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管理沟通”慕课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学习诉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新模式:从互联网教学新思维出发,本文首先提出了“量、亮、靓”三个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结合学科内涵和课程定位,提出了“学术性、普适性、趣味性、应用性”的教学目标,在学理的基础上让更广大的目标人群爱看、爱学、会用;创立了“场景化教学、卡通动画、影音资料、话题讨论、微信平台、嘉宾座谈”的多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六位一体”全新教学体系;搭建了教师团队化、学校制度化、慕课平台一体化的课程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4-6-3”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为方兴未艾的慕课建设提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日益融合,强力推动着高校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引领“互聯网原住民”的学习行为,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在:首先,很多高校对MOOC的特点与定位认识仍有模糊。相当多的在线开放课程都制作成了晦涩难懂、讲授枯燥的“传统课堂再现”,许多教师只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简单直接的录制和上传,生动性不足,趣味性不够,未能完全体现“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课程定位和应用目标;其次,教师在进行在线教育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诉求,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积极反馈,教学单向化程度较重,对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群体整体行为偏好的改变研究不足,课程适应性较差;第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视频角度很少变换,富媒体的形式使用有限,使得在线学习的年轻受众审美疲劳,降低听课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当然,也会进一步降低视频课程的传播度,使其陷入“有制作,无受众”的尴尬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华北电力大学管理沟通课程团队基于管理学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构建中国大学慕课“管理沟通”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商务写作、人际关系学、逻辑学及行为礼仪等多门学科知识,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是其9门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是以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等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效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二是管理沟通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只依赖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用性很强,其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功底同样扎实的技能型人才。
我校“管理沟通”课程团队正是以课程本身特点为核心,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效用,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教学保障机制上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构建了“3-4-6-3”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和较好的成效。
1.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着开发建设有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宗旨,课程建设团队始终把“量、亮、靓”的三个教学设计理念贯穿课程始终。
第一个“量”:“大规模”是慕课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课程在初期吸引一定受众形成规模效应后,其影响力才能在中后期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本课程定位着眼于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结合学科特点,以“通识教育”为方向,确定了人人皆宜的以“沟通”为核心的课程主题,从更广泛的角度满足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提供大家都关心的科学知识。
第二个“亮”:在知识呈现时,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抓亮点,重价值。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从定义到类型、从概念到作用的讲授模式,“管理沟通”课程力求小案例、亮启发,让学生在故事感知中增强“成长力”,提高“应用力”,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有亮点,课程讲授有妙招,不再用一种授课形式满堂灌,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调动更多人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个“靓”:要体现对新时代学生的适应性和启发性,“靓化”授课形式,教学视频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更新颖,更易沉浸在课程教学中。同时,创新性地将电影、动画、互动论坛、主题研讨等多种富媒体表现形式融入课程中,激发学习者去看、去听、去学、去问的学习热情,从单向接受转化为双向互动。课程所构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围绕构建新时代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诉求,课程团队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学术性,能够引领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科学规律,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和互动,夯实理论基础,提供行为依据。(2)普适性,从适应更广泛、对象更多元的角度出发,为课程学习者传递具有通用价值的沟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体系。(3)趣味性,将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异彩纷呈的视频内容与特点鲜明的案例分析相融合,努力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4)应用性,以提升实际应用技能为导向,以活学活用为原则,设计模块化知识、单元化内容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为大学生成才之路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四个教学目标,“管理沟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科学规划,不同形式的课程知识点更具针对性,一次只针对单一且完整的点状知识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系列化、体系化,使得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能够块状吸收、叠加增长。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思路及做法
