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制寿终正寝的背后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_0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欧纺织品配额制终于离我们远去,这一定是近段时间来中国纺织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告别了配额制,下一步,中国企业将以怎样的表情踏上通往欧洲的出口之路?预期中的“疯狂涌入”会不会如期上演?
  
  10月9日,中国纺织企业翘首以待的协议终于落定:中国与欧盟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现行的对T恤、套衫、胸衣、上衣和男式长裤等8种纺织品配额制度,将从明年1月1日起解除。
  然而同时,协议的另一面也将随之生效:“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将取代纺织品配额制。所谓“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即在此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
  


  “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配额制”,无疑创造了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然而对中国这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如果这是个重要的发展契机,那么纺织业将进入怎样的整合时代?
  
  从“他律”到“自律”
  
  中国输欧纺织品配额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纺织品可以简单恢复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欧潮水般出口的盛况。“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引入,正是为了缓释欧方的担心。理论上,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将重回自由状态;实际上,这是一种仍在密切注视下、不得放纵的自由。
  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体系结束于2004年12月31日。作为纺织品第一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随即猛增。2005年上半年,由于大量来自中国的胸衣、套头衫等产品抢关出口,导致对欧纺织品出口激增并大量积压在欧盟港口。
  随之而来的,是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激化。欧美相继威胁要根据中国加入WTO时所承诺的特别保障条款发起调查。
  最终,中欧于6月10日签署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中国同意自动减少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量,对中国10种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一定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这10种纺织品包括棉布、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女士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和亚麻纱,时限为2007年底。
  当年11月,中美两国也签署了双边纺织品协议,对21种(按美方类别为34类)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管理,期限到2008年年底。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后配额时代”启动不到半年时间便戛然而止。
  不过,继续采取配额制在欧盟内部亦颇有争议。不仅欧洲纺织品零售商因此蒙受损失,受保护的欧洲纺织品行业也仍然缺乏竞争力。欧盟国家行业利益各有不同,英国以及北欧国家力主取消配额。原来主张延长配额时限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争取欧盟其他国家一致支持的困难,强硬立场有所变化。
  今年6月12日,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上,恪守2005年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按期取消输欧纺织品配额已成为中欧双方达成的一项共识。
  在7月22日欧盟经济部长会议结束之后,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的经济部长皮尼奥说,欧盟各国的部长会谈到深夜,最后的结论不是延长配额期限,而是研究一种能确保平稳过渡的机制。最终,“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出台。
  在“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该监督制度规定2008年年底之前,中国发放多少出口许可以及输欧服装数量将有详细记录。这种以一年为期限的监督机制将为计划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不仅为生产厂商,同时也为贸易商服务。置于“双重监督制度”监控下的纺织品涵盖了之前受配额限制的10种纺织品中的8种,比如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以及胸衣等。
  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分析指出,2005年,欧盟对我国10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后,尽管受限产品出口仍在增加,且所占市场份额比全球配额时期有所提高,但相对整体纺织品出口增长而言,增幅不大;而非配额产品出口增长很快,许多类受限产品的配额使用率则不高。截至2007年10月,输欧配额使用率仅为50%〜80%。随着配额取消日期的临近,加之近期配额价格的走低,预计年底对欧出口将出现一个小高潮,而一旦增长过快,欧盟的监控将发挥作用。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称,这种“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也曾经运用于解决美日汽车贸易争端中,其目的实际上是加强出口企业的自我控制,“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实际上就是从被动配额转为主动配额,要求商务部和商业协会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门槛”内外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本月底也已出台。我国此次确定了六条资质标准包括: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境内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两年(含)以上;依法纳税的一般纳税人;上年度输欧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万美元(含)以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这道自己筑起的“门槛”内外,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知情人士透露,当前国内符合资格申请的企业大概在5000家左右。
  “商务部刚公布了申请纺织品出口欧盟资格证的5项条件。这种限制性的设定对于大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们在规模化生产、资金流动、环保以及劳工保障等很多方面的优势都是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况且,我国为了规范出口秩序,政策偏向大型纺织企业也是必然。对此,中小企业只有努力寻找適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别无他路。”一位业内人士说。
  杉杉、浪莎等国内知名的纺织品企业负责人表示,最近商务部为明年输欧纺织品设立门槛(在注册资本、出口年限、输欧出口总额、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这几年他们的产品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已经向生产中高档产品过渡,比较符合欧美采购商的要求。由于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单价也在逐步提高。
  “配额限制的时代结束了,但是我们却依然被出口贸易拒之门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纺织企业老板说。而这些不可能获得资格许可证的小型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大型服装出口企业,寻求合作的机会,希望协同生产输欧纺织品,以代替加工或其他形式打通输欧通道。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资格许可制度自有其道理,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限制了新进入者,这对新兴企业、中小企业不利,所以,中欧双方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协调,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避免垄断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也有一些中小纺织品企业反映,需要平衡优势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国家应支持、鼓励有特色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出口。
  
