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社會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当中,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城市地区,地皮越来越紧缺,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因此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亲睐,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但是,由于高层建施工周期长,资金投入较多,所以要求其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要比普通的房屋建筑高很多。只有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思考,才能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得到较好的控制。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了施工的差异。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长”、“密”四个特点。
1.“高”
1.1 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高
由此导致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垂直运输工作量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垂直运输设备,要建造高层房屋建筑是极为困难的。
1.2 高空作业多
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3 施工技术要求高
目前国内多层、低层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高层建筑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并逐步发展钢和钢混结构。因此,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色。
2.“深”
深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房屋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
3.“长”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季节性施工(雨施、冬施)不可避免。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4.“密”
密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条件复杂。高层房屋建筑一般在市区施工,建造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因此施工用地紧张,要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储存量,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工厂化、商品化的产成品。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 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
1.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房屋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工程施工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
1.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2.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2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
3.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不断推广新技术。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新技术的推广。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精华之处,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进行引进与推广的态度。工程实践是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相关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且相对成熟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在具体的施工案例中推广与应用这些新技术,进而使得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得到推进和提升,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高标准要求。
2.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就是人才。
3.结合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崛起和进步,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
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崛起与发展,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了施工的差异。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长”、“密”四个特点。
1.“高”
1.1 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高
由此导致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垂直运输工作量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垂直运输设备,要建造高层房屋建筑是极为困难的。
1.2 高空作业多
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3 施工技术要求高
目前国内多层、低层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高层建筑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并逐步发展钢和钢混结构。因此,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色。
2.“深”
深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房屋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
3.“长”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季节性施工(雨施、冬施)不可避免。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4.“密”
密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条件复杂。高层房屋建筑一般在市区施工,建造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因此施工用地紧张,要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储存量,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工厂化、商品化的产成品。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 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
1.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房屋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工程施工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
1.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2.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2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
3.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不断推广新技术。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新技术的推广。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精华之处,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进行引进与推广的态度。工程实践是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相关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且相对成熟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在具体的施工案例中推广与应用这些新技术,进而使得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得到推进和提升,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高标准要求。
2.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就是人才。
3.结合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崛起和进步,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
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崛起与发展,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