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我国社会目前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重视对幸福的追求。当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们的爱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探索中国人的爱情心理结构,编制相应的爱情心理量表,对爱情心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编制的19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探讨了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调查分析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现状和主要特点,探讨了爱情心理分别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
1.1爱情的研究概况
1.1.1爱情的内涵
王娟在对爱情的心理学定义上指出,爱情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且总结了以往对爱情的定义。Watson和Freud都是以性为中心来定义爱情的,认为爱情是由性引发的一种情感;Rubin和Skolnick是从想法和态度方面来定义爱情的,爱情是由特定的想法引起的体验;Swenson和Centers认为爱情是与他人互动被回报的一种行动。
爱情在心理学定义上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各位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爱情进行了阐述,关注的角度大不相同。因此,有关爱情的定义在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中存在着很多争议和困惑。
1.1.2爱情的测量
(1)爱情观念的测量
已有的与爱情态度和观念测量有关的量表有Rubin爱情心理量表(Rubin lovescale,RLS)、激情爱情心理量表(passionate love scale,PLS)和罗曼蒂克信念量表(romantic beliefs scale,RBS)。
①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20世纪70年代,Rubin研究陷入爱河人们的典型思想,希望把爱情引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测量方法研究爱情。Rubin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心理量表(1ove scale)和喜欢量表(1iking scale),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与平行的13项喜欢量表的分数有一定的相关,这反映了人际吸引的传统概念。但他發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爱情是一种强于喜欢的情感,是对另一个人的依恋和关爱。这两个量表施测于双方都有同性好朋友的182对恋爱中的伴侣,结果每个量表显示出高的内部一致性,以及两量表之间的低相关,这样两个量表测量不同的内容。RLS包含三种成分:亲和与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Rubin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其中依恋指一种需要及渴望对方的感受;关心是为对方的利益着想,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对方幸福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第三个主题强调信任及自我展露,既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告诉对方。研究者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②激情式爱情是一类特殊的爱情类型,被形容为“一种狂野的情感状态:温柔的、带有性欲的体验;狂喜和痛苦、焦虑和解脱、利他和嫉妒共同存在,形成了复杂的情绪体驗”(Berscheid&Walster)。人们受到这种激情情绪的影响,被激情所控,被吸引到爱人身边。激情式爱情受到性欲、兴奋和愤怒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可控制的感情能造成生理唤醒。并且处在激情式爱情中的人们被对方占据自己的思想。激情式爱情使人们脑海中充满对方的形象,并且把对方理想化了,认为对方是完美无缺的恋人。激情式爱情虽然强烈,但是却很脆弱和短暂。激情式爱情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认知成分包括对爱人的先入为主,对对方和关系的理想化,期望了解对方和被对方所了解。情感成分包括:生理上的唤醒、性吸引和期望结合。行为成分包括为对方服务,保持和对方身体上的接近。
Hatfield和Sprecher的激情爱情量表是测量人们对爱情体验的强度。认为虽然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激情式爱情的表达方式,但是体验这种爱情的能力是普遍存在的。PLS是一个包含30个项目的问卷,让应答者去思考对他们所爱的人(或被爱的人)的激情。包括3个分量表:认知、情感和行为。9点分的李克特量表从“完全不准确”到“完全准确”,应答者需准确地指出每一个描述他们激情爱情经历的陈述。PLS所有的项目都是正向记分。研究发现,PLS得分与关系发展的阶段有关,激情爱情从早期约会阶段到约会排外阶段显著地增加,从约会排外阶段到同居或订婚阶段并没有增加。Hendrick和Hendrick详细讨论了PLS,一项研究使用PLS发现项目是紧密关联的,每个项目和成分之间有应对,他们都是测量单一因素,并且该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Landis和William研究使用PLS,从北美、欧洲、中东、太平洋岛等地区搜集样本数据,因素分析显示激情式爱情在文化里被构想出可以有几个维度组成,揭示了因素维度和文化有关的激情式爱情。Hatfield等人还编制了儿童版本的激情爱情心理量表(Juvenile Love Scale)(JLS),结果报告儿童在早期也有激情的情感经历,并且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获得相当类似的JLS分数。
③爱情虽然是由一些特定的情感和行为组成,但是由于爱情受文化信念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爱情并非完全一致。Lantz等人提出了5种浪漫爱情信念:a.真正的爱情是突然降临的,没有之前的相互影响(“一见钟情”);b.对于每一个人,只有另外的一个人能激起我们的爱;c.真正的爱情能克服任何障碍;d.我们所钟爱的人是近乎完美的;e.我们应该尊重感情--就是应该基于爱情选择我们的伴侣而不是其它更理智的考虑。Sprecher和Metts发展出浪漫信念量表来测量个体们拥有这些信念的程度。通过调查277名大学男生和453名大学女生的浪漫主义、性别和性别角色发现此量表有坚实的信效度。RBS由4个信念组成:爱情的方式、专一、理想化和一见钟情。并且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可能接受这些信念,女子气比男子气更能预测量表。研究还发现第四种信念即伴侣理想化,是关系满意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2)爱情成分的测量
