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危害性,对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 岩溶地区;桩基;冲孔桩;基础设计
  
  概述
  岩石是一种高强度的天然材料,也是一种脆性破裂性材料,原生裂隙面和次生裂隙面是岩体破坏的薄弱面,因此溶洞与高倾角溶隙会降低桩端岩体承载力。受高倾角的影响,加之岩溶岩地下水的浸混蚀作用,使与灰岩直接接触的冲积土层局部软化、吸收镂空,形成软弱地质体——土洞,易造成地表沉降。这些土洞与灰岩溶隙导通,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造成孔内严重漏水,降低地基承载力,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当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通常采用深基础。比如复合地基、钻孔桩、管桩、冲孔桩等都有应用,但应用较多的是冲孔桩。下文对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其中公寓地上98m,30层,地下二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第一组,Tg=0.3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ω0=0.75kN/m2,地面粗糙度B类。
  公寓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筏板复合地基,转换层结构平面见图1,基础平面图见图2,桩型见表1。
  
  
  
  2地质条件
  场地内埋藏地层的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a).填土,厚度约0.80-5.00m,平均2.64m;b).粉质粘土,厚度约 1.20-10.0m,平均5.11m;c).粉细砂,厚度约0.60-3.50m,平均1.92m;d).中粗砂,厚度约0.60-6.50m,平均3.56m;e).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约4.50-18.80m,平均8.94m;f).含砾粉质粘土,厚度约1.30-11.80m,平均7.12m;g).石炭系下统灰岩,灰岩(大理岩)。
  场地位于可溶性灰岩分布区,岩面溶蚀现象明显,溶洞洞高0.05~10.30m,平均4.24m。大部分溶洞为全填充,填充物为流~软塑状含砾粉质粘土,个别溶洞无填充物或半填充松散状砂砾。溶洞间岩石破碎,基岩面一般漏水,岩溶较为发育,基岩面形成波状起伏,高低不平,溶沟、石芽发育,一方面溶洞发育,且具多层溶洞发育。本工程初勘结果已经发现场地内有溶洞的存在,因此详勘时勘探孔要求加密到10m左右一个钻孔,详勘总钻孔102个,其中60个钻孔发现一至多层溶洞,合计122个,见洞率高达60%,对基础选型及基础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典型剖面见图3,4。
  
  
  
