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篇关于电子邮件的专栏文章里,翁贝托·埃科写到一件可悲的事。一个人因为与公司老总发生误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一气之下要辞职。他立刻写了措辞强硬的电子邮件,骂老总没有专业水准,“是个大混蛋”。这态度,老总肯定受不了啦,愤怒地给他回了封信,问他是不是吃错药了,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大放厥词。这下,这个人可真疯了。他马上又回信挖苦,把老总的底都揭穿了,还威胁说如果他不是身处国外,一定把他打成残疾……这个辞职方式的确很独特。可是,这家伙只是在气头上,他并不想真的辞职不干。
翁贝托·埃科埋怨电子邮件是对的。与传统信件相比,电子邮件少了一份语气的斟酌,少了我们在写完书面信件后常有的修改习惯,也少了信件将发之际最后的权衡与思量。一封书面信件很可能在最后一刻被藏进抽屉,但对电子邮件来说,这不可能。一切变得很快。它的接收、回复全在刹那间,把对事件的“反应”时间降至于零,只会在瞬时把我们不合时宜的一面呈给对方。
与电子邮件的杀伤力不分伯仲的,还有电话。关于电话,梁文道先生写道:“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特别难熬,特别是当你空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想必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即便不是电话留言,例如,短信。试试看,试着回顾、体味这样的心理状态,当你翻看短信而不回或者说推迟回信,莫名地,你会拥有几分优越感,因为是你掌握了主动权。通讯的迅捷,造成双方的交流有一种梁先生所说的“共时的幻觉”,消息发出,就是为了要立即得到回复。因此,当迟迟收不到回复,这种等待,将你置于被动状态。而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天真地以为对方没看到,或仅仅出于试探再发一条信息。毕竟,这只需动动手指头。但很可能,你会在再次不被理会自尊严重受挫时陷入抓狂……
正是技术暴露了我们对情感的贪婪。也正是技术,在考验着我们,做一个合乎常理的人有多难。
摘自《深圳商报》
翁贝托·埃科埋怨电子邮件是对的。与传统信件相比,电子邮件少了一份语气的斟酌,少了我们在写完书面信件后常有的修改习惯,也少了信件将发之际最后的权衡与思量。一封书面信件很可能在最后一刻被藏进抽屉,但对电子邮件来说,这不可能。一切变得很快。它的接收、回复全在刹那间,把对事件的“反应”时间降至于零,只会在瞬时把我们不合时宜的一面呈给对方。
与电子邮件的杀伤力不分伯仲的,还有电话。关于电话,梁文道先生写道:“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特别难熬,特别是当你空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想必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即便不是电话留言,例如,短信。试试看,试着回顾、体味这样的心理状态,当你翻看短信而不回或者说推迟回信,莫名地,你会拥有几分优越感,因为是你掌握了主动权。通讯的迅捷,造成双方的交流有一种梁先生所说的“共时的幻觉”,消息发出,就是为了要立即得到回复。因此,当迟迟收不到回复,这种等待,将你置于被动状态。而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天真地以为对方没看到,或仅仅出于试探再发一条信息。毕竟,这只需动动手指头。但很可能,你会在再次不被理会自尊严重受挫时陷入抓狂……
正是技术暴露了我们对情感的贪婪。也正是技术,在考验着我们,做一个合乎常理的人有多难。
摘自《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