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87周年纪念日。
李大钊同志一生心系祖国,情系大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独立事业而奋斗,在年仅38岁的生命中,不仅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伟大历史功绩,而且还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习近平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当前,中共中央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大钊崇高人格风范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日常行为,从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家庭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正衣冠、明得失、涤灵魂”的效果,使自己心如明月、正气盎然。
一、学习李大钊在理想信念上,为求真理,矢志不渝
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贯穿李大钊的一生。他从爱国主义出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把人生观、价值观和真理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以真理观为最高价值尺度,李大钊不仅是真理的求索者,更是真理的实践者。他正是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国情,分析世界变幻局势,从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真理,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实现了从初期的民主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是李大钊自小树立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力量源泉。不管是从李大钊九岁时手抄的《重译富国策》,还是他放弃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而选择考取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还是他因参加反日爱国斗争而被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除名,都是李大钊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李大钊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以笔为武器,勇敢地向旧世界宣战;以文为号角,唤醒和鼓舞人民起来为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而进行坚决斗争。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起点,他率先在中国大地高举起了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第一个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担。他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把它作为改造旧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非常具有无畏勇气和远见卓识的。正因为李大钊具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具有超越他人的远见卓识,具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所以他能够在众多的革命者中脱颖而出,最早的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
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我们学习李大钊首先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日益活跃丰富的同时,一些不良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像李大钊一样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学习李大钊在革命事业中,求真务实,不断探索
李大钊是在我国最早提出知识阶级要与工人、农民结合在一起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等多个学科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生著作600余篇,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文化精神遗产。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这是李大钊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的直接体现。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先后担任政治学系教授和史学系教授,他把马克思主义引进北大讲坛,给北大学术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推动了北大的学术发展。同时李大钊为北大指明了知识分子必须深入实际,与劳动民众“打成一气”的方向。他指出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实际上,这就是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基本思想的渊源所在。由于李大钊务实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道德威望又先后被朝阳大学等5所大学聘为教授。并连续4年被选入北大最高权力机关——校评议会,任评议员,参与北大重大校务的讨论与决策,为北大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实际行动得到了社会、同仁及学生们的高度尊敬和爱戴。章士钊在回忆文章中指出:“守常一入北大,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李大钊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他比较早地认识到,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李大钊是最早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从而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应是“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 所以,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时,他毅然提出了组建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指出“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并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建立了党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开创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先河。他关心和注重农民问题,深入分析以农立国的国情,写下了《土地与农民》一文,并前瞻性的提出了“耕地农有”的主张,明确指出倘若“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使小农场渐相联结而为大农场,使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以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历史上久久待决的农民问题,当能谋一解决”。 李大钊关于农民问题的探索对之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对李大钊的评价:“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使李大钊同志当之无愧地成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先驱。”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保证。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那些问题多、矛盾大的地方去,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各类矛盾和挑战,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始终保持浩然的正气,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把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三、学习李大钊在人格风范中,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1989年10月胡乔木曾引用张申府的话评价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他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殊荣呢?
社会交往中,襟怀坦荡,是非分明。进入而立之年后的李大钊,不仅担任多所高等学府的教授,而且他还是国共两党北方的最高负责人,是当时享有极高声誉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但身居高位、名满域中的李大钊,却从不居高自傲,在人际交往中,处已以约,接物以诚,热情诚挚。“内外从如云,没有宗派气”,被誉为“宅心仁厚之良友”。但在涉及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和革命利益的事情上却绝不退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李大钊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陈独秀曾经说过:“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
家庭生活中,艰苦朴素,作风严谨。李大钊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夫,人父,他尊敬结发妻子,疼爱膝下儿女。被誉为“家庭道德之楷模”。
李大钊生活简易,朴素,他指出“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庭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他把三分之二的工资用在革命事业上,剩下的三分之一又不完全用于家庭生活,还要资助贫困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同志,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李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当有人对他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理解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众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简朴生活、简单的话语体现出李大钊情为民所系的博大心胸。
金钱权利上,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李大钊担任北方国共两党的最高负责人,仅在1926年底到1927年春,就曾有数万元款项经李大钊支配。但是李大钊却从未乱花一分一文,全部用在革命事业上,真正做到了:手中掌管万贯财,公私分明廉与洁。李大钊被捕以后,对自己经手款项的出处都做了详细地说明。李大钊牺牲后,北京《晨报》、《顺天时报》分别载文报道:“李氏私德尚醇,如冬不衣皮袄,常年不乘洋车,尽散收入,以助贫困学生”,“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生活费,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李大钊为国忘家、为人忘己,感动了当时千千万万的人。就连当时的反动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李大钊胸怀无私,人格高尚。”
人生价值上,无私无畏,赤胆忠心。在他的人生坐标中,革命事业是最重要、最崇高的事业。他一生忠诚党的事业,为了革命事业,他从自己120块银元的工资中拿出80块银元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各项活动经费,却使一家人过着拮据的生活;为了革命事业,他日夜奔忙,无暇照顾家庭,就连他不满两周岁的女儿夭折,都没能见上一面;为了革命事业,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白色恐怖仍坚守在战斗岗位上,直至最后一刻。他说过:“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无私无畏,从容赴死。在生命的最后,李大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和自己一同被捕入狱的爱国青年和祖国的文化。他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这就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人生正气!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同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李大钊同志一生,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小节,真正做到了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就像一面明镜,承载着高洁的灵魂、爱国的情操、为民的情怀、崇高的人格,历久弥新,永远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中。
