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沈从文笔下塑造的“乡下人”包括以水为生的男人、如溪水般的少女、凄苦善良的妓女等。这群“乡下人”表现了作家的人生理想。沈从文从人性的角度着力发掘这些人生活与情撞击而闪现出的火花,并从火花中提炼出独特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湘西 “乡下人” 审美价值
  
  沈从文的作品涉及的生活内容极为广阔,而最成功的是反映湘西人民的生活、表现湘西民风习俗的作品。本文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为对象,着重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方文化意蕴。
  沈从文用独特的手法塑造了湘西社会中一系列极富有个性的“乡下人”形象,如黄牛负重般的农民、淳朴善良的兵士、终生在水上漂泊的船工水手、有情有义的娼妓等,他们是沈从文湘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所谓作品中的“乡下人”指的就是这些善良的普通人,他们保守、顽固,不懂诡计,认死理,信守做人的传统美德:热情、勇敢、诚实、善良、淳朴。沈从文就是在用“乡下人”的标准来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沈从文在写“乡下人”时站在湘西“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湘西“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乡下人”。
  一、以水为生的男人
  沈从文笔下的男人基本上都与水有关,如水手、船夫、船总等。
  水手是沈从文笔下较丰富的一类人物。年轻水手们聪慧、好学、肯吃苦。中年水手“雄强”、富于活力,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他们不畏强暴,充满爱心,生命的真谛被诠释得熠熠生辉,如柏子。老年水手中有的恬淡自守,丰富的水手经历已经把他们变成了一本书,如《边城》中的老爷爷、《长河》中的老水手满满;有的迫于生计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抗争。水手们的道德层次各不相同,有高尚者,有龌龊者,也有市侩者。
  《边城》里70岁的老船夫忠实勤恳,撑船摆渡,五十年如一日。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出于责任,不离渡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舟还得乘黑赶回家乡”。过渡人心中不安,掷一把铜钱到船板上,老船夫必然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老人的热诚和负责,得到过渡者的由衷感激,但他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平常得很。“他想买肉,人家却照例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他那颗见义勇为、见利就让的心,在边城平凡的生活中,金子般地闪闪发光。
  《边城》中掌管码头的船总顺顺,一位曾在前清的军队中混日子的旧军人,虽有钱有势、事业顺心,但绝无地方恶霸的习气。他喜结朋友,慷慨大方,做事公正无私,德高望重,方圆几十里内无人不知。而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从他们父亲那里学到了勇气和义气,从不仗恃父亲权势欺凌别人,而且自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有着湘西男人的一切本事,身体“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做的事,他们无一不做,无一不精”。在与翠翠的情感纠葛中,两人都表现出了湘西血性男儿的本性,即公平竞争。他们“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去为一个‘初生之犊’的黄花女唱歌”。大佬自知不是弟弟对手,就主动退出,离家出走。至于二佬,虽然因大佬出行不幸淹死而对老船夫产生了误解,但他对翠翠的心却始终如一,即使有人拿一座碾坊来诱惑他,他也不为所动,而宁愿将来与翠翠守着渡船过穷日子。兄弟俩为了爱情,一个主动退出成了失败者,一个因种种误会仍然没有寻求到幸福,但他们的磊落胸襟、一往情深,却显示了一种高尚的情操。
  《会明》中的伙夫会明是一个老兵,他经历了蔡锷领导的反袁战争,经历了20年代的军阀战争,前后有十年的行伍生活。这十年期间,他的身份地位丝毫没有改变,生活仍然沿袭着旧有形式:“无事时烧饭炒菜,战争一起则运输子弹。随连长奔跑。”他在军中永远是“伙夫会明”。他“天真,忠厚驯良如母牛”,“常有人拿来当呆子惹”,他却从不动怒。会明对工作抱极端热忱的态度,从不知道什么叫患得患失。有一段关于会明在战事暂停时养鸡的描绘:他从村里熟人处得到一只母鸡,悉心饲养,鸡生蛋20只,又精心孵成小鸡。士兵向他讨,“他用的是一种慷慨态度,毫不铿吝的就答应了人……他在每只小鸡身上作了不同记号,却把它们一视同仁地喂养下来”,进村时还要把这笼鸡带去给母鸡的原主看看,对方夸他养得好,他却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仿佛这光荣原主人也有一份。会明身上这种忠厚驯良,热爱生命、慷慨大方、质朴善良的美德与老船夫等人是一脉相承的。小说《灯》中的老兵是一个与会明有同样纯朴灵魂的人。尽管在这个老兵身上不无奴仆式的愚忠,但他做人的美德无所不备,是善的化身。
  二、如溪水一样的少女
