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中,前向TIMI血流0级,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见于约20%~30%诊断冠心病患者人群[1,2].研究发现,成功开通CTO病变可使患者从缓解心绞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减少未来对搭桥的需求等多方面获益[3-5].但冠脉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因操作复杂、成功率低、并发症风险发生率高及手术费用高昂的特点,被称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内“最后的堡垒”[6,7].
【机 构】
:
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中,前向TIMI血流0级,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见于约20%~30%诊断冠心病患者人群[1,2].研究发现,成功开通CTO病变可使患者从缓解心绞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减少未来对搭桥的需求等多方面获益[3-5].但冠脉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因操作复杂、成功率低、并发症风险发生率高及手术费用高昂的特点,被称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内“最后的堡垒”[6,7].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β-石竹烯激活自噬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β-石竹烯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β-石竹烯+3-MA组共五组,采用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给予β-石竹烯灌胃、3-MA腹腔注射.检测心电图改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梗死面积及病理改变,自噬小体数目及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ST段、血清LDH及CK-
目的 探讨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6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明确诊断为AHCM的患者12例和同期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颠簸样三相T波的患者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观察并记录:①胸前导联QRS波群振幅;②巨大T波倒置发生的导联、形态,与RR间期的关系;③最大ST段下移发生的导联;④颠簸样三相T波的疾病分布情况,发生的导联、形态,发生时心率;⑤QTc延长程度;⑥出现病理性Q波情况.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A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中医院内二科行择期PCI的UA患者146例,按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因子、心率变异性(HRV)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和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7 d,观察组患者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东花市社区门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对高血压的认知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管理1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较一般
1 病例rn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4 h入院.既往肾功能不全20余年,规律透析15年;高血压病史16年,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欠佳;心房颤动(房颤)病史5年,未诊治.患者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较剧烈,无放射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自行含服硝酸甘油1片及速效救心丸5片,1 h后渐缓解.入院查体:BP 160/88 mmHg(1 mmHg=0.133kPa),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15 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
1 病例rn患者男性,22岁,因心慌3 d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血压:110/82 mmHg(1 mmHg=0.133kPa),律不齐,有脉搏脱漏.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大致正常.心电图检查见图1,12导联同步记录,Ⅱ导联R1、R2、R3连续出现,呈M型,R-R间期0.76 s,QRS时限0.116 s,形态与正常有所不同,R1前可见P1波,PR间期小于0.12 s,R2后可见P2波,形态正常,P波与R1、R2、R3无关,R4提前出现,形态正常,其前方P波与T波融合,P-R间期0.24 s,考虑为室性夺
假性动脉瘤(PSA)指动脉管壁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动脉邻近组织包裹形成血肿,多由创伤所致.随着介入手术的开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起搏器、射频消融等均可能并发PSA或动静脉瘘的发生,外科主动脉夹层介入及血液净化治疗等股动静脉穿刺置管等操作亦可能出现.PSA的出现会延长住院时间,需反复压迫,影响患者就医舒适度.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较多,但不确定性较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隐患.
1 病例rn患者男性,78岁,因“胸闷气喘2月,加重20 d”于2018-8-7入院.患者轻度运动即感到胸闷气喘,伴心慌乏力.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110/60 mmHg (1mmHg=0.133kPa);有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病史,未规律服药;结核病史50年,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已治愈;支气管扩张1年余.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06/64 mmHg,神清,两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界不大,心率80 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当今社会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人数快速增长,根据CAD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并发症等因素,对其进行个体化诊疗及早期干预,可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病理学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高危斑块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大脂质坏死核心以及薄纤维帽是其典型特征[1].与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相比,腔内影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不仅可以显示管腔的二维特征,还可提供血管壁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
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人数估计为1880725例,居恶性肿瘤第三位, CRC相关死亡人数为915880例,居恶性肿瘤第二位[1]. 散发性CRC的发生发展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这一特征使得CRC成为可预防、部分可治愈、大部分可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不仅可使治疗费用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早期诊断CRC并及时予以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