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能很快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方式,但是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而导致无法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去分析问题。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能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文章认为今后统计学教学改革要坚持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要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在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应当让学生自己做调查,要尊重学生的兴趣自主选题。此外,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182-02
一、问题的提出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成为各大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本人将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搜集数据,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汇报,最终完成大作业。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在实践环节学生最常问的问题不是SPSS操作,而是“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我要研究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使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学生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分析什么问题。学生对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和假设、搜集数据、检验假设的真伪、分析结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既不了解也不掌握。由于缺乏问题导向和科研思维,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在大作业开始阶段盲目设计调查问卷,在大作业的后期盲目使用统计方法。这种现象导致虽然学生会使用统计软件,但是他们却不会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的问题,因为根本就没有研究问题。如果把研究问题比作“的”,统计分析方法比作“矢”,则统计方法的运用则是有的放矢。如果要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会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科研能力。
二、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统计学课程体系设计
本人认为,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为出发点,促进统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从授课内容上,仍然要将重点放在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上。如果学生不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将如同不懂药的药理和药性,因此谈不上对症下药,也就谈不上运用统计方法,因此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这一教学重点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变。对统计学原理的讲解应当有适当的公式推导,某些公式推导对非统计专业学生可以不作为考试要求,但是应当通过推导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方法的原理,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比如计量经济学中理解对该种方法的发展。
第二,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课题项目在统计学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国外本科统计学教学的一个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看懂学术文章。老师会发给学生一份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解释这篇文章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是怎样提出的、数据是怎样搜集的以及统计方法是如何验证假设的。重点要求学生解释该篇论文中用到了哪些统计方法、这些统计方法分析了哪些变量、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统计方法在运用上存在哪些不足。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可以在借鉴他人学术论文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授课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为例来说明统计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使用。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重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的设立,而不是只谈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而且要详细地介绍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如何分析和解答所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的,比如在哪里用了描述统计、哪里用了推断统计方法、为何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对于统计结果是如何分析的。
第三,要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实践环节,以提交调查报告作为任务驱动。分析自己的研究问题是提高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关键。统计学练习题不应该只包括课后练习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分析研究问题。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总任务下达给学生,明确学生应当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提高。实践兴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要素,因此调查报告的选题要尊重学生兴趣,自主选题,可不限于本专业。
第四,注意对学生研究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统计学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进而对研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点能体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要能够把这种分析过程用规范的写作方式形成文字。关于对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格式和思路的讲解可以在案例授课环节完成。在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沟通,对其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直到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个沟通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学生的调查报告可作为统计学课程考核成绩之一。
第五,增加学生对研究结果的汇报展示能力和互评能力。可以安排小组进行展示汇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口头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所运用的统计方法以及为何要运用这种方法。如果调查报告是小组作业,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看出每个学生对调查报告的贡献,以此作为给每个学生的评分依据。此外,这个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互评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主体地位的方式之一,在互评活动中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通过这个活动他们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基本科研素养的养成不是只靠统计学课程就可以获得的。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或者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应当成为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具有的能力之一,因此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应该是探索以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创新。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门课的教学中。大学本科层次的课程中应当减少对概念死记硬背的内容,教师应当加入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额外的付出,对于统计学课程,学生的统计调查报告选题各不相同,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也不相同,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对结果的分析,因此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付出。与能够为教师带来晋升和加薪相比,指导本科科研活动给教师带来的有形的东西很少。因此,如何增加对教师的补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当成为我国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四、结论
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而导致无法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去分析问题。同时,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能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本文认为,今后统计学教学改革要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在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应当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问题搜集数据。此外,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宁.“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究——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222-223.
[2]张运来,冯俊.基于大作业的实践性项目运作模式——经管类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71-73.
[3]吴启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沿革及存在问题[J].统计与决策,2012,(3):48-50.
[4]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7-69.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182-02
一、问题的提出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成为各大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本人将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搜集数据,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汇报,最终完成大作业。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在实践环节学生最常问的问题不是SPSS操作,而是“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我要研究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使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学生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分析什么问题。学生对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和假设、搜集数据、检验假设的真伪、分析结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既不了解也不掌握。由于缺乏问题导向和科研思维,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在大作业开始阶段盲目设计调查问卷,在大作业的后期盲目使用统计方法。这种现象导致虽然学生会使用统计软件,但是他们却不会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的问题,因为根本就没有研究问题。如果把研究问题比作“的”,统计分析方法比作“矢”,则统计方法的运用则是有的放矢。如果要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会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科研能力。
二、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统计学课程体系设计
本人认为,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为出发点,促进统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从授课内容上,仍然要将重点放在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上。如果学生不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将如同不懂药的药理和药性,因此谈不上对症下药,也就谈不上运用统计方法,因此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这一教学重点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变。对统计学原理的讲解应当有适当的公式推导,某些公式推导对非统计专业学生可以不作为考试要求,但是应当通过推导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方法的原理,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比如计量经济学中理解对该种方法的发展。
第二,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课题项目在统计学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国外本科统计学教学的一个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看懂学术文章。老师会发给学生一份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解释这篇文章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是怎样提出的、数据是怎样搜集的以及统计方法是如何验证假设的。重点要求学生解释该篇论文中用到了哪些统计方法、这些统计方法分析了哪些变量、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统计方法在运用上存在哪些不足。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可以在借鉴他人学术论文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授课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为例来说明统计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使用。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重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的设立,而不是只谈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而且要详细地介绍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如何分析和解答所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的,比如在哪里用了描述统计、哪里用了推断统计方法、为何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对于统计结果是如何分析的。
第三,要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实践环节,以提交调查报告作为任务驱动。分析自己的研究问题是提高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关键。统计学练习题不应该只包括课后练习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分析研究问题。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总任务下达给学生,明确学生应当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提高。实践兴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要素,因此调查报告的选题要尊重学生兴趣,自主选题,可不限于本专业。
第四,注意对学生研究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统计学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进而对研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点能体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要能够把这种分析过程用规范的写作方式形成文字。关于对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格式和思路的讲解可以在案例授课环节完成。在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沟通,对其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直到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个沟通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学生的调查报告可作为统计学课程考核成绩之一。
第五,增加学生对研究结果的汇报展示能力和互评能力。可以安排小组进行展示汇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口头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所运用的统计方法以及为何要运用这种方法。如果调查报告是小组作业,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看出每个学生对调查报告的贡献,以此作为给每个学生的评分依据。此外,这个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互评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主体地位的方式之一,在互评活动中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通过这个活动他们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基本科研素养的养成不是只靠统计学课程就可以获得的。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或者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应当成为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具有的能力之一,因此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应该是探索以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创新。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门课的教学中。大学本科层次的课程中应当减少对概念死记硬背的内容,教师应当加入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额外的付出,对于统计学课程,学生的统计调查报告选题各不相同,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也不相同,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对结果的分析,因此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付出。与能够为教师带来晋升和加薪相比,指导本科科研活动给教师带来的有形的东西很少。因此,如何增加对教师的补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当成为我国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四、结论
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而导致无法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去分析问题。同时,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能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本文认为,今后统计学教学改革要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在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应当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问题搜集数据。此外,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宁.“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究——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222-223.
[2]张运来,冯俊.基于大作业的实践性项目运作模式——经管类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71-73.
[3]吴启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沿革及存在问题[J].统计与决策,2012,(3):48-50.
[4]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