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的农业发展中对农业生态景观的重视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对农业生态景观的保护直接影响城镇化程度的发展优劣,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景观的保护入手,阐述在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对农业生态景观进行保护。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景观
在农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景观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只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开发,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景观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协调农业生态景观与城镇化进程的和谐发展方式,从景观生态方面为建设“美丽河北”践行。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的生态景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来看,对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是有效的途径,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化的建设,也能够对农业生态景观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农业生态景观特质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按照城市景观区改造和指导农业生态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的消失和乡土特色丧失。
一、农业生态景观的定义
农业生态景观是指农田、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农业道路等的镶嵌体,表现为生态的,满足农村日常生活需要的景观整合体。一些学者认为,农业景观是指任何形式的农业活动在具体地域空间上的落实;还有顶一认为,农业生态景观是在自然生态景观基础上经人们长期农业生态活动的改造而形成的复杂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农业生态景观包含农业、生态、景观三个方面,农业是以乡村聚落及周边环境为背景的;生态方面主要指乡村自然环境,以农业活动为原形;景观是在农业和生态的基础上,以自然和农业为本,由历史、人文因素构建的景观形态。典型的农业景观包括桑基鱼塘、梯田耕作、稻田养鱼、水利工程等,与工业景观和城市景观相比,农业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生态,以农为主,以生态发展农业,农业带动生态,景观是在发展农业生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农业生态景观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农业生态景观被大量的破坏甚至消失,以河北省为例,笔者通过对部分乡村景观开发的调查,发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景观的开发和保护不能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1.乡镇干部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缺乏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的制定主要的实施者还是当地的乡镇干部,这些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政绩意识严重,政府的投资以及企业的开发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开发中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造成很多生态景观的严重破坏。
2.开发时间周期短,短时间内要见到效益,而保护制度和标准缺乏,加之从业者素质低,缺乏理论指导,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和培训,导致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周期短,利用率不高,保护措施也不到位,致使很多原生态的景观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3.政府对于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和开发的相关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农业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不是很成熟,造成很多乡村盲目发展生态旅游,而致使农业生态景观中的核心价值逐渐流失,各地方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文化支撑,出现生态旅游产品雷同,乡土特色消失等问题。
三、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原则
农业生态景观有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以适应自然为主要原则,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1.农业景观的“三生”功能。
从农业生态的发展体系来看,农业发展无论是传统农业景观还是现代农业景观,都具有“三生”功能,即生产、生活和生态。首先是生产,农业景观的形成就是源自于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和农业文化有机结合的见证;其次是生活,农业景观之所以能够历经多年而不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和生活分不开的,农业景观包含了农业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的人文积淀;最后是生态,农业景观的生态是整体的,协调的,是永续利用的可持续的生态形式,生态景观也是我们开发农业景观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三生”功能是有机结合的,以河北保定的白洋淀为例,将旅游文化产业与农业生态景观结合到一起,加入地区特有的红色旅游文化特色,这样的农业生态景观才是可以持续的。
2.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原则。
以农业生态景观的“三生”原则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农业生态景观保护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的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从农业生态景观保护为出发点,以整體性为最基本的原则,强调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的开发和农业特质保护相一致,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不管是城市景观也好,还是进行农业景观的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直是我们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在强调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的生态的农村特色的景观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后代维护好和保留好资源条件。
(3)地域分异原则。
每个地域的农业生态景观结构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生态景观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区域农业景观要素现状,切不可盲目上项目,搞一刀切,应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来进行。
(4)协调共生的原则。
农业生态景观各个子系统之间和各景观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乡村农业景观开发中,应使各子系统合作共存,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
四、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方法。
1.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态景观。
农业景观是一个庞大的生物链系统,要想对农业生态生态景观进行保护,就必须考虑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直接影响,这也是发展农业景观的根本。
2.可以增加农田景观中的非农性环境的面积。
除了保存现有的非农作物种植之外,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演替的方式增加农田景观的比例,这一方法在欧洲国家农业景观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在农业景观的范围内构建多样化的非农作自然以及半自然植被,如农田边界、滨河植被带、生物树篱、防护林等作为景观的连接地。
3.通过开发和构建残存的自然废弃地,增建生态廊道,增加与农田景观的连接。
目前的农村地区,有很多事自然废弃地,这些地块因为缺乏利用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态景观可以开发和利用这一区域,增建生态廊道,增加景观和农业的有效连接。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河北地区不同区域内农业生态景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分析,从农业生态景观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入手,研究得出了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方法,在进行农业生态景观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保护是及其重要的。
