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无为”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在中学教学管理中,“无为而治”即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自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本文就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因势利导的“为”与面对问题学生是有的放矢的“不为”问题进行分析,为更好班级环境的营造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学 班级管理 自我管理
“不知常,妄作,凶。”其中,妄作主旨按自身意志行事,这样易遭受不必要的风险。所以相交于此,老子更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依据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应用于现代化进程中,应用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中,即是我们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当代创新性教育理论。“无为教育”着重于倡导人们身心的和谐统一发展。夸美纽斯认为:“作为人,应当身心都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实现自我的内动力,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进行自我建构;作为人而言最基本的动力便是对自我的发展,以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无为教育便是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运用教育的艺术来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知识的洗礼,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实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管理者要注重“身教”
“无为”则“无不为”。我们所强调的“无为”并不是代表着让受教育者毫无所谓,消极懈怠,任凭己在命运的大潮中随波向前,而是通过可以直击人内心的艺术教育手法实现教育管理,使每项教育工作即合乎情理又可以形成激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自我的无为而治。老子曾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我们可以创造他,但不能因此而肆意占用他;我们应当提高他但不能因此而居功;我们可以培训他一技之长但不能因此去掌控他。即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体味到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要想使学生有这种感触,与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教育方式密切相连。 教育者的示范既是无言的身教,指的便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老师即学习的典范,老师的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学管理而言,身教是重要的无言教育方式之一。带动作用进行的好,老师教育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开展。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由软硬件设施共同建构的。其中硬件设施指的是班级自身的基础设施环境;软件设施指的是班级向心力、学习氛围、班风学风的建设。正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国古代的孟母教子择邻而居的故事也让我们懂得在教育过程中,建设并保持良好的班级风气,构建良好师生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意义巨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班训。班主任可以结合班内学生的情况和班级特点制定黑板报,将每一阶段对学生的期望通过书画的形式来呈现在学生眼前,像是:勤奋、阳光、拼搏等等。这样不仅是对班级环境的一种提升,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引导的一种力量。
2.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简介。将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画像和个人简历悬挂与室内并注意定期更换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时刻鞭策学生努力奋斗。如:牛顿、魯迅、屠呦呦等等。这种精神上的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向上奋斗的精神粮食,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勇往直前。
3.在班级内部墙壁上贴制班级内部公约,将班内学生应当共同遵守的班级守则放置于学生可以随时查看的位置,利用好室内空间。并在黑板前将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行设定,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奋斗环境。
三、注重情境教育
“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最大化的隐藏,是教育艺术的要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贴切老子“无为”的精神,最有艺术的教育就是令被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即所谓的“不教而教”。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学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是和谐、高效班级的内在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若是教师无法采取措施令学生形成高昂的情绪状态和饱满的内心情感,仅仅是填充知识,会令学生产生冷漠情绪,令学习成为学生的包裹。”因此在教学过程总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无意识的心理需求来让学生自主投入教学过程,在亲身经历中进行知识的接收。通过这种班级氛围,学生可以全身心对教师做传授的知识进行接收和思考,进而获得学习上的感悟。
总结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诉求,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人生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使他们可以自发的去做、去想、去创造,使其成为自己的主角,最终通过教师的“无为”成全学生的“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春秋)李耳著.《道德经》诗译[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12.
[2] 盛明华. 道法自然、无为而学的境界——论老子的教育思想[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8, 22(1):115-119.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关键词】中学 班级管理 自我管理
“不知常,妄作,凶。”其中,妄作主旨按自身意志行事,这样易遭受不必要的风险。所以相交于此,老子更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依据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应用于现代化进程中,应用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中,即是我们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当代创新性教育理论。“无为教育”着重于倡导人们身心的和谐统一发展。夸美纽斯认为:“作为人,应当身心都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实现自我的内动力,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进行自我建构;作为人而言最基本的动力便是对自我的发展,以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无为教育便是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运用教育的艺术来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知识的洗礼,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实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管理者要注重“身教”
“无为”则“无不为”。我们所强调的“无为”并不是代表着让受教育者毫无所谓,消极懈怠,任凭己在命运的大潮中随波向前,而是通过可以直击人内心的艺术教育手法实现教育管理,使每项教育工作即合乎情理又可以形成激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自我的无为而治。老子曾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我们可以创造他,但不能因此而肆意占用他;我们应当提高他但不能因此而居功;我们可以培训他一技之长但不能因此去掌控他。即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体味到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要想使学生有这种感触,与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教育方式密切相连。 教育者的示范既是无言的身教,指的便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老师即学习的典范,老师的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学管理而言,身教是重要的无言教育方式之一。带动作用进行的好,老师教育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开展。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由软硬件设施共同建构的。其中硬件设施指的是班级自身的基础设施环境;软件设施指的是班级向心力、学习氛围、班风学风的建设。正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国古代的孟母教子择邻而居的故事也让我们懂得在教育过程中,建设并保持良好的班级风气,构建良好师生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意义巨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班训。班主任可以结合班内学生的情况和班级特点制定黑板报,将每一阶段对学生的期望通过书画的形式来呈现在学生眼前,像是:勤奋、阳光、拼搏等等。这样不仅是对班级环境的一种提升,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引导的一种力量。
2.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简介。将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画像和个人简历悬挂与室内并注意定期更换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时刻鞭策学生努力奋斗。如:牛顿、魯迅、屠呦呦等等。这种精神上的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向上奋斗的精神粮食,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勇往直前。
3.在班级内部墙壁上贴制班级内部公约,将班内学生应当共同遵守的班级守则放置于学生可以随时查看的位置,利用好室内空间。并在黑板前将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行设定,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奋斗环境。
三、注重情境教育
“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最大化的隐藏,是教育艺术的要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贴切老子“无为”的精神,最有艺术的教育就是令被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即所谓的“不教而教”。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学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是和谐、高效班级的内在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若是教师无法采取措施令学生形成高昂的情绪状态和饱满的内心情感,仅仅是填充知识,会令学生产生冷漠情绪,令学习成为学生的包裹。”因此在教学过程总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无意识的心理需求来让学生自主投入教学过程,在亲身经历中进行知识的接收。通过这种班级氛围,学生可以全身心对教师做传授的知识进行接收和思考,进而获得学习上的感悟。
总结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诉求,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人生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使他们可以自发的去做、去想、去创造,使其成为自己的主角,最终通过教师的“无为”成全学生的“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春秋)李耳著.《道德经》诗译[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12.
[2] 盛明华. 道法自然、无为而学的境界——论老子的教育思想[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8, 22(1):115-119.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