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金融支持与保障研究

来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中,货币流通是基础和先导。开展金融合作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基础,而且也是顺应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阐述金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面临的各种挑战,建议从开发性金融为先导引领区域金融支持; 拓展人民币结算和扩大互换规模,推进区域性金融支持;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建立丝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金融; 支持; 保障
  中图分类号: DF96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1.02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dheres to the five-way principle of“policy communication, road connectivity, unimpeded trade, 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people-to-people communication” , in which currency circu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forerunner. Financial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upporting role of fin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from the micro, medium and macro perspectives, and analyzes the various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regional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development finance; the RMB settlement and swap scale should be expanded and regional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be promo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Internet finance should be developed, so we will innovate the financial support model, establish a Silk Road Region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financial supervision.
  Key word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finance; support; security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①金融支持与保障和经济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展金融支持与保障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基础,而且也是顺应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探讨加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支持与保障对于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共同打击金融犯罪,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地区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贸易、投资到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丝绸之路经济的本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发展,重点在于形成丝路趋于经贸大合作,但其流通、价值体现是靠货币或金融来表现的。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下,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都清醒地意识到加强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对防范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合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微观上,有利于促进区域贸易合作、抵御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合作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稳定器,更是加速器。有利于区域内人、钱、物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本质是贸易通道,但是贸易的价值体现和外在表现形式是货币金融,离不开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务和支持。反过来说,发展金融,特别是货币流通,有利于降低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汇兑成本等交易成本,提高结算效率,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繁荣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出现就是金融风险的释放,在经济周期下行或金融危机期间,区域金融合作通过各种流动性安排、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等,吸入资金流入,最大限度地熨平金融市场波动,维护区域内整体金融的稳定。有利于提前預防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活动中运用人民币结算,那就避免了中亚国家货币贬值引起的无形损失。   (二)从中观上,可以助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是人民币的周变化—区域化—国际化渐进演化过程。一方面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舞台。由中国推动设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金融机构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但是未来涉及到两洲地区投资的活动,不排除允许本币注资,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式。这些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也可以对结算货币选择拥有较大话语权,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世界总人口六成,经济总量占比近三成,但近年来多数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都希望倚重中国来发展本国经济,通过以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投融资合作,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贷款份额,将显著增强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和贷款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三)从宏观上,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提高国际话语权
  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格局是以1944年创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运行基础和运行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组织一直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把持,不仅历届首脑出自欧美,美国长期把持了世界银行行长的职位,并把国际货币基金总干事的职位交给欧洲,而且欧美在这两大组织中占有最大的股权和话语权,主要体现在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享有事实的否决权。由日美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由日本财务省和央行人士担任。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国力不断上升。2013年“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已与欧盟或美国相匹敌,但是在表决权方面欧美虽然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增资扩股,但是美国仍然是第一大股东,享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在亚洲地区,中国虽然已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但是亚洲开发银行却仍然拒绝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提高话语权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新的能反映国家经济水平的国际金融组织显得尤为紧迫。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正是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有益尝试。同时也能提高国际话语权,通过主导亚投行,中国将正式担当起国际金融领导者的角色。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沿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金融合作
