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危害性,对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 岩溶地区;桩基;冲孔桩;基础设计
概述
岩石是一种高强度的天然材料,也是一种脆性破裂性材料,原生裂隙面和次生裂隙面是岩体破坏的薄弱面,因此溶洞与高倾角溶隙会降低桩端岩体承载力。受高倾角的影响,加之岩溶岩地下水的浸混蚀作用,使与灰岩直接接触的冲积土层局部软化、吸收镂空,形成软弱地质体——土洞,易造成地表沉降。这些土洞与灰岩溶隙导通,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造成孔内严重漏水,降低地基承载力,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当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通常采用深基础。比如复合地基、钻孔桩、管桩、冲孔桩等都有应用,但应用较多的是冲孔桩。下文对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其中公寓地上98m,30层,地下二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第一组,Tg=0.3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ω0=0.75kN/m2,地面粗糙度B类。
公寓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筏板复合地基,转换层结构平面见图1,基础平面图见图2,桩型见表1。
2地质条件
场地内埋藏地层的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a).填土,厚度约0.80-5.00m,平均2.64m;b).粉质粘土,厚度约 1.20-10.0m,平均5.11m;c).粉细砂,厚度约0.60-3.50m,平均1.92m;d).中粗砂,厚度约0.60-6.50m,平均3.56m;e).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约4.50-18.80m,平均8.94m;f).含砾粉质粘土,厚度约1.30-11.80m,平均7.12m;g).石炭系下统灰岩,灰岩(大理岩)。
场地位于可溶性灰岩分布区,岩面溶蚀现象明显,溶洞洞高0.05~10.30m,平均4.24m。大部分溶洞为全填充,填充物为流~软塑状含砾粉质粘土,个别溶洞无填充物或半填充松散状砂砾。溶洞间岩石破碎,基岩面一般漏水,岩溶较为发育,基岩面形成波状起伏,高低不平,溶沟、石芽发育,一方面溶洞发育,且具多层溶洞发育。本工程初勘结果已经发现场地内有溶洞的存在,因此详勘时勘探孔要求加密到10m左右一个钻孔,详勘总钻孔102个,其中60个钻孔发现一至多层溶洞,合计122个,见洞率高达60%,对基础选型及基础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典型剖面见图3,4。
三、基础选型
1、人工挖孔灌注桩
其优点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造价低等。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勘察反映稳定水位埋深为1.70m~6.80m。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桩,势必要降水处理,如果大面积降水,周围地面将产生下陷、地下土洞发育等不良后果;如果做止水帷幕,深度不宜控制。本工程地下存在大量溶洞,同时探明基岩面起伏较大,施工也有一定危险及困难。地下水及溶洞的存在,使施工危险性大,施工也有一定困难,不应采用。
2 、桩筏复合地基,以预应力管桩改善地基承载力,由桩、筏板和地基三者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充分利用桩基承载力、控制建筑沉降,又能利用桩间土分担部分荷载,其优点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不均匀沉降小,处理深度大等优点。本工程场地内基岩起伏较大,埋深(从自然地面算)在9.000m~34.450m,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施工难度较大,承载力不均匀,造价较高,不宜采用。如果将预应力管桩改为CFG桩,做到满足30层楼的承载力,同样造价很高,不宜采用。
3、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其缺点是质量控制直观性差,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易出现孔底沉泥、夹渣、缩颈、露筋、离析、浮浆夹层等缺陷,但施工控制的好依然可行。但本工程基岩起伏较大,且有溶洞存在,施工上很难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不宜采用。
4、冲孔灌注桩,优缺点同钻孔灌注桩,但冲孔灌注桩能适合于各种地形,同时对于本工程地质条件而言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宜本工程采用。通过上述比较,冲孔灌注桩可有效地穿透各类土层,成孔适应性强,达到稳定持力层。经过建设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近年来本地区已广泛使用冲孔灌注桩,积累了许多施工经验,适宜本工程采用。
四、基础设计
1、冲孔灌注桩考虑问题
详勘布点时应考虑到采用冲孔灌注桩,勘探点应布置在柱位下,一柱一钻孔,柱下每个钻孔均应钻到稳定基岩下不小于5.0m。在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较大大直径桩(桩径大于2.0m)桩位置应不少于3各钻孔,其它桩位至少一桩一钻孔。设计中应根据详勘及超前钻资料,每桩每柱分别计算单桩承载力,同一栋楼中单桩承载力可能相差很多,然后根据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和柱下反力确定柱下桩数、桩径及承台分布,合理采用不同直徑桩。
2、冲孔灌注桩的设计
