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靠自己的顽强拼搏,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市人大代表、乡党委副书记;她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孩子,她教导她们,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彭水县三义乡党委副书记、市人大代表宿德英和在乡中心校当老师的丈夫李方良,有两个值得骄傲的女儿。大女儿李雪瑞,16岁考入山东大学,读初二的小女儿李亚玲,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这个位于边远山区的普通家庭,因其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成功的家庭教育被评为2004年重庆市十佳“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庭。
宿德英曾有一段坎坷的经历。17岁时,她因7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母亲执意要她复读。考虑再三,她还是放弃了,因4个弟弟妹妹都在读书,经济负担家里无法承受。
大学梦碎了,宿德英作为三义乡方井村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仍热血沸腾地想干一番事业。1982年她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1983年,宿德英当选彭水县人大代表。其间,她看到村里不通公路,硬是到县有关部门软磨硬缠,争取到2万元资金,发动村民修了一条6公里长的“致富路”。村民都说:“这姑娘,厉害。”1993年,走马上任村文书和妇女主任的宿德英,带领大家发展五倍子和烤烟,几经周折,受了很多委屈,不知悄悄哭了好多回,最后终于获得成功。1997年,宿德英当选为重庆直辖后的首届市人大代表。1998年,宿德英当选为三义乡副乡长,2001年,她担任乡党委副书记。
1987年,宿德英和李方良有了可爱的女儿李雪瑞。
自身的坎坷经历磨练了宿德英坚强的意志,她认为孩子必须学会独立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她从小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3岁那年,雪瑞和妈妈一起,帮外公的烟苗除杂草。一不小心,女儿摔倒了,外公心疼孙女,连忙跑过去,可宿德英却说:“孩子,自己爬起来!”望着满脸泥土和泪水的女儿,她说:“孩子,我们这个贫穷山乡的孩子,都是自己爬起来,相信你也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孩子听懂了,自己爬起来,学着妈妈的样子给烟苗拔草。
2003年,小女儿李亚玲考进马武中学念初中,因为离家远,必须住校。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不满11岁的孩子未免有些不习惯。眼看第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班上同学的父母都来看子女,而自己的父母总是不来,她感到十分委屈。一个星期天,女儿回到家中,不太高兴地跟妈妈讲起了自己的想法,宿德英说:“你知道父母是很爱你的,我们没来看你,是锻炼你适应环境的能力。相信你会很快交上新朋友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心里的怨气逐渐消了,再也不要求家长去看她,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很快得到提高。
宿德英和丈夫十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8岁时的李雪瑞,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刚上了几天学,她就跑回家跟爸妈说:“四年级不好玩,那些题目我全都做得来,我想去读五年级。”跳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身为教师的父亲,心里直犯嘀咕。本来他们平日里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你想飞多高就飞多高,可这时也犹豫了起来,万一跟不上怎么办?最后,他们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决定支持李雪瑞,孩子跳级成功了。
12岁时,李亚玲已经是一个思考问题比较深的孩子了。一个星期天,她回到家里,和妈妈展开了争论:人的命运,到底由谁掌控?女儿列举了不少事实:如原始社会里人的命运,就在大自然的手里;旧中国人民的命运,由战争来决定;今天这个社会里,人的命运掺和了许多机遇。妈妈宿德英也不甘示弱,同样摆出了许多论据:比尔·盖茨中途辍学经商,成了全球首富;霍金患绝症,却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并说,妈妈也是靠自己自立自强,才走上乡党委副书记的岗位,这些都说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都有理由,可谁也不服谁。最终女儿让了一小步,承认人的命运也可以靠自己来掌控一部分,妈妈也妥协了一点,承认人的命运与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
在这个平等、民主的家庭里,孩子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
李雪瑞从小就表现出喜欢探究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雪瑞看到外婆正在种黄豆和菜豆,很好奇,豆子是怎么长大的呢?她向外婆要了几十粒种子回家,种在院坝旁,每天放学回家就跑到豆苗旁观察,看豆子长得怎么样了。豆子一天天长大了,菜豆的豆荚被大人摘来炒菜吃了,黄豆的豆荚却不能吃,要把豆子磨细了做豆腐,一样是豆子,为什么最后用处又不一样呢?
