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1991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每年以近6%的速率稳步增长,高盛曾预测其将在2032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随着今年4月标准普尔下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其成为“金砖国家”中首当其冲陷入经济放缓挑战的国家。《财经国家周刊》综合标普的评估报告和相关外媒解读,分三个小节择要编译,以期为中国的未雨绸缪提供镜鉴。
就在印度联合政府举办酒宴庆祝连任三周年之际,印度却在遭遇卢比贬值、投资下降、通胀加剧和赤字高企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尚未陷入衰退的泥淖,但短期增长放缓态势已非常明显。
印度的领导人正面临严峻的政治抉择:要么做出艰难且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正确决定,要么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
折翼的天使
6月11日,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继4月降低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后,再次发布报告,警告印度可能成为首个丧失投资级评级的金砖国家。印度目前的评级为BBB-,仅高于投机级一个等级,并且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列举了下调印度评级至投机级的五个原因:
首先是商业信心遭受重创。由于印度目前正在商讨对跨境交易征税等政策,引发美日等国贸易组织不满,甚至扬言撤出其在印度投资。考虑到印度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发生外资大规模流出,将极大地动摇印度本土经济的稳定。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外汇储备耗竭的局面。
其次,印度经济政策正面临瓶颈。由于在税收、养老金和外商直接投资改革上的政策制定进展缓慢,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提案都被搁置。
再者,近期经济表现提示印度经济增速未来将下滑。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办公室5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至5.3%,大幅低于2011年第一季度9.2%的表现,不仅低于预期的6.1%,甚至低于5.5%的预测下限,创9年来最低增速。
此外,还包括印度经济改革存在倒退可能性。由于政治改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政府在面对未预料到的经济冲击时,很有可能采取与经济自由化大相径庭的方案。最后,印度政府低下的治理水平,也可能危及经济改革成果。
资本加速撤离
通常印度被视为全球崛起的大国。在经济转型之后二十余年间,印度经济已经增长了20倍,并且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印度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增长超过2倍,并且出口地区和出口品种类愈发分散和多元化。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和权益资本流入占GDP比例增长超过30倍。
还在不久前,印度官方预测2012年印度经济将以9%或更高的速度增长。奥巴马政府急于深入了解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并鼓吹美印合作,将印度设想为制衡中国的地区力量。一些分析家甚至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将是印度吸引更多海外投资的大好机会,因为投资者对于衰退的发达工业国异常警惕。
但现在,经济放缓打破了普通民众对企业和政界的乐观情绪,对政府怨声载道。印度商界领袖、外国投资者和分析家认为,印度政府的无能削弱了印度的优势:印度政客倾向民粹主义、高层领导缺乏执行力、腐败盛行,削弱决策者的权威。由于印度财政赤字率和借新偿旧比例都很高,且2010年经常账户赤字已占GDP的4%,其在面对下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可能表现较为脆弱。
印度亟需投资注入采矿、公路、港口、城市住房和其他产业,但印度企业和国外投资者却开始逃避。许多印度公司无法获得政府的项目许可,因此转而投资海外。外国投资者也不断回收资金。相较于前年的300亿美元,去年印度股票债券市场的外资总量仅为160亿美元。最近几个月,财政部提出对在印度的外国机构开征新税种,以求阻止预算赤字上升,但却导致外国投资加速撤离。按一位驻孟买的美国银行高级经理的说法,“我们已经厌倦,投资者也不再热衷于谈论印度。他们病急乱投医。”
危机的基因与出路
但仍有理性的乐观派认为,只要印度妥善吸取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危机中经验和教训,仍可保持高速增长。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降低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按其预测,今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于2007年仍将增长43%。虽然低于中国56%的水平,但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
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考什克?巴苏承认,尽管政府犯过错误,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错过了更好定位印度的机会;但是不必悲观,印度仍在发展,投资和储蓄率仍然高涨,应该趁卢比下跌推动出口。他认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印度的情况并非更加糟糕。
