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各个学校都逐渐开展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旧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分化期,即优等生和学困生差距拉大,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既与学科特点有关,又与现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密不可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不相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如何帮助学困生顺利度过初中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并实现数学学习的提升,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1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1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的教学观念的意义所在,依旧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主体,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由于认识不够、方法不当,以致达不到教学要求。
1.2教师自身不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是,目前由于教学压力逐渐增大,很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总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和大纲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就会使数学课堂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严重阻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1.3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的阶段,对于初中阶段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不强。但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喜欢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出发,用相对专业的数学组织教学,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理解不深入。比如,在学习“正负数加减法”时,教师喜欢强调“口诀”或“法则”,觉得只要记住这些“法宝”,就找到了做题捷径。殊不知学生依靠口诀做题,即使会做这些题目,也弄不明白其数学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2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难度大的课程,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策略。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实际教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来丰富教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學习的趣味性。
2.2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巧妙设计课堂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时,“鸡兔同笼”问题是学生常见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学生解答问题时都是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为了开拓学生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固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鸡和兔子同时抬起两只脚,那么剩下的脚都是兔子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继续思考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因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比如: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过程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得到发展。教师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4提高对教学准备工作重视度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进行上课。备课不仅包括准备教学材料,还要做好备学生与备教法。将教学材料进行透彻的研究,围绕数学知识的实质,确立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合理掌握思维主线设置的阶梯认知;需要依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依据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的需求将课堂进行良好的设计,还要依据对象分层次及起点保基础的特征将数学课堂合理的设计、并适当的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确保知识能够由浅入深,从应用单一的知识点直至综合应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传递给学生;教师还要做好其他教具与教学方法的准备工作,以此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深入教育行业,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倡,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提升学生知识的学习水平,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要想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建立出全新的教学观念,采取创新性教学方案,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化、轻松化、民主化的学习环境,以合作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与知识,进而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璐瑶.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10).
[2]董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6(1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分化期,即优等生和学困生差距拉大,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既与学科特点有关,又与现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密不可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不相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如何帮助学困生顺利度过初中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并实现数学学习的提升,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1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1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的教学观念的意义所在,依旧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主体,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由于认识不够、方法不当,以致达不到教学要求。
1.2教师自身不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是,目前由于教学压力逐渐增大,很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总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和大纲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就会使数学课堂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严重阻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1.3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的阶段,对于初中阶段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不强。但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喜欢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出发,用相对专业的数学组织教学,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理解不深入。比如,在学习“正负数加减法”时,教师喜欢强调“口诀”或“法则”,觉得只要记住这些“法宝”,就找到了做题捷径。殊不知学生依靠口诀做题,即使会做这些题目,也弄不明白其数学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2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难度大的课程,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策略。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实际教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来丰富教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學习的趣味性。
2.2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巧妙设计课堂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时,“鸡兔同笼”问题是学生常见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学生解答问题时都是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为了开拓学生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固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鸡和兔子同时抬起两只脚,那么剩下的脚都是兔子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继续思考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因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比如: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过程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得到发展。教师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4提高对教学准备工作重视度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进行上课。备课不仅包括准备教学材料,还要做好备学生与备教法。将教学材料进行透彻的研究,围绕数学知识的实质,确立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合理掌握思维主线设置的阶梯认知;需要依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依据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的需求将课堂进行良好的设计,还要依据对象分层次及起点保基础的特征将数学课堂合理的设计、并适当的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确保知识能够由浅入深,从应用单一的知识点直至综合应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传递给学生;教师还要做好其他教具与教学方法的准备工作,以此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深入教育行业,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倡,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提升学生知识的学习水平,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要想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建立出全新的教学观念,采取创新性教学方案,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化、轻松化、民主化的学习环境,以合作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与知识,进而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璐瑶.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10).
[2]董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