  削弱中的优势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就欧盟对华纺织品配额制即将如期废止一事表示,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不是以挤占别国份额为代价换来的。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
  江苏一家纺企的经理也表示,“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纺织品出口的毛利率现只有2%〜3%,而过去一般在6%〜7%左右。现在,企业接订单必须要考虑税率的调整,我们会适当提高出口的价格,但这样也加大了接订单的难度”。
  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的丰富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却在减弱。据高虎城透露,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据称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已经快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已经取得了辉煌业绩,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如附加值低、市场集中、过于依赖劳工优势等等。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贴牌生产的平均利润只有4%左右;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40%以上;近年来劳工待遇不断提高,减弱了我国在劳工方面的优势。
  “其实,在实施配额的这两年里,国内不少企业为了拿到配额,付出的额外成本占到了商品总成本的80%。取消配额后,这些企业若获得资格许可证,其出口成本将大幅下降,而利润也将随之大幅增加。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一位业内人士说。但他同时表示,一旦限制的“阀门”打开,实际情况到底会是怎样,还有待观望。
  一些纺织企业对配额的取消也并未显得过分乐观,更多的却是一种理性。它们表示虽然中欧贸易政策在不断调整,但贸易博弈不会停止。事实上,欧盟的健康、环保的标准越来越高,反倾销等“撒手锏”也被频频采用。企业应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一套西装卖四五十欧元,一件文化衫只卖一两欧元,前者不要配额,而后者要受限制。因此,外贸企业绝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放在出口数量的比拼上。
其他文献
在“中国制造”备受质疑的同时,“中国服务”却悄然升级,昂然走出国门。众多企业踏上了服务出口的征途,在这场挑战无穷的征途中,我们需要树立起中国服务企业的标杆。    一年多来,“中国制造”备受诟病,国际消费者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同时却又带着某种偏见怀疑着它。也就是人们呼唤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难转身之际,“中国服务”也开始着悄然升级。  对于众多中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在面对激
期刊
尽管政府已经明确将服务贸易发展平衡作为施政的一个目标提出,而且在理论研究层面对相关专题进行了探讨,但是,迄今尚未制订一个全面、完整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目标和手段都不明确。    “作为服务业出口的一个门类,中国软件外包同其他服务业出口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在中国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的服务业出口贸易总体水平落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成都颠峰软件总经理张玮对于中國软件外包的现状曾感叹
期刊
为什么中国可以将制造业打造得“天下无双”,但是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却总是让人感觉到“步履沉重”?不得不说,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存在着自己的“短板”。    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已达24147亿美元,而同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739.1亿美元,逆差高达92.6亿美元,仅占全球总量约3%。这样的成绩单,看上去颇有几分“寒酸”。    服务业的发展已不是一个新课题,20年前将制造业转移到世界各
期刊
中国零售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沃尔玛能否成功复制美国版的霸业,一切都是未知数。但重要的是,所谓的沃尔玛时代并没有落幕,沃尔玛的中国征途还在路上。    我们所熟悉的“天天低价”口号成为明日黄花,沃尔玛在中国采购订单也锐减40%,这一切似乎正在表明:沃尔玛时代已经落幕。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零售巨头依旧所向披靡,并且诸多伏笔般的动作,给未来可能的惊鸿亮相打下基础。这里的伏笔动作,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沃尔
期刊
用一张看不见的网络,便可以“网住”所有你想要得到的商机,这正是B2B网站(企业之间贸易合作信息网站)的魅力所在,也正因如此,B2B网站成为企业最亲密的战友,可以说,在每一家进出口企业中,B2B网站都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怎样用最少的资金换来最丰厚的收益?这是企业老板们抓破头皮也要找出的“黄金比率”,贸易合作作为企业日常运作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如今,传统的贸易模式正向
期刊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而言,摆脱对高能耗的制造业出口的依赖、转向“绿色”的服务外包出口,从这个千亿美元的市场中获取自己应有的份额,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    “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其余的部分外包出去。”現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的这句名言令全球绝大多数大型企业的管理层信奉至深,也奠定了全球外包业蓬勃发展的理论基石。    每年10月下旬开始的“外包世界纽约年会”是全球发包公司和外包
期刊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渠道的商业规则,由行业领袖们制定,与此同时,也正在被后起之秀所冲击;而沃尔玛模式的江河日下,正是印证了渠道变革中的一个商业巨头时代的落幕。    北京,潘家园小区,一栋住宅楼底商不足15平米的店面被蒙牛“拿下”。上个月,装修后开张的蒙牛社区专卖店,将蒙牛全系列的几十种奶产品铺满在店内的货架上,这成为蒙牛再次自建专卖店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零售业再次尝试垂直销售的一个标志。  渠道成
期刊
仿佛是受了诅咒,自奇瑞“碰撞门事件”之后,中国汽车业在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场破冰之旅逐渐拉开。    创业难,守业更难!攻城略地之后,是否就能长久称王封相?市场经济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费尽艰辛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后,还没来得及品尝一下胜利的滋味,瞬息万变的“战火”刹那间又会重燃。  时下,仿佛是受了诅咒,自奇瑞“碰撞门事件”之后,中国汽车业在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
期刊
“全球60亿人口,平均每个人都拥有一双中国鞋。”此类话语曾一度为人津津乐道,然而,两年前欧盟开始对中國鞋企采取反倾销政策,中国鞋企在几经挣扎却前途迷雾重重后,“如何破局,拓出新路”成为每位中国鞋业企业家最大的心事。  从2005年6月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的两种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开始,中欧之间的鞋业大战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2006年10月7日起,欧盟开始对中国鞋企开征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两
期刊
纵观几年来欧盟在《反垄断法》上的作为,欧盟在反垄断领域的大力出击固然树立了榜样,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些处置方法是否会令后来者“谈欧色变”?    近两个月来,欧盟的反垄断高潮一轮接一轮,无论是惩罚性制裁,还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考虑,欧盟的高额罚金“大手笔”令全球范围众多企业目结舌的同时,也让全球经济界把目光齐齐聚焦过来——欧盟已成反垄断主战场。  在欧盟这个《反垄断法》主战场,即便是美国跨国企业巨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