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祝福》中的修辞艺术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阅读一直是高中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鲁迅的小说《祝福》是从1950年进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此后,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对于《祝福》需要理解和把握的方面很多,本文試图对《祝福》中主要的修辞艺术进行分析,大概分为三种:对比、比喻、反复。通过这三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对《祝福》吃人的主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关键词:祝福;对比;比喻;反复
  鲁迅的文章历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被选入高中教材的这篇《祝福》作为文学经典,不仅在思想内容上真实地、具体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而且在艺术形式和写作手法上也是非同反响、匠心独运的。其中修辞手法堪称一绝,小说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对吃人的主题进行深刻地剖析。
  一、对比
  为了充分表达作品的内容,鲁迅先生运用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加以联系和互相比较,使“真、善、美”和“假、丑、恶”形成 鲜明对照。这样写,既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表达了鲜明的爱憎感情,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1)环境与环境的对比
  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活动的场景,小说一开始便营造一种热闹的年的氛围,那“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的闪光”,那“一声钝响的送灶的爆竹”,那“震耳的大音”,那“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的村镇,无不证明着鲁镇热闹欢腾的新年气象。而就在这样一个喜气洋洋的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这与那欢乐的景象相比较,含着多少凄清阴冷,多少悲凉与死寂。
  (2)人物之间的对比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生活、揭示主题。人物关系无疑是展示主题的纽带。《祝福》中的人物虽不多,却有着鲜明得出对比,这使得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更加突出。
  ①不同人物的对比
  祥林嫂与柳妈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受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却由于经历不同而结局迥异。祥林嫂因为是寡妇,又死了儿子,手是不干净的,所以被鲁四爷唾弃,只让她做烧火的事。柳妈则不然,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凭这个她就可以有资格洗器皿,然而柳妈所处的地位只是比祥林嫂高一点而已,她就可以站在高处,对祥林嫂进行无情的奚落。鲁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对比,既批判了 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又揭示了 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疤痕。
  ②同一人物的对比
  首先,是鲁四老爷自己与自己。小说先交代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但紧接着就写他“大骂其新党”,然后小说又写到他的书房陈设:“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后却写他高声地骂祥林嫂是个谬种。同一个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这样一对比,就把鲁四老爷道貌岸然而内心冷酷凶残的本质揭露无遗。
  其次,是祥林嫂自己与自己。她的肖像,鲁迅先生抓住了前后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作了准确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祥林嫂的社会处境细腻地表现出来。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的“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表明她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她仍有活力;第二次来鲁家做工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又显示出她再嫁再寡的创伤十分严重,只能以泪洗面,这样悲痛的心情使她愈发憔悴;第三次描写她的肖像是在她捐了门槛后仍然遭到侮辱与呵斥,此时的她“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窃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从祥林嫂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变化,可以看出的希望已经破灭,此时的她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第四次描写她的肖像,是她在街头乞讨的场景,她“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跟前几次相比,祥林嫂的的外貌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她的变化,不仅表现为身体的衰老干枯,还表现为精神上仿佛失去了感知,几乎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是怎样的一个吃人的环境,使一个善良、勤劳、淳朴的妇女被活活地折磨而惨死?