在慕课的制作和运行中,我们将场景化教学、卡通动画、话题讨论、微信平台、嘉宾座谈、影像资料这六种信息技术手段与“管理沟通”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全新教学体系。
(1)场景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随堂录制”的网络公开课,课程所使用的教学视频全部由专业的公司制作。根据章节内容选择不同主题场景,教师直接面对摄像机进行录制,追求面对面的亲切感,努力拉近屏幕两端师生的距离,加深学习者对于所学理论的认知和记忆。 (2)卡通动画,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趣味性,“管理沟通”慕课多次使用了卡通动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案例,以便更加适应新一代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学习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特别选取了一些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制成动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韩信治军、杯弓蛇影等,这些纵古论今的形象阐释,让学习者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管理智慧、沟通哲理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意义和价值。
(3)影音资料,影视资料是富媒体教学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学生关注和喜爱的表现形式。本课程视频中有序穿插着丰富的数字影像资料,如在课程第四周第二讲“演讲技巧”部分,加入了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创业榜样》中的演讲片段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勇敢的心》的微小视频,教师以此为视角,综合阐释有关演讲技巧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第二周第一讲“西方的主要人性假设和相关理论”部分,展示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的精彩的无声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影视资料与沟通课程的紧密结合,既迎合当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与普适性,在本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4)话题讨论,针对在线课程互动性较差的这一短板,我们课程团队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优势,加强了与课程配套讨论区的应用,让选课同学打破时空的隔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互评环节,选课的同学需要针对课程中设置的特定话题,在讨论区相应的帖子中进行发言,并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才能获得对应的分数,这个分数会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其次,我们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了“一周一话”活动。结合当周发布的课程,课程团队在讨论区提出一个互动话题,让大家在讨论区对应的贴下回复,优秀的回复会被推送至课程配套的官方微信平台并给予额外加分。
(5)微信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在线课程建设,给学习者更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课程建立了配套微信公众号一一沟通的力量,在课程进行期间,通过通知、作业展示等方式吸引选课同学关注、引导学习者学习行为。
微信公共号分为沟通启智、典型案例、课程动态、学子风采、管理大师、名著导读、电影导视、师生问答、心理测试等多个板块,在课程进行的前中后全时段,对关注者进行一周一次的内容推送,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课程内容与课外拓展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大家的课余时光,增加课程黏性。同时,微信公共号也是一个面向学生的窗口,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的方式对课程提出建议、对老师提出问题,公众号会以“洱语”为专栏,展示师生的问答,课程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6)嘉宾座谈,长达数十学时的课程只由一位老师存在,容易导致课程变得枯燥。课程团队邀请知名教授、企业专家、海外学者等各类社会实践者开展嘉宾客座讲堂,促进理论实践相互融合,让学生更贴近知识的实际应用情景。我们先后邀请到了来自企业界及海外多年从事中外交流的老师,以职场沟通和跨文化沟通为主题,定期定时与学习者展开互动,丰富了授课形式,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内化理解。
“六位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保证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教师团队保障方面,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单一主讲教师孤军奋战的情况,“管理沟通”慕课教学团队包括多学科教师、企业家、公益活动家、海外知名文化人士等多层次教师团队,以不同领域的沟通管理实践为背景,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及问题解答,让学生掌握从理论到应用的复合型知识,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
学校制度保障方面,通过官方网站、办公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我校慕课的开课及发展情况,并在本校园范围内张贴宣传管理沟通慕课的精美海报;将慕课设定为全校公选课,学生选课并在网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认证证书后可以获得大学教务处认可的学分;在课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政策、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与制度保障。
慕课平台保障设置讨论区,进行每周一话、主题研讨、嘉宾访谈,同时通过群发公告绑定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相关知识、师生互动答疑、学生作业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双向交流的信息化途径,延伸了数字化资源学习体系,扩充了学习内容。以上全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来实现,这就为课程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撑。
二、总结与思考
基于“3-4-6-3”的理念、目标、思路和实践,“管理沟通”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行,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课两期,选课人数达到51284人,课程总选课人数在经管类课程中名列前茅,主讲教师被评为“中国大学MOOC2014-2015年度优秀教师”。
结合管理沟通慕课的有关经验教训,课程团队认为,课程定位的准确性是课程取得成效的前提。在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时,应包含两个要点:第一,瞄准目标群体,明确此课程更适合于哪一类人群,人群越聚焦,其内容就越精准,吸引力更大;第二,在知识呈现时,以特定人群受益最大的角度出发,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者的价值收获。
同时,课程体系要科学规划。科学的课程体系规划要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标签和知识点索引,同时也便于学生检索。不同形式课程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建议开展模块化设计,以体现应用性的理念和实践作用。课程的教学规划要重视互动性,在意学生对课程的及时反馈,进而迅速地进行优化和改进课程内容体系。
