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要引导学生确立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觀念和行为方式,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通过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积极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2015年度专项课题(2015JDD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5-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观,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凝结了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最重要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三个倡导”。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深刻变换,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格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的前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深化理性认知,增强是非曲直价值判断力,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引领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本课程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现状
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旨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信条,并进一步外化于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一般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教师首先应当从刚刚入学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等情况作为依据准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中小学教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知识性灌输为主。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的“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抽象的政治教育不能解释我国当前社会中不良现象,通过网络传播的“西化”思想甚至是极端思想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概念的诠释、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仅仅当作知识性的讲授来完成,把教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通过理论知识方法诠释性的讲解。
三、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度,能够引导学生在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的前提下,更好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阶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内容抽象不宜被学生理解、认同,进而不能完全转化为实践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剖析深入不够,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甚至流于形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依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利益诉求,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在注重理论色彩的基础上,更加强化通识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传统意义上主体和客体关系,意识形态教育要确立二者都是教学的主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认同和践行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特别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和保证在意识形态学习中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方向前进,并能发挥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组织教学过程,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深刻认知学情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不是封闭式教学而是开放式教学,这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根治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抵御西化价值观的思想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社会客观规律发展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为主体,灵活使用以案例、互动、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化。
教师引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要具有前瞻性,如个人主义与法治的问题,个人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在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重要人权思想。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追求自由是有边界的,要在法治指引下行使个人权利。案例教学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点内容展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启发性。案例教学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当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如平凡岗位中哪些人为他人作出“贡献”,又是怎样体现“诚信、敬业”精神,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结合讲授内容,指导学生读马列原著,组织学生观看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片,开展特色鲜明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应该遵循学生认知价值观规律。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认知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自身的理解程度和践行水平。这样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4).
[2]陈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 .
[3]陈锡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6).
作者简介:
呼和(1981年6月-),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民法,经济法,本科学历,讲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2015年度专项课题(2015JDD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5-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观,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凝结了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最重要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三个倡导”。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深刻变换,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格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的前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深化理性认知,增强是非曲直价值判断力,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引领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本课程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现状
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旨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信条,并进一步外化于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一般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教师首先应当从刚刚入学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等情况作为依据准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中小学教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知识性灌输为主。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的“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抽象的政治教育不能解释我国当前社会中不良现象,通过网络传播的“西化”思想甚至是极端思想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概念的诠释、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仅仅当作知识性的讲授来完成,把教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通过理论知识方法诠释性的讲解。
三、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度,能够引导学生在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的前提下,更好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阶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内容抽象不宜被学生理解、认同,进而不能完全转化为实践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剖析深入不够,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甚至流于形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依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利益诉求,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在注重理论色彩的基础上,更加强化通识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传统意义上主体和客体关系,意识形态教育要确立二者都是教学的主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认同和践行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特别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和保证在意识形态学习中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方向前进,并能发挥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组织教学过程,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深刻认知学情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不是封闭式教学而是开放式教学,这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根治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抵御西化价值观的思想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社会客观规律发展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为主体,灵活使用以案例、互动、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化。
教师引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案例要具有前瞻性,如个人主义与法治的问题,个人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在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重要人权思想。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追求自由是有边界的,要在法治指引下行使个人权利。案例教学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点内容展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启发性。案例教学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当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如平凡岗位中哪些人为他人作出“贡献”,又是怎样体现“诚信、敬业”精神,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结合讲授内容,指导学生读马列原著,组织学生观看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片,开展特色鲜明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应该遵循学生认知价值观规律。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认知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自身的理解程度和践行水平。这样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4).
[2]陈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 .
[3]陈锡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6).
作者简介:
呼和(1981年6月-),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民法,经济法,本科学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