有关爱情成分测量的量表主要有:Davis的集束理论和关系评定表(relation ship rating form,RRF)、Stemberg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triangular love scale,TLS)、Yela的四因素模型测量和中国人爱情心理成分的研究。
①Davis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关爱和激情。其中关爱是支持对方,包括“在各种争执中永远作为对方的拥护者或首席辩护者”和“极大限度的付出”两种成分;激情是心理上的期望和性期望,又包括“为对方所迷恋”、“性的欲望”、“排他性”等3种成分。Davis认为爱情明显超过友谊,爱情等于喜欢再加上关爱和激情。
集束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时候友谊己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是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包括58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Hodge使用RRF来评定大学生浪漫伴侣、异性和同性好朋友的重要关系成分。Jefflies让大学生完成RRF来测量父母亲的支持度。
②Stemberg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对爱情进行分析,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他将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提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decision/commitment)。亲密是心理上喜欢的感觉,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产生浪漫关系和外在的吸引力,属于动机成分;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方面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方面是指对两人维持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认知成分。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并且基于爱情三因素模型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来评价爱情。同时也证明了三因素模型有良好的内外部效度以及量表的构想效度。很多研究对TLS的信效度进行了研究,调查因素结构、信度和TLS构想效度(Chojnacki&Walsh;Whitley;Hemandez;李朝旭;)。
TLS在很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Lemieux和Hale阐述了仅用19个项目获取这3方面的测量。回答使用李克特7点量表,范围从“l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代替以前项目中“我的伴侣”的项目。并且发现TLS是个高可靠性的工具,有好的輔合效度、发散效度和充分的构想效度,这个量表适合青少年的使用。Tagawa和Yashida用TLS的一个分量表测量参加者关系的称赞性,用来记录有关日常交流的信息。Schwartz研究使用TLS来查明犹太人自由婚姻与安排婚姻的爱情与婚姻的满意感。
③西方有关爱情心理量表的最新研究是西班牙学者Yela的爱情四因素量表。Yela结合以往有关爱情的实证研究和广泛的文献回顾两种类型的研究来分析和评价爱情现象的因素、维度和成分,推断出最经常引用的爱情维度是: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随后又做了实证研究,首先对Sternberg爱情模型进行验证,使用Stern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发现了这种模型的一些实证支持度。Yela的爱情四因素(tetrangular model of love)具体而言,性爱激情指体验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反应,包括一般的生理反应和性唤起。浪漫激情表示爱情的期望和心里的向往,比如理想的伴侣、经常想念对方和浪漫的信仰。亲密包括伴侣间的理解、沟通、信任、支持等特殊的感情。承诺则表示生活的方式和时间计划,感到关系的稳定,并且最后决定不顾困难来维持关系。Yela使用因素分析证实了这个模型。
Yela依據爱情四因素模型,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Yela最初编制的爱情心理量表包含80个测验项目,其中20个是社会人口统计变量的常用项目,其余60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Yela对爱情心理量表60个项目答案的因素分析证实了预期潜在的四因素结构的理论模型。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7和0.95之间,表明信度很好。由此,Yela对爱情心理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包含四因素的55个爱情测量项目的量表。为便于应用和测量,在包含55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的基础上,Yela编制了测量爱情基本成分的只有20个项目的简化量表。该量表是从每个因素中选择5个项目,所选项目必须要符合三个准则:最大的因素负荷,与其它因素的共同负荷最小,与量表对应的因素的相关最高。Yela通过研究获得了基本爱情行为模式的量表,这个量表有心理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比那些文献中已有的量表更简明。
④王娟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爱情核心特点的词汇,形成词语评级问卷。之后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还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通过调查得到了被试在爱情心理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3)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1ove attitudes 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Hendrick依据Lee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结构稳定,并且与6个维度内容吻合。根据因素分析结果从完整版LAS的42个题目中选择24个题目的简版(LAS—S),在美国样本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Hendrick&Hendrick)。许多研究都以LAS为测量工具,并且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LAS是研究爱情的重要工具。国内外有许多的应用,Levesque使用自行修订后的LAS,测查了青少年的爱情态度。台湾学者吴昭仪等人也使用自行修订后的LAS做了相关研究。魏源将LAS的李克特5分作答方式改为百分比6点符合程度,通过结果分析,量表的30题在中国大陆的信效度的某些具体指标好于台湾。Griffin研究使用LAS对每一种浪漫关系进行评估。Hendrick和Hendriek详细讨论了爱情的两种测量——爱情态度量表和激情爱情心理量表,简要回顾了其它几种爱情概念和爱情的测量,增加了LAS的简短形式。他们用三个研究报告了两个新的简短形式的LAS,一个4个项目的分量表和一个3个项目的分量表,数据显示这些版本比先前的量表有更好的心理测量属性,简短形式LAS应该更适合研究者测量关系(Hendriek&Hendrick)。曹慧等人修订了爱情观量表中文修订版(LAS—R),通过在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中验证,结果显示爱情观量表中文修订版在这两种群体中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游戏维度和激情维度有较大的改进。 1.1.3爱情相关变量的研究
