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的乳汁滋润学生的心田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与教学,心灵的塑造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过重来自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过大,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心理脆弱,悲观绝望,情感迷茫,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新世纪合格人才需要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不是无情物”,综观语文教材,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铸就他们高尚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要使学生生情,教师须先“酿”情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重视自身的情感建构,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以真挚、健康、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我们知道,情感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它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饱满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到理解教材之中去。不但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及其他有关情况,还要对教材作深层次的分析、解剖,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材施教”。总之,备课时教师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散文佳作,教师只有在课前陶醉于其所描摹的清新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体会到作者不要人为的所谓“文明”,只要“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眷眷情怀,教学时才有可能让学生沐坐春风般地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要使学生入情,教师终须“含”情课堂语言要“含”情
  
  为什么有的课学生听了会味同嚼蜡?为什么有的学生对语文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这同有些教师课堂语言的呆板、枯燥、冷漠,甚至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生动形象、风趣、热情,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以情感人,营造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这样学生的思路才会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
  
  三、教学过程注意“激”情、“悟”情、“动”情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审美观和褒贬取向。语文教师要抓住那些在表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文章写得有情,再加上教师注意“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在情感的作用下,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思维的火花才会被点燃,灵性就会被激发出来,由“悟”情,最后进入“动”情的境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下面一些方法:
  1.读中“激”情。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感知教材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更深切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桥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如《沁园春·长沙》,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但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给学生强烈的美感,同时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也给学生以崇高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如古诗词、文言文,可采用先教师范读或放磁带“导读”,后学生仿读;小说、戏剧,可根据人物不同,让学生分角色读;适合演讲的议论文,让学生上讲台作模拟演讲。另外还可以利用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进行配乐、配图朗读。
  总之,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教材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使学生沉醉在情感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析中“悟”情。对一些难点,教学中要采用分析讨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如《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书房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另一边脱落的文字系朱熹《四书集注》中的“品节祥明德性坚定”,这副对联表现的是理学家所谓的“修养”标准。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作者让这一边“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暗示着他“品节”和“德性”的失落,鲁四老爷从朱熹那里学到的“理学”也只剩下“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了,而这又和他“大骂”“新党”相矛盾,证明他的“事理”既不“通达”,“心气”也不“和平”。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鲁四老爷顽固而又虚伪、自私而又狭隘性格的讽刺和揶揄,通过分析,学生就不难领悟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缘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写时“动”情。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外,很重要的一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写作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而是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写与情不能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学会“煽”情,引导学生因为“情动”而“辞发”。可以针对现实中的题材“煽”情,引导学生写出有情感内容的文章。如:抗“非典”期间,由于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应对措施不及时,被撤销职务事件、一些高官被查处事件;申奥成功、神舟五号上天等,这些都是非常能触动学生情感的,再加上教师恰当的“煽”,就能收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效果。还可以利用辩论、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煽”起学生澎湃的情感,让学生动情,进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情感丰富而真诚,在教学中要努力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传达给学生,用情感的乳汁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兴趣、习惯、审美观、个性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的高层次方向发展,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是生动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爱因斯坦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 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郑 虹,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成功运用。
期刊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
期刊
写作能力如何,能代表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一句话,写作全面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就需要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明
期刊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县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与北宋前期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齐名,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词以清新秀丽著称,“三影”词便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词风。“三影”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仅张先本人以此而自鸣得意,世人也多称道之,张先还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云
期刊
一般公认,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四个吝啬鬼各具形态,但他们有又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贪恋财产,丧失人性。现将四“鬼”的形象简析比较如下: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地塑造了第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夏洛克是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本性。商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
期刊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如日月经天,双峰耸峙。其他诗人则如群星灿烂,拱卫左右,照耀着大唐诗坛。唐朝以后,狭义的“诗”在继续发展,一般来讲,其成就赶不上唐代。但广义地说,诗、词、曲都是诗歌。宋词、元曲又成为一代文学照耀着文坛。  词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在唐代尚属于草创阶段,到了宋代才开始蔚为大观,成为最有活力的文学形式。李白作为唐诗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曾涉足词坛
期刊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用字考究,词简意丰,结构精巧,声韵和谐,极富艺术魅力。有一年的全国高考卷就考了对联题,借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颖而合规律,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颇受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欢迎。其实,对语文教学而言,对联恰似一池清冽甘甜的碧水,若能适当地掬而用之,定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试能力,培育桃李英才。就此问题,笔者略
期刊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角度多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激发力强的问题,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新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明代学者王明阳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小学生的
期刊
反思: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但观察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评价,却常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粗一看,教师是在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措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细细一品,却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貌合神离”,没有真正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甚至本
期刊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它不仅塑造了阿Q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不朽形象,批判了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国民劣根性,而且以其巨大的时空穿透力,走向世界,影响未来。全文入选语文新教材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全面读解而不至于“满堂灌”,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使学生进入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来,教师可设计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去完成,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转为主动投入地“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机制是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