在单桩容许承载力确定后,根据上部荷载大小和分布,进行布桩设计。由于荷载大而集中,在单桩能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单柱单桩,对核心筒及柱下荷载大采用多桩及群桩承台形式。布置原则如下:按荷重大小、分布及地层结构,选定不同的桩长、桩径和持力层深度、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控制桩中距不小于3D;对每个承台群桩的布置,均力求使群桩形心与外荷载作用点相重合,使桩基在受水平力和弯矩作用时有较大的抵抗矩。
超前钻揭露的同一桩下持力层高差变化较大时,改为小直径多桩承台,通过多桩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施工成孔有保证,冲孔进度快,施工造价容易控制,实践证明安全可靠,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建筑物基础为低桩承台,在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单桩顶所分担的垂直力和水平力均按规程公式计算。当桩顶承台厚度不小于2000mm,桩身内钢筋可靠锚入其中,且承台刚度较大时,可考虑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以及承台侧土的弹性抗力作用。由于单桩承载力较高,桩身强度计算采用C35才能满足要求。
承台的平面尺寸,主要根据群桩和上部结构的布置决定,厚度由上柱和桩顶冲切计算以及刚度构造要求确定,配筋由承台板的抗弯计算确定。
五、基础施工问题的处理及检测
1 、施工前的超前钻发现,在同一大直径桩基基础下,稳定基岩高差变化非常大。如果要按原设计布置一根大直径桩基施工,需要回填大量碎石,不但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存在偏桩的可能而且施工工期得不到保证。经过仔细分析,设计上采用一桩(大直径)改多桩(小直径)的方式,通过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修改,施工进度、造价、质量均得到很好保证,通过实践证明,结构安全可靠。
2 、桩基检测
桩基检测包括: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桩端持力层的验证。
桩身完整性采用超声波检测,检测桩基均为合格桩,证明桩身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
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受到现行试验条件的限制,对单桩竖向承载力小于10000kN的桩基,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静载实验。静载实验示意详见图5,实验数据详见表2,实验数据证明设计、施工满足要求。根据静载实验结论,反算出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同时结合地勘资料,验算大直径桩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对灌注桩桩基进行钻芯检测,一是验证桩身质量,而是对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结果大部分均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桩端钻芯发现桩端仍有溶洞的存在,此时有关单位要求补桩处理。设计上与地勘单位及参考超前钻的情况协调分析,认为此部分为溶洞为裂隙,桩端下存在稳定基岩,对检测到的溶洞不用过分担心。针对此情况设计上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折减20%,同时加大底板厚度,使桩基形成群桩效应,考虑按复合地基计算基础承载力。由于单桩承载力及刚度较大,可考虑基础下土体承载力的10%~15%计入土的承载力作用,让桩土共同作用形成桩筏基础,经设计验算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避免了补桩对工程的影响,为甲方节省拉大量的施工时间。
四、结束语
经过对本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及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配合,得出以下结论:
(1)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结构及地勘专业应早期介入,尽早熟悉地质情况,避免施工图阶段出现大的反复,造成工期延误。对发现溶洞地区,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
(2)岩溶地区如果存在土洞和溶洞,不应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高层建筑承载力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管桩+筏板复合地基;基岩为微风化时不应采用钻孔灌注桩。
(3)在溶岩地区的高层建筑,岩层面如果埋深变化剧烈,溶洞、土洞、临空面较发育地段,且上部建筑荷载较大时,通过方案比较,宜优先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4)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机具限制,为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桩直径尽量控制在1500mm以下。单桩承载力小于柱底内力可以通过设置多桩,通过承台转换的结构形式满足工程需要。
(5)对桩端下稳定基岩内存在的局部溶槽不用过分担心,通过一定的加强措施,例如可以考虑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计算,可以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
[3]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5]《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 09- 99)