Donnellan等人通过纵向研究发现青春期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的不同可以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Kristen和John发现,青少年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会受到父母冲突的影响。Melissa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家庭关系可以预测人们的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一项对集体力量测量的研究发现,集体力量的测量和Rubin爱情心理量表有高相关,爱情心理量表中的癣好和关爱成分同集体力量的概念相似(Mill&Clark)。Davis测量了大学生和研究所学生的爱情态度与其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Hatfield等人两个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焦虑和儿童版本的激情爱情心理量表分数有显著相关,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焦虑将更可能经历激情爱情。樊帮水等人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成都市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的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呈显著相关,恋爱关系适应可能受到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浪漫憧憬对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有重要作用。黄家兵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爱情观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1。2爱情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研究
1.2.1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内涵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人类幸福感和满意感的研究逐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亲密关系的满意感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国内也开始对人际关系满意感进行研究与界定。“关系满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与他人之间心理关系的总体评价”。“关系满意感主要分为两种:个体对其整体关系(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满意感和个体对特殊关系(周围不同关系类型,如: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的满意感”。
1.2.2爱情因素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Dindia和Duck在《沟通和人际关系》这本书中侧重于用理论和方法研究沟通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阐明沟通的作用是作为一种手段,表达了关系,并且在实质关系中必不可少。Sorrentino等人通过3周的研究发现信任对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说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证实了分享生活事件与关系满意感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个体与他人分享积极事件时会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感(Langston)。Gable等人研究也發现当与他人分享积极事件时个体获得了高自尊,从而增强了个体对关系的满意感(Beach&Tesser)。另外许多研究发现表露与关系满意感是相互作用的。Collins和Miller揭示了人们喜欢那些向他们更多表露的人。有许多证据证实了关系满意感和支持之间的关系(Cramer)。亲密关系中人们当感觉到被理解和接受时会产生关系满意感(Cramer)。
1.3爱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1.3.1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很多,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进行研究,我国是从80年代开始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包括多方面,如各种概念、理论、测量等文献综述,以及各种群体的实证研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心理学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标。”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幸福感一般都认同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不同维度构成,三个维度的变化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1.3.2爱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1)爱情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Kiln和Hatfield的跨文化研究探究了Hatfield和Rapson研究的爱情类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被试来自个体主义文化美国和集体主义文化韩国的大学生,同时完成激情爱情量表(PLS)、同伴爱情量表(CL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S)。研究结果发现,与两个爱情类型相关的主观幸福感不同,同伴式爱情量表比激情爱情量表更能显著的预测主观幸福感,但是激情爱情量表比同伴式爱情量表更能预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总体关系里没有文化和性别的差异,但是发现同伴式爱情与生活满意度、激情爱情与情感经历分别与性别差异有一定程度的联系(Kim&Hatfield)。
