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也是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改变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以及不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情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物理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探究。
一、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教师引导产生问题情境。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例如,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节,教学目标有二:一是理解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二是推导宇宙速度,了解卫星的运行原理。完成第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是如何过渡的。首先从基本问题提问:(1)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2)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3)导弹水平发射出,其轨迹如何?启发学生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其轨迹是曲线”的结论。其次是推理追问:如导弹速度足够大,其射程可以绕地球一周吗?学生根据推理可兴奋的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其射程有足够远,可绕地球一周。这是一种思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乐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
2.通过实验引发问题情境。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情境。如在讲解动量守恒时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纸条,把钢笔帽立在小纸条上或把一块橡皮压在小纸条上,让他们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或橡皮下拉出来,条件是钢笔帽不能倒,橡皮不能被拖动,有的学生怕钢笔帽倒下就小心翼翼地轻轻拉动纸条,结果钢笔帽倒了;有的学生轻轻拉橡皮下面的纸条,结果把橡皮拉到课桌边也没拉出;有的学生几次慢慢拉动纸条均未成功,就用力快拉纸条,结果顺利地把纸条从钢笔帽或橡皮下面拉出来了,实验获得成功。全班学生尝试了慢慢拉动使实验失败后,找到了很快拉动纸条使实验成功的方法,课堂里洋溢着成功的欢笑,于是学习动量定理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3.留意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应当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肯定存在许多以原有的经验水平、认知结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又常常是他们正在思考、迷惑或尝试解决的,如鸡蛋为什么掉在石头上碎裂,而掉在海绵上不碎?水流星为什么到最高点而水不流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探究教学中的一些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的问题。
二、启发学生假设
1.引导学生独立假设、猜想、预测。只有让学生假设、猜想、预测,才能充分体现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过程中,假设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例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启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设想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怎样?并用生活实例说明。
2.让学生充分假设。如在讲解静摩擦力方向时,可让学生充分假设。为防止学生的假设被遗漏,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假设在黑板上写出来,为学生的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三、把握课堂探究开放的“度”
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他们对所研究对象的关注程度就越深。学生的问题会比较零碎,对教师而言,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对学生的问题,一般处理方法有三种:(1)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2)集体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整堂课全班进行研究;(3)先选择一个问题,探究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究,形成一个层次。经过反复实践,我们认识到,如果在一堂课内采用第(1)种方法,容易引起课堂混乱,给人一种“东打一拳,西打一棒”的感觉,难以体现教学的逻辑严密性,但这种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而且效果比较好。第(2)、(3)种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关注学生们最感兴趣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可作为后续活动展开。
2.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带着走到逐步开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逐步进行。在每一环节的处理上,应该紧凑、严密,而不能无的放矢。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大部分空间留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内容时,教师首先留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然后让学生探讨有关欧姆定律方面的题型并介绍方法:(1)基础知识训练——欧姆定律的理解;(2)训练串并联关系;(3)滑动变阻器的应用;(4)电路变换——伏安表示数变化;(5)电学中的比的应用;(6)电路故障分析等。最后让学生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总之,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作者单位:河南省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
一、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教师引导产生问题情境。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例如,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节,教学目标有二:一是理解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二是推导宇宙速度,了解卫星的运行原理。完成第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是如何过渡的。首先从基本问题提问:(1)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2)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3)导弹水平发射出,其轨迹如何?启发学生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其轨迹是曲线”的结论。其次是推理追问:如导弹速度足够大,其射程可以绕地球一周吗?学生根据推理可兴奋的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其射程有足够远,可绕地球一周。这是一种思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乐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
2.通过实验引发问题情境。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情境。如在讲解动量守恒时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纸条,把钢笔帽立在小纸条上或把一块橡皮压在小纸条上,让他们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或橡皮下拉出来,条件是钢笔帽不能倒,橡皮不能被拖动,有的学生怕钢笔帽倒下就小心翼翼地轻轻拉动纸条,结果钢笔帽倒了;有的学生轻轻拉橡皮下面的纸条,结果把橡皮拉到课桌边也没拉出;有的学生几次慢慢拉动纸条均未成功,就用力快拉纸条,结果顺利地把纸条从钢笔帽或橡皮下面拉出来了,实验获得成功。全班学生尝试了慢慢拉动使实验失败后,找到了很快拉动纸条使实验成功的方法,课堂里洋溢着成功的欢笑,于是学习动量定理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3.留意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应当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肯定存在许多以原有的经验水平、认知结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又常常是他们正在思考、迷惑或尝试解决的,如鸡蛋为什么掉在石头上碎裂,而掉在海绵上不碎?水流星为什么到最高点而水不流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探究教学中的一些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的问题。
二、启发学生假设
1.引导学生独立假设、猜想、预测。只有让学生假设、猜想、预测,才能充分体现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过程中,假设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例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启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设想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怎样?并用生活实例说明。
2.让学生充分假设。如在讲解静摩擦力方向时,可让学生充分假设。为防止学生的假设被遗漏,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假设在黑板上写出来,为学生的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三、把握课堂探究开放的“度”
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他们对所研究对象的关注程度就越深。学生的问题会比较零碎,对教师而言,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对学生的问题,一般处理方法有三种:(1)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2)集体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整堂课全班进行研究;(3)先选择一个问题,探究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究,形成一个层次。经过反复实践,我们认识到,如果在一堂课内采用第(1)种方法,容易引起课堂混乱,给人一种“东打一拳,西打一棒”的感觉,难以体现教学的逻辑严密性,但这种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而且效果比较好。第(2)、(3)种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关注学生们最感兴趣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可作为后续活动展开。
2.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带着走到逐步开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逐步进行。在每一环节的处理上,应该紧凑、严密,而不能无的放矢。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大部分空间留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内容时,教师首先留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然后让学生探讨有关欧姆定律方面的题型并介绍方法:(1)基础知识训练——欧姆定律的理解;(2)训练串并联关系;(3)滑动变阻器的应用;(4)电路变换——伏安表示数变化;(5)电学中的比的应用;(6)电路故障分析等。最后让学生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总之,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作者单位:河南省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