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无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发生,无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等病例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板;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24-0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避免长期卧床牵引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多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9~87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19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8例;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1例,ⅡB型18例,Ⅲ型6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入院后先行皮牵引制动患肢,完善术前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尽快手术治疗,有手术禁忌证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约20°。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患肢骨折复位。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长约6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阔筋膜,钝性分离大转子周围肌肉直达骨膜外,彻底清除骨折区血肿组织。将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贴服于骨面由股骨近端潜行推向远端,放置于股骨上段外侧面,克氏针自钢板预留针孔钻入,临时固定钢板。在锁定螺钉导向套筒的导引下,向股骨颈内钻入3枚克氏针,透视确认3枚克氏针均未穿出股骨颈,距离头下1~2mm。根据克氏针进入深度,选取相应长度的锁定螺钉,透视确认固定良好后,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再于钢板远端对应位置处取外侧切口,暴露钢板后,钻入3~5枚锁定螺钉,使骨折远端与钢板固定。被动活动髋关节,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后,冲洗术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术后皮下注射低分于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术后第2天开始借助CPM机被动活动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加强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6~10周有骨痂形成后逐渐负重行走,骨性愈合后可弃拐行走。
1.3 疗效评定:按照Harris[1]评分系统可分为以下4项标准。①优:骨折达解剖对位,骨折已愈合,90~100分。② 良:骨折愈合,髋部有轻微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80~89分。③ 可:骨折愈合,髋部经常疼痛,骨关节活动受限,70~79分。④差: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髋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动,70分以下。
2 结果
3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Harris评价标准评定,优3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无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发生,无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等病例发生。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增加,交通的发展也导致外伤引起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骨骨折的10%~34%[2]。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卧床牵引治疗,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器官代偿功能差,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则能使患者能尽快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也较多,如动力髋(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Gamma钉等,但由于老年患者骨皮质薄、骨松质稀疏、骨折愈合慢、粉碎性骨折多见等特点,采用以上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易发生再次骨折、螺钉松动滑脱、螺钉切割股骨颈、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作为新一代接骨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进行独特设计的一种内固定材料[3]。其头颈部符合股骨转子部的解剖外形,近端3枚自攻长锁定螺钉呈三角形固定于股骨颈,形成三维固定,增加了螺钉对松质骨的把持力,也避免了螺钉切割效应。其下方2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钢板孔和螺钉都有螺纹,拧紧锁定后螺钉与钢板锁定成一体,钢板与股骨的固定更为贴伏, 为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4]。多枚锁定螺钉均匀承担所受应力,具有较强的抗旋转、抗弯、抗剪力、防退钉、髋关节内翻等作用。股骨近端锁定板不需进行骨膜的广泛剥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的手术损伤,有利于骨折端及软组织的愈合。
综上所述,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大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分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216-217.
[2] 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10,20(8):476-479.
[3] 王江华,余雄武,孙宏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64-65.
[4] 唐志荣,尹东,黄东,等.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近端骨质量的改变.中国临床康复,2009,9(3):200-20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无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发生,无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等病例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板;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24-0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避免长期卧床牵引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多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9~87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19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8例;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1例,ⅡB型18例,Ⅲ型6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入院后先行皮牵引制动患肢,完善术前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尽快手术治疗,有手术禁忌证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约20°。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患肢骨折复位。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长约6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阔筋膜,钝性分离大转子周围肌肉直达骨膜外,彻底清除骨折区血肿组织。将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贴服于骨面由股骨近端潜行推向远端,放置于股骨上段外侧面,克氏针自钢板预留针孔钻入,临时固定钢板。在锁定螺钉导向套筒的导引下,向股骨颈内钻入3枚克氏针,透视确认3枚克氏针均未穿出股骨颈,距离头下1~2mm。根据克氏针进入深度,选取相应长度的锁定螺钉,透视确认固定良好后,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再于钢板远端对应位置处取外侧切口,暴露钢板后,钻入3~5枚锁定螺钉,使骨折远端与钢板固定。被动活动髋关节,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后,冲洗术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术后皮下注射低分于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术后第2天开始借助CPM机被动活动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加强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6~10周有骨痂形成后逐渐负重行走,骨性愈合后可弃拐行走。
1.3 疗效评定:按照Harris[1]评分系统可分为以下4项标准。①优:骨折达解剖对位,骨折已愈合,90~100分。② 良:骨折愈合,髋部有轻微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80~89分。③ 可:骨折愈合,髋部经常疼痛,骨关节活动受限,70~79分。④差: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髋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动,70分以下。
2 结果
3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Harris评价标准评定,优3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无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发生,无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等病例发生。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增加,交通的发展也导致外伤引起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骨骨折的10%~34%[2]。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卧床牵引治疗,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器官代偿功能差,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则能使患者能尽快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也较多,如动力髋(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Gamma钉等,但由于老年患者骨皮质薄、骨松质稀疏、骨折愈合慢、粉碎性骨折多见等特点,采用以上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易发生再次骨折、螺钉松动滑脱、螺钉切割股骨颈、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作为新一代接骨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进行独特设计的一种内固定材料[3]。其头颈部符合股骨转子部的解剖外形,近端3枚自攻长锁定螺钉呈三角形固定于股骨颈,形成三维固定,增加了螺钉对松质骨的把持力,也避免了螺钉切割效应。其下方2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钢板孔和螺钉都有螺纹,拧紧锁定后螺钉与钢板锁定成一体,钢板与股骨的固定更为贴伏, 为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4]。多枚锁定螺钉均匀承担所受应力,具有较强的抗旋转、抗弯、抗剪力、防退钉、髋关节内翻等作用。股骨近端锁定板不需进行骨膜的广泛剥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的手术损伤,有利于骨折端及软组织的愈合。
综上所述,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大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分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216-217.
[2] 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10,20(8):476-479.
[3] 王江华,余雄武,孙宏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64-65.
[4] 唐志荣,尹东,黄东,等.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近端骨质量的改变.中国临床康复,2009,9(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