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所选病例为2000年2月~2003年11月我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根据1994年烟台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研讨会制定标准而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病(RE)者69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8岁,男45例,女24例,随机双盲分入观察组35例,其中临床分级Ⅰ级(轻度)19例,Ⅱ级(中度)12例,Ⅲ级(重度)4例,对照组34例,其中Ⅰ级(轻度)18例,Ⅱ级(中度)13例,Ⅲ级(重度)3例。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早晚2次,西沙比利10mg,每日3次,于餐前30分钟服药,疗程8周,其中观察组加服木香顺气丸(北京中药二厂生产)6g,每日2次口服,另将治愈及显效42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1例,间歇两天每晨餐前30分钟,服奥美拉唑20mg,木香顺气丸6g,每日2次口服,观察3个月,对照组21例,每日餐前30分钟,服奥美拉唑20mg,西沙比例10mg,每日三餐前30分钟服,维持治疗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按烟台标准,内镜积分为0分者为痊愈,内镜积分减少2分者为显效,积分减少1分者为有效,积分无变化者或增加1分为无效。
结 果
观察组35例,治愈12(34.27%),显效12(34.27%),有效5(14.28%)无效6例(17.18%)总有效率82.82%)对照组34例,治愈10例(29.41%)显效8例,(23.50%),有效4例,(11.76%)无效12例(35.3%),总有效率(64.69%),经X2检验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复发率:观察组21例中复发病例4例(19.04%),对照组21例,复发病历3例(14.2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胃食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病理性反流通常主要是因为屏障功能障碍。许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机械性食管胃(LES)关闭不全,此类患者若胃酸压升高则会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其次,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也是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之一,TLESR是指与吞咽过程无关的短时间LES松弛。再次,就是食管和(或)胃的疾病使反流增加。
另外特殊注意的问题,是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道症状的关系,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慢性咳嗽是常见症状,在美国成年人中达14%~23%,国内尚无统计数据。目前认为胃酸反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的机制为:①经迷走神经引起呼吸道痉挛和咳嗽,动物和人体试验均表明:进入食管的反流物刺激食管下段β2受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呼吸道抵抗性增加,导致痉挛和咳嗽。如果将迷走神经阻断,则不再引起上述改变。②经迷走神经引起过敏性亢进,研究者将酸注入患者食管,可见乙酰甲胆碱吸入试验的敏感性显著增多,上述改变可用阿托品加以抑制。③误吸,胃内容物进入呼吸道,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改变和(或)发生炎症。临床研究表明,在相当一部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和复发性肺炎患者存在误吸现象。因呼吸道内给予酸刺激后的改变可因迷走神经阻断而减弱,故推测误吸也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另外,呼吸系统疾病亦可成为引起胃酸反流的原因。因为哮喘患者容易并发自主神经系统敏感性亢进,膈肌功能低下和食管裂孔疝,当哮喘患者容易并发自主神经系统敏感性亢进,膈肌功能低下和食管裂孔疝,当哮喘发作和咳嗽时,胸腔和腹腔压差增大,易致抗反流机制不足,从而发生胃食管反流。支气管扩张药物-茶碱可使胃酸分泌亢进,并降低LES压力,从而成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的诱因。β2受体激动剂可降低LES压力,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慢性咳嗽的诊断:①详细询问病史,对有慢性咳嗽症状但无呼吸系统器质性疾病依据的患者,应该详细询问有无反酸、胃灼热、压痛、声嘶和咽部异物等症状,还应了解呼吸系统症状是否会因饱食、卧位、睡眠和饮酒而加重。对慢性咳嗽,顽固性哮喘,多发性肺炎,反复发作喉炎的患者应给予进一步检查。②食管X线检查,可对食管和胃的解剖以及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详细检查,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研究食管的推进情况。③内镜及活检,可观察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大体变化。近年来,开展的食管黏膜碘染观察可显著提高食管病变的检出率。④食管测压:可提供病理生理方面的指标,包括LES的压力、位置和长度,以及食管的蠕动类型。若要放置PH电极,可用食管测压法对LES进行复位。⑤食管闪烁扫描是一种相对简便的非侵入性检查。患者进食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通过体外r计数器检测其通过食管的情况。但因检查时病人情况并非生理性改变,且观察时间短,所以此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敏感性存在争议。
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除了一般性治疗以外还有针对性治疗,随着胃镜的问世,人们对RE的认识不断深入,对RE的发现及研究也在增多,过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包括RE)是一个酸相关性疾病,因此广泛采用抑酸剂治疗,但近几年来发现胃食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其次,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再次,就是食管和胃的疾病使反流增加。总之胃食管反流病本身是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或失调的结果,因此从理论上促动力治疗是合理而有效的,然而,单用西药疗效不够理想,容易复发,可能是由于单纯西药的胃动力作用不够强有关。对此作者根据木香有促动力作用,对调理胃肠动力有效等功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E,结果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同时,以中药为主,预防RE的复发方案,与单用西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可以避免长期应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小平.胃酸抑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中华消化杂志,2003,23(3):178-179.
2 姚希贤.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的研究.临床荟萃,2003.18(20)1141-114.