(2)爱情幸福感的研究
姜峰通过研究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爱情幸福感发现爱情幸福感是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一个因素,并且爱情幸福感可以用来评估爱情满意度。
(3)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和婚姻关系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世界范围内积极婚姻被认为是最快乐的,而婚姻关系中的消极是最不快乐的。Hansen的研究认为已婚个体表达幸福可能是有原因的。具体来说,假设痛苦和可耻的感情表达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好的承诺、亲密的婚姻关系,并且和个体的幸福呈正相关。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测量情感的表达、婚姻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大学生和一个心理健康诊所的客户为样本。结果证实婚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相关,并且表达婚姻中的痛苦和脆弱的情感与婚姻质量也有关系。但是,表达痛苦和脆弱的感情并没有像假设那样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可能原因还没有探索出来,需要未来研究提供。
Buunk和Bram对荷兰成年人的两项研究中发现,许多人相信自己的恋爱关系好于其他人,并且这种信念与报告的幸福感相联系。Murray等人的一项研究中,恋爱关系中的98对情侣和60对已婚夫妇对自己的伴侣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对伴侣的评定结果与对自己理想伴侣的评定结果更相似,超过对伴侣的自我评定结果。而且,理想化自己的伴侣和伴侣理想化自己的人们更幸福。 (4)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安全型的个体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并且在人际互动中会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感、更少的负性情感,拥有较高的关系满意度和幸福感。冯霞【36】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个体在这两个维度得分高于不安全依恋个体。
1.4以往研究的评价
近年来,国外关于爱情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是国内的实证研究较少,多是介绍国外的理论和修订国外的量表、以及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并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大学生,研究对象群体比较狭窄,需要进一步地丰富与拓展。我国的文化不同于西方,而且爱情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所以完全有必要发展我国自己的爱情理论和一套有效的测量工具,探究更为广阔的群体,了解中国人的爱情结构和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
愛情是衡量个体幸福的重要指标,对于个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爱情的评价缺少完善的测量工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爱情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处在爱情关系中的人们也遇到了各种疑问,更需要一个完善的测评工具来对人们的爱情给予测量和评价,以便更好的为他们的爱情生活提供指导和建议。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检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和测量方法,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也很多,但比起其他相关研究,主观幸福感与爱情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包括爱情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爱情幸福感研究,恋爱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婚姻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爱情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爱情心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使人们追求更为幸福的生活,因此需要有一个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人际关系满意感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满意感与爱情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包括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信任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分享生活事件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表露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支持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理解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虽然并没有直接探索爱情心理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研究,但是沟通、信任、分享生活事件、表露、支持和理解都是爱情心理所包含的因素,因此爱情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本文旨在更全面深入地探索爱情心理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爱情心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Love Scale.Psychological Reports,67(1),219-224.
[3]Berscheid,E.& Walster,E.H.(1978).Interpersonal attraetion(2ed).Reading,MA:Addison—Wesley.