  三、基础选型
  1、人工挖孔灌注桩
  其优点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造价低等。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勘察反映稳定水位埋深为1.70m~6.80m。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桩,势必要降水处理,如果大面积降水,周围地面将产生下陷、地下土洞发育等不良后果;如果做止水帷幕,深度不宜控制。本工程地下存在大量溶洞,同时探明基岩面起伏较大,施工也有一定危险及困难。地下水及溶洞的存在,使施工危险性大,施工也有一定困难,不应采用。
  2 、桩筏复合地基,以预应力管桩改善地基承载力,由桩、筏板和地基三者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充分利用桩基承载力、控制建筑沉降,又能利用桩间土分担部分荷载,其优点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不均匀沉降小,处理深度大等优点。本工程场地内基岩起伏较大,埋深(从自然地面算)在9.000m~34.450m,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施工难度较大,承载力不均匀,造价较高,不宜采用。如果将预应力管桩改为CFG桩,做到满足30层楼的承载力,同样造价很高,不宜采用。
  3、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其缺点是质量控制直观性差,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易出现孔底沉泥、夹渣、缩颈、露筋、离析、浮浆夹层等缺陷,但施工控制的好依然可行。但本工程基岩起伏较大,且有溶洞存在,施工上很难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不宜采用。
  4、冲孔灌注桩,优缺点同钻孔灌注桩,但冲孔灌注桩能适合于各种地形,同时对于本工程地质条件而言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宜本工程采用。通过上述比较,冲孔灌注桩可有效地穿透各类土层,成孔适应性强,达到稳定持力层。经过建设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近年来本地区已广泛使用冲孔灌注桩,积累了许多施工经验,适宜本工程采用。
  四、基础设计
  1、冲孔灌注桩考虑问题
  详勘布点时应考虑到采用冲孔灌注桩,勘探点应布置在柱位下,一柱一钻孔,柱下每个钻孔均应钻到稳定基岩下不小于5.0m。在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较大大直径桩(桩径大于2.0m)桩位置应不少于3各钻孔,其它桩位至少一桩一钻孔。设计中应根据详勘及超前钻资料,每桩每柱分别计算单桩承载力,同一栋楼中单桩承载力可能相差很多,然后根据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和柱下反力确定柱下桩数、桩径及承台分布,合理采用不同直徑桩。
  2、冲孔灌注桩的设计
  在单桩容许承载力确定后,根据上部荷载大小和分布,进行布桩设计。由于荷载大而集中,在单桩能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单柱单桩,对核心筒及柱下荷载大采用多桩及群桩承台形式。布置原则如下:按荷重大小、分布及地层结构,选定不同的桩长、桩径和持力层深度、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控制桩中距不小于3D;对每个承台群桩的布置,均力求使群桩形心与外荷载作用点相重合,使桩基在受水平力和弯矩作用时有较大的抵抗矩。
  超前钻揭露的同一桩下持力层高差变化较大时,改为小直径多桩承台,通过多桩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施工成孔有保证,冲孔进度快,施工造价容易控制,实践证明安全可靠,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建筑物基础为低桩承台,在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单桩顶所分担的垂直力和水平力均按规程公式计算。当桩顶承台厚度不小于2000mm,桩身内钢筋可靠锚入其中,且承台刚度较大时,可考虑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以及承台侧土的弹性抗力作用。由于单桩承载力较高,桩身强度计算采用C35才能满足要求。
  承台的平面尺寸,主要根据群桩和上部结构的布置决定,厚度由上柱和桩顶冲切计算以及刚度构造要求确定,配筋由承台板的抗弯计算确定。
  五、基础施工问题的处理及检测
  1 、施工前的超前钻发现,在同一大直径桩基基础下,稳定基岩高差变化非常大。如果要按原设计布置一根大直径桩基施工,需要回填大量碎石,不但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存在偏桩的可能而且施工工期得不到保证。经过仔细分析,设计上采用一桩(大直径)改多桩(小直径)的方式,通过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修改,施工进度、造价、质量均得到很好保证,通过实践证明,结构安全可靠。
  2 、桩基检测
  桩基检测包括: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桩端持力层的验证。
  桩身完整性采用超声波检测,检测桩基均为合格桩,证明桩身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
  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受到现行试验条件的限制,对单桩竖向承载力小于10000kN的桩基,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静载实验。静载实验示意详见图5,实验数据详见表2,实验数据证明设计、施工满足要求。根据静载实验结论,反算出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同时结合地勘资料,验算大直径桩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对灌注桩桩基进行钻芯检测,一是验证桩身质量,而是对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结果大部分均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桩端钻芯发现桩端仍有溶洞的存在,此时有关单位要求补桩处理。设计上与地勘单位及参考超前钻的情况协调分析,认为此部分为溶洞为裂隙,桩端下存在稳定基岩,对检测到的溶洞不用过分担心。针对此情况设计上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折减20%,同时加大底板厚度,使桩基形成群桩效应,考虑按复合地基计算基础承载力。由于单桩承载力及刚度较大,可考虑基础下土体承载力的10%~15%计入土的承载力作用,让桩土共同作用形成桩筏基础,经设计验算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避免了补桩对工程的影响,为甲方节省拉大量的施工时间。
  四、结束语
  经过对本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及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配合,得出以下结论:
  (1)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结构及地勘专业应早期介入,尽早熟悉地质情况,避免施工图阶段出现大的反复,造成工期延误。对发现溶洞地区,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
  (2)岩溶地区如果存在土洞和溶洞,不应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高层建筑承载力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管桩+筏板复合地基;基岩为微风化时不应采用钻孔灌注桩。
  (3)在溶岩地区的高层建筑,岩层面如果埋深变化剧烈,溶洞、土洞、临空面较发育地段,且上部建筑荷载较大时,通过方案比较,宜优先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4)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机具限制,为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桩直径尽量控制在1500mm以下。单桩承载力小于柱底内力可以通过设置多桩,通过承台转换的结构形式满足工程需要。
  (5)对桩端下稳定基岩内存在的局部溶槽不用过分担心,通过一定的加强措施,例如可以考虑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计算,可以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
  [3]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5]《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 09- 99)
  