  沈从文小说中清纯稚嫩的湘西少女的涌现,无疑给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她们就像风雨之后的山花显得别样的娇艳和鲜红。湘西的水给了沈从文灵性,沈从文就把这水的灵性给了在湘西葱绿的山水中长大的女人。沈从文作品里的女人都是水做的,具备水的柔软和强韧。在沈从文的“希腊小庙”里,清纯如水的少女更是得到神灵般的供奉。沈从文所塑造的少女形象,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由于生长境遇的不同,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身姿与个性。比如“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院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1]的萧萧,她带着她的小丈夫,做着女学生的梦。因与花狗的一段“糊涂事”,在沉潭或远嫁的危险之间,她终究是顽强地活了下来,生了小毛毛,最后与小丈夫圆房,生命仍然像河水一样“哗哗”地往前淌。还有碾坊外的枣树林里穿着围裙上“扣了朵小花”的葱绿衣裳“飘忽”的三三,与妈妈相依为命的三三渐渐长大,某天遇上一个城里的白脸少爷,心里有了某种朦朦胧胧的期望时,那白脸儿的男人却突然病死,这似乎击碎了三三和妈妈朦胧的希望。再如“风木坳”中活泼机灵,“拥有蔑视外部强力的静定与从容”的天天,她是那样纯真那样俏,她身上虽有着翠翠纯真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自由、开朗、活泼,还有一份从容自在,生命的张力更强。她和小孩一样脱下裤子下溪踏水,从沙砾中挑选石子蚌壳,在清流中追寻生命之乐趣。她面对“新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担忧,仍在担忧的气氛中捡拾生活的种种乐趣,让生命多了从容与自在。天天就如她家门前那条溪流“水源在山涧”中,水路虽不大,但“长年不断流水,清而急”。自在自为的生命形态在她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现。
  这些天真纯朴的少女生活在善良朴素的人群里,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保留了天性中最善良、最天真的一部分,平时也几乎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允许去赶一场热热闹闹的集、看一出社戏、买根红头绳、换条扣花绊的新围裙、见到辗坊旁的鱼聪明地脱出鱼钩逃了命等,也就十分快乐了。她们是那么不起眼,就像扔在墙角的一颗蓖麻子,没有人留意,一下子就长成了一棵枝叶丰肥的蓖麻,在风中愉快地舞动着身子,自在而率真地成长。她们像世世代代的平凡人一样,在自己习惯的生活中得到幸福,却又从幻想中得到快乐。这一群少女犹如山野间烂漫的鲜花,随风绽放,任河溪充盈着她们无瑕的芬芳。
  沈从文描写的少女形象虽不尽相同,却也都有着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将她们的相似之处,即清新、纯真都比作水的话,那么翠翠就像是一条清澈纯净的溪流,《长河》里的少女天天则是一条活泼、明快的溪流,而《三三》中的三三就是一条纯净充满生命的溪流。她们择偶标准有三条:年龄、体魄、智慧。她们的爱情都很简单,没有其他小说那种大起大落的波澜起伏的曲折的情节。她们大多生活在经济并不富裕而充满爱的家庭气氛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乡风、乡俗陶冶了她们自由而舒展的人性,清纯透明、至善至真。美丽如画的湘西铸造了她们强健的体格和姣好的容貌,她们个个如出水芙蓉天然艳丽,充满灵性、生气勃勃、冰清玉洁、温婉多情,集中了湘西自然民族人情中最为优美的成分。沈从文以其空灵的艺术语言,通过或含蓄或恣肆的描写手段,使一系列湘西少女各有情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凄苦、善良的妓女
  妓女是旧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职业,是被压在生活最底层的人。她们大多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在出卖身体的同时似乎连道德感和尊严感也一同丧失,生活给予她们的只有被侮辱。
  然而,沈从文笔下的妓女,却与水手、船夫、少女们无异,她们也是湘西边城纯朴善良人性的代表。
  在世俗的眼光中,她们是一群可怜、可悲又可鄙的女人。唯一将她们当人看的是沅水上的船工水手。《柏子》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湘西的妓女生活在狭小肮脏的吊脚楼里,做着出卖肉体的“生意”。苦难的生活将年轻健壮、吃苦耐劳的水手柏子的婚娶权利剥夺,于是爱情在只供卖淫而设的吊脚楼上产生了。痴情的妓女对柏子感情专一,而柏子对这位妓女也是那样的情投意合、忠贞不二。他们之间与其说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关系,不如说是两个纯洁灵魂的结合,是一种不受道德羁绊、法律约束的爱的实现,这种爱虽是畸形的处于人生夹缝中的苦涩的爱,但是她在柏子心头唤起的感受确实抵得过一个月的一切劳苦,抵得过生活加在他身上的一切痛苦和不幸。男的为嫖客,花钱买性的满足;女的为暗娼,尽“义务”而得到“工钱”。但就是这纯粹的“肉”的买卖关系在沈从文笔下也写得情爱融融,恋情依依,如知己如兄妹。
  《第一次做男人的那个人》中的“他”是初次与女人睡觉的男人,女子是生意场中的娼妓,平时“是在一种纯然无力的工具下被人用,被人吃”,在“血中泪中生活”,按行价一晚上5元钱,“他”却出20元,而女子终不要,最后为其所动。她主动提出把自己一生委托给他,“我是婊子,我知道我不配作人的妻,婊子不算人,他们全这样说!即或婊子也有一颗心,但谁要这心?在一个肮脏身上是不许有一颗干净的心吧,可是我爱你,我愿意作你的牛马。”在这里,作者没有表现作为妓女出卖自己肉体的苦难,而是表现了她们在苦难生活中的真挚的情感,正是这种温情支撑着妓女的精神世界,使她们在苦难的生活中有了一份隐隐的牵挂,体现着一种人情美、人性美。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通过或含蓄或恣肆的描写手段,使一系列“乡下人”形象各具情态,有其独有的审美价值,这是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他笔下诸多形象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并不能用美丽或者美好来评价,但这些形象给人的感觉是纯净的。他们身上寄托了作者对淳朴、美好人性的追求。