此外,制作精良的课程更有利于学习。如果课程的形式设计不好,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不当,也会影响到学习者体验。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以學生的学习诉求为基点,时刻考虑学习体验的优劣,既要重视教学内容,也要优化富媒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日益融合,强力推动着高校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引领“互聯网原住民”的学习行为,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在:首先,很多高校对MOOC的特点与定位认识仍有模糊。相当多的在线开放课程都制作成了晦涩难懂、讲授枯燥的“传统课堂再现”,许多教师只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简单直接的录制和上传,生动性不足,趣味性不够,未能完全体现“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课程定位和应用目标;其次,教师在进行在线教育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诉求,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积极反馈,教学单向化程度较重,对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群体整体行为偏好的改变研究不足,课程适应性较差;第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视频角度很少变换,富媒体的形式使用有限,使得在线学习的年轻受众审美疲劳,降低听课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当然,也会进一步降低视频课程的传播度,使其陷入“有制作,无受众”的尴尬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华北电力大学管理沟通课程团队基于管理学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构建中国大学慕课“管理沟通”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商务写作、人际关系学、逻辑学及行为礼仪等多门学科知识,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是其9门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是以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等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效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二是管理沟通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只依赖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用性很强,其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功底同样扎实的技能型人才。
我校“管理沟通”课程团队正是以课程本身特点为核心,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效用,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教学保障机制上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构建了“3-4-6-3”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和较好的成效。
1.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着开发建设有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宗旨,课程建设团队始终把“量、亮、靓”的三个教学设计理念贯穿课程始终。
第一个“量”:“大规模”是慕课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课程在初期吸引一定受众形成规模效应后,其影响力才能在中后期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本课程定位着眼于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结合学科特点,以“通识教育”为方向,确定了人人皆宜的以“沟通”为核心的课程主题,从更广泛的角度满足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提供大家都关心的科学知识。
第二个“亮”:在知识呈现时,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抓亮点,重价值。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从定义到类型、从概念到作用的讲授模式,“管理沟通”课程力求小案例、亮启发,让学生在故事感知中增强“成长力”,提高“应用力”,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有亮点,课程讲授有妙招,不再用一种授课形式满堂灌,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调动更多人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个“靓”:要体现对新时代学生的适应性和启发性,“靓化”授课形式,教学视频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更新颖,更易沉浸在课程教学中。同时,创新性地将电影、动画、互动论坛、主题研讨等多种富媒体表现形式融入课程中,激发学习者去看、去听、去学、去问的学习热情,从单向接受转化为双向互动。课程所构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围绕构建新时代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诉求,课程团队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学术性,能够引领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科学规律,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和互动,夯实理论基础,提供行为依据。(2)普适性,从适应更广泛、对象更多元的角度出发,为课程学习者传递具有通用价值的沟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体系。(3)趣味性,将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异彩纷呈的视频内容与特点鲜明的案例分析相融合,努力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4)应用性,以提升实际应用技能为导向,以活学活用为原则,设计模块化知识、单元化内容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为大学生成才之路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四个教学目标,“管理沟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科学规划,不同形式的课程知识点更具针对性,一次只针对单一且完整的点状知识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系列化、体系化,使得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能够块状吸收、叠加增长。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思路及做法
在慕课的制作和运行中,我们将场景化教学、卡通动画、话题讨论、微信平台、嘉宾座谈、影像资料这六种信息技术手段与“管理沟通”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全新教学体系。
