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发动初期出版界的“夺权”斗争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5·16”通知发出以后,出版界与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彻底批判”的“五界”之一,是最早受到冲击、最早被“夺权”的部门之一。林彪、江青一伙在出版战线,不仅全盘否定新中国出版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诬蔑17年来的出版工作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政”,还全盘否定解放区出版工作的革命传统,全盘否定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出版工作。在林彪、江青一伙的煽动下,各界的大批专家、学者和著名作家被任意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共老手”等帽子,列为
其他文献
摘 要: 谐趣诗是杨诚斋诗中一类独特的诗作,对日常生活画面的叙述中蕴含着新鲜和趣味,仕与隐的矛盾又贯穿始终。作者在谐趣诗中“打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对田园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恶,透露出内心的挣扎。  关键词: 杨万里 谐趣诗 仕与隐 矛盾  “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①。素来,诚斋诗以幽默诙谐和情趣盎然著名于诗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谐趣诗,表现了杨万里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谐趣诗的趣在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