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追寻语文课堂的诗意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诗意之水的浇灌才能开出生命之花,需要诗意之水的滋润才能结出心灵之果。诗意的语文,是心灵对话的语文。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而对话就是言语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生成出来的。留住课堂的诗意,就是要留住碰撞时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
  1师生对话,唤醒沉睡的诗意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教师的职责就是“荡水,击石”,用智慧去努力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意,去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和多角度的理解、体验,从而“发现”知识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接纳、呼应教师的生命存在,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教师用自己的生命热情激发、唤醒学生的潜能,诱导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把学习要求转变为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师生一起在人际中诗意地栖居,唤醒语文教学中沉睡的诗意,共同享受充满诗意的教学过程。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时,用他那深情而富有生命张力的教学语言将一个戴着墨镜,终日操着胡琴在无锡街头卖艺的阿炳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
  师:当春雨霏霏的时候,我们看见……
  生:他整天戴着墨镜……卖艺度日。
  师:读下去。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是啊,那是在春天。谁再来读一读?(又指名一个学生)在酷暑炎炎的时候,我们看见……
  生:他整天戴着墨镜……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当秋雨纷纷时,,我们还看见……
  生:他整天戴着墨镜……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当雨雪霏霏的时候,我们又看见……
  生:他整天戴着墨镜……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孩子们,这就是黑暗中阿炳的那一段人生,那一段生活,那一段遭遇。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王老师抓住描述阿炳凄惨生活的一句话,利用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创设种种情境,与学生展开对话,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诵读中感悟阿炳凄惨的一生。教师因情而发,为美所感,利用师生对话“巧把金针渡于人”,学生听得陶醉,读得动容,课堂的诗意由此而生。
  2生本对话,探究文本的诗境
  “生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还有在消化基础上的反馈。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的确,文本是有思想有灵性的东西,教材中的诗性元素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与文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进而探究文本的诗境,在文本中诗意地徜徉。
  在上《林海》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被满目的绿感动后,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4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处细细读,并写下感受在字里行间。学生的情被文中的景所激荡,很投入地 读、思、划、注。交流时,一个学生这样说:“平常我觉得绿就是一种色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绿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绿,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另一个学生说:“我陶醉于这迷人的绿中,仿佛置身于绿的海洋中,那样朦胧,那样秀美”……难道,这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而激发的情感,而感悟出的诗境吗?
  在学习“岭、花”内容时,教师又质疑“课题是林海,为什么老舍爷爷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岭和花?这是不是文章的败笔呢?”此时,学生产生了怀疑、困惑、探究的学习心理。教师趁机引导“赶紧读书研究内容,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交流时,学生说:“岭是林的母亲,是岭养育了林。”“林因为有了五彩缤纷的野花的点缀,才有了更多的灵气,充满生命的气息。”……这些充满诗的韵味的语言,不正是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后,挖掘出了文本所蕴含的诗境而得到的感悟吗?学生充满灵性的语言让这堂语文课也因此变得诗意盎然。
  3生生对话,共享睿智的诗情
  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个性的独特个体,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历练、生存状态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多元的理解,多维的思考,多样的解答。于是,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呼唤必将衍生出精彩的动态资源,演绎出生命撞击的火花,绽放出生命对话的灵光。
  例如《船长》教学片段:
  师:学完课文,你还有疑问吗?
  生:我觉得船长的牺牲有点……不值得……
  师:是吗?(敏锐地抓住机遇,进行智慧引申)那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1:我认为船长真是一位英雄!他沉着冷静,指挥船上除他之外所有人都脱险,就他一人却葬身于大海,这是何等的壮烈!
  生2:我觉得船长不是一位真英雄。他为什么选择死亡,与船共存亡,这未免有点愚蠢!
  生3: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不定,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船又买回来啊!
  生4:不!你们不理解,船长对这条船感情多深哪!船亡他也不想活了,这是一种忠于职守。我能理解他!我的小猫死了,我还三天吃不下饭呢!
  生5: 是啊,哈威尔船长虽然与船共亡了,但他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精神长存,他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意愿,分组辩论,展开对话,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围绕“船长的牺牲值得不值得?”这一话题,学生彼此互相阐述各自的阅读感悟,倾听对方的不同观点,在与别人的思维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感悟,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浅显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最后达成了“船长是位忠于职守的真英雄。”这样的共识。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文本深刻独特的感受,妙语连珠,精彩纷呈。生生对话,创生出的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是一种“人性”流淌的自然和开放;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诗的睿智。
  语文是一种无比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让我们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创造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自由的心灵对话,在心灵的交换与撞击中放飞浪漫的诗情,引导学生走向生命的自由天堂。
其他文献
向京从不接受评论授予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头衔。对于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女性主义”,她说:“我不觉得我属于这一种类型或者我是具备这样一个理论背景的创作者,只是因为我做了比
期刊
目的通过对疑诊冠心病的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统计冠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析冠心病与危险因素个数关系,为基层临床医生诊断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商业道德体系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商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商业道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