   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存在差异,以中亚国家为例,既有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的哈萨克斯坦,又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塔吉克斯坦(表1)。
  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丝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相应各国金融诉求的不同,致使我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合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例如,中亚五国偏好现金进行交易,现代金融工具信用卡、支票、电子转账、自动取款机等金融工具还不是很普遍,这种偏好、习惯不利于边境金融合作的开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中亚五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高,发展主要靠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行政手段干预比较多,金融监管也存在缺位,进而会影响经济金融支持与保障程度。
  (二)地缘政治博弈影响金融支持与保障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连接带,是从陆路链接亚洲和欧洲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低洼地带,加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吸引着全球大国聚焦这一区域的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的南北走廊战略,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和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等,这些足以显示出大国之间激烈的竞争和政治博弈。其中,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的经济金融支持与保障的最大障碍是俄罗斯和美国。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一方面为了削弱俄罗斯对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势力,另一方面,为了修建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能源通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对中亚、东南亚的地缘经济影响,美国对中亚国家主要是通过经济逐渐进行渗透,力求控制中亚国家的基础资源。中亚国家是在1991前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斯坦国家,必然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间有70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俄罗斯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中亚各国的发展对俄罗斯的发展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不仅电力、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高度依赖俄罗斯,而且向俄罗斯出口原料和半成品以及提供劳动力,同时进口工业品和先进技术。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地区的介入,势必会削弱中国与这些中亚国家的贸易动力,最终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金融支持与保障进程。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了欧亚大陆五十余个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及文化纷繁多样,各国的政治立场不同,加之历史上政治局势动荡,战争频繁发生,都将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与保障的潜在威胁与困境。
  (三)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备
  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支付清算系统,而且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信用评级和监管框架等。中国在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中,代理行覆盖面小、效率低,而且银行结算体系的不统一不仅增加了贸易的程序和成本,而且也不能即时结算资金项目,影响资金管理效率和国际金融支持与保障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陈旧,不能紧跟经济贸易活动中的金融创新步伐;金融体系的征信系统不能完整、及时、便利提供信息查询,影响企业和个人的信息不对称,无形中增加贸易成本;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中亚五国采用的封闭式的金融管理模式,无疑限制了趋于区域间资金的自由流动,也削弱了金融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协同,导致区域内金融信息流通受阻,区域金融风险隐形增大,势必会制约影响区域内的贸易经济合作。
  (四)伊斯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理念差异
  中亚国家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在中亚国家主要采用伊斯兰金融。伊斯兰金融是指与伊斯兰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系相和谐的,由伊斯兰教法规定的一种金融系统。与传统金融相比,伊斯兰金融存在几点显著的差异 :一是伊斯兰金融认为货币不是商品,不能买卖和出租货币,更不可能比面值更高的价格出售。二是采用盈亏分摊制。伊斯兰金融强调利润分享, 根据合约资金投资方将资金投资给经营方,经营方必须按照合约进行经营,最终双方共担收益和风险,伊斯兰金融客观上更适合基础设施投资。三是伊斯兰金融更注重实体。尹斯兰金融要求金融机构掌握经营者的情况,并且保证经营者经营对社会有益,增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真正保证金融资金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宗旨,也不会出现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未流入实体经济。我们中国采用的传统金融融资方式,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金融融资,投资者将钱借给经营者,到期只要收回本金和利息,对经营者的状况甚至经济内容并不了解,经营者拿到资金自行进行经营生产,这样投资者与经营者并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当然也无法形成风险共担的机制。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金融支持与保障的现实路径
  (一)开发性金融为先导引领区域金融支持与保障
   开发性银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通过“银政合作”等方式将市场化的手段运用于更广泛的公共支出领域,第三个特点也是中国开发性金融的独创。
  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性金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完成政府目标。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正处于推进期,需求市场尚未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还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因此需要政府依靠国家信用,通过融资推动相关项目和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开发性金融的介入。所以,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所以,商业性金融避而远之,开发性金融补充这部分资金的空缺,包括国际开发性金融组织,也包括国内开发性金融机构。
  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开行”“丝路基金”“国开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向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开发提供长期信贷资金。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龙头,引领更多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这些融资机构的先行有利于指导后续融资渠道的建设。在这些开发性银行的作用下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终形成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融资与开发格局。
  (二) 拓展人民币结算和扩大互换规模,推进区域性金融支持与保障
