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一年级物理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出发,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一年级 物理教学 教学概念
  
  长期以来,高中生普遍都觉得高中物理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过早地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打击了学习信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中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在增大,对高中新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使学生想学物理和学好物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新生,学习了大量的进入高中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但是,现在很多高中理科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理科教师)觉得高中理科教学越来越难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很难适应高中理科学习。从物理学教学来说,初中物理学到高中物理学,不单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习能力也需要有质的飞跃。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到质点),从特殊到普遍(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定性到定量,从标量到矢量,从四则混合运算到几何运算,从浅显到严谨,这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高中物理学教学客观上的困难,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寻找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去适应它,努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如何才能做好高中一年级的物理学教学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广大的普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高中新生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较大,而学习物理学的能力差异更大。高中物理考试成绩差异大是物理教师无法改变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根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进而堅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物理教学最容易受高考的影响,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偏快偏难的现象,这样就会很快制造出一批后进生,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高一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把分数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面对全体同学,不能只从高考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除了根据学生听课、作业和考试情况了解学生外,还要多和学生谈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除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给以学法指导外,还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完成练习要求、考试目标、时间安排等)。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学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且作业和考试只需完成基础部分。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任务,指导他们选好资料,加强训练,从而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成绩。在课堂上照顾大部分学生和课后做好个别辅导是物理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的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做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直接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物体做实验(比如:用手指按压肌肉而发生形变,肌肉要恢复形变而对手指一个弹力;用手按住书本靠手对书的静摩擦力推动书本,说明运动物体也受静摩擦力,只是产生静摩擦力的相互作用的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不仅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例题、习题、试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选择,不能操之过急,开始阶段要避免出现过难和过繁的题目,等学生能力提高了再开始增加难度。高一阶段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根据定理、定律列方程式,降低运用数学知识的难度。课改后,初中生在三角和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明显下降,这对高中物理教学很不利,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克服学科本位思想,要花些时间补点数学知识,要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高一学生在解题中不注意规范化(如:把方程F-f=ma写成F=ma f),只考虑数学上的等效,不考虑方程所表达的物理意义。解题的规范化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和简洁而又完美的表达方式,因此解题的规范化是高一教学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高中物理学的知识点不多,但几乎在每年高考中物理平均分是最低的,这与物理学的特点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要学好物理学,学生必须有良好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这些能力培养方法是每一位物理教师所要掌握的,但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不容易了。对于物理教师来说,物理是很容易的,在解决本学科问题上要比高中的许多学科觉得容易,但要教好我们的学生就不容易了,甚至是最难的。由于高中物理学的内容不多,要记的东西少,教师掌握了物理学的思维方法,而学生不容易学会这种思维方法。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做好高中一年级的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根本和关键。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价,又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对这样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若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就只
会议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教育工作者应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摘 要: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渐进性提问、赞许式评价、反馈式聊天和激励性评语,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初二物理教学 激励性教育 有效途径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
该文根据军队后勤供应标准管理现状,对研制开发后勤供应标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概要分析,并就该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模型和实现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摘 要: 新课程政治教学认为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教学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教师在合作探究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 合作探究 教师作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并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收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现把几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校历史教研组在高一历史的教学中,
该文讨论军队开展远程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