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制”视角下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w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理解大学生消费的钥匙之一,是大学生消费的内在矛盾的反映.在情感体制视角下,情感与商品相互建构、消费与交往双向内爆以及消费与审美共谋,大学生消费情感体验表现出三种特征:追求快乐至上的享乐主义、交往的情感构建与依赖以及追求自我认同的个性发展悖论.对情感体验的深入分析可以提高大学生辨识消费主义本质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进程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消费教育反思.大学生的消费与情感之间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期待着更多的研究投入.
其他文献
学风反映了一个大学的精神和传统,是学生求学态度、精神和方法的体现,优良学风的培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学习满意度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探索高校理科院系学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需坚持并推进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有着独特特点,这就要求其思政课改革创新从自身特色出发,探求社会、学校、思政教师、艺术生的协同机制,以共同发力,在改革创新中坚持并推进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但是作为时代新人他们又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引导.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生存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注重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涵养,并着重阐述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及红色文化记忆等途径让大学生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
新媒体网络空间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中的传播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不再是传统的,而是前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不仅要在知识性中体现,而且要在实践和社会应用中更好地发展.
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对高校德育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德育方法已经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不相适应,亟须改进和创新.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对传统德育方法的挑战以及给德育方法创新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交流法、寓教于乐法、关怀模式法、价值澄清法等德育方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和战略擘画.以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工作是党领导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问题,聚焦战略指导、战略部署、战略实施等关键阶段和环节,有效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思考和科学谋划,实现了意识形态战略建设的创新突破,引领着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跃迁式发展.在战略指导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一系列极具开创性意义的理论命题,以规律性认识指引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发展.在战略部署上,注重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在意识形态
教育是社会民生之首,与民情民意密切相关.当前在推进教育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推崇理性与工具主义的倾向,迫切需要重视教育治理的情感基础及其维度回归.教育情感治理,指向于教育治理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情感关系与建设,基于情感关系的干预与协调实现教育主体之间的情感理解、认同与融洽.“以规治情”与“以情治情”是教育情感治理的两种基本运作逻辑,可以通过树立公共价值培育情感、加强互动回应传递情感、打造情境标识“物化”情感、重视情感关怀激发情感、激发关键群众动员情感等多种路径推进与优化教育情感治理实践变革.
新媒体情景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缺失、主动性不强,教育注重形式、严肃性不足,教育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双向互动性不足,主流教育在新媒体语境中的话语权被弱化等多重困境.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更高效优质地开展,提升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亲和性,本文从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提升新媒体话语方式的引导能力、深入挖掘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智慧融合等三个方面着手探讨解决方法.
对儒道佛心理学思想的文本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心理学究其实质是以“道”为中心的体验心理学,完全有别于以“逻各斯”为中心的西方实验心理学.中国传统心理学中表现出的种种心理体验,如“孔颜乐处”“坐忘”“禅修”等,是高度“个人的”,但是凡有此体验的又有相通的感受,因此也具有“客观性”,表明体验也是一种“可重复性的”实证过程.中国传统心理学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必将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出现实验心理学与体验心理学并存的格局,并最终迎来真正拥有自己独特体系的中国心理学.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观”文化什么、怎么“观”文化、什么样的文化“观”等文化思想、观点、看法的集中体现和本质反映,包括文化本质观、文化价值观、文化理念观和文化发展观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从形成到发展成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建构的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是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文化思想观点的逻辑演化.从文化观的演进历程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新飞跃等阶段,彰显出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