[4]Hatfield,E.& Sprecher,S.(1986).Measuring passionate lov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Adolescence,9(4).383-410。
[5]林艷艳、李朝旭(2006):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第l期,第40-44页。
[6]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2009):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第30卷,第3期,第231-232页。
[7]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第3期,第687--689页。
[8]赵菊(2006):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项目编号:XXJYC1002)系列论文。
作者简介:
张介平.女(1975-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摘 要:我国社会目前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重视对幸福的追求。当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们的爱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探索中国人的爱情心理结构,编制相应的爱情心理量表,对爱情心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编制的19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探讨了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调查分析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现状和主要特点,探讨了爱情心理分别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
1.1爱情的研究概况
1.1.1爱情的内涵
王娟在对爱情的心理学定义上指出,爱情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且总结了以往对爱情的定义。Watson和Freud都是以性为中心来定义爱情的,认为爱情是由性引发的一种情感;Rubin和Skolnick是从想法和态度方面来定义爱情的,爱情是由特定的想法引起的体验;Swenson和Centers认为爱情是与他人互动被回报的一种行动。
爱情在心理学定义上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各位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爱情进行了阐述,关注的角度大不相同。因此,有关爱情的定义在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中存在着很多争议和困惑。
1.1.2爱情的测量
(1)爱情观念的测量
已有的与爱情态度和观念测量有关的量表有Rubin爱情心理量表(Rubin lovescale,RLS)、激情爱情心理量表(passionate love scale,PLS)和罗曼蒂克信念量表(romantic beliefs scale,RBS)。
①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20世纪70年代,Rubin研究陷入爱河人们的典型思想,希望把爱情引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测量方法研究爱情。Rubin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心理量表(1ove scale)和喜欢量表(1iking scale),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与平行的13项喜欢量表的分数有一定的相关,这反映了人际吸引的传统概念。但他發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爱情是一种强于喜欢的情感,是对另一个人的依恋和关爱。这两个量表施测于双方都有同性好朋友的182对恋爱中的伴侣,结果每个量表显示出高的内部一致性,以及两量表之间的低相关,这样两个量表测量不同的内容。RLS包含三种成分:亲和与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Rubin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其中依恋指一种需要及渴望对方的感受;关心是为对方的利益着想,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对方幸福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第三个主题强调信任及自我展露,既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告诉对方。研究者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②激情式爱情是一类特殊的爱情类型,被形容为“一种狂野的情感状态:温柔的、带有性欲的体验;狂喜和痛苦、焦虑和解脱、利他和嫉妒共同存在,形成了复杂的情绪体驗”(Berscheid&Walster)。人们受到这种激情情绪的影响,被激情所控,被吸引到爱人身边。激情式爱情受到性欲、兴奋和愤怒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可控制的感情能造成生理唤醒。并且处在激情式爱情中的人们被对方占据自己的思想。激情式爱情使人们脑海中充满对方的形象,并且把对方理想化了,认为对方是完美无缺的恋人。激情式爱情虽然强烈,但是却很脆弱和短暂。激情式爱情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认知成分包括对爱人的先入为主,对对方和关系的理想化,期望了解对方和被对方所了解。情感成分包括:生理上的唤醒、性吸引和期望结合。行为成分包括为对方服务,保持和对方身体上的接近。
Hatfield和Sprecher的激情爱情量表是测量人们对爱情体验的强度。认为虽然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激情式爱情的表达方式,但是体验这种爱情的能力是普遍存在的。PLS是一个包含30个项目的问卷,让应答者去思考对他们所爱的人(或被爱的人)的激情。包括3个分量表:认知、情感和行为。9点分的李克特量表从“完全不准确”到“完全准确”,应答者需准确地指出每一个描述他们激情爱情经历的陈述。PLS所有的项目都是正向记分。研究发现,PLS得分与关系发展的阶段有关,激情爱情从早期约会阶段到约会排外阶段显著地增加,从约会排外阶段到同居或订婚阶段并没有增加。Hendrick和Hendrick详细讨论了PLS,一项研究使用PLS发现项目是紧密关联的,每个项目和成分之间有应对,他们都是测量单一因素,并且该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Landis和William研究使用PLS,从北美、欧洲、中东、太平洋岛等地区搜集样本数据,因素分析显示激情式爱情在文化里被构想出可以有几个维度组成,揭示了因素维度和文化有关的激情式爱情。Hatfield等人还编制了儿童版本的激情爱情心理量表(Juvenile Love Scale)(JLS),结果报告儿童在早期也有激情的情感经历,并且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获得相当类似的JLS分数。