(1)场景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随堂录制”的网络公开课,课程所使用的教学视频全部由专业的公司制作。根据章节内容选择不同主题场景,教师直接面对摄像机进行录制,追求面对面的亲切感,努力拉近屏幕两端师生的距离,加深学习者对于所学理论的认知和记忆。 (2)卡通动画,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趣味性,“管理沟通”慕课多次使用了卡通动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案例,以便更加适应新一代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学习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特别选取了一些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制成动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韩信治军、杯弓蛇影等,这些纵古论今的形象阐释,让学习者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管理智慧、沟通哲理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意义和价值。
(3)影音资料,影视资料是富媒体教学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学生关注和喜爱的表现形式。本课程视频中有序穿插着丰富的数字影像资料,如在课程第四周第二讲“演讲技巧”部分,加入了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创业榜样》中的演讲片段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勇敢的心》的微小视频,教师以此为视角,综合阐释有关演讲技巧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第二周第一讲“西方的主要人性假设和相关理论”部分,展示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的精彩的无声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影视资料与沟通课程的紧密结合,既迎合当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与普适性,在本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4)话题讨论,针对在线课程互动性较差的这一短板,我们课程团队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优势,加强了与课程配套讨论区的应用,让选课同学打破时空的隔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互评环节,选课的同学需要针对课程中设置的特定话题,在讨论区相应的帖子中进行发言,并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才能获得对应的分数,这个分数会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其次,我们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了“一周一话”活动。结合当周发布的课程,课程团队在讨论区提出一个互动话题,让大家在讨论区对应的贴下回复,优秀的回复会被推送至课程配套的官方微信平台并给予额外加分。
(5)微信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在线课程建设,给学习者更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课程建立了配套微信公众号一一沟通的力量,在课程进行期间,通过通知、作业展示等方式吸引选课同学关注、引导学习者学习行为。
微信公共号分为沟通启智、典型案例、课程动态、学子风采、管理大师、名著导读、电影导视、师生问答、心理测试等多个板块,在课程进行的前中后全时段,对关注者进行一周一次的内容推送,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课程内容与课外拓展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大家的课余时光,增加课程黏性。同时,微信公共号也是一个面向学生的窗口,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的方式对课程提出建议、对老师提出问题,公众号会以“洱语”为专栏,展示师生的问答,课程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6)嘉宾座谈,长达数十学时的课程只由一位老师存在,容易导致课程变得枯燥。课程团队邀请知名教授、企业专家、海外学者等各类社会实践者开展嘉宾客座讲堂,促进理论实践相互融合,让学生更贴近知识的实际应用情景。我们先后邀请到了来自企业界及海外多年从事中外交流的老师,以职场沟通和跨文化沟通为主题,定期定时与学习者展开互动,丰富了授课形式,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内化理解。
“六位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保证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教师团队保障方面,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单一主讲教师孤军奋战的情况,“管理沟通”慕课教学团队包括多学科教师、企业家、公益活动家、海外知名文化人士等多层次教师团队,以不同领域的沟通管理实践为背景,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及问题解答,让学生掌握从理论到应用的复合型知识,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
学校制度保障方面,通过官方网站、办公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我校慕课的开课及发展情况,并在本校园范围内张贴宣传管理沟通慕课的精美海报;将慕课设定为全校公选课,学生选课并在网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认证证书后可以获得大学教务处认可的学分;在课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政策、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与制度保障。
慕课平台保障设置讨论区,进行每周一话、主题研讨、嘉宾访谈,同时通过群发公告绑定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相关知识、师生互动答疑、学生作业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双向交流的信息化途径,延伸了数字化资源学习体系,扩充了学习内容。以上全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来实现,这就为课程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撑。
二、总结与思考
基于“3-4-6-3”的理念、目标、思路和实践,“管理沟通”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行,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课两期,选课人数达到51284人,课程总选课人数在经管类课程中名列前茅,主讲教师被评为“中国大学MOOC2014-2015年度优秀教师”。
结合管理沟通慕课的有关经验教训,课程团队认为,课程定位的准确性是课程取得成效的前提。在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时,应包含两个要点:第一,瞄准目标群体,明确此课程更适合于哪一类人群,人群越聚焦,其内容就越精准,吸引力更大;第二,在知识呈现时,以特定人群受益最大的角度出发,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者的价值收获。
同时,课程体系要科学规划。科学的课程体系规划要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标签和知识点索引,同时也便于学生检索。不同形式课程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建议开展模块化设计,以体现应用性的理念和实践作用。课程的教学规划要重视互动性,在意学生对课程的及时反馈,进而迅速地进行优化和改进课程内容体系。
此外,制作精良的课程更有利于学习。如果课程的形式设计不好,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不当,也会影响到学习者体验。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以學生的学习诉求为基点,时刻考虑学习体验的优劣,既要重视教学内容,也要优化富媒体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