作者简介:任丽芬,女,(1982.1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景观
在农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景观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只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开发,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景观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协调农业生态景观与城镇化进程的和谐发展方式,从景观生态方面为建设“美丽河北”践行。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的生态景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来看,对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是有效的途径,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化的建设,也能够对农业生态景观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农业生态景观特质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按照城市景观区改造和指导农业生态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的消失和乡土特色丧失。
一、农业生态景观的定义
农业生态景观是指农田、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农业道路等的镶嵌体,表现为生态的,满足农村日常生活需要的景观整合体。一些学者认为,农业景观是指任何形式的农业活动在具体地域空间上的落实;还有顶一认为,农业生态景观是在自然生态景观基础上经人们长期农业生态活动的改造而形成的复杂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农业生态景观包含农业、生态、景观三个方面,农业是以乡村聚落及周边环境为背景的;生态方面主要指乡村自然环境,以农业活动为原形;景观是在农业和生态的基础上,以自然和农业为本,由历史、人文因素构建的景观形态。典型的农业景观包括桑基鱼塘、梯田耕作、稻田养鱼、水利工程等,与工业景观和城市景观相比,农业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生态,以农为主,以生态发展农业,农业带动生态,景观是在发展农业生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农业生态景观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农业生态景观被大量的破坏甚至消失,以河北省为例,笔者通过对部分乡村景观开发的调查,发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景观的开发和保护不能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1.乡镇干部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缺乏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的制定主要的实施者还是当地的乡镇干部,这些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政绩意识严重,政府的投资以及企业的开发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开发中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造成很多生态景观的严重破坏。
2.开发时间周期短,短时间内要见到效益,而保护制度和标准缺乏,加之从业者素质低,缺乏理论指导,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和培训,导致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周期短,利用率不高,保护措施也不到位,致使很多原生态的景观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3.政府对于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和开发的相关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农业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不是很成熟,造成很多乡村盲目发展生态旅游,而致使农业生态景观中的核心价值逐渐流失,各地方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文化支撑,出现生态旅游产品雷同,乡土特色消失等问题。
三、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原则
农业生态景观有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以适应自然为主要原则,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1.农业景观的“三生”功能。
从农业生态的发展体系来看,农业发展无论是传统农业景观还是现代农业景观,都具有“三生”功能,即生产、生活和生态。首先是生产,农业景观的形成就是源自于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和农业文化有机结合的见证;其次是生活,农业景观之所以能够历经多年而不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和生活分不开的,农业景观包含了农业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的人文积淀;最后是生态,农业景观的生态是整体的,协调的,是永续利用的可持续的生态形式,生态景观也是我们开发农业景观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三生”功能是有机结合的,以河北保定的白洋淀为例,将旅游文化产业与农业生态景观结合到一起,加入地区特有的红色旅游文化特色,这样的农业生态景观才是可以持续的。
2.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原则。
以农业生态景观的“三生”原则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农业生态景观保护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的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从农业生态景观保护为出发点,以整體性为最基本的原则,强调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的开发和农业特质保护相一致,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不管是城市景观也好,还是进行农业景观的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直是我们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在强调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的生态的农村特色的景观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后代维护好和保留好资源条件。
(3)地域分异原则。
每个地域的农业生态景观结构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生态景观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区域农业景观要素现状,切不可盲目上项目,搞一刀切,应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来进行。
(4)协调共生的原则。
农业生态景观各个子系统之间和各景观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乡村农业景观开发中,应使各子系统合作共存,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
四、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方法。
1.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态景观。
农业景观是一个庞大的生物链系统,要想对农业生态生态景观进行保护,就必须考虑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直接影响,这也是发展农业景观的根本。
2.可以增加农田景观中的非农性环境的面积。
除了保存现有的非农作物种植之外,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演替的方式增加农田景观的比例,这一方法在欧洲国家农业景观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在农业景观的范围内构建多样化的非农作自然以及半自然植被,如农田边界、滨河植被带、生物树篱、防护林等作为景观的连接地。
3.通过开发和构建残存的自然废弃地,增建生态廊道,增加与农田景观的连接。
目前的农村地区,有很多事自然废弃地,这些地块因为缺乏利用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态景观可以开发和利用这一区域,增建生态廊道,增加景观和农业的有效连接。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河北地区不同区域内农业生态景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分析,从农业生态景观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入手,研究得出了农业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方法,在进行农业生态景观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保护是及其重要的。
作者简介:任丽芬,女,(1982.1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