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蹦床运动是一项运动员从蹦床上反弹到空中完成各种动作的竞技性运动,蹦床运动是体操运动中的一种。该项运动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列为正式奥运会比赛项目,自此之后,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的越来越好,但是由于蹦床运动的开展相对较晚,在蹦床运动的训练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训练理念较为落后,训练中重技术忽略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如何更科学地安排蹦床训练中的不同内容,保证蹦床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蹦床运动的训练成绩是体育心理学界需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对蹦床运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研究中大多还停留在经验式的描述性水平,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量度不同,在比赛和训练队对心理的需求也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针对不同年龄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提升训练水平,促进蹦床运动水平的提升。
1 蹦床运动训练的现状
蹦床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在动作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蹦床运动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蹦床训练理念还是训练手段,我国都存在很多问题。
现阶段我国基层在蹦床运动的训练中大多还是沿用与其它项目类似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根据教练员的讲解进行技术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练员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不断提升技术动作的效率,这种训练方式在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训练形式较为单一,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二是传统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在训练中占据主导地位,运动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训练的效果相对较差。三是传统的训练中单纯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不足,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产生瓶颈,影响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2 心理训练在蹦床运动中的价值和意义
2.1 心理训练的方式
心理训练的手段主要有表象重现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法、谈话法等。心理训练在蹦床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阶段选择相应的心理训练手段。
运动员在蹦床运动训练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让运动员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蹦床运动需要蹦到一定的高度,在开始阶段很多队员由于害怕在跳起来的过程中受伤,导致队员不敢进行训练,在这个时候通过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信心,在运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运动。
当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基本能够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这时运动员技术动作掌握不够熟练,通过表象重现法使运动员在头脑中建立蹦床动作技术,将动作技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重现,通过这一过程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动作,在训练中也能提升运动员的动作技术。
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提升,当运动员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有些队员可能在参加大型比赛的过程中心理比较紧张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导致运动成绩不够理想,这个时候通过转移法和谈话法使运动员心理得到放松,缓解比赛压力,在比赛中能尽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2 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提升
蹦床运动是运动员通过蹦床的弹力,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评委依据队员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评分,最终分出比赛的胜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影响运动员得分的因素不仅仅是动作技术和腾空的高度,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评分,运动员在进行蹦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队员自信、大方,不仅仅能够给评委更好地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在蹦床运动中的动作更加到位,更有利于动作的完成,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反之,如果队员在进行蹦床运动中不够自信,在进行蹦床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唯唯诺诺,不仅对评委的评分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自己的动作放不开,影响动作的流畅性,影响动作,导致评分不高。
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手段,使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自信,提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自信心和运动成绩是呈正相关性的,运动员越自信,在完成动作质量越好,评分越高,这一过程又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影响,使运动员更加自信,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因此,在训练和比赛的开始阶段教练员一定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
2.3 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蹦床运动成绩的高低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一是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运动水平。二是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运动水平。三是评委对比赛的评定标准。四是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蹦床运动与其它同场竞技性比赛项目不同,在比赛中队员分别进行比赛,最后依据裁判员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分,进而分出比赛的胜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先进行比赛还是后进行比赛,队员需要承受较强的心理压力。
如果队员参赛的顺序较为靠前,这时候运动员对于后面进行比赛的对手的情况了解不足,在进行比赛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此时需要队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按照事先的安排比赛方案进行比赛,保证比赛能够按照之前的要求顺利进行。如果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顺序相对较晚,之前参赛的队员可能在比赛中发挥的有好有坏,这个时候在进行比赛的时候心理不能有起伏,不要因为对手发挥的好坏心理有波动,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能够按照先前教练员的安排进行比赛,不能因为对手表现很好,自己心理压力大而影响比赛,也不要因为对手发挥不好,在自己参赛的时候大意。
在訓练中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合理应对,不会因为对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身比赛的发挥,保证自身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4 心理训练能够降低运动伤病的发生
运动伤病是每个运动员都不想面临但是又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只要参加运动就存在受伤的可能性,在运动中如何避免运动伤病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运动员出现伤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运动训练科学性不足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运动员的心理也对运动伤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运动中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好,在运动中更敢于做动作,这个时候心理相对较为放松,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更为舒展,此时,出现伤病的概率能够大大降低。反之,如果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越是害怕做动作,动作越容易出现问题,动作不到位,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出现运动伤病的风险。
因此,在蹦床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增加心理训练所占的比例,在训练和比赛前进行心理疏导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在比赛中鼓励运动员,激发运动员参与运动的信心,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赛后无论成绩的好坏,教练员及时对比赛进行总结,发现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在后期的训练中及时改进,为后期比赛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心理素质对蹦床运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传统的蹦床训练中单纯重视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忽略了心理素质的训练,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提升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在训练中合理配置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时间,促进蹦床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体操武术运动中心)