   扩大人民币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步骤是按照由近及远,由毗邻国家到区域其他国家逐步展开。也就是先在毗邻国家的贸易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再推广到其他毗邻国家的贸易中大范围使用 ,最终将人民币本币结算纳入到银行体系之中。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逻辑起点,然后再作为金融交易货币、国际储备货币,最终走向区域货币的地位。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的选择一般考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因素,结算货币一旦选定结算货币就会形成货币惰性。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已经成为结算货币的主要有美元、歐元、英镑和日元等,目前人民币也加入了SDR,预示着未来的国际贸易中,人民币将扮演越重要的角色。从2008年以后,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规模迅速、态势良好。在扩大人民币结算和互换规模关键在于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自由兑换结算,需要建立人民币输出与回流机制。可以鼓励境内企业或个人到中亚国家投资,开拓涉外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打基础,然后通过离岸市场中的股票、债券等业务回流人民币。
   (三)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了许多合作投资项目,项目实施则需要完善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配合。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都不是很完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开放度有限,贸易结算方式以现金为主,结算方式较为落后,跨国信贷和保险业务更是少之又少,丝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有效支撑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因此,需要发展一批与丝路经济带建设同步的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一方面有目的地在经济带积极布局各类金融机构,并促进现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不断完善机构体系。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开银行,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开银行。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产业。继续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布局,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尤其是要支持经营状况良好的省级金融机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跨省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机构。
  (四)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与保障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深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与保障机制。一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第三方支付平台,保障各国之间资金往来信用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存在内部不稳定或者第三方干预导致的政治违约风险,互联网技术的提出可以规避政治风险引起的合作项目受阻,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能源贸易结算时,将资金先交给第三方管理,等能源交易完成后,由第三方进行资金调拨,可以避免政治违约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众筹融资模式,专门服务能源开采。众筹融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的大众筹资融资平台发布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向社会募集公共资金,并以股权、债权利息等方式回馈投资者,通过众筹融资模式可以提高闲散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推进国际贸易中的人民币使用频率。
   (五) 建立丝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内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等的聚集地,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主要需要区域性金融中心来带动和引领,结合金融业的跨界、聚合的特质,分析丝路沿线国家各主要节点城市发展,以及国际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比较得出西安应该也必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区域性金融中心。首先明确金融强市战略。西安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可以启动金融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通过金融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大金融的理念融合产业与金融的发展,确立金融业在西安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重要地位。其次是完善金融体系。以“一轴心三片区”的空间格局加快聚集金融机构,发展民间金融街和完善金融市场。再次,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区。陕西自由贸易区运营,西安外向经济即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西安可以借鉴先进自贸区的经验,打造丝路能源金融中心和设立跨境交易中心,不断升级西安的金融自由化水平。
  (六)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及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2018年美国金融危机再一次告诉人们,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预见和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出现了发展方向的迷失,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就是对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一个搏击,同时也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区域性合作和新兴经济体合作的盛行。除了基于G20、IMF、IOSCO等的国际合作平台外,区域性合作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也明显提速,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补充和引导。丝路金融监管协作也在稳步推进。一是加强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信息共享范围,达成监管共识,逐步建立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区域内的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共同维护区域金融安全。这既是应对发达国家提出的“以邻为壑”政策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4).
  [2]中国银监会国际部.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概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3]邵传林,张丽.创新驱动视域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因、困局与实现路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1-12.
  [4]苏丽娟,晋艺波.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一体化水平研究.甘肃金融[J].2016(10).
  [5]翟爱梅,马芳原.区域金融一体化的阶段水平与发展轨迹的测度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5).
  [6]王倩.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货币金融合作实践与发展研究[J].新疆财经,2015(2).
  [7]唐素微,高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金融经济,2013(18).
  [8]张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OCA指数的方法[J].现代企业研究,2016(8).
  [9]淮建军,王征兵,赵寅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5( 1).
  [10]马广奇,景马婕.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构想[J].经济纵横,2015(11).
  [11]马广奇,王巧巧.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瓶颈与发展建议[J].商业时代,2015(1).
  [12]李若谷.金融合作5举措  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EB/OL].中国财济网,(2014-05-27)[2019-10-10].http://inance.china,com,cn/roll/20143800.shtml.
  [13]王曉芳,于江波.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5(6).
  [14]赵先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合作[J] .甘肃金融,2015(7).
  [15]程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J].经济纵横,2015(11).
  [16]曹文炼.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与全球金融稳定[J].经济体制改革,2015(1).
