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一片海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尝试着过了一年没有电视的生活,不被媒体绑架,不被影视剧绑架,自己选择想要看的东西。
  不知为何,看得少了,被触动和感动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多。看一档辩论节目,也会投射很多情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些辩题下的生活现实。
  比如,生活是一片海,海的那边是什么?大山里走出的人对海有着莫名的向往,浩渺无边的海的那边有一种叫作美好的东西。因为还有自己没有做到的或没有达成的愿望和目标,所以,它总会在那里诱惑着你。
  年少时,生活里会有一个个需要达成的目标。比如,读完小学要读初中、高中,每一次考试都可能决定你会读哪所学校,于是,每一次都得认真对待,各门科目都要努力学习,学习文科里的语言能力、人文知识,学习理科里的逻辑推理、科学思考。正因为有去更好的学校读书的愿望和目标,所以,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并告诉自己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里做应该做的事。那个美丽的大学,便是你要跨过茫茫学习、生活要到达的海的那边。
  及至现在,也是如此。无论读书还是工作,如果没有一片海在那里呼唤着你,生活便慢慢失去了一种情怀,变得寡然索味甚至面目可憎。
  我喜欢坐在临窗的位置,遥望窗外的世界。中学时,窗外有山,想的是越过那座山,看山那边的世界。现在,窗外有人有车有街道,确切地说,像极了一片海,茫茫无边,把我困在里头,看不清海上的迷雾。而我常常遥望着这片海,想要出海去远行。
  其实,海的那边,就是心灵的最深处。我们都想要穿过那片海直达心底。
  龙应台说:“一个人走路,才是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写作便是一个人的旅行。你想要写作,穿过人海直抵人性深处,首先就要穿过心上的那片海。带着那么真切的希冀与幻想,一个人,默默地一笔一画在纸上、在键盘上践行曾以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追随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初衷。对自己有要求,生活才会有惊喜。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都是用不懈努力换来的。
  纵使生活平淡,但在追求那片海的路上才会有不平淡的悲伤、幸福、惆怅、快乐、感动的交织。去到远方,是写作者的信仰。做这件事,一定要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并愿意为之付出同样的努力。愿这里,是一个你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的码头。
  青春是一片海,一切才刚开始。在这个世界里,给你一个漂洋过海的筏子,送你出海,何其有幸。只愿你心无旁骛地望着前方!
其他文献
“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会进入另一个阶段。”  生与死本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影片中却表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与淡然。好像从头至尾都定格在了那样一个画面——  大悟安静地跪在死者身旁,双手庄严而温柔地抚摸过那冰凉僵死的肌肤,像是对待一件艺术珍品一样,仔细地为其擦拭,给他穿衣化妆,最后小心地将其两手交握放于胸前,才缓慢地起身。他的动作轻缓温柔,表情严肃,呼吸静默。周遭没有一
期刊
在全国上下以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试题为模板掀起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热”的大背景下,2016年高考,适用考区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命出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命题中心狠狠地“耍”了一把。究其原因,大多数师生将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视角仅仅局限在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试题的形式上而已。  其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除了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试题的形式外,还有更多的载体与形
期刊
马尔克斯常说:“学习写作总归要以前贤为楷模。”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塞万提斯等艺术大师的影响。选择这本短篇小说集,选择《纸做的玫瑰花》,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不是大师的巅峰之作,很多只是他学习时的模仿作品。  就拿《纸做的玫瑰花》来说,艺术上是对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致敬。简洁、紧凑、明朗的文体,小说中没有任何场景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甚至人物对话也多是
期刊
老实说,编了这么多期杂志,看了这么多篇作文,小编也不敢说,自己作文不会头疼。写作于我来说,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和小范围生活圈子的描写、倾诉。考场上的应试作文,提起来也会让小编感觉怕怕的。成就一篇锦绣文章,绝不敢说达到此等境界,只说偶得一篇写出所想的跟文学沾上一点儿边的小文,便已觉满意之极。  编辑稿件的时候,我秉持的是要选出有“真性情”的“美善文”的原则。首要的要素自然是,以情动人的真性情。读多了稿件
期刊
回顾: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拳击男子46-49公斤级预赛中,中国选手吕斌激战3个回合,遗憾输给了35岁的肯尼亚老将皮特·姆盖,未能晋级下一轮。比赛过程中吕斌在场面上占有绝对优势,第三回合甚至重击对手致使裁判读秒,在宣布比赛结果前,吕斌一度高举自己的手臂欢呼,但最终却被判罚输掉比赛。走下拳台前,吕斌双膝跪地亲吻着拳台,让不少网友为之动容。  评点:赛后吕斌在微博中表示:“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就这样结束了
期刊
余华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生存与幸存就像一个硬币的正面与反面。”我想福贵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题记  福贵是一个年轻时不务正业、败光家产的社会败类。但他有一个好妻子,就算在赌馆里跪着求他回家,任他踢打、任他骂也情愿。他还有个能干的女儿,虽然烧坏了身子变成了哑巴,可干起农活来赚的工分比他还多。他又有一个好女婿,“爸,我把债还完就给凤霞买件新毛衣”。旁人随随便便一句话都能记在
期刊
深蓝色的夜空似一块遮天蔽日的大幕布,将一切光芒笼罩,那稀稀疏疏的流云似乎被夜空下那数不尽的高楼和霓虹灯闪得四处躲避,只能迷迷糊糊地看见它们的痕迹。  我正在1111楼的办公室里,一边俯瞰着这闪烁的夜景,一边想象着古籍中“乡村”的模样。不瞒您说,我正在筹划着一项重大计划。我决定还原出古籍里那好似世外桃源的“乡村”,创建一个“穿越乐园”。  这不,我那飞速转动的“翻阅机”,跳动起来了。“主人,你看!”
期刊
或许我们可以把《看不见的城市》比作:  打开时矗立起辉煌建筑的立体贺卡,如一只蝴蝶上下翩飞所留下惊鸿翅影的纸质拉花,沿着璀璨晶体的每一条棱蔓延的诗句—— 整本书结束的时候,全部汇聚到针尖一点。  轻盈、精致、绵延,强烈立体感扑面而来。把整本书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地看,我不敢相信这只是一张张二维的纸页。  历来有关《看不见的城市》的研究论文大多针对叙事艺术,这的确是读完整本书后我观感中最清晰的回音
期刊
编辑是一项最具时间感的工作。随着12期编辑工作的结束,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定义着生活,表达着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2016这个年份的编辑日常,与过去我们经历过的无数个日常相同,也如此不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在改变,在读书,在学习,在认识世界、人生、自我的路上,不断修正,一直前行。我们与作者、读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我们与写作、作品一次次亲密接触着。下面,就让我们走
期刊
关于毕业  还记得在毕业纪念册里留下的万般留恋与深深祝福吗?还记得站在校园最美的地方拍下的毕业照吗?还记得手拉手说着“友谊万岁”的别离吗?当初的我们坚定地相信:离别并不可怕,相隔万里也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改变。  毕业来临,我们彼此相拥、相互微笑,将所有的离别与不舍都抛在身后,假装那些与我们毫无关系。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情谊悠悠,岁月如流。我们收起伤感和眼泪,坦然面对岁月摆下的这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