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注意力,正在被杀死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会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按照“复杂性”和“兴趣”分成四大类。其中,占比很大的一类,就是低复杂度、不感兴趣的新闻和资讯,我把它们统称为“噪声”。怎么对待“噪声”呢?屏蔽掉,不看,不理,不让它们进入我的思绪。这其中,当然包括各种“热点”。
  简单来说,我的手机没有任何推送,没有任何新闻客户端,刷知乎只看关注的人,平时的生活就是看书、看论文、看我关注的网站,以及梳理笔记和知识网络。甚至,除了家人和自己的团队,我经常好几天不跟任何人说话,包括微信沟通。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问:不看任何新闻真的没问题吗?会不会跟社会脱节?会不会跟别人无话可说?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人的注意力,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稀缺了。
  来自 GIIC(Global Information Industry Center)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人平均每天闲暇时间所接收的信息,达34GB。与此同时,我们的注意力,每秒钟能处理多大的信息量呢?按照心理学家的估算,这个数字的极限,是120bit。做一个简单的换算:8bit等于1个字节,34GB等于340亿个字节。所以,后者是前者的22.7亿分之一。假设你每天有8小时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接收新信息。那么,你每天所接收到的80000份信息中,只有1份能被你注意到,并進行加工和处理。这还不算加工处理所需的时间。所以,显而易见,为了不被噪声所淹没,为了能真正接收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分母,不去理睬那些“噪声”。上面的计算,当然只是一个娱乐,不能代表真实情况。但现实生活,并不会比这个数据好多少。
  当然,我们之所以不会感到大脑爆炸,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信息过滤器,帮我们拦下了那“80000分之79999”。我们对外界的信息处理,有两套系统。一套叫“自下而上”: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无时无刻不在勤奋工作着,把外界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共同构成了“分母”。与此同时,另一套叫“自上而下”的系统,把控着这些神经元开关的“阀门”。只有那些它认为重要的信息,才能够突破阀门,进入我们的意识和神经中枢。
  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呢?我们熟悉的,关心的,对我们有切身影响的,以及放在隐性认知中所思考的。所以,我们不会觉得失衡,不会大脑爆炸,都是因为有了这套“自上而下”的系统。但是,生活中,有大量的外界噪声,都在窥伺着这个“阀门”,想方设法绕过它,在你的意识里夺得一席之地。比如琳琅满目的招牌、广告,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视频、声音、光影,各种耸人听闻、极尽夸张之能事的文章,充满关键词和热点词汇的资讯、消息……
  我接触过一些营销和文案的课程,它们都会告诉你:如何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呢?
  利用损失厌恶心理,讲他们害怕的东西;多用故事而非数据,因为故事能给人造成一种“大脑按摩”;尽可能搏出位,不用担心被厌恶,因为情感无法长久持续,但对符号的记忆是深刻的……这就导致了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十分喧嚣和吵闹。
  每一天,你的整个生活轨迹,其实都是一场战役——你要不断地跟外界干扰争夺注意力。打开一个APP,看完一则内容,关掉?不,下面附了一堆相关链接。要么就是“大家都在看”,要么就是“猜你喜欢”。又或者,直接通过瀑布流的形式,刷出新的内容,挑逗你继续往下拉……如果你点进去了,好的,它又获得了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然后,进入下一次循环……你每天的时间,有多少耗费在这些无意义的点击和下滑里面?