先驱已去,精神永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大钊人格风范,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李大钊同志一生心系祖国,情系大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独立事业而奋斗,在年仅38岁的生命中,不仅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伟大历史功绩,而且还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习近平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当前,中共中央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大钊崇高人格风范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日常行为,从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家庭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正衣冠、明得失、涤灵魂”的效果,使自己心如明月、正气盎然。
一、学习李大钊在理想信念上,为求真理,矢志不渝
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贯穿李大钊的一生。他从爱国主义出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把人生观、价值观和真理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以真理观为最高价值尺度,李大钊不仅是真理的求索者,更是真理的实践者。他正是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国情,分析世界变幻局势,从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真理,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实现了从初期的民主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是李大钊自小树立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力量源泉。不管是从李大钊九岁时手抄的《重译富国策》,还是他放弃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而选择考取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还是他因参加反日爱国斗争而被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除名,都是李大钊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李大钊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以笔为武器,勇敢地向旧世界宣战;以文为号角,唤醒和鼓舞人民起来为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而进行坚决斗争。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起点,他率先在中国大地高举起了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第一个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担。他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把它作为改造旧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非常具有无畏勇气和远见卓识的。正因为李大钊具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具有超越他人的远见卓识,具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所以他能够在众多的革命者中脱颖而出,最早的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
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我们学习李大钊首先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日益活跃丰富的同时,一些不良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像李大钊一样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学习李大钊在革命事业中,求真务实,不断探索
李大钊是在我国最早提出知识阶级要与工人、农民结合在一起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等多个学科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生著作600余篇,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文化精神遗产。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这是李大钊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的直接体现。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先后担任政治学系教授和史学系教授,他把马克思主义引进北大讲坛,给北大学术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推动了北大的学术发展。同时李大钊为北大指明了知识分子必须深入实际,与劳动民众“打成一气”的方向。他指出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实际上,这就是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基本思想的渊源所在。由于李大钊务实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道德威望又先后被朝阳大学等5所大学聘为教授。并连续4年被选入北大最高权力机关——校评议会,任评议员,参与北大重大校务的讨论与决策,为北大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实际行动得到了社会、同仁及学生们的高度尊敬和爱戴。章士钊在回忆文章中指出:“守常一入北大,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李大钊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他比较早地认识到,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李大钊是最早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从而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应是“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 所以,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时,他毅然提出了组建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指出“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并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建立了党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开创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先河。他关心和注重农民问题,深入分析以农立国的国情,写下了《土地与农民》一文,并前瞻性的提出了“耕地农有”的主张,明确指出倘若“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使小农场渐相联结而为大农场,使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以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历史上久久待决的农民问题,当能谋一解决”。 李大钊关于农民问题的探索对之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对李大钊的评价:“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使李大钊同志当之无愧地成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先驱。”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保证。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那些问题多、矛盾大的地方去,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各类矛盾和挑战,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始终保持浩然的正气,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把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三、学习李大钊在人格风范中,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1989年10月胡乔木曾引用张申府的话评价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他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殊荣呢?
社会交往中,襟怀坦荡,是非分明。进入而立之年后的李大钊,不仅担任多所高等学府的教授,而且他还是国共两党北方的最高负责人,是当时享有极高声誉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但身居高位、名满域中的李大钊,却从不居高自傲,在人际交往中,处已以约,接物以诚,热情诚挚。“内外从如云,没有宗派气”,被誉为“宅心仁厚之良友”。但在涉及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和革命利益的事情上却绝不退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李大钊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陈独秀曾经说过:“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
家庭生活中,艰苦朴素,作风严谨。李大钊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夫,人父,他尊敬结发妻子,疼爱膝下儿女。被誉为“家庭道德之楷模”。
李大钊生活简易,朴素,他指出“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庭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他把三分之二的工资用在革命事业上,剩下的三分之一又不完全用于家庭生活,还要资助贫困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同志,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李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当有人对他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理解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众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简朴生活、简单的话语体现出李大钊情为民所系的博大心胸。
金钱权利上,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李大钊担任北方国共两党的最高负责人,仅在1926年底到1927年春,就曾有数万元款项经李大钊支配。但是李大钊却从未乱花一分一文,全部用在革命事业上,真正做到了:手中掌管万贯财,公私分明廉与洁。李大钊被捕以后,对自己经手款项的出处都做了详细地说明。李大钊牺牲后,北京《晨报》、《顺天时报》分别载文报道:“李氏私德尚醇,如冬不衣皮袄,常年不乘洋车,尽散收入,以助贫困学生”,“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生活费,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李大钊为国忘家、为人忘己,感动了当时千千万万的人。就连当时的反动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李大钊胸怀无私,人格高尚。”
人生价值上,无私无畏,赤胆忠心。在他的人生坐标中,革命事业是最重要、最崇高的事业。他一生忠诚党的事业,为了革命事业,他从自己120块银元的工资中拿出80块银元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各项活动经费,却使一家人过着拮据的生活;为了革命事业,他日夜奔忙,无暇照顾家庭,就连他不满两周岁的女儿夭折,都没能见上一面;为了革命事业,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白色恐怖仍坚守在战斗岗位上,直至最后一刻。他说过:“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无私无畏,从容赴死。在生命的最后,李大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和自己一同被捕入狱的爱国青年和祖国的文化。他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这就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人生正气!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同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李大钊同志一生,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小节,真正做到了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就像一面明镜,承载着高洁的灵魂、爱国的情操、为民的情怀、崇高的人格,历久弥新,永远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中。
先驱已去,精神永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大钊人格风范,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