③爱情虽然是由一些特定的情感和行为组成,但是由于爱情受文化信念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爱情并非完全一致。Lantz等人提出了5种浪漫爱情信念:a.真正的爱情是突然降临的,没有之前的相互影响(“一见钟情”);b.对于每一个人,只有另外的一个人能激起我们的爱;c.真正的爱情能克服任何障碍;d.我们所钟爱的人是近乎完美的;e.我们应该尊重感情--就是应该基于爱情选择我们的伴侣而不是其它更理智的考虑。Sprecher和Metts发展出浪漫信念量表来测量个体们拥有这些信念的程度。通过调查277名大学男生和453名大学女生的浪漫主义、性别和性别角色发现此量表有坚实的信效度。RBS由4个信念组成:爱情的方式、专一、理想化和一见钟情。并且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可能接受这些信念,女子气比男子气更能预测量表。研究还发现第四种信念即伴侣理想化,是关系满意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2)爱情成分的测量
有关爱情成分测量的量表主要有:Davis的集束理论和关系评定表(relation ship rating form,RRF)、Stemberg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triangular love scale,TLS)、Yela的四因素模型测量和中国人爱情心理成分的研究。
①Davis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关爱和激情。其中关爱是支持对方,包括“在各种争执中永远作为对方的拥护者或首席辩护者”和“极大限度的付出”两种成分;激情是心理上的期望和性期望,又包括“为对方所迷恋”、“性的欲望”、“排他性”等3种成分。Davis认为爱情明显超过友谊,爱情等于喜欢再加上关爱和激情。
集束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时候友谊己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是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包括58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Hodge使用RRF来评定大学生浪漫伴侣、异性和同性好朋友的重要关系成分。Jefflies让大学生完成RRF来测量父母亲的支持度。
②Stemberg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对爱情进行分析,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他将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提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decision/commitment)。亲密是心理上喜欢的感觉,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产生浪漫关系和外在的吸引力,属于动机成分;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方面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方面是指对两人维持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认知成分。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并且基于爱情三因素模型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来评价爱情。同时也证明了三因素模型有良好的内外部效度以及量表的构想效度。很多研究对TLS的信效度进行了研究,调查因素结构、信度和TLS构想效度(Chojnacki&Walsh;Whitley;Hemandez;李朝旭;)。
TLS在很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Lemieux和Hale阐述了仅用19个项目获取这3方面的测量。回答使用李克特7点量表,范围从“l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代替以前项目中“我的伴侣”的项目。并且发现TLS是个高可靠性的工具,有好的輔合效度、发散效度和充分的构想效度,这个量表适合青少年的使用。Tagawa和Yashida用TLS的一个分量表测量参加者关系的称赞性,用来记录有关日常交流的信息。Schwartz研究使用TLS来查明犹太人自由婚姻与安排婚姻的爱情与婚姻的满意感。
③西方有关爱情心理量表的最新研究是西班牙学者Yela的爱情四因素量表。Yela结合以往有关爱情的实证研究和广泛的文献回顾两种类型的研究来分析和评价爱情现象的因素、维度和成分,推断出最经常引用的爱情维度是: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随后又做了实证研究,首先对Sternberg爱情模型进行验证,使用Stern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发现了这种模型的一些实证支持度。Yela的爱情四因素(tetrangular model of love)具体而言,性爱激情指体验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反应,包括一般的生理反应和性唤起。浪漫激情表示爱情的期望和心里的向往,比如理想的伴侣、经常想念对方和浪漫的信仰。亲密包括伴侣间的理解、沟通、信任、支持等特殊的感情。承诺则表示生活的方式和时间计划,感到关系的稳定,并且最后决定不顾困难来维持关系。Yela使用因素分析证实了这个模型。
Yela依據爱情四因素模型,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Yela最初编制的爱情心理量表包含80个测验项目,其中20个是社会人口统计变量的常用项目,其余60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Yela对爱情心理量表60个项目答案的因素分析证实了预期潜在的四因素结构的理论模型。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7和0.95之间,表明信度很好。由此,Yela对爱情心理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包含四因素的55个爱情测量项目的量表。为便于应用和测量,在包含55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的基础上,Yela编制了测量爱情基本成分的只有20个项目的简化量表。该量表是从每个因素中选择5个项目,所选项目必须要符合三个准则:最大的因素负荷,与其它因素的共同负荷最小,与量表对应的因素的相关最高。Yela通过研究获得了基本爱情行为模式的量表,这个量表有心理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比那些文献中已有的量表更简明。
④王娟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爱情核心特点的词汇,形成词语评级问卷。之后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还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通过调查得到了被试在爱情心理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3)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1ove attitudes 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Hendrick依据Lee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结构稳定,并且与6个维度内容吻合。根据因素分析结果从完整版LAS的42个题目中选择24个题目的简版(LAS—S),在美国样本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Hendrick&Hendrick)。许多研究都以LAS为测量工具,并且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LAS是研究爱情的重要工具。国内外有许多的应用,Levesque使用自行修订后的LAS,测查了青少年的爱情态度。台湾学者吴昭仪等人也使用自行修订后的LAS做了相关研究。魏源将LAS的李克特5分作答方式改为百分比6点符合程度,通过结果分析,量表的30题在中国大陆的信效度的某些具体指标好于台湾。Griffin研究使用LAS对每一种浪漫关系进行评估。Hendrick和Hendriek详细讨论了爱情的两种测量——爱情态度量表和激情爱情心理量表,简要回顾了其它几种爱情概念和爱情的测量,增加了LAS的简短形式。他们用三个研究报告了两个新的简短形式的LAS,一个4个项目的分量表和一个3个项目的分量表,数据显示这些版本比先前的量表有更好的心理测量属性,简短形式LAS应该更适合研究者测量关系(Hendriek&Hendrick)。曹慧等人修订了爱情观量表中文修订版(LAS—R),通过在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中验证,结果显示爱情观量表中文修订版在这两种群体中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游戏维度和激情维度有较大的改进。 1.1.3爱情相关变量的研究