作者简介:吴涛(1978-), 男,江西省宁都县人, 中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 岩溶地区;桩基;冲孔桩;基础设计
概述
岩石是一种高强度的天然材料,也是一种脆性破裂性材料,原生裂隙面和次生裂隙面是岩体破坏的薄弱面,因此溶洞与高倾角溶隙会降低桩端岩体承载力。受高倾角的影响,加之岩溶岩地下水的浸混蚀作用,使与灰岩直接接触的冲积土层局部软化、吸收镂空,形成软弱地质体——土洞,易造成地表沉降。这些土洞与灰岩溶隙导通,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造成孔内严重漏水,降低地基承载力,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当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通常采用深基础。比如复合地基、钻孔桩、管桩、冲孔桩等都有应用,但应用较多的是冲孔桩。下文对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其中公寓地上98m,30层,地下二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第一组,Tg=0.3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ω0=0.75kN/m2,地面粗糙度B类。
公寓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筏板复合地基,转换层结构平面见图1,基础平面图见图2,桩型见表1。
2地质条件
场地内埋藏地层的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a).填土,厚度约0.80-5.00m,平均2.64m;b).粉质粘土,厚度约 1.20-10.0m,平均5.11m;c).粉细砂,厚度约0.60-3.50m,平均1.92m;d).中粗砂,厚度约0.60-6.50m,平均3.56m;e).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约4.50-18.80m,平均8.94m;f).含砾粉质粘土,厚度约1.30-11.80m,平均7.12m;g).石炭系下统灰岩,灰岩(大理岩)。
场地位于可溶性灰岩分布区,岩面溶蚀现象明显,溶洞洞高0.05~10.30m,平均4.24m。大部分溶洞为全填充,填充物为流~软塑状含砾粉质粘土,个别溶洞无填充物或半填充松散状砂砾。溶洞间岩石破碎,基岩面一般漏水,岩溶较为发育,基岩面形成波状起伏,高低不平,溶沟、石芽发育,一方面溶洞发育,且具多层溶洞发育。本工程初勘结果已经发现场地内有溶洞的存在,因此详勘时勘探孔要求加密到10m左右一个钻孔,详勘总钻孔102个,其中60个钻孔发现一至多层溶洞,合计122个,见洞率高达60%,对基础选型及基础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典型剖面见图3,4。
三、基础选型
1、人工挖孔灌注桩
其优点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造价低等。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勘察反映稳定水位埋深为1.70m~6.80m。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桩,势必要降水处理,如果大面积降水,周围地面将产生下陷、地下土洞发育等不良后果;如果做止水帷幕,深度不宜控制。本工程地下存在大量溶洞,同时探明基岩面起伏较大,施工也有一定危险及困难。地下水及溶洞的存在,使施工危险性大,施工也有一定困难,不应采用。
2 、桩筏复合地基,以预应力管桩改善地基承载力,由桩、筏板和地基三者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充分利用桩基承载力、控制建筑沉降,又能利用桩间土分担部分荷载,其优点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不均匀沉降小,处理深度大等优点。本工程场地内基岩起伏较大,埋深(从自然地面算)在9.000m~34.450m,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施工难度较大,承载力不均匀,造价较高,不宜采用。如果将预应力管桩改为CFG桩,做到满足30层楼的承载力,同样造价很高,不宜采用。
3、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其缺点是质量控制直观性差,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易出现孔底沉泥、夹渣、缩颈、露筋、离析、浮浆夹层等缺陷,但施工控制的好依然可行。但本工程基岩起伏较大,且有溶洞存在,施工上很难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不宜采用。
4、冲孔灌注桩,优缺点同钻孔灌注桩,但冲孔灌注桩能适合于各种地形,同时对于本工程地质条件而言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宜本工程采用。通过上述比较,冲孔灌注桩可有效地穿透各类土层,成孔适应性强,达到稳定持力层。经过建设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近年来本地区已广泛使用冲孔灌注桩,积累了许多施工经验,适宜本工程采用。
四、基础设计
1、冲孔灌注桩考虑问题
详勘布点时应考虑到采用冲孔灌注桩,勘探点应布置在柱位下,一柱一钻孔,柱下每个钻孔均应钻到稳定基岩下不小于5.0m。在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较大大直径桩(桩径大于2.0m)桩位置应不少于3各钻孔,其它桩位至少一桩一钻孔。设计中应根据详勘及超前钻资料,每桩每柱分别计算单桩承载力,同一栋楼中单桩承载力可能相差很多,然后根据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和柱下反力确定柱下桩数、桩径及承台分布,合理采用不同直徑桩。
2、冲孔灌注桩的设计