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其中最为明显的制约因素来自政府管理的失误,例如各级政府补贴中的浪费性支出、教育和医疗体系中的漏洞、僵化的劳动法、基础设施不完备以及对高效利用土地的诸多限制等。但鉴于印度此前在这些挑战下仍取得的经济成就,不难想象,如果这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则印度经济将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然而,当前印度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在于印度本身(拿来主义式)的“资本主义危机基因”,使其不经分别地模仿发达国家政策。如果印度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于印度经济增长而言将构成巨大打击。另一个次要的威胁,在于全球金融改革带来的变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采用新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印度金融体系不但不会变糟,反而可能有所改善。
印度经济仍旧在不断扩张,预计今年增长率为6%至7%。分析家认为,印度的长期优势仍然明显。他们的人口结构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之一,且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印度企业也在更积极地开展全球竞争。
总之,印度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危机,印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抵抗宏观经济风险能力,尤其需要妥善处理财政赤字过大、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管理不善、以及国内信贷长期失控等问题。
【短评】
所谓“金砖国家”的英文为Brics,其发音和“砖块”(brick)类似,原文本身并没有强调“黄金”的意思。但为其镀上一层金或者争论是否褪色,成了各大投行乃至评级机构热衷谈论的话题,而且这些报告卖得都不便宜。
另外一些智库型媒体的分析更偏重中长期,选编的评论来自《纽约时报》新德里分社总编吉姆?亚德里、《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以及本刊驻印记者。如果印度不能在包括财政、投资等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突破,仅仅是对资本流动增税以弥补赤字,延长退休以应对养老金问题,这无助于长期增长。随之而来的评级调降可能会导致印度融资成本大幅上涨,甚至触发债务问题。
但是印度仍然拥有更年轻的人口结构,在土地、医疗等领域的改革也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今后中国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可能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近60年全球发展的绩效来看,所谓“低收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某种潜藏的“风险”,相反其实是大部分国家所处的“常态”。出路唯有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克服改革疲劳症——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停滞即“陷阱”。(史晨)
(王健系本刊特约观察员,史晨系本刊研究总监,实习记者邱妤茜亦有贡献)
自1991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每年以近6%的速率稳步增长,高盛曾预测其将在2032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随着今年4月标准普尔下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其成为“金砖国家”中首当其冲陷入经济放缓挑战的国家。《财经国家周刊》综合标普的评估报告和相关外媒解读,分三个小节择要编译,以期为中国的未雨绸缪提供镜鉴。
就在印度联合政府举办酒宴庆祝连任三周年之际,印度却在遭遇卢比贬值、投资下降、通胀加剧和赤字高企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尚未陷入衰退的泥淖,但短期增长放缓态势已非常明显。
印度的领导人正面临严峻的政治抉择:要么做出艰难且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正确决定,要么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
折翼的天使
6月11日,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继4月降低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后,再次发布报告,警告印度可能成为首个丧失投资级评级的金砖国家。印度目前的评级为BBB-,仅高于投机级一个等级,并且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列举了下调印度评级至投机级的五个原因:
首先是商业信心遭受重创。由于印度目前正在商讨对跨境交易征税等政策,引发美日等国贸易组织不满,甚至扬言撤出其在印度投资。考虑到印度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发生外资大规模流出,将极大地动摇印度本土经济的稳定。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外汇储备耗竭的局面。
其次,印度经济政策正面临瓶颈。由于在税收、养老金和外商直接投资改革上的政策制定进展缓慢,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提案都被搁置。
再者,近期经济表现提示印度经济增速未来将下滑。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办公室5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至5.3%,大幅低于2011年第一季度9.2%的表现,不仅低于预期的6.1%,甚至低于5.5%的预测下限,创9年来最低增速。
此外,还包括印度经济改革存在倒退可能性。由于政治改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政府在面对未预料到的经济冲击时,很有可能采取与经济自由化大相径庭的方案。最后,印度政府低下的治理水平,也可能危及经济改革成果。
资本加速撤离
通常印度被视为全球崛起的大国。在经济转型之后二十余年间,印度经济已经增长了20倍,并且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印度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增长超过2倍,并且出口地区和出口品种类愈发分散和多元化。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和权益资本流入占GDP比例增长超过30倍。