  作者简介:吴涛(1978-), 男,江西省宁都县人, 中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公园的主题运用雕塑的布置来表现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水运基地的太阳广场为例,通过分析雕塑的主题、体量、材质以及雕塑与主题的关系,总结出适合主题公园雕塑的一些特征。  [关键词]雕塑 体育主题公园 运动     公共景观是指为人群交往和使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环境营造。其特征是具有开放性、交流性、参与
期刊
摘要:随着森林旅游的兴起,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日渐繁荣,由此带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目的在于更加注重资源保护,达到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文章在阐述景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目前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在我国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坚持的方向,希望我国森里公园规划设计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    一、森林景观的内涵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支护工程亦随之发展。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技术性强且施工难度大、風险高。因此,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勇于实践创新,促使深基坑支护技术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安全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0前 言  根据笔者参与和主持的几个深基坑施工情况,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的心得做如下一些总结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加纤维沥青混凝土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同点分析入手,具体探讨了加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并就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做了详细探讨,最后以黑瞎子岛乌苏大桥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中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和交通量增大,通车荷载增加,对高速公路的
期刊
[摘 要]组合家具是现代家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式灵活多变、经济适用,是未来家具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从组合的角度对组合家具进行分类,以组合对象、组合方式、组合对象的造型形式为标准将组合家具分为单体组合家具、零部件组合家具及层叠式、拼合式、榫插式、嵌套式、拼装式组合家具等。  [关键词] 组合家具; 组合方式  [作者简介]王璐芳、女、汉族、硕士、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现代桥梁工程中,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已被广泛采用。体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裂度与刚度,是桥梁的竖向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得以减小。混凝土连续箱梁有满堂支架现浇法和逐孔连续现浇法施工,而逐孔连续箱梁施工又可以采用支架法和滑模法施工。逐孔连续箱梁施工就是采用连续箱梁整个断面一次浇注,逐孔推进,完成桥梁施工的一种新工艺。本文通过对某互通立交桥采用支架法逐孔施工实践,对支架法逐孔施工进行了阐述,并对
期刊
摘要:根据笔者从事高速公路路面建设的经验,从车辙对道路使用性能的影响,车辙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其相应防治对策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一些可能引起车辙的诱因提出了疑问。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 成因 对策    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6.5万公里。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性能倍受青睐,在现代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部分高速公路在通车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车辙等
期刊
摘要:电线、电缆是建筑电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理的使用電线、电缆是保证各种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节约资源的关键点。本文主要阐述了电线、电缆在建筑电气设计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电气设计;电线和电缆;特征;应用  常用电线和电缆的型号及用途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电线和电缆型号目前设计手册上能查到的有六十几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使用较多的电线和电缆也有十几种,不同型号的电线和电缆其特性不同,用途也不同。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低碳,绿色,节能的建筑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建筑节能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系统;热负荷计算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13763m2。主要功能分区可以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学生宿舍区三大块,总平面见图1。整个建筑呈“U”型布置, 开口向东。前排形状长条型,
期刊
摘要 阐述了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不断增加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主要来源。从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产出、运输及处置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造成的问题及危害。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工程渣土 产出问题 运输问题 处置问题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升级,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环境面貌,关系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