在单桩容许承载力确定后,根据上部荷载大小和分布,进行布桩设计。由于荷载大而集中,在单桩能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单柱单桩,对核心筒及柱下荷载大采用多桩及群桩承台形式。布置原则如下:按荷重大小、分布及地层结构,选定不同的桩长、桩径和持力层深度、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控制桩中距不小于3D;对每个承台群桩的布置,均力求使群桩形心与外荷载作用点相重合,使桩基在受水平力和弯矩作用时有较大的抵抗矩。
超前钻揭露的同一桩下持力层高差变化较大时,改为小直径多桩承台,通过多桩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施工成孔有保证,冲孔进度快,施工造价容易控制,实践证明安全可靠,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建筑物基础为低桩承台,在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单桩顶所分担的垂直力和水平力均按规程公式计算。当桩顶承台厚度不小于2000mm,桩身内钢筋可靠锚入其中,且承台刚度较大时,可考虑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以及承台侧土的弹性抗力作用。由于单桩承载力较高,桩身强度计算采用C35才能满足要求。
承台的平面尺寸,主要根据群桩和上部结构的布置决定,厚度由上柱和桩顶冲切计算以及刚度构造要求确定,配筋由承台板的抗弯计算确定。
五、基础施工问题的处理及检测
1 、施工前的超前钻发现,在同一大直径桩基基础下,稳定基岩高差变化非常大。如果要按原设计布置一根大直径桩基施工,需要回填大量碎石,不但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存在偏桩的可能而且施工工期得不到保证。经过仔细分析,设计上采用一桩(大直径)改多桩(小直径)的方式,通过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修改,施工进度、造价、质量均得到很好保证,通过实践证明,结构安全可靠。
2 、桩基检测
桩基检测包括: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桩端持力层的验证。
桩身完整性采用超声波检测,检测桩基均为合格桩,证明桩身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
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受到现行试验条件的限制,对单桩竖向承载力小于10000kN的桩基,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静载实验。静载实验示意详见图5,实验数据详见表2,实验数据证明设计、施工满足要求。根据静载实验结论,反算出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同时结合地勘资料,验算大直径桩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对灌注桩桩基进行钻芯检测,一是验证桩身质量,而是对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结果大部分均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桩端钻芯发现桩端仍有溶洞的存在,此时有关单位要求补桩处理。设计上与地勘单位及参考超前钻的情况协调分析,认为此部分为溶洞为裂隙,桩端下存在稳定基岩,对检测到的溶洞不用过分担心。针对此情况设计上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折减20%,同时加大底板厚度,使桩基形成群桩效应,考虑按复合地基计算基础承载力。由于单桩承载力及刚度较大,可考虑基础下土体承载力的10%~15%计入土的承载力作用,让桩土共同作用形成桩筏基础,经设计验算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避免了补桩对工程的影响,为甲方节省拉大量的施工时间。
四、结束语
经过对本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及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配合,得出以下结论:
(1)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结构及地勘专业应早期介入,尽早熟悉地质情况,避免施工图阶段出现大的反复,造成工期延误。对发现溶洞地区,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
(2)岩溶地区如果存在土洞和溶洞,不应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高层建筑承载力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管桩+筏板复合地基;基岩为微风化时不应采用钻孔灌注桩。
(3)在溶岩地区的高层建筑,岩层面如果埋深变化剧烈,溶洞、土洞、临空面较发育地段,且上部建筑荷载较大时,通过方案比较,宜优先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4)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机具限制,为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桩直径尽量控制在1500mm以下。单桩承载力小于柱底内力可以通过设置多桩,通过承台转换的结构形式满足工程需要。
(5)对桩端下稳定基岩内存在的局部溶槽不用过分担心,通过一定的加强措施,例如可以考虑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计算,可以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
[3]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5]《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 09- 99)
作者简介:吴涛(1978-), 男,江西省宁都县人, 中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