他曾自我评价说:“我人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的感情同他们密不可分。”[2]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根深蒂固的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这时他便常常把自己的目光、把自己的心放回到湘西的山山水水中,放回到湘西淳朴善良的人们身上去。在这种心态下,他的理想是把人间的美丽挖掘出来献给读者,他所塑造的“乡下人”形象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认识价值,是“乡下人”的写真。在他们大多数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赵园.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2]凌宇.沈从文传.东方出版社,2009.
  [3]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4]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选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5]孙茹.湘西风情的出色画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6]董红梅.试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物.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7]张森.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中国文学研究,2008,(1).
其他文献
这里是厄尔瓜多.这里有诗一般的风景.有清晨露珠浸润青草与泥土般清新淳朴的民风。这里有美丽神秘的“哈娃哥恰”——无论何时都平静如银镜般的心湖,一个种族至心至诚的信仰之神
摘 要: 本文就晋代史料中的障泥、纸这二个物质资料加以考证,尽量丰富他们的含义,力求准确。  关键词: 晋代 障泥 纸    障泥:  早期先秦的马具中并没有障泥,“桓宽《盐铁论》曰‘古者庶人贱骑绳控草鞮皮荐而已,及其后,革鞍攻成铁镳不饰。令富者,黄金琅勒罽绣弇汗”。汉武帝时期才出现了蔽泥,“武帝时得贰师天马,以玫瑰石为鞍辔,镂以金银,以绿地五色锦为蔽泥”(《西京杂记》),《史记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三效催化剂储氧材料Ce0.6Zr0.4-xPrxO2-δ(x=0.05,0.10,0.15)。X射线衍射证实形成的固溶体为萤石型立方相结构;BET比表面积分析表明,随着Pr的掺杂量由x=0.05递增到x=0.15,在650℃焙烧的样品其比表面积由66.5增加到79.9m2/g,而未掺杂样品Ce0.6Zr0.4O2的比表面积为65.1m2/g;粒度分布及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制
拉伦茨在其书中通过对法官的价值判断进行引导,从而很好地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限制法律上的恣意行为。价值判断需要从理论层面以及事实认定的过程中进行类型化的思考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及技术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技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各技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学习兴
我国房屋建造业发展迅速,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需要适当运用现代施工技术完成工程建设过程,减少整个工程的资金使用量。使用注浆技术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多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晶,对不同温度自理的系列粉末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研究,发现所得粉晶随热处理温度的不同发生了从锐钛矿到金红石相的转变。对系列粉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点阵
编者按:  冬瓜做出凤梨酥,苹果汁配出荔枝味,自来水变身矿物质水。当消费者面对“不拘小节”的食品企业时,换来的往往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两败俱伤: “八瓶口服液喝死一个大老汉”让“三株”销声匿迹;众多无辜的 “结石宝宝”让“三鹿”轰然倒下;“水源门”令康师傅大幅亏损……食品添加剂让老百姓在一次次安全事故中,被迫疾呼:我们的食品到底能“添”些什么?    去年“5·12”地震后,王老吉为灾区捐款1亿元,因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一部史诗般的小说,《苔丝》是查尔斯·狄更斯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同样属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作品的两部杰作,不谋而合的是叙述的都是
高职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时又不仅仅是艺术熏陶的范畴,它和将来的职业生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音乐教学的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论证,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