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 作文 教学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更有不少老师在作文技法训练方面有了许多收获。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一种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儿童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恼、害怕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多造成的,学生始终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在十分痛苦中熬出一篇篇符合老师要求和规范的作文来。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
上文谈到,当前作文因“应题”,“应体”,“应命”,“应法”,“应套”“应试”,使学生感到束缚,拘泥违心,无奈尴尬。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作文课的自由,包括学生选材的自由,感情表达上的自由和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
3.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谈
淡化技巧训练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写作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
4.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
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的“拣钱包”、“扶盲人过马路”等事件?难道是所有的人都把钱包往大街上扔,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弄瞎再跑到大街上来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追求思想教育!过多的说教,一味的强调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一味的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却是唉声叹气!而《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
2.抚摸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动。
学生是人,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当他们的情感被激活时,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氛围(情境)和话题。
三、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第一阶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谓的“自己”,可以理解为独特,也可以理解为专属自己个人的。第二阶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则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从这么多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说,突出独特的“我”字,是小学作文课的重点中之重点。也就是说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写作的出发点,写作的实际活动还是写作的结果,都应该是深化对自我的认识,都要强调自我,都要强调写作的主体,都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感受的质量决定了写作的质量,感受的培养、积累和发展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提醒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觸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3.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这成为情感单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新课程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 作文 教学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更有不少老师在作文技法训练方面有了许多收获。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一种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儿童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恼、害怕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多造成的,学生始终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在十分痛苦中熬出一篇篇符合老师要求和规范的作文来。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
上文谈到,当前作文因“应题”,“应体”,“应命”,“应法”,“应套”“应试”,使学生感到束缚,拘泥违心,无奈尴尬。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作文课的自由,包括学生选材的自由,感情表达上的自由和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
3.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谈
淡化技巧训练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写作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
4.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
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的“拣钱包”、“扶盲人过马路”等事件?难道是所有的人都把钱包往大街上扔,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弄瞎再跑到大街上来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追求思想教育!过多的说教,一味的强调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一味的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却是唉声叹气!而《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
2.抚摸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动。
学生是人,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当他们的情感被激活时,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氛围(情境)和话题。
三、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第一阶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谓的“自己”,可以理解为独特,也可以理解为专属自己个人的。第二阶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则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从这么多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说,突出独特的“我”字,是小学作文课的重点中之重点。也就是说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写作的出发点,写作的实际活动还是写作的结果,都应该是深化对自我的认识,都要强调自我,都要强调写作的主体,都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感受的质量决定了写作的质量,感受的培养、积累和发展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提醒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觸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3.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这成为情感单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新课程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