所选病例为2000年2月~2003年11月我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根据1994年烟台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研讨会制定标准而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病(RE)者69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8岁,男45例,女24例,随机双盲分入观察组35例,其中临床分级Ⅰ级(轻度)19例,Ⅱ级(中度)12例,Ⅲ级(重度)4例,对照组34例,其中Ⅰ级(轻度)18例,Ⅱ级(中度)13例,Ⅲ级(重度)3例。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早晚2次,西沙比利10mg,每日3次,于餐前30分钟服药,疗程8周,其中观察组加服木香顺气丸(北京中药二厂生产)6g,每日2次口服,另将治愈及显效42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1例,间歇两天每晨餐前30分钟,服奥美拉唑20mg,木香顺气丸6g,每日2次口服,观察3个月,对照组21例,每日餐前30分钟,服奥美拉唑20mg,西沙比例10mg,每日三餐前30分钟服,维持治疗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按烟台标准,内镜积分为0分者为痊愈,内镜积分减少2分者为显效,积分减少1分者为有效,积分无变化者或增加1分为无效。
结 果
观察组35例,治愈12(34.27%),显效12(34.27%),有效5(14.28%)无效6例(17.18%)总有效率82.82%)对照组34例,治愈10例(29.41%)显效8例,(23.50%),有效4例,(11.76%)无效12例(35.3%),总有效率(64.69%),经X2检验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复发率:观察组21例中复发病例4例(19.04%),对照组21例,复发病历3例(14.2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胃食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病理性反流通常主要是因为屏障功能障碍。许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机械性食管胃(LES)关闭不全,此类患者若胃酸压升高则会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其次,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也是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之一,TLESR是指与吞咽过程无关的短时间LES松弛。再次,就是食管和(或)胃的疾病使反流增加。
另外特殊注意的问题,是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道症状的关系,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慢性咳嗽是常见症状,在美国成年人中达14%~23%,国内尚无统计数据。目前认为胃酸反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的机制为:①经迷走神经引起呼吸道痉挛和咳嗽,动物和人体试验均表明:进入食管的反流物刺激食管下段β2受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呼吸道抵抗性增加,导致痉挛和咳嗽。如果将迷走神经阻断,则不再引起上述改变。②经迷走神经引起过敏性亢进,研究者将酸注入患者食管,可见乙酰甲胆碱吸入试验的敏感性显著增多,上述改变可用阿托品加以抑制。③误吸,胃内容物进入呼吸道,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改变和(或)发生炎症。临床研究表明,在相当一部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和复发性肺炎患者存在误吸现象。因呼吸道内给予酸刺激后的改变可因迷走神经阻断而减弱,故推测误吸也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另外,呼吸系统疾病亦可成为引起胃酸反流的原因。因为哮喘患者容易并发自主神经系统敏感性亢进,膈肌功能低下和食管裂孔疝,当哮喘患者容易并发自主神经系统敏感性亢进,膈肌功能低下和食管裂孔疝,当哮喘发作和咳嗽时,胸腔和腹腔压差增大,易致抗反流机制不足,从而发生胃食管反流。支气管扩张药物-茶碱可使胃酸分泌亢进,并降低LES压力,从而成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的诱因。β2受体激动剂可降低LES压力,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慢性咳嗽的诊断:①详细询问病史,对有慢性咳嗽症状但无呼吸系统器质性疾病依据的患者,应该详细询问有无反酸、胃灼热、压痛、声嘶和咽部异物等症状,还应了解呼吸系统症状是否会因饱食、卧位、睡眠和饮酒而加重。对慢性咳嗽,顽固性哮喘,多发性肺炎,反复发作喉炎的患者应给予进一步检查。②食管X线检查,可对食管和胃的解剖以及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详细检查,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研究食管的推进情况。③内镜及活检,可观察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大体变化。近年来,开展的食管黏膜碘染观察可显著提高食管病变的检出率。④食管测压:可提供病理生理方面的指标,包括LES的压力、位置和长度,以及食管的蠕动类型。若要放置PH电极,可用食管测压法对LES进行复位。⑤食管闪烁扫描是一种相对简便的非侵入性检查。患者进食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通过体外r计数器检测其通过食管的情况。但因检查时病人情况并非生理性改变,且观察时间短,所以此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敏感性存在争议。
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除了一般性治疗以外还有针对性治疗,随着胃镜的问世,人们对RE的认识不断深入,对RE的发现及研究也在增多,过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包括RE)是一个酸相关性疾病,因此广泛采用抑酸剂治疗,但近几年来发现胃食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其次,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再次,就是食管和胃的疾病使反流增加。总之胃食管反流病本身是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或失调的结果,因此从理论上促动力治疗是合理而有效的,然而,单用西药疗效不够理想,容易复发,可能是由于单纯西药的胃动力作用不够强有关。对此作者根据木香有促动力作用,对调理胃肠动力有效等功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E,结果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同时,以中药为主,预防RE的复发方案,与单用西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可以避免长期应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小平.胃酸抑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中华消化杂志,2003,23(3):178-179.
2 姚希贤.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的研究.临床荟萃,2003.18(20)1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