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农业“嫁接”旅游,通过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第一产业再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农业与旅游业产业的融合引发经济的乘数效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我国农业旅游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农业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旅游的认识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多数农业旅游点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重模仿轻研发,加上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季节性强,资源闲置等因素,致使我国农业旅游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何因势利导,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主导,加强区域协调合作
农业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基础性的制约瓶颈,例如从业人员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分散的村寨与市场的断裂;旅游基础设施匮乏等等。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人才、管理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以保障农业旅游的发展。此外,由于农业旅游地的形象是一种公共产品,其营销处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政府应该在旅游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定期举办各种农事和节庆活动,组织以特定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等,以此来扩大农业旅游区的影响力、树立品牌、提高回头率、缩小旅游淡旺季差别。旅游产业是跨区域的产业,各种联合与合作是当前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发展农业旅游必须彻底改革传统农业自成体系,封闭经营的模式,要冲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走一条开放型的区域旅游的发展路子。
二、科学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发展农业旅游应全面规划、科学开发,特别要考虑到发展旅游农业的根本目的,不是不要农业,而是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扩大农业优势,增加综合收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各旅游项目更具特色、服务设施更加完备齐全、旅游服务更加体贴周到,同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选准主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由于许多地方农村经济还不发达,资金有限,并且旅游农业市场的发育又具有渐进性,因此,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农业旅游进行开发建设。在发展旅游农业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贪大求洋而盲目搞一些重复建设、相互雷同的项目,尤其一些人造景观的建设,一定要慎重、以避免成为“人造负担”。同时要突出当地的特色,体现鲜明的个性。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保护教育意识
在农业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强生态意识,对各行各业和全区居民及外来游客进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强制性的法律与公众自律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加快农业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损害野生动植物、白色污染、毁花木、毁林、毁文化古迹、乱排放污水和在观光农业景点区周围乱搞现代建筑、商业网点等行为,要加强教育和坚决制止,避免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要确保湖泊、湿地、森林、草地和文明古迹的原始风貌不受污染和破坏。
四、科学开发,搞好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中,旅游资源评价是明确旅游地的性质,辨识旅游资源开发顺序的基础分析。分析和利用本地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是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选择最能反映地区个性,既与竞争性旅游区相区别,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特征和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加强和提高。客观分析制约农业旅游区发展的要素,寻求消除其负面影响的最佳途径。在对农业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从可行性论证-一开发规划一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开发方式。
五、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增加农民收益
强调社区参与农业旅游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理论结合点。农业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现在很多地区的旅游业由于忽视社区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没有与社区建设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造成旅游环境污染乃至恶化,经济秩序混乱乃至失控,文化传统扭曲乃至丧失等。所以,为了协调社区居民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矛盾与不适,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倡导社区参与农业旅游发展。乡村社区的参与要能在农业旅游规划中反映居民的想法,以便规划实施后,减少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从而实现乡村社区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政府主导,加强区域协调合作
农业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基础性的制约瓶颈,例如从业人员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分散的村寨与市场的断裂;旅游基础设施匮乏等等。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人才、管理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以保障农业旅游的发展。此外,由于农业旅游地的形象是一种公共产品,其营销处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政府应该在旅游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定期举办各种农事和节庆活动,组织以特定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等,以此来扩大农业旅游区的影响力、树立品牌、提高回头率、缩小旅游淡旺季差别。旅游产业是跨区域的产业,各种联合与合作是当前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发展农业旅游必须彻底改革传统农业自成体系,封闭经营的模式,要冲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走一条开放型的区域旅游的发展路子。
二、科学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发展农业旅游应全面规划、科学开发,特别要考虑到发展旅游农业的根本目的,不是不要农业,而是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扩大农业优势,增加综合收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各旅游项目更具特色、服务设施更加完备齐全、旅游服务更加体贴周到,同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选准主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由于许多地方农村经济还不发达,资金有限,并且旅游农业市场的发育又具有渐进性,因此,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农业旅游进行开发建设。在发展旅游农业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贪大求洋而盲目搞一些重复建设、相互雷同的项目,尤其一些人造景观的建设,一定要慎重、以避免成为“人造负担”。同时要突出当地的特色,体现鲜明的个性。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保护教育意识
在农业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强生态意识,对各行各业和全区居民及外来游客进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强制性的法律与公众自律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加快农业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损害野生动植物、白色污染、毁花木、毁林、毁文化古迹、乱排放污水和在观光农业景点区周围乱搞现代建筑、商业网点等行为,要加强教育和坚决制止,避免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要确保湖泊、湿地、森林、草地和文明古迹的原始风貌不受污染和破坏。
四、科学开发,搞好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中,旅游资源评价是明确旅游地的性质,辨识旅游资源开发顺序的基础分析。分析和利用本地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是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选择最能反映地区个性,既与竞争性旅游区相区别,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特征和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加强和提高。客观分析制约农业旅游区发展的要素,寻求消除其负面影响的最佳途径。在对农业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从可行性论证-一开发规划一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开发方式。
五、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增加农民收益
强调社区参与农业旅游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理论结合点。农业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现在很多地区的旅游业由于忽视社区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没有与社区建设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造成旅游环境污染乃至恶化,经济秩序混乱乃至失控,文化传统扭曲乃至丧失等。所以,为了协调社区居民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矛盾与不适,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倡导社区参与农业旅游发展。乡村社区的参与要能在农业旅游规划中反映居民的想法,以便规划实施后,减少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从而实现乡村社区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