  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超乎寻常的疲倦。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没做,也会感到疲劳?会感到厌倦、烦闷、什么事都不想干,连念头也不想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认知资源消耗殆尽了。
  每一次你从专注中被打断,或是走神,都在消耗着我们的认知资源,让大脑运转停滞下来。
  据美国 Basex 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70次。这至少会造成2.1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尤其对于内向者来说,这种模式无异于一种折磨。
  为什么?因为内向者处理一个新信息所需的时间更长,所激活的脑区更多,消耗的能量更多,同样,切换回原本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更多。
  内向者更擅长的是专注,是对一个问题的想象、思考和分析能力。但在这个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挑战。
  我们需要一个气泡。把自己跟外界干扰隔绝开来的气泡。像我写作时,或者思考重要问题时,会隔绝所有干扰,不看微信,不接电话,不看任何信息,到咖啡馆去,一连好几小时,让自己得以全身心专注在任务上。这不仅是保护我们的注意力,更是保护我们的思考能力。人的大脑,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叫作默认模式,也就是俗称的发呆和放空。在这种状态下,你会什么也不想,忘记时间的流逝,处于休息状态。另一种模式,则是专注状态,也叫执行模式。在这种状态下,注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专注在眼前的某个对象上。
  人要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自己掌控大脑,决定专注和放松,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而不是沉溺于信息的轰炸中,让注意力消耗殆尽,带着疲惫的大脑上班、下班、回家、睡觉。这样,看似每天都很充实,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拥有过时间,你只是经历了它们。
其他文献
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他的脑门上仿佛响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经在本市读了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并就地找了一份工作。父母把房子买在江北的滨江公寓,可以目睹下游的长江滚滚而过,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江豚的脊背在水面上翻滚。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冒犯。  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看房子,拿出他
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當截止时间快到时,时间的稀缺,会俘获大脑的所有注意力,让工作效率快速提高。所以有句话说:要让一件事完成得很好,需要两个条件:稍微超出能力的要求+不太够的时间。每个到截止时间才赶完功课的同学,相信都对此有深刻体会。  在塞德希尔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莎菲尔合著的《稀缺》一书中,对这种现象做了大范围的研究。而他俩在分析大量案例后得出的结论是:穷人永远缺钱,忙人永远缺时间
我第一次喜欢一个男生是在初一,喜欢他纯粹是因为他长得好看。他是那种一眼看去就让人心动的类型——喜欢打篮球,不说话的时候像流川枫。我坐在他的后桌,他打完篮球后会仰着头咕咚咕咚地喝下一整瓶矿泉水,然后捏扁瓶身扔进垃圾桶,臭烘烘的校服随手就丢向我的脸。他还喜欢往我的帽子里塞东西,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团废纸。  元旦晚会的时候,他的周身散发出一种主角般的光芒。他就站在我对面,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面部美容  老公:“老婆,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吃零食啊?”  老婆:“口腔运动有助于面部美容。”吃面  大海:“你做了我的女朋友,就算只有一碗面,也会让你吃面我喝汤。”  女生:“那以后,谁往楼上扛煤气罐?”  大海:“你吃面当然是你扛!”女儿奴  我終于有机会翻身了,整整三年了,为了一个女生,我游戏不能打,戒烟、戒酒,被她欺负得不成人样。终于,她要去上幼儿园了……
每年11月,非洲企鹅成了南非西蒙小镇的主角。它们是濒危的非洲企鹅,也叫黑脚企鹅,还因为叫声太像驴子,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老驴企鹅。虽然一年中有6个月身处热带,但这些企鹅依旧活泼可爱,和当地人“打成一片”。不过对小镇来说,这些小短腿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一些混乱。  它们毫不见外,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在海滩上悠闲度假的游客,随时都可能遭遇企鹅“攻击”。它们会肆无忌惮地脏着脚踩在毛巾上,或者一头顶飞
即刻的满足感,触手可得  当我们走进超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满满当当的货架,无数花花绿绿的商品等待我们走近、打开。当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不管我们上一秒在想什么,在这一秒,我们都很难不把注意力投入琳琅满目的商品中。  满满当当的货架、整齐排列的商品很容易引起强迫症患者的极大舒适。  当我们身處超市中,色彩也会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色彩鲜艳的水果、碧绿的蔬菜、五彩缤纷的零食包装……绿色有助于使人放
最近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卖猪肉的菜摊子,一位女顾客过来,翻了翻摊在案子上的几块肉之后,转头就要走。  老板就问,美女,没有合适的吗?女顾客说,对,没有合适的。这时,老板递过去一张纸巾,说,不合适没关系,你擦擦手吧。顾客转身拿过纸巾,一边擦手一邊说,老板,要不你把这块肉卖给我吧。  这个视频是想说一个很有趣的商业道理,就是不要以为你是用自己的产品在做生意,生意的本质说到底经营的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最近,有一种“病”成为流量密码。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0亿。这种“病”号称“人类社交天花板”——社牛症。  简单来说,这种病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极端反面,核心要义就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毕竟,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开口说话太难了。  “即便现在我被一只老虎咬了,都很难立刻喊人来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最新
狗子长大后,考虑到它的社交需求,我们辗转联系上了组织——遛狗大队。虽说是组织,但它本身并没有管理结构,只是住在同區的养狗年轻人之间松散的联结。通常是在每个加班后的晚上,大家互相鼓劲,催促彼此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精神百倍的狗子到某个偏僻的公园或者广场碰头。  一旦碰面,人狗就会分离,进入两个平行的社交轨道,互不干扰。大家从来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但还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分享养狗经验到各色真实的个体生
劝错对象  朋友一直劝我嫁个有钱人,搞笑,不要再劝我了好吗?去劝有钱人啊,我愿意啊!领养  儿子问:“爸爸,我是领养的吗?”  爸爸半開玩笑道:“目前还不是,我们还没找到要领养你的家庭。”含蓄  同桌对我说:“你看夕阳西下真的好美哦。”  我怒了:“说人话!”  同桌:“怎么还不放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