  二、比喻
  比喻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成功之处,鲁迅先生善于抓住本体的特征设譬立喻,使小说中的人物贴切自然,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他写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柳妈是一个佣人,同祥林嫂一样,属于被剥削阶层,常年劳累是她们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脸上的皱纹肯定会越来越多,因此,她笑起来就像“核桃”一样,纹路又粗又深。
  在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时,鲁迅先生把祥林嫂的脸比作“死尸”似的脸。遭遇了两次丧夫,儿子又被狼叼走的沉重打击的祥林嫂,被命运折磨得到了死亡的边缘,她的脸上既没有血色,也没用任何表情,这样的脸跟死尸没有任何差异。在冬至祭组时节,因为“四婶”和“四叔”的嫌弃,嫌弃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所以不让她插手祭祀的事务,“她很胆怯,不独怕黑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这里,鲁迅先生把她比作了惴惴的小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林嫂的可怜和对世人的害怕。这两个喻体,都抓住了本体的特征,用得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性格立刻跃然纸上。
  三、反复
  反复是本文中运用频率较高的又一修辞手法。
  小说第一次反复是在文章中的一、二自然段,“我”回到故乡,所见、所闻、所感,都显示出了家乡的人和事没有变化,文中两次写道:“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此处 作者巧妙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四叔和家乡人生活的未改变,间接透露出鲁镇仍然处于封建思想观念这一环境下,点出小说的背景,起渲染烘托作用。
  第二次反复在第二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在“我”看到这些情况后,“我”都暗自下决心,“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第一次想要走,是因为在看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大典后,被封建礼教思想所笼罩,对于这一现象感到失望。第二次是在 了解了祥林嫂的悲惨 遭遇后,对她表示同情,同时,对于她的遭遇却没有能力挽救,无力改变鲁镇的黑暗,因此想要逃离这样的现实世界。作者在这里用反复的手法,点出了“我 ”内心 的真实想法与不足之处,说明了“我”在封建传统思想下仍然有懦弱的一面。
  文中第三次反复是在“我”向一个短工打听祥林嫂的死讯,他回答我时,“始终没有抬头”,“仍然没有抬头”,“我”向和祥林嫂同一阶层的短工打听这一消息,他没有表现出多余震惊与同情,而是“淡然的回答”,“简捷的说“,都显示出了他的麻木不仁。鲁迅先生通过这一细节的反复,集中体现了鲁镇人民对于祥林嫂之死的默然和精神上的麻木。
  小说最后一次反复则表现在祥林嫂对阿毛之死的哭诉上,首先阿毛是她的亲生骨肉,阿毛的死让她深深地自责。其次,阿毛之死让深受封建思想教化的祥林嫂深知,“出嫁随夫,夫死从子”的封建伦理纲常会将她在社会上存在的可能剥夺殆尽。她不厌其烦的将这一经历讲述给鲁镇上的人,不顾他人的嘲弄与取笑,单是“我真傻”就反复了四次,这就不只突出了她那极度悲伤与自责的矛盾心理,而且为她自身的悲惨死去作了铺垫。
  总之,鲁迅先生巧妙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祥林嫂“有价值的人生撕破了给人看”,令人警醒。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直观向抽象过渡,知识迁移和自主合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本文具体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创设条件;引导探究;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合作学习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的双边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使教与学得到
期刊
摘 要:歌唱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歌唱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开展歌唱教学,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歌唱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歌唱教学对幼儿的重要性,剖析了当前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优化幼儿歌唱教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幼儿;歌唱教学;改进和优化  歌唱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幼儿
期刊
摘 要:“免费师范生”从一诞生开始就备受社会关注,他们的职后环境也值得我们的关注。本文先探讨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再对免费师范生职后环境发展提出建议,主要从生存环境,文化环境两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影响因素;生存环境;文化环境  1.免费师范生状况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师范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造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代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调查发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高校学生手机的拥有率达到100%,这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机的功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手机的高频使用为手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是以当前与信息化产业高度融合的互联网学习为背景,基于移动学习时代的新兴学习方式中的英语词汇手机应用学习作为核心内容,旨在从教研的角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适用性。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让他们在实际的运用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与实践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对英语口
期刊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学少不了田径运动,这项运动能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但是,田径运动需长期训练,相对比较枯燥,因此,中学生对田径运动表现的不积极。体育教师应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忍耐力、毅力,锻炼方式循循渐渐,让中学生慢慢的适应,提高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培养;策略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系统的田径训练能够使全身得到锻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文化艺术品的社会需求量飞速发展,其成交量也是居高不下。无疑体现了文物等文化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文化艺术品目前在我国的供求关系和供求机理是怎样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思索。而且,文化艺术品看似昂贵,如果借助一定的供求关系来分析,便可以很好地揭示其投资运营的策略及资本运作的方法等方面的内涵。  关键词:文化艺术品;供求机理;投资策略;资本运作  前言  伴随科学技术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过程中,需要充分营造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根据教材内容与课堂知识,拓展课外阅读素材;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指出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丰富阅读素材,多读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从内容上来看与其他学科有些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情感性。语文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作者独特的感情,只有读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韵味。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着比较强的信号和强化功能,一些学生对于古诗词或者课文背诵不出来,但是却对自己喜欢的某些文章,或者音乐作品牢记于心,就是情感
期刊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高三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三阶段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另一方面,此时的试题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大,因此讲评试题时除了要讲清正确答案外,更重要的是运用不同策略,讲述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技巧与过程,以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目的,文章提出物理试卷评讲的一些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物理总复习;试卷评讲;策略;技巧  试卷评讲课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占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