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现代通讯工具;电磁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80—01
物理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素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打好基础,物理基础概念的认知理解对于物理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客观真理为其探究对象,又具备着客观实在的特点,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作为“教具”的生活实例,自然现象随处撷来,是物理教学的最大便利。当然,对于现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让学生在很小的年纪就对电磁现象有了充分了解,具备了认知的基础,而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层次不一的前概念。
一、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观点,概念形成会经历“隐概念——前概念——初概念——逻辑数学概念”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电磁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耗时困难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如电流、电荷、电压、电场、磁场等概念的时候,要经过大量的类比、想象、抽象和概括分析,思维的深度和强度要求很高。笔者认为,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激发学生求知动机,进行电磁学教学引入是有效可行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等多媒体通讯设备早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就进入学生的认知,其使用早为孩子熟练掌握。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不容忽视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于用电器的认知远远超越手机普及之前的时代,也就意味着学生关于 “电”的隐概念及前概念极大丰富。
手机等设备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可以为物理教师所用,以通讯设备的电现象引入电磁学概念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对电磁学基础概念的陌生,以手机工作和通讯过程为探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手机电池在充电过程作为用电器和使用过程中电源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源”这一概念。
二、帮助物理概念的科学理解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来看,人对于事物或现象的记忆和认知形成结构性的知识,即“图式”,是我们对新事物进行理解判断的基本依据,我们根据新事物的客观表现与脑海中已存在的图式进行对比,巩固或者修正原有的图式。而物理概念,正是物理学家所总结的关于物理现象和事物运动规律的“图式”。当然物理概念的共享性区别于个人心理认知,十分严谨精确,尤其是部分定性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有着很强的运算工具性。
传统教学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缺乏重视必须加以纠正。在现代社会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有充足的条件去改变教学方式。而手机这一学生最为熟悉的用电器自然是最合适的教具。而且一部手机的构造,对于演示初中阶段物理现象绰绰有余。老师完全可以使用老旧手机直接进行拆卸,用于演示教学。这需要老师对设备下点功夫稍作研究。例如手机的扬声器,也就是一个喇叭,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变化电流形成磁场,继而影响磁铁进行位移、震动而产生声音的。一个喇叭就可以将电生磁的现象十分有趣、形象地展现出来。再比如,手机通讯过程的解析,从话筒将声音变为电流,再将电信号变为电磁波,发送至基站,再由基站发送到对方手机这一过程,只要善加利用,其中反应的“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波的性质对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好处极大。
三、纠正学生错误前概念
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器尤其通讯设备的普及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复杂多面的,其中最大的影响在于学生形成了太多电磁学的隐概念、前概念,在未经系统思考和梳理的情况下,错误的认知自然居大多数。如果教師不能有针对性地关注并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前概念,那么有误前概念会大大阻碍学生接受科学的概念教学。比如,因为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较多,常常听说也使用“手机没电了”之类的表达,那么很自然会对电磁学中首先接触到的“电流”这一概念形成干扰。有一部分学生会将电流直接理解为能量,这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当然也有相关调查为证。“有电”、“停电”这样的说法在家庭电路中也表现为“电压”,这样的前概念还有很多,而且学生个体之间前概念的差别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甄别,悉心引导学生思维来系统整理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引起的“隐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客观可感的实物之外的抽象概念,比如电压,以及不可见的实物概念如磁场等的本质的差别还很难理解,正需要大量的客观实例帮他们积累足够的感性认识经验,而手机等通讯设备集载着电磁学知识,不仅仅是最好的教具,更是已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不容忽视的前概念的“素材库”,是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面对的情况。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80—01
物理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素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打好基础,物理基础概念的认知理解对于物理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客观真理为其探究对象,又具备着客观实在的特点,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作为“教具”的生活实例,自然现象随处撷来,是物理教学的最大便利。当然,对于现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让学生在很小的年纪就对电磁现象有了充分了解,具备了认知的基础,而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层次不一的前概念。
一、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观点,概念形成会经历“隐概念——前概念——初概念——逻辑数学概念”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电磁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耗时困难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如电流、电荷、电压、电场、磁场等概念的时候,要经过大量的类比、想象、抽象和概括分析,思维的深度和强度要求很高。笔者认为,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激发学生求知动机,进行电磁学教学引入是有效可行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等多媒体通讯设备早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就进入学生的认知,其使用早为孩子熟练掌握。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不容忽视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于用电器的认知远远超越手机普及之前的时代,也就意味着学生关于 “电”的隐概念及前概念极大丰富。
手机等设备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可以为物理教师所用,以通讯设备的电现象引入电磁学概念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对电磁学基础概念的陌生,以手机工作和通讯过程为探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手机电池在充电过程作为用电器和使用过程中电源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源”这一概念。
二、帮助物理概念的科学理解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来看,人对于事物或现象的记忆和认知形成结构性的知识,即“图式”,是我们对新事物进行理解判断的基本依据,我们根据新事物的客观表现与脑海中已存在的图式进行对比,巩固或者修正原有的图式。而物理概念,正是物理学家所总结的关于物理现象和事物运动规律的“图式”。当然物理概念的共享性区别于个人心理认知,十分严谨精确,尤其是部分定性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有着很强的运算工具性。
传统教学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缺乏重视必须加以纠正。在现代社会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有充足的条件去改变教学方式。而手机这一学生最为熟悉的用电器自然是最合适的教具。而且一部手机的构造,对于演示初中阶段物理现象绰绰有余。老师完全可以使用老旧手机直接进行拆卸,用于演示教学。这需要老师对设备下点功夫稍作研究。例如手机的扬声器,也就是一个喇叭,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变化电流形成磁场,继而影响磁铁进行位移、震动而产生声音的。一个喇叭就可以将电生磁的现象十分有趣、形象地展现出来。再比如,手机通讯过程的解析,从话筒将声音变为电流,再将电信号变为电磁波,发送至基站,再由基站发送到对方手机这一过程,只要善加利用,其中反应的“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波的性质对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好处极大。
三、纠正学生错误前概念
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器尤其通讯设备的普及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复杂多面的,其中最大的影响在于学生形成了太多电磁学的隐概念、前概念,在未经系统思考和梳理的情况下,错误的认知自然居大多数。如果教師不能有针对性地关注并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前概念,那么有误前概念会大大阻碍学生接受科学的概念教学。比如,因为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较多,常常听说也使用“手机没电了”之类的表达,那么很自然会对电磁学中首先接触到的“电流”这一概念形成干扰。有一部分学生会将电流直接理解为能量,这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当然也有相关调查为证。“有电”、“停电”这样的说法在家庭电路中也表现为“电压”,这样的前概念还有很多,而且学生个体之间前概念的差别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甄别,悉心引导学生思维来系统整理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引起的“隐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客观可感的实物之外的抽象概念,比如电压,以及不可见的实物概念如磁场等的本质的差别还很难理解,正需要大量的客观实例帮他们积累足够的感性认识经验,而手机等通讯设备集载着电磁学知识,不仅仅是最好的教具,更是已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不容忽视的前概念的“素材库”,是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面对的情况。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