  [17]程贵,丁志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J].国际贸易,2015(10).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其他文献
摘 要: 扫黑除恶工作关系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提高,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扫黑除恶与基层治理中存在专业力量不足、普通群众失语等现象。二十多年前宁德三都澳海域综合治理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经过多年的探索,三都澳海域实现了有效综合治理。在当前扫黑除恶与基层治理中,可以借鉴三都澳海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动群众,深挖线索,提高治理能力,形成長效治理机制。  关键词: 扫
期刊
摘 要: 为了把握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现状,笔者对陕西省28家孵化器及300家在孵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研究发现,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提供物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和创业相关服务等六大类服务。但是存在公共服务接受率低、孵化服务链条不够完整、供需对接不精准等问题,因此,需要孵化器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孵化链条、重点打造“经验+资源+资金”的服务体系、完善孵化器的
期刊
一  那一日早起,天不甚明亮。苇子沟的梁满仓坐邻居四虾皮子的农用三轮车进城。  梁满仓人长得不错,就是个头矮了那么一点点,本来是双眼爆皮的大眼睛,上高中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眼睛有了一点近视征兆,硬是配了一副价格不菲的近视镜。结果戴上眼镜却无法摘下,弄假成真了,应了那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俗語。  爱慕虚荣,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情。梁满仓虽然读书比较用功,但乡下的教学质量却稀松平常。他
期刊
摘 要: 中国的民本逻辑与美国的授权逻辑,都寻求灾难治理中及时响应快速凝聚共识。中国的民本逻辑内在地体现了制度的人文关怀。中美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体系的演进显示,灾难治理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制度的引领与社会的协同。中国灾难治理体系需要在技术韧性、事前预防、注意地方性、社会整合动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灾难治理; 制度; 协同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DO
期刊
近三十年来,始终与我亲密交往的有两位挚友,那就是邱模堂和周波平先生。邱先生是负责城市规划的总工室的工程师,周先生是负责城市建设的副局长,而我只是城建系统下面工程队里出大力的工人。地位相差如此悬殊的三位,为什么能成为平起平坐,推心置腹的朋友呢,其实就是“文学”二字,文学是强力的粘合剂,将我们三人牢牢地“粘”在一起。  三个人当中,邱模堂先生年长为兄,我其次,波平先生就为小弟。最早的年月,邱大哥还是热
期刊
中国人安土重迁,从史料上看,鲁人此等意识尤甚。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人口和土地不成比例的增长造成的饥馑和社会动荡,或者是遇无法抗拒的天灾、战乱。人多地少,无以活命。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只有背井离乡迁徙逃生。“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里的《悲歌行》,很能反映中国人数千年以来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安土重迁、思念故乡的心理情结。  
期刊
摘 要: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西安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问题,研究发现,生活垃圾治理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模式造成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中主要的冲突关系表现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错位”与“缺位”并存、企业与居民的供给与需求错配、政府与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一头“热”,一头“冷”。由此认为:加强部门协同和精细化管理,完善顶层设计、完善资源回收产业链,增强企
期刊
摘 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征。山东省Y市C村通过企业改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途径,形成富有特色的产权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及实现途径。其中的问题是企业产权改制中可能存在“内部人控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度依赖“一把手”、“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规划理想高于现实,村集体资产产权难以真正厘清。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应谨慎推行
期刊
一  “湖团案”是轰动当时朝野的公案,直到160多年后的今天,民间还在口口相传,讲述着那时的故事。这样一段曾国藩亲自处置、“跑马划线”的大事,史书上的记录是少之又少的,一些政治教科书里更没有。但是,对于后人来说,许多人都想弄清它,所以就有不少人研究它。我的朋友、沛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周沛生先生曾经与人合写过一部专著,对此公案有过梳理和论述。然而我以为那都是皮毛,没有还原真正的历史,恐怕离真相差得远
期刊
摘 要: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困难。虽然高校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但由于困境的特殊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层面,在生活、语言和心理、社会交往和学业表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教育管理层面,内地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者对新疆的地域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民俗等缺乏全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知、不敢管、盲目管理等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中形成共识。F省N大学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