外婆家的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为什么有的西瓜有籽,有的却无籽呢?遇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宿德英和丈夫都耐心地引导孩子:“你现在不懂,好好学习知识,长大了就懂了。无籽西瓜是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让人们吃西瓜的时候更方便……”使李雪瑞对生物的兴趣一直保持得很浓厚。
2003年,李雪瑞参加高考,宿德英和丈夫本来希望孩子离家近一点,报考西南师范大学或重庆大学,李雪瑞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山东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最后,孩子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夫妻俩的尊重。
宿德英和丈夫还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乐于助人。李雪瑞读高三时,见班上3个同学家庭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同学完成学业,曾经好几次请求妈妈给钱补贴同学,加上自己节约的生活费600多元,全部捐给了困难同学。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谁叫他们是我的同学?谁叫我又有一个好妈妈呢?”在得知3个同学都分别考上重点大学时,她又担心起了同学的学费,恳求妈妈为同学们贷款。3个大学生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宿德英跑县城找政府、找教委、找民政局,使3个同学的学杂费终于有了着落。宿德英不失时机地教导女儿说:“有政府支持,很多困难都会得到解决,你可要用心读书,学成后再回报家乡,回报国家。”女儿含着泪水点点头。
宿德英和丈夫创造了很多机会锻炼孩子:李雪瑞小的时候有些害羞,她就尽可能地让小雪瑞和孩子们玩,把小雪瑞带出去参与大人的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她还让孩子参与各种生活体验,寒暑假把两个孩子送到外婆家,去帮外婆干农活……
宿德英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孩子,竭尽全力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两个孩子越飞越高。2003年,未满16岁的李雪瑞,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读初二的小女儿李亚玲,成绩常常是年级第一名。
“未来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带着妈妈宿德英的期盼和嘱托,两个孩子在自己的天空展翅翱翔……
彭水县三义乡党委副书记、市人大代表宿德英和在乡中心校当老师的丈夫李方良,有两个值得骄傲的女儿。大女儿李雪瑞,16岁考入山东大学,读初二的小女儿李亚玲,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这个位于边远山区的普通家庭,因其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成功的家庭教育被评为2004年重庆市十佳“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庭。
宿德英曾有一段坎坷的经历。17岁时,她因7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母亲执意要她复读。考虑再三,她还是放弃了,因4个弟弟妹妹都在读书,经济负担家里无法承受。
大学梦碎了,宿德英作为三义乡方井村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仍热血沸腾地想干一番事业。1982年她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1983年,宿德英当选彭水县人大代表。其间,她看到村里不通公路,硬是到县有关部门软磨硬缠,争取到2万元资金,发动村民修了一条6公里长的“致富路”。村民都说:“这姑娘,厉害。”1993年,走马上任村文书和妇女主任的宿德英,带领大家发展五倍子和烤烟,几经周折,受了很多委屈,不知悄悄哭了好多回,最后终于获得成功。1997年,宿德英当选为重庆直辖后的首届市人大代表。1998年,宿德英当选为三义乡副乡长,2001年,她担任乡党委副书记。
1987年,宿德英和李方良有了可爱的女儿李雪瑞。
自身的坎坷经历磨练了宿德英坚强的意志,她认为孩子必须学会独立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她从小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3岁那年,雪瑞和妈妈一起,帮外公的烟苗除杂草。一不小心,女儿摔倒了,外公心疼孙女,连忙跑过去,可宿德英却说:“孩子,自己爬起来!”望着满脸泥土和泪水的女儿,她说:“孩子,我们这个贫穷山乡的孩子,都是自己爬起来,相信你也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孩子听懂了,自己爬起来,学着妈妈的样子给烟苗拔草。