还在不久前,印度官方预测2012年印度经济将以9%或更高的速度增长。奥巴马政府急于深入了解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并鼓吹美印合作,将印度设想为制衡中国的地区力量。一些分析家甚至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将是印度吸引更多海外投资的大好机会,因为投资者对于衰退的发达工业国异常警惕。
但现在,经济放缓打破了普通民众对企业和政界的乐观情绪,对政府怨声载道。印度商界领袖、外国投资者和分析家认为,印度政府的无能削弱了印度的优势:印度政客倾向民粹主义、高层领导缺乏执行力、腐败盛行,削弱决策者的权威。由于印度财政赤字率和借新偿旧比例都很高,且2010年经常账户赤字已占GDP的4%,其在面对下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可能表现较为脆弱。
印度亟需投资注入采矿、公路、港口、城市住房和其他产业,但印度企业和国外投资者却开始逃避。许多印度公司无法获得政府的项目许可,因此转而投资海外。外国投资者也不断回收资金。相较于前年的300亿美元,去年印度股票债券市场的外资总量仅为160亿美元。最近几个月,财政部提出对在印度的外国机构开征新税种,以求阻止预算赤字上升,但却导致外国投资加速撤离。按一位驻孟买的美国银行高级经理的说法,“我们已经厌倦,投资者也不再热衷于谈论印度。他们病急乱投医。”
危机的基因与出路
但仍有理性的乐观派认为,只要印度妥善吸取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危机中经验和教训,仍可保持高速增长。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降低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按其预测,今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于2007年仍将增长43%。虽然低于中国56%的水平,但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
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考什克?巴苏承认,尽管政府犯过错误,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错过了更好定位印度的机会;但是不必悲观,印度仍在发展,投资和储蓄率仍然高涨,应该趁卢比下跌推动出口。他认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印度的情况并非更加糟糕。
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其中最为明显的制约因素来自政府管理的失误,例如各级政府补贴中的浪费性支出、教育和医疗体系中的漏洞、僵化的劳动法、基础设施不完备以及对高效利用土地的诸多限制等。但鉴于印度此前在这些挑战下仍取得的经济成就,不难想象,如果这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则印度经济将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然而,当前印度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在于印度本身(拿来主义式)的“资本主义危机基因”,使其不经分别地模仿发达国家政策。如果印度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于印度经济增长而言将构成巨大打击。另一个次要的威胁,在于全球金融改革带来的变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采用新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印度金融体系不但不会变糟,反而可能有所改善。
印度经济仍旧在不断扩张,预计今年增长率为6%至7%。分析家认为,印度的长期优势仍然明显。他们的人口结构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之一,且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印度企业也在更积极地开展全球竞争。
总之,印度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危机,印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抵抗宏观经济风险能力,尤其需要妥善处理财政赤字过大、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管理不善、以及国内信贷长期失控等问题。
【短评】
所谓“金砖国家”的英文为Brics,其发音和“砖块”(brick)类似,原文本身并没有强调“黄金”的意思。但为其镀上一层金或者争论是否褪色,成了各大投行乃至评级机构热衷谈论的话题,而且这些报告卖得都不便宜。
另外一些智库型媒体的分析更偏重中长期,选编的评论来自《纽约时报》新德里分社总编吉姆?亚德里、《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以及本刊驻印记者。如果印度不能在包括财政、投资等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突破,仅仅是对资本流动增税以弥补赤字,延长退休以应对养老金问题,这无助于长期增长。随之而来的评级调降可能会导致印度融资成本大幅上涨,甚至触发债务问题。
但是印度仍然拥有更年轻的人口结构,在土地、医疗等领域的改革也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今后中国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可能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近60年全球发展的绩效来看,所谓“低收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某种潜藏的“风险”,相反其实是大部分国家所处的“常态”。出路唯有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克服改革疲劳症——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停滞即“陷阱”。(史晨)
(王健系本刊特约观察员,史晨系本刊研究总监,实习记者邱妤茜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