,多数教师开始注重构建为教学服务的微信、微信公众号及QQ“朋友圈”,学生在这些“圈子”里进行信息交流及思想碰撞,继而達成对某一知识点共识。三是通过“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都建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微信公众平台,师生在这样的平台中实现思想碰撞,互相学习。一旦学习共同体建构成功,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生动力”就被激发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即可顺利实现。
  (四)注重学生思政课深度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必须重视学生思政课深度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深度学习是“基于知识认知理解与运用的学习过程与状态”[14],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习者信息筛选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培养,关注学习者综合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外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外化于行必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成为学生价值取向进而成为他们行为选择的逻辑起点,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实现思政课深度学习。仍以移动教学Moso教学为例,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源发布于班课学习资源库,以“绩效点”成绩形式刺激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实现对教学知识点的整合和重构。在学生对资源库相关资料学习基础上,通过“记忆力签到、头脑风暴、小组任务、在线测试”等手段设计逐层深入推进式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进行多维交流互动,完成思想碰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通过“线下实践、线上分享”方式进行延展产生认知共鸣,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维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构建新型学习伙伴关系,完成思政课深度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02)[2019-02-20]. https://marx.1Hcjlu.edu.cn/info/1051/1296.htm.
  [3]丁雅誦.教育部部长回应热点:教育改革发展要精准发力 [EB/OL].(2017-03-13)[2019-02-20].2H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3/content_5176837.htm.
  [4]习近平.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03(02).
  [5]王竹立.如何应对碎片化学习挑战[EB/OL]. (2016-03-15)[2019-02-20].https://www.sohu.com/a/63541376_372506.
  [6]李宇明.关注网络原住民(文化世象)[N].人民日报, 2016-9-15(08).
  [7]王瑾,王静,李荣华,等.基于碎片化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392.
  [8]刘建军.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惑功能的全面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
  [9]陈宝生.现在的思政课“配方”陈旧“工艺”粗糙. [EB/OL].(2017-03-12)[2019-02-20]. http://news.cyol.3Hcom/content/2017-03/12/content_15742256.htm.
  [10]储水江.抓住关键 打赢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攻坚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91-93.
  [11]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 (2017-02-07)[2019-02-20].http://4Hwww.edu.cn/edu/jiao_yu_bu/jiang/201702/t20170207_1486694.shtml.
  [12]杜占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EB/OL] .(2017-10-23)[2019-02-20].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0/23/content_487363.htm?div=-1.
  [13]人民日报评论员.沿用好办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01).
  [14]MARTON.F.SALJO,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9):4-11.
其他文献
摘 要:延续了三千年的封建礼教在塑造“卑弱、敬慎、专心、曲从”妇德的传统女性方面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市民社会中兴起的通俗文艺(戏曲、小说)里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女性根植于内心世界的弱德之美。  关键词:女性意识;弱德之美;中国传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4437(2018)03-0061-03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
期刊
摘 要:90后新生代进城农民工是富有时代性、发展性、边缘性等特征的群体,是社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技能型人力资本视角下,他们的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结合其身心特点与时代特色,在緊跟新时代立德育人、紧扣职业需求立艺树人、强化自我认知健全身心、增强发展合力发掘职业潜能以及优化职业发展支持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予以因应对策。  关键
期刊
摘 要:以SPOC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尝试构建SPOC生态外语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现路径及有效性;以丰富外语教学模式,建立外语教学的新范式,为学者进行SPOC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SPOC;生态教学模式;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2-0038-05  MOOC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教
期刊
摘 要:从青年英语教师参加“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和其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学校层面的,也有教师个人层面的。为提升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抓好青年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团队建设工作。教师也应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坚持做到: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第二,选用灵活、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手段;第三,丰富反思内容与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发展过程中,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原财务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强化预算、招投标等方面的管理,并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等
期刊
摘 要:古希腊戏剧《美狄亚》表面上是一个杀子泄愤的故事,实际上体现了作家对理性和节制等伦理问题的思考。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美狄亚悲剧的根源在于她自然意志与自由意志的泛滥,推动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伦理困境,最终在激情状态之下做出了杀子的伦理选择。通过美狄亚这一人物形象,欧里庇得斯警示雅典公民必须要有理性,学会节制,才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和谐。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美狄亚》;自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打造高端智库品牌。亳州市目前已基本形成智库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智库研究成果、智库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智库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也存在着智库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能力不强、发展特色不明显、人才队伍匮乏、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要从六个方面积极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坚持统一领导,整合新型智库资源;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地方特色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阜阳市多措并举创新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大力推广人民调解的地方模式,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协调处理方式,但仍存在着基层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人民调解基础薄弱、经费不足、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必须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平台建设,加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关键词:阜阳市;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化
期刊
摘 要:目的 分析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与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 (QCT) 检查男性中老年患者311例,年龄范围42~91岁,平均年龄66.5岁;其中2型糖尿病(DM)患者123例,非DM(non-DM)患者188例。收集QCT测量的腰椎骨密度(BMD)数据。将DM和non-DM组的骨密度值的两独立样本做t检
期刊
摘 要: 董事会行为合法性是指董事会的行为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文化认知的要求,并获得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认同,行为合规、行动有效。企业的持续成长过程是企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适者生存、不断进化演变螺旋上升的过程。董事会行为合法性对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促进作用。为此,必须选择正确路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董事会行为合法性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关键词:董事会行为合法性;企业可持续成长;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