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教育部特别强调了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早完善。我将以学导模式为范本,针对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展开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学导模式;小学语文;创新
纵观以往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是否将理论知识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地内化和吸收所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学导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采取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学导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以此与同仁朋友共勉。
一、 创设形象化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
虽然创设情境是老生常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代表教师已经完全掌握创设情境的内涵本质。相反,由于部分教师无法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手段的实施规律,这部分教师一般依赖教材、黑板、粉笔的形式设置情境,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被应用到当代教育体系中,比如:视频、图片、声音等教学文本,这就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也为学导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先从互联网上下载了春、夏、秋、冬的声音资源,然后让学生猜测这四段声音哪个代表秋天;其次,大部分学生都听出来了,我夸奖了他们聪明,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了一段关于秋天风景的视频,并结合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看上述视频你们对秋天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我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让他们进行随意畅想,以此满足其个性化自由发挥;最后,等学生发完言之后,我陈述道:秋天在你们眼中是不是美丽的季节?学生众口一致说:是的,随即,我引导学生进入《听听,秋的声音》的课文情境中,即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边导入切合课文内容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我发现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娴熟,但是缺少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教师不愿意将主导权全权放手给学生;第二,教师生怕学生遗漏某个知识点,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失利;第三,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不愿意进行转变。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独立行走,而是把他们当成未断奶的婴儿,这样肯定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学导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策略辅助学生探究问题,以此在无形中深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找骆驼》时,我实施的第一步教学途径是为学生展示了一则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的英雄,然后提示学生答一沙漠中的动物,学生纷纷脱口而出:骆驼,我顺势引入几幅关于骆驼的图片,并为学生介绍骆驼这种动物;其次,我露出为难的神情对学生说: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这位商人很着急,大家可不可以想想办法帮他找到这只骆驼吗?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三到五人的单位小组,让各组集思广益探讨寻找骆驼的方法,示意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或者教辅资料搜寻答案,我则不时地穿插进各组的讨论中,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各组上讲台前呈现各自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见解,等所有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论点之后,我再结合他们的想法进行课文讲解和说明,从而为高质量的课堂作好铺垫。
三、 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如果教师将教学思路局限在纸面或者书面的习题作业中,那么不仅会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学导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齐抓的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加强他们的创造力,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时,我没有将语文作业限制在生字词的抄写中,而是为学生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即让他们以“香”为主题创造一幅作品,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动手操作,但要主动思考别人比较容易忽视的新颖角度,我没有规定具体的创作思路,而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导教学模式最主要遵循共同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以激发、解疑、精讲、演练、反思为基本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他们高效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魏芳芳.浅谈小学语文学导课堂的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
[2]蓝传兴.用学导会话点亮小学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8(9).
作者简介:
戎绪忠,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阜南县苗集镇邵寨小学。
关键词:学导模式;小学语文;创新
纵观以往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是否将理论知识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地内化和吸收所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学导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采取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学导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以此与同仁朋友共勉。
一、 创设形象化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
虽然创设情境是老生常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代表教师已经完全掌握创设情境的内涵本质。相反,由于部分教师无法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手段的实施规律,这部分教师一般依赖教材、黑板、粉笔的形式设置情境,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被应用到当代教育体系中,比如:视频、图片、声音等教学文本,这就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也为学导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先从互联网上下载了春、夏、秋、冬的声音资源,然后让学生猜测这四段声音哪个代表秋天;其次,大部分学生都听出来了,我夸奖了他们聪明,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了一段关于秋天风景的视频,并结合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看上述视频你们对秋天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我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让他们进行随意畅想,以此满足其个性化自由发挥;最后,等学生发完言之后,我陈述道:秋天在你们眼中是不是美丽的季节?学生众口一致说:是的,随即,我引导学生进入《听听,秋的声音》的课文情境中,即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边导入切合课文内容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我发现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娴熟,但是缺少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教师不愿意将主导权全权放手给学生;第二,教师生怕学生遗漏某个知识点,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失利;第三,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不愿意进行转变。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独立行走,而是把他们当成未断奶的婴儿,这样肯定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学导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策略辅助学生探究问题,以此在无形中深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找骆驼》时,我实施的第一步教学途径是为学生展示了一则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的英雄,然后提示学生答一沙漠中的动物,学生纷纷脱口而出:骆驼,我顺势引入几幅关于骆驼的图片,并为学生介绍骆驼这种动物;其次,我露出为难的神情对学生说: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这位商人很着急,大家可不可以想想办法帮他找到这只骆驼吗?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三到五人的单位小组,让各组集思广益探讨寻找骆驼的方法,示意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或者教辅资料搜寻答案,我则不时地穿插进各组的讨论中,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各组上讲台前呈现各自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见解,等所有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论点之后,我再结合他们的想法进行课文讲解和说明,从而为高质量的课堂作好铺垫。
三、 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如果教师将教学思路局限在纸面或者书面的习题作业中,那么不仅会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学导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齐抓的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加强他们的创造力,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时,我没有将语文作业限制在生字词的抄写中,而是为学生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即让他们以“香”为主题创造一幅作品,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动手操作,但要主动思考别人比较容易忽视的新颖角度,我没有规定具体的创作思路,而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导教学模式最主要遵循共同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以激发、解疑、精讲、演练、反思为基本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他们高效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魏芳芳.浅谈小学语文学导课堂的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
[2]蓝传兴.用学导会话点亮小学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8(9).
作者简介:
戎绪忠,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阜南县苗集镇邵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