随着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对蹦床运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研究中大多还停留在经验式的描述性水平,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量度不同,在比赛和训练队对心理的需求也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针对不同年龄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提升训练水平,促进蹦床运动水平的提升。
1 蹦床运动训练的现状
蹦床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在动作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蹦床运动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蹦床训练理念还是训练手段,我国都存在很多问题。
现阶段我国基层在蹦床运动的训练中大多还是沿用与其它项目类似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根据教练员的讲解进行技术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练员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不断提升技术动作的效率,这种训练方式在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训练形式较为单一,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二是传统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在训练中占据主导地位,运动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训练的效果相对较差。三是传统的训练中单纯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不足,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产生瓶颈,影响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2 心理训练在蹦床运动中的价值和意义
2.1 心理训练的方式
心理训练的手段主要有表象重现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法、谈话法等。心理训练在蹦床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阶段选择相应的心理训练手段。
运动员在蹦床运动训练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让运动员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蹦床运动需要蹦到一定的高度,在开始阶段很多队员由于害怕在跳起来的过程中受伤,导致队员不敢进行训练,在这个时候通过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信心,在运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运动。
当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基本能够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这时运动员技术动作掌握不够熟练,通过表象重现法使运动员在头脑中建立蹦床动作技术,将动作技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重现,通过这一过程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动作,在训练中也能提升运动员的动作技术。
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提升,当运动员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有些队员可能在参加大型比赛的过程中心理比较紧张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导致运动成绩不够理想,这个时候通过转移法和谈话法使运动员心理得到放松,缓解比赛压力,在比赛中能尽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2 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提升
蹦床运动是运动员通过蹦床的弹力,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评委依据队员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评分,最终分出比赛的胜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影响运动员得分的因素不仅仅是动作技术和腾空的高度,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评分,运动员在进行蹦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队员自信、大方,不仅仅能够给评委更好地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在蹦床运动中的动作更加到位,更有利于动作的完成,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反之,如果队员在进行蹦床运动中不够自信,在进行蹦床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唯唯诺诺,不仅对评委的评分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自己的动作放不开,影响动作的流畅性,影响动作,导致评分不高。
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手段,使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自信,提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自信心和运动成绩是呈正相关性的,运动员越自信,在完成动作质量越好,评分越高,这一过程又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影响,使运动员更加自信,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因此,在训练和比赛的开始阶段教练员一定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
2.3 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蹦床运动成绩的高低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一是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运动水平。二是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运动水平。三是评委对比赛的评定标准。四是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蹦床运动与其它同场竞技性比赛项目不同,在比赛中队员分别进行比赛,最后依据裁判员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分,进而分出比赛的胜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先进行比赛还是后进行比赛,队员需要承受较强的心理压力。
如果队员参赛的顺序较为靠前,这时候运动员对于后面进行比赛的对手的情况了解不足,在进行比赛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此时需要队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按照事先的安排比赛方案进行比赛,保证比赛能够按照之前的要求顺利进行。如果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顺序相对较晚,之前参赛的队员可能在比赛中发挥的有好有坏,这个时候在进行比赛的时候心理不能有起伏,不要因为对手发挥的好坏心理有波动,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能够按照先前教练员的安排进行比赛,不能因为对手表现很好,自己心理压力大而影响比赛,也不要因为对手发挥不好,在自己参赛的时候大意。
在訓练中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合理应对,不会因为对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身比赛的发挥,保证自身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4 心理训练能够降低运动伤病的发生
运动伤病是每个运动员都不想面临但是又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只要参加运动就存在受伤的可能性,在运动中如何避免运动伤病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运动员出现伤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运动训练科学性不足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运动员的心理也对运动伤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运动中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好,在运动中更敢于做动作,这个时候心理相对较为放松,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更为舒展,此时,出现伤病的概率能够大大降低。反之,如果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越是害怕做动作,动作越容易出现问题,动作不到位,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出现运动伤病的风险。
因此,在蹦床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增加心理训练所占的比例,在训练和比赛前进行心理疏导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在比赛中鼓励运动员,激发运动员参与运动的信心,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赛后无论成绩的好坏,教练员及时对比赛进行总结,发现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在后期的训练中及时改进,为后期比赛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心理素质对蹦床运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传统的蹦床训练中单纯重视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忽略了心理素质的训练,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提升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在训练中合理配置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时间,促进蹦床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体操武术运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