Donnellan等人通过纵向研究发现青春期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的不同可以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Kristen和John发现,青少年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会受到父母冲突的影响。Melissa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家庭关系可以预测人们的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一项对集体力量测量的研究发现,集体力量的测量和Rubin爱情心理量表有高相关,爱情心理量表中的癣好和关爱成分同集体力量的概念相似(Mill&Clark)。Davis测量了大学生和研究所学生的爱情态度与其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Hatfield等人两个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焦虑和儿童版本的激情爱情心理量表分数有显著相关,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焦虑将更可能经历激情爱情。樊帮水等人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成都市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的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呈显著相关,恋爱关系适应可能受到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浪漫憧憬对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有重要作用。黄家兵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爱情观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1。2爱情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研究
1.2.1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内涵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人类幸福感和满意感的研究逐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亲密关系的满意感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国内也开始对人际关系满意感进行研究与界定。“关系满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与他人之间心理关系的总体评价”。“关系满意感主要分为两种:个体对其整体关系(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满意感和个体对特殊关系(周围不同关系类型,如: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的满意感”。
1.2.2爱情因素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Dindia和Duck在《沟通和人际关系》这本书中侧重于用理论和方法研究沟通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阐明沟通的作用是作为一种手段,表达了关系,并且在实质关系中必不可少。Sorrentino等人通过3周的研究发现信任对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说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证实了分享生活事件与关系满意感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个体与他人分享积极事件时会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感(Langston)。Gable等人研究也發现当与他人分享积极事件时个体获得了高自尊,从而增强了个体对关系的满意感(Beach&Tesser)。另外许多研究发现表露与关系满意感是相互作用的。Collins和Miller揭示了人们喜欢那些向他们更多表露的人。有许多证据证实了关系满意感和支持之间的关系(Cramer)。亲密关系中人们当感觉到被理解和接受时会产生关系满意感(Cramer)。
1.3爱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1.3.1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很多,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进行研究,我国是从80年代开始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包括多方面,如各种概念、理论、测量等文献综述,以及各种群体的实证研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心理学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标。”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幸福感一般都认同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不同维度构成,三个维度的变化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1.3.2爱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1)爱情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Kiln和Hatfield的跨文化研究探究了Hatfield和Rapson研究的爱情类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被试来自个体主义文化美国和集体主义文化韩国的大学生,同时完成激情爱情量表(PLS)、同伴爱情量表(CL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S)。研究结果发现,与两个爱情类型相关的主观幸福感不同,同伴式爱情量表比激情爱情量表更能显著的预测主观幸福感,但是激情爱情量表比同伴式爱情量表更能预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总体关系里没有文化和性别的差异,但是发现同伴式爱情与生活满意度、激情爱情与情感经历分别与性别差异有一定程度的联系(Kim&Hatfield)。
(2)爱情幸福感的研究