2003年,小女儿李亚玲考进马武中学念初中,因为离家远,必须住校。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不满11岁的孩子未免有些不习惯。眼看第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班上同学的父母都来看子女,而自己的父母总是不来,她感到十分委屈。一个星期天,女儿回到家中,不太高兴地跟妈妈讲起了自己的想法,宿德英说:“你知道父母是很爱你的,我们没来看你,是锻炼你适应环境的能力。相信你会很快交上新朋友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心里的怨气逐渐消了,再也不要求家长去看她,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很快得到提高。
宿德英和丈夫十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8岁时的李雪瑞,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刚上了几天学,她就跑回家跟爸妈说:“四年级不好玩,那些题目我全都做得来,我想去读五年级。”跳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身为教师的父亲,心里直犯嘀咕。本来他们平日里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你想飞多高就飞多高,可这时也犹豫了起来,万一跟不上怎么办?最后,他们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决定支持李雪瑞,孩子跳级成功了。
12岁时,李亚玲已经是一个思考问题比较深的孩子了。一个星期天,她回到家里,和妈妈展开了争论:人的命运,到底由谁掌控?女儿列举了不少事实:如原始社会里人的命运,就在大自然的手里;旧中国人民的命运,由战争来决定;今天这个社会里,人的命运掺和了许多机遇。妈妈宿德英也不甘示弱,同样摆出了许多论据:比尔·盖茨中途辍学经商,成了全球首富;霍金患绝症,却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并说,妈妈也是靠自己自立自强,才走上乡党委副书记的岗位,这些都说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都有理由,可谁也不服谁。最终女儿让了一小步,承认人的命运也可以靠自己来掌控一部分,妈妈也妥协了一点,承认人的命运与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
在这个平等、民主的家庭里,孩子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
李雪瑞从小就表现出喜欢探究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雪瑞看到外婆正在种黄豆和菜豆,很好奇,豆子是怎么长大的呢?她向外婆要了几十粒种子回家,种在院坝旁,每天放学回家就跑到豆苗旁观察,看豆子长得怎么样了。豆子一天天长大了,菜豆的豆荚被大人摘来炒菜吃了,黄豆的豆荚却不能吃,要把豆子磨细了做豆腐,一样是豆子,为什么最后用处又不一样呢?
外婆家的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为什么有的西瓜有籽,有的却无籽呢?遇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宿德英和丈夫都耐心地引导孩子:“你现在不懂,好好学习知识,长大了就懂了。无籽西瓜是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让人们吃西瓜的时候更方便……”使李雪瑞对生物的兴趣一直保持得很浓厚。
2003年,李雪瑞参加高考,宿德英和丈夫本来希望孩子离家近一点,报考西南师范大学或重庆大学,李雪瑞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山东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最后,孩子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夫妻俩的尊重。
宿德英和丈夫还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乐于助人。李雪瑞读高三时,见班上3个同学家庭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同学完成学业,曾经好几次请求妈妈给钱补贴同学,加上自己节约的生活费600多元,全部捐给了困难同学。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谁叫他们是我的同学?谁叫我又有一个好妈妈呢?”在得知3个同学都分别考上重点大学时,她又担心起了同学的学费,恳求妈妈为同学们贷款。3个大学生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宿德英跑县城找政府、找教委、找民政局,使3个同学的学杂费终于有了着落。宿德英不失时机地教导女儿说:“有政府支持,很多困难都会得到解决,你可要用心读书,学成后再回报家乡,回报国家。”女儿含着泪水点点头。
宿德英和丈夫创造了很多机会锻炼孩子:李雪瑞小的时候有些害羞,她就尽可能地让小雪瑞和孩子们玩,把小雪瑞带出去参与大人的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她还让孩子参与各种生活体验,寒暑假把两个孩子送到外婆家,去帮外婆干农活……
宿德英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孩子,竭尽全力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两个孩子越飞越高。2003年,未满16岁的李雪瑞,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读初二的小女儿李亚玲,成绩常常是年级第一名。
“未来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带着妈妈宿德英的期盼和嘱托,两个孩子在自己的天空展翅翱翔……