姜峰通过研究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爱情幸福感发现爱情幸福感是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一个因素,并且爱情幸福感可以用来评估爱情满意度。
(3)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和婚姻关系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世界范围内积极婚姻被认为是最快乐的,而婚姻关系中的消极是最不快乐的。Hansen的研究认为已婚个体表达幸福可能是有原因的。具体来说,假设痛苦和可耻的感情表达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好的承诺、亲密的婚姻关系,并且和个体的幸福呈正相关。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测量情感的表达、婚姻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大学生和一个心理健康诊所的客户为样本。结果证实婚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相关,并且表达婚姻中的痛苦和脆弱的情感与婚姻质量也有关系。但是,表达痛苦和脆弱的感情并没有像假设那样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可能原因还没有探索出来,需要未来研究提供。
Buunk和Bram对荷兰成年人的两项研究中发现,许多人相信自己的恋爱关系好于其他人,并且这种信念与报告的幸福感相联系。Murray等人的一项研究中,恋爱关系中的98对情侣和60对已婚夫妇对自己的伴侣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对伴侣的评定结果与对自己理想伴侣的评定结果更相似,超过对伴侣的自我评定结果。而且,理想化自己的伴侣和伴侣理想化自己的人们更幸福。 (4)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安全型的个体能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并且在人际互动中会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感、更少的负性情感,拥有较高的关系满意度和幸福感。冯霞【36】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个体在这两个维度得分高于不安全依恋个体。
1.4以往研究的评价
近年来,国外关于爱情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是国内的实证研究较少,多是介绍国外的理论和修订国外的量表、以及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并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大学生,研究对象群体比较狭窄,需要进一步地丰富与拓展。我国的文化不同于西方,而且爱情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所以完全有必要发展我国自己的爱情理论和一套有效的测量工具,探究更为广阔的群体,了解中国人的爱情结构和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
愛情是衡量个体幸福的重要指标,对于个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爱情的评价缺少完善的测量工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爱情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处在爱情关系中的人们也遇到了各种疑问,更需要一个完善的测评工具来对人们的爱情给予测量和评价,以便更好的为他们的爱情生活提供指导和建议。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检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和测量方法,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也很多,但比起其他相关研究,主观幸福感与爱情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包括爱情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爱情幸福感研究,恋爱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婚姻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爱情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爱情心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使人们追求更为幸福的生活,因此需要有一个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人际关系满意感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满意感与爱情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包括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信任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分享生活事件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表露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支持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理解与关系满意感的研究。虽然并没有直接探索爱情心理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研究,但是沟通、信任、分享生活事件、表露、支持和理解都是爱情心理所包含的因素,因此爱情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本文旨在更全面深入地探索爱情心理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爱情心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Love Scale.Psychological Reports,67(1),219-224.
[3]Berscheid,E.& Walster,E.H.(1978).Interpersonal attraetion(2ed).Reading,MA:Addison—Wesley.
[4]Hatfield,E.& Sprecher,S.(1986).Measuring passionate lov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Adolescence,9(4).383-410。
[5]林艷艳、李朝旭(2006):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第l期,第40-44页。
[6]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2009):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第30卷,第3期,第231-232页。
[7]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第3期,第687--689页。
[8]赵菊(2006):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项目编号:XXJYC1002)系列论文